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土壤中铅污染的防治及治理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土壤中铅污染的防治及治理研究进展摘要:详细综述了土壤中铅的来源,对人类的危害,及三种重要的防治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点建议,并对未来土壤环境保护进行展望。关键词:土壤铅污染影响防治措施治理中图分类号:X503.1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0-1000(2012)01-0001-06LeadpollutioninsoilandtheprogressinpreventionandtreatmentAbstract:Thisarticdetailed themainpollution inapartmentwhichis formaldehyde,wetalkab
2、outwhereitis,andhowtoprotectpeoplewillnotbeinfluenced.BasedonthiswesummarizeseveralSuggestions.WeguesssomesituationinthefutureKeywords:LeadpollutioninsoilInfluencePreventionmeasuresGovernment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由于污染,土壤的营养功能,净化功能,缓冲功能和有机体的支持功能正在丧失,铅是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土壤中过量的铅
3、元素对植物生长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植物根系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人体积累的铅过量会导致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系统混乱,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最大。因此,近些年土壤铅污染研究已经成为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土壤污染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清除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的土壤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土壤污染的来源1.1土壤中铅的自然来源土壤中原有存在的铅来自于风化岩中的矿物,例如方铅矿(PbS),闪锌矿(ZnS)等[1]。世界范围内土
4、壤铅含量的变幅多为3~200mgkg-1,中值为35mgkg-1[2]。不同地区土壤铅含量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土壤类型,母岩母质的差异造成的。1.11土壤阴离子对铅的固定作用:PO3-、CO2-3、OH-等土壤阴离子可与Pb2+形成溶解度很小的正盐、复盐及碱式盐[3];1.12土壤有机质对铅的络合作用:土壤有机质的—SH、—NH2基团能与Pb2+形成稳定的络合物[4];1.13土壤粘粒矿物对铅的吸附作用:粘粒矿物的阳离子交换性能可对铅进行离子交换性吸附[5]。另外,Pb2+也可进入水合氧化物的配位壳,直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于固体表面,对铅离子产生化学吸附作用。被化学
5、吸附的铅很难解吸,植物不易吸收[6]。1.2土壤中铅的人为来源土壤中铅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大气降尘、污泥城市垃圾的土地利用以及采矿和金属加工业。一辆汽车平均每年排出约2.5kg铅,进入大气中的铅最后归宿是海洋和土壤[7]。而土壤是植物吸收铅的主要来源,当土壤遭受铅污染,植物就有可能吸收较多的铅,甚至超积累吸收[1,4]。在城市固体垃圾中,铅含量在1000~50000mgkg-1之间[8]。直接用城市工业废水进行农田灌溉也能将大量的铅带入土壤中。铅矿开采、冶炼以及一些杀虫剂的使用都会导致铅在土壤中的积累[9]。图1人为因素致使土壤中铅增加示意图2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2.1铅对神经
6、系统的影响 铅能影响脑发育过程中必需的调节因子如激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生物因子等的释放、合成或摄入,具有较强的神经发育毒性。当人暴露于高浓度的铅时,最明显的临床病症是脑部疾病。表现为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头痛、肌肉发抖、失忆以及产生幻觉,严重的将导致死亡,通常在血铅水平超过100μg/100ml时还观察到其他一些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间歇作用,这种综合征常在儿童身上发生,特别是当血铅水平超过30μg/100ml时,神经传导速度的降低常被认为与之有关[10]。2.2铅对肾脏的影响 铅会导致2种肾病。一种是常在儿童中观察到的急性肾病,它是由于短期高水平铅暴露,造成线粒体呼吸及磷酸
7、化被抑制,致使能量传递功能受到损坏。这种损坏作用一般是不可逆的。另一种肾病是由于长期铅暴露导致肾丝球体过滤速率降低以及肾小管的不可逆萎缩,形成慢性不可恢复的肾病。肾功能衰竭及诱发肿瘤[11]。2.3铅对血液的影响 人体因为铅慢性毒害引起的最主要病症之一是贫血。铅引起机体产生贫血的一个原因是通过干扰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铁血红素的合成而阻滞血红蛋白生物合成,红细胞生命周期缩短,血液合成受阻。作用机制是Pb替代了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LAD)的活性中心的Zn原子,利用它的自由电对阻碍血红素前体到达活性中心,从而无法合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