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现代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综述 现代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ID:8479222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29

综述 现代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综述 现代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综述 现代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综述 现代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协和医院急诊科邹珺1962年现代复苏开始确立,随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和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生命得以被挽救[1]。转眼CPR已诞生50年,这个领域仍存在诸多挑战和可供研究的空间值得探寻。1.CPR方法2010年指南将成人和儿童(不包括新生儿)基本生命支持中的“A-B-C”(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流程更改为“C-A-B”[2]。重视胸外按压,避免按压中断,可使心肌得到持续有效的血流灌注,并且单纯胸外按压时被动通气可与低水平的肺血流灌注相匹配,患者叹息样呼吸也能提

2、供一定量有效肺泡通气量,这些均可实现一定程度的气血交换,可满足机体复苏初期代谢的需要[3]。随着对心肺复苏方法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搏骤停的围除颤期,为保证除颤成功乃至恢复自主循环,不仅需要及时的胸外按压,而且更需要有效的胸外按压,也即所谓的“GoodCPR”或“High-qualityCPR”。如何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仍然是复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各家争论的焦点[4]。多项研究表明伴随着按压深度的增加,心搏骤停患者的入院生存率由10%提高到约30%,每增加5mm按压深度,至少可使首次电除颤成功率提高2倍。CPR中按压深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心脏停搏患者

3、的短期生存率,却并不改善出院生存率[4]。2010年复苏指南推荐胸外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min[2]。有研究发现进一步增加按压频率反而会降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成功率,这可能与胸廓放松时间受限而导致心肌血流灌注降低有关。即使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急救人员,进行>140次/分的2min胸外按压也会导致按压深度变浅以及体能消耗、疲劳时间提前出现的情况[4]。Idris等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5月间15876例成人院外心搏骤停(cardiacarrest,CA)中可用的3098例进行回

4、归分析,研究胸外按压频率与CA转归的关系。相关曲线显示ROSC率峰值的按压频率约为125次/min,胸外按压频率与ROSC相关,但与出院存活无明显相关[5]。长期以来,通气在CPR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重要一直存在争议。2010新指南仍建议按压通气比率为30:2,但特别强调了如果是缺乏医学训练的目击者仅做胸外按压即可[2]。2010年CPR指南问世之前,新英格兰杂志连续发表美国和瑞典两篇多中心对照研究证明仅作胸外按压与标准CPR二者效果相似[6]。但对于缺氧性CA,尤其是大多数婴儿、儿童,及由溺水、药物过量或创伤引起的CA患者,以及任何原因CA发生5min后,需实施人

5、工呼吸。2.电除颤马承君等对206例室颤(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VF持续时间及波形是决定CPR和电除颤优先次序的因素,并且只有VF波频率和振幅达到一定阈值时,除颤才有较好效果,如VF持续时间超过5min,或VF波频率和振幅没有达到一定阈值,应先CPR再除颤[7]。对室颤性CA即使实施有效按压,并不能终止室颤,而必须除颤,AED是最为简便易用的除颤仪,研究证明,使用AED不但使除颤可靠且几乎不会造成心肌损伤[8]1.复苏药物2010年指南弱化了高级生命支持中复苏药物的重要性。肾上腺素用于CA已有近50年历史

6、,虽然它因不能有效地提高ROSC率及改善预后而受到质疑,但目前仍为CA的首选药物。血管加压素可代替第一剂或第二剂肾上腺素,但对于无脉电活动(PEA),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均未证明有效。对于心室停搏和缓慢的PEA,2010年指南不再推荐使用阿托品[2]。而联合用药方面尚有争议,刘坤等研究提示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的救治中,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9]。对除颤、CPR和血管活性药物无反应的室颤(VF)或无脉性室速(VT)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胺碘酮。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同时伴有频发室

7、性早搏和短阵室速的患者,特别是复杂室性早搏伴有心功能不全者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若没有条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首选胺碘酮[10]。CPR时胺碘酮原液快速静注可以减少除颤次数和除颤能量[11]。2.CA后治疗CA后ROSC显著的特点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脑损伤,心脏功能障碍及全身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其处理流程除优化血流动力学,改善代谢及治疗各种并发症如癫痫、控制高血糖、预防感染外,亚低温治疗是最为重要的措施[6]。低温治疗的实施时机对低温治疗的效果有决定性意义。大量近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越早采用低温治疗,尤其是能够在心肺复苏同时实施低温,

8、患者越多受益,短期和长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