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ID:8438083

大小:2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27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2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3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4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位置  教学内容: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学生已有基础(本单元教材的地位):  本套实验教材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编排共有4次:一年级下册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会在具体情境中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三年级下册是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年级下册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

2、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本册教材则主要教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我个人学习的体会是:  《位置》这个单元的编排是在一年级下册用行列来确定位置的基础上和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元素来确定位置的这两个知识基础上的来进行教学,本册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这实际是一个深化和提高。  内容结构:  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教学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  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题解读及教学建议:  解读:

3、每个问题的目的指向哪里?    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  思考:我的学生现有的起点在哪里?  他们比较喜欢哪种方式?  关于例题1:  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提出了两个问题:  (1)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  (2)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看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每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落脚点在哪里?  问题一:首先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二列、第三行的张亮同学,使

4、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目的是:通过学生主体探究的过程,在学生多种方法描述张亮同学位置的过程中,体会多样性基础上的优化。  问题二:“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实际是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讲授法,接着通过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表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的活动,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学生位置的方法,通过“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思考,不难发现王艳(3,4)和赵强(4,3),两个数相同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从而体会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

5、候,两个数是有顺序的,是不可颠倒的。不那看出目的有:(1)确定行列的一般方法。(2)进一步确定,数对中间的数是不能交换的。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束后,通过“小精灵的话: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引导学生自我回顾小结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例题1教学落脚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已有生活经验,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学起于思”,对于例题1的教学,很多教师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的,都会考虑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处理方法,我也听过很多节优质课,而

6、我本人比较赞同的是:  尽量利用平常的教学情境,按照常规课的要求,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材的情境非常好,但用书上的图画指导学生来学习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学生的目光在书上,和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眼睛在书、回答的同学、老师三者之间切换有点频繁,容易让学生注意力游离,为了让整个活动更加有效,我个人建议也是这样做的,感觉效果还不错。我们可以把教材的座位情境图直接变为我们的学生座位,来研究用数对表示某个同学的位置。(案例附后)  关于例题2  教材通过呈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确定各场馆

7、位置的情景,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两个问题:(1)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2)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星星馆(0,3)狮虎山(4,3)  对比例题2和例题1:例题2相对来说抽象一些,把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也就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了。方格纸的竖线和横线分别是列和行,它的起始位置和例题1都是一样的

8、,这需要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我们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把方格纸的竖线和横线分别与例1中的列和行建立起联系这一点,学生并不难,这点抽象能力还是有的。正因为如此我建议:  教学建议:  1、例题2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两个问题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给出位置用数对表示,二是给出数对找到位置,有了例题1的基础,学生独立完成并不难。  2、教师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适当引导学生做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