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74212
大小:11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28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文徽学校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下内容必须全部填满,打印或用正楷填写,以免造成识别错误)论文题目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科别初中语文分类(请打钩)√□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教育教学案例□其它(请注明)工作单位单位电话论文内容摘要(200字以内)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它以文字为载体,以想象联想为重要手段,以品读领悟为提升途径,来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论文版权声明本论文没有抄袭和版权争议,同意论文征集方发表论文或结集
2、出版作者签名:韩思秀摘要: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有着重要5积极的作用。它以文字为载体,以想象联想为重要手段,以品读领悟为提升途径,来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键词:美育情感感悟创造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陶冶人的感情,启迪人的智慧,使人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
3、中,就是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美育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是凭借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来实施的,是以语文为中介,是言语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美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令语文教学活动美起来,学生就会很快的融入其中,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同
4、时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最终提高了语言教学质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体会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极其丰富,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依照美的规律“情动而辞发”的精品,作为美的信息载体几乎包含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的美的积淀。比如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文中描绘的各类人物形象美、思想美,实际上是社会美的艺术反映。编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本身就是艺术美的构筑,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教育;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访问模范先进人物,以及语文教学中教
5、师生动形象的讲述、饱含感情的朗读、优美的板书设计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一切就构成了语文审美教育的全部内容。5一、品味语言,感知形象美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到处都是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一首乐曲,有的人听起来如痴如醉,觉得趣味无穷;而有的人却听得索然无味。同一幅画,有的人看起来意趣横生,赞叹不已;而有人的却感到杂乱无章,是线条的随意勾画和颜色的任意涂抹。因此,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自行成为审美对象,只有当那些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的人以一种审美态度去观看和倾听时,它们的形式、意味和种种美的性质才会被发掘出来;只有这时,它
6、们才真正是以一种审美对象而存在着。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教材里蕴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扣人心弦的情节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这些美的形象用语言文字构成,故直接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只是一些文字符号,不是事物形象本身。朱光潜说过:“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使语言文字具有审美意义,则要打乱或变形它的线型排列规则,还原字码所蕴含的形象信息,从而使接受者脑海中出现文字“演化”的直接形象,激活接受者潜在的审美情感。要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审美直觉,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知的视觉和听觉是最有效的办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直观的、
7、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感知语文美的因素的存在,似乎听到其声音,看到其形相,感觉到其呼吸,品味到甘苦,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变成脑海中的具体的鲜猛活脱的图象,激起学生审美的形象的直觉,进而接受美的思想启迪和语文知识的滋润。二、想象联想,领悟意境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语文教学就是要善于唤起学生心中的“那种感觉”,并利用“那种感觉”所引起的“那种愉悦”去优化教学情境,逐步实现知能培养和人格教育的目的。怎么唤起“那种感觉”?没有想象和联想,便不能唤起特定的情感态度
8、,也不能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