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ID:8513092

大小:31.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3-30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_第1页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_第2页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_第3页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_第4页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分析人性学说人性问题是中国伦理学史上一个重要问题。自孟荀以来,汉唐宋明的许多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关于人性的学说,纷纭错综,争论不休。这些关于人性的学说的实际意义何在?各种不同的人性学说应如何评价?关于人性学说的是非真妄应如何判断?这些都是研究伦理学史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所谓人性的意义首先应该正确理解各派思想家所谓“性”的意义。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性”的界说的是告子。(据《墨子》、《孟子》的记载,告子是墨子的晚辈,而长于孟子)。《孟子》书中记载告子的言论说:“生之谓性。”又说,“食色性也。”(1)生而具有的叫做性,性的内容就是食色。与告子“生之谓性”之说意义相近的还有:荀子:“生之所

2、以然者谓之性。”(2)又:“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3)董仲舒:“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4)刘向:“性,生而然者也。”(5)告子“生之谓性”之说,简而未明。荀子所谓“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意较明确,性即是生而具有、不待学习的活动。这个意义的性,用现代的名词说,即是本能。孟子不同意告子“生之谓性”之说,《孟子·告子上》记载孟子与告子的辩论云: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孟子强调了“人之性”与“犬之性”、“牛之性”的

3、区别。又强调人与人是同类。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焉。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6)一方面,“圣人与我同类者”;另一方面,“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孟子主要是从“类”来论“性”。孟子以圣人为人类的最高典型,认为圣人的思想感

4、情为“心之所同然。”但是,口有同耆,耳有同听,目有同美,为何独以“心之所同然”为性呢?孟子解释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7)又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8)感官欲望的满足,道德修养的提高,都既须主观的努力,又受客观的限制。但是,感性的满足主要依赖于客观的条件,所以不谓之性;道德的提高主要依靠主观的努力,这才是性的内涵。可以说,孟子以人伦道德的自觉能

5、动性为人性。孟子所谓性主要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9)又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10)保持发展“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有待于教育。这“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是否生而具有的呢?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11)不学而能,不虑而知,就是生而具有的了。虽然如此,而孟子论恻隐之心的主要论证却不是从孩提之童来立论的。他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令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

6、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12)这“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的人应不是孩提之童,而是成年人。由此可见,孟子论性,主要是从“人皆有之”立论,主要是指“异于禽兽”的人类共性。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荀子则讲“人之所以为人者”,他说: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

7、,分莫大于礼。(13)荀子虽然肯定“人之所以为人者”,但不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是性。他认为,“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生而有”的,是“无待而然”的,即是性的内容;而“人之所以为人者”在于“有辨”,即有“父子之亲”、“男女之别”,这都不是“无待而然”。荀子所谓“人之所以为人者”与孟子所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意义相近,但孟子认为这是性,而荀子认为这不是性,则彼此不同了。韩愈论性云:“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