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25163
大小:1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31
《危机中的“人才抄底”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危机中的“人才抄底”战略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进一步引发了整个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大量企业难以幸免地陷入经营困境,大部分企业采取裁员降薪、缩减开支等保守经营的策略挨过漫漫寒冬,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经营者独具睿智眼光,将“人才抄底”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战略,借机狩猎业界精英和企业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力求以危机中最小的人力成本代价,获取危机过后最大的利润回报。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而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的确,我们的“人才抄底”一如证券市场上的投资策略,引入身处危难或失意中的人才,从用人
2、成本上来说相对较低,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更容易获得忠诚与患难之谊。那么,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我们该如何演绎一场精彩的“人才抄底”大战呢? 为危机定型 了解危机的类型,以及深谙其相互间的衍变规律,是我们进行“人才抄底”的首要工作。通常,我们可以依据涉众范围由窄至广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划分为三种类型: 单体型危机。即单个企业所独自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只对企业个体产生不利影响,企业的应对态度和处理速度将决定危机对企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行业型危机。即企业所属行业的群体性危机,譬如国家针对食品行业发布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后,对于不符合法规,或者没有及时申办获得
3、相关规范认证的企业都将面临同样的运营风险。行业型危机爆发时,业内各家企业处理危机的策略方法将极有可能打乱市场的现实格局,所以有远见的企业更愿意把行业型危机看成是超越周边竞争对手的契机。 环境型危机。即由于重大的政治或经济问题而引发的,广泛涉及某地区、国家、上下游及配套关联产业链的跨行业爆发的一系列综合性危机。 此次经济危机则是一场更复杂的危机衍变过程:源于房地美和房利美的企业单体型危机,很快衍变为金融行业危机(保险公司、银行),并最终演化为环境危机(各个国家地区的各个行业),由西方国家传导到中国后,又对中国出口制造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珠江三角洲部分大型制
4、造企业甚至由此轰然倒闭。 因危机制宜,定抄底策略 不同类型的危机其轻重缓急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企业所制定的“人才抄底”策略、计划等都要因危机制宜,千万不可一套方案包治百病,否则一定会适得其反。每一次大大小小危机的爆发,对于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 巩固大本营 “人才抄底”的第一原则——防范被别人抄底。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绝对地避免危机,当我们虎视眈眈地盯住别的企业之前,首先要预想到如果我们自己的企业陷于单体型危机、行业型危机或环境型危机中时,应该采取怎样的防守策略,最大可能地保留本企业的人才,避免被别人抄底。否则,多半自己没抄到别人
5、的底,反而被别人端了底。 预当如何,不预又如何 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人才抄底”同样需要事先的周密计划。一个有谋略的企业应该在危机爆发前,就预制好针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人才策略。《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清晰地了解竞争对手企业内组织设置及最新调整,骨干人员的基本资料、任免情况、薪酬变动,并且为本企业中相关岗位设置好备选人员名录,为备选人员预制相适应的引入策略,这些都是决定我们后期抄底策略成效的信息要素。 对于有的企业来说,可能没有提前做好预案,那么就需要在危机爆发之初快速制订计划,笔者建议可借助
6、猎头公司等外部力量,一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可执行的计划,二来后期的操作过程可以省却不少麻烦。 主动策略与被动策略 对于行业特征非常明显的岗位,我们主要通过抄底竞争对手的人才来弥补,而对于财务、行政等普遍适用性岗位,我们则可以依据当前经济危机环境下这些专业技术人才的供需状况、用人成本变化制定一些相应策略。相对来说,前者策略在单体型危机中应用效果较好,竞争对手在面临单体型危机时无疑是我们千载难逢的“人才抄底”良机;而后者策略在环境型危机中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一位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在某个企业发生单体型危机时绝对不会降低自己的薪资要求,她甚至可能把这次危机当成是
7、一个提薪跳槽的踏板,毕竟换个行业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但是在现在的经济危机下(环境型危机),降薪将是她不得不考虑的备选项。 “人才抄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施策略”。我们大体上可以将之划分为主动策略和被动策略两种。主动策略就是常言说的“挖墙脚”,危机之下很多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比较容易由小积大,并最终爆发,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危机,让目标对象(人才)与所在企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或动摇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促使其产生去意,并及时地挖过来为我所用。被动策略是指企业针对某一群体制定招才政策,以吸引这些人才主动上门。 主动策略适用于企业所需的中高级管理者
8、或技术核心骨干人才,相对来说抄底花费的精力和金钱较多,但比较容易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