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ID:8500472

大小:101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30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_第1页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_第2页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_第3页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_第4页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字化教材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光的折射》为例天津市第五中学符柏涛基于“数字化时代"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从开始认知信息技术可以与教学课堂融合,到逐步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改革传统教育方法,把信息技术逐步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最终实现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而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从实验中探索、获得新知。结合2017年9月2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数

2、字化教学研讨会”中,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为探讨“数字化教材在教学中应用”的新模式,以笔者的一堂初中物理观摩课《光的折射》为例。浅谈笔者对本节课“数字化教材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有益探索,与读者分享教学实践中的收获与反思。一、《光的折射》教材分析与八年级学情分析《光的折射》是2012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它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构成了初中物理“光学”中的三大基础知识,也是初中物理“光学”的核心部分。光的折射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光的折射现

3、象并不陌生,但对光的折射规律既缺乏理性认识更缺乏科学探究。本节教材从演示“光的折射”实验入手,使学生通过观察光从空气斜深入水中光束的传播路径,建立光的折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并通过“叉鱼”、“池水变浅”、“筷子折了”、“看不见的硬币”和“海市蜃楼”等实验或现象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光的折射,同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八年级学生,在《光的反射》这一节中已经建立反射角、入射角、法线的概念,同时又有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经验,再来对“光

4、的折射”现象做定性的探究就相对容易理解了。但他们学习物理的时间并不长,动手实验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先做必要的实验演示。且实验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那么“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就不困难了。二、课程设计理念基于如上的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笔者将《光的折射》这节课,设计为三个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习目标:1.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而在教师授课环节中,笔者设计从“获得概念

5、”、“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和“发现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三个部分进行授课。突出教学重点为:遵循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方法(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论证6.得出结论7.评估交流),通过学生个体实验,教师从旁引导,学生获得“光的折射的概念”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二、“传统实验教学”与“数字化教材教学”(一)“传统实验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传统实验教学”在形式上分为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两种。在教师演示实验中,可以直观地给学生头脑中制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认识,事实胜于雄辩,所

6、以学生会印象深刻。但教师演示实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需要周围环境或外在天气的允许(如“摩擦起电”实验);2.演示实验时,坐在后面以及两侧边缘的学生,或是学生观察的视线范围受限等原因,一般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是非常清晰(如“平面镜成像”实验);3.有些实验现象则出现的时间过短,或是现象不太明显,或是器材的性能不佳等(如“密闭透明容器内压燃酒精棉”实验);4.有些实验危险因素较高,且教室内场地有限,不方便演示(如“加热试管中水,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实验);5.所需实验器具老化、损耗

7、较为严重,再次购买费用较高,导致不能实验。所以,教师的演示实验,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羁绊。分组实验中,可以调动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动手等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失败、克服困难和体验成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学生通过自我动手操作,从实验中观察和认知相应的知识点,也可以自主探究实验规律,记录实验数据,还但分组实验同样存在其不足之处,如学生的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因人而异,一些实验中数据的难以及时量化或直观化,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也得不

8、到教学预设的效果,事倍而功半;一些分组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压力;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实验也不变于学生的操作。(二)“数字化教材”与“虚拟实验”数字化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大量教学资源,经过数字技术处理,通过网络和教学平台、在智能学习终端上呈现,是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基于数字化教材中可以链接教学资源功能,笔者构想将虚拟实验室链接在数字化教材中作为尝试。虚拟实验室,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各种虚拟实验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