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27128
大小:203.0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3-31
《教育发展研究文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没有特色就没有水平没有特色就没有高水平13没有特色就没有水平强调办学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贯传统。办学特色虽看不见摸不着,但肯定有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认为办学特色至少可以体现在四方面:学科结构和学科特色这是一所大学形成其办学特色最基本的因素,决定着学校在哪些学科领域为社会服务。中国从清末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开始高等教育的研究,完成了由“四部之学”向“七科立学”(有说八科,首为经学)的转变。191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大学规程》,对大学所设置的学科及其门类作了原则性规定。新中国成立后,50年
2、代初经历一场院系调整,许多综合大学拆分建立了很多单科性学校;进入90年代,大学学科综合性化发展很快,学科结构又有趋同化倾向。我们要警惕大学的趋同化,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传统、优势、条件和社会需要科学定位、各就其位。即使学校的学科结构类似,也应形成学科特色,因研究方向、优势学科而异,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充分体现办学特色高等学校的学科领域类似,因学校层次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也可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如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技术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扩散型人才的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
3、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把创新的东西转化为成果然后推广,这两类人才我国目前都很缺乏。学校服务的空间和地域的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不同学校由于体制、办学历史和学科特点,其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的走向因空间和地域的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学校要纠正一种偏见,不要认为面向全国服务的学校就是一流的,为地方服务的就是二流的。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学校的信念和精神,都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高等学校的个体组成高等教育的全局。我认为,单个的学校没有特色,也就没有我们高等教育的高水平。
4、办学特色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要通过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宣传学校自己的定位,获得社会的认可。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个性,我们强调其重要性时也不能过头,高等学校不能脱离其共性。关键是目前存在的高等学校办学模式趋同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利于形成各校自己的特色,需要加以引导。13没有特色就没有水平13没有特色就没有水平13没有特色就没有水平13影响办学特色的因素校长观点:清晰界定注重凝练13影响办学特色的因素我参加了几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也到一些学校进行了学习交流,感觉到特色项目的评价确实颇费脑筋,一是总结出
5、来的特色不鲜明,失之于一般;二是特色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甚至在校内都未达成共识;三是在特色的凝练和文字表述方面还欠斟酌,个别遣词标新立异,令人费解。对此我谈四点意见:学校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相对稳定的,需要加以凝练。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有关。特色不等于是改革的探索,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改革的探索,有的改革举措在社会上影响很广,但是我认为,这个不一定就能成为特色,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办学特色应该是与时俱进
6、的,要能够体现时代精神。这和创新思维、实践探索密切关联。特色应相对稳定,但它的内涵应该是不断更新的。比如校训很能体现一个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北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讲的是做学问,学高方能为人师,而“学高”就体现了人才观的变化历程。过去是一维的,学好知识就是“学高”,现在则强调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要有比较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办学特色是具有层次性的,是和一个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传统,尤其是和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密切关联的。所以,特色不能简单地和学校的改革建设成
7、果划等号。比如,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做得好,对学校整体可持续性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不能成为特色。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基本功能密切联系,才能凝练出特色,社会才会认可。具体到教学评估,还必须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密切关联,比如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可能形成一个学校的特色,但是要和人才培养及教学工作存在内在联系和直接关系,否则就比较牵强。办学特色要成效显著,影响广泛,要在校内形成高度共识,并得到社会认可。这里还要处理好特色和优势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优势会形成一个学校在某
8、个领域的特色,但是特色未必都是优势。比如师范院校的特色就是“教师教育”,但并非每所师范院校都能在教师教育方面形成优势。特色和优势是有区别的。特色问题十分重要,要清晰界定,注重凝练。13影响办学特色的因素(摘编自http://www.pgzx.edu.cn/main/webShowDoc?channel=zxdt_tgl&docID=2006/08/24/32.xml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文)(责任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