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26615
大小:31.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27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领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短小而内涵丰富的抒情诗,象征手法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探究诗的意象,品味凝练精美意蕴深
2、长的语言,由此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思想内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诗歌的特点,拟采用诵读、感悟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感知—揣摩领悟—鉴赏熏陶”这三个层面的教学,引领学生研读诗作,建构意义,并获得审美教育。 本诗教学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链接相关资料 1、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日军侵略中国的音像资料,由此进入学习情境。(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的歌曲来导入) 2、背景链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
3、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愤恨。 3、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并开始写诗。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了他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二、诵读感知 4--------------------------
4、---------------------------------------------------------------------------------------------------------------------------------------------------------------------------------------------------------------------------- 1、诵读全诗: 学生诵读全诗,走进文本。可采用齐读、范读、随机(多媒体)跟读的形式。
5、2、整体感知: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本诗: ⑴ 关于本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以鸟儿眷恋土地作比,抒发了对祖国的挚爱深情,从而鼓舞人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⑵ 关于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3、诵读指导: 为了增强诵读效果,进一步体会诗的思想感情,教师作适当的诵读指导: 使用普通话朗读;把握语气、语速,根据诗的思想内容,本诗朗读的语气、语速应是沉郁缓慢的;注意节奏和重音。 4、诵读评价: 要求学生带着对诗作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根据诵读指导的要求对诵读情况进行
6、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 三、揣摩领悟 1、把握象征手法: 了解什么是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本诗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研讨具有象征性的意象。 学生找出诗中具有象征性的意象,联系写作背景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然后交流明确: 土地──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 黎明──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7、 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评析、交流;教师与学生互动,并相机指导。 4-------------------------------------------------------------------------------------------------------------------------------------------------------------------------------------------------------------------------------------
8、----------------- 示例一:共2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句中的“也”和“嘶哑”用得好。“也”表达了一种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