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18473
大小:29.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26
《产品的防护管理程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标准产品的防护管理程序Q/HSG11.05-20031.目的1.1确保采购的产品在搬运过程中不损坏。1.2防止产品在贮存期间受到损坏、变质。2.范围2.1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的搬运储存措施及相应的控制方法。2.2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采购和顾客(建设单位)提供的产品。3.引用标准Q/SHG11.07焊接材料管理规定Q/SHG11.02进货检验和试验管理规定4.职责4.1分公司(项目经理部)设材部门负责产品搬运、贮存、防护和发放。4.2专业工程公司负责大件产品运输方案的制定。5.工作程序5.1产品的搬运5.1.1产品的搬运应按规定的要求,及时、
2、准确、安全、经济的原则,完整无损地运至仓库或施工现场。5.1.2危险品运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运输手续,并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5.1.3对运输精密仪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做好防压、防震等措施。5.1.4大件产品的运输①大件产品的运输预定通过的路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详尽的实地调查,以选择既安全又经济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②制定装卸方案根据产品的外形尺寸和重量,选择合适的车型和装卸机械,掌握设备的中心和安装位置,以及合理的支撑位置,尽量降低超限等级。③制定加固封车方案根据产品的装卸实际情况,按照运输部门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加固措施。④产品
3、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不能碰撞产品本体,特别的伸出体外的部件,必须有防范措施。5.2产品的保管5.2.1仓库的设置应因地制宜,应设在安全、干燥、通风、易排水,便于车辆通行的地方,并配有足够的消防措施。贮存特殊产品的仓库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5.2.2产品的贮存应做到数量不缺,质量完好,堆放牢固,安全有序,整齐清洁。5.2.3产品的存放要有防自然危害的措施:化学、易燃、易爆物品,在贮存或堆放中,切忌互相混存,严格遵守贮存规则:性质相抵触、以及防护方法不同的可燃、易燃品,必须分库隔离贮存。5.2.4对易燃品、腐蚀品、爆炸品和有毒有害品,要单独
4、、妥善保管,并按照现场施工进度和仓库条件合理安排存放量,采取安全防范措施。5.2.5对于保管的设备,根据其类型和条件所限,存放在露天的,必须做到上盖下垫,以防日晒雨淋,裸露存放的,所有进口接管要用盲板封死,以免雨水或异物进入。5.2.6焊接材料管理应按公司企业标准Q/HSG11.07《焊接材料管理规程》执行。5.2.7特殊产品的保管,应严格执行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保管条件。5.2.8无论室外、室内存放的产品,都要做到“十防”。即:防雨、防潮、防晒、防冻、防火、防盗、防腐蚀、防变形、防过期变质、防碰撞。5.2.9产品的保管应有明确的标识。若制造厂有标识
5、应进行保护;无标识的应用油漆标记挂牌等方式。且这种标识是唯一性的。不合格的产品应标识清楚,并进行隔离。5.2.10对贮存的产品超过贮存期或因保管条件原因致使产品受潮(如水泥)需重新检验,确定其质量等级,并不得用于重要工程中去。按《进货检验试验管理程序》5.3条规定填写复验不合格材料处理情况表,跟踪处理结果。5.2.11产品的盘点。①各级仓库对库存的产品,必须通过核对,检查帐、卡、物和资金是否相符,进出库的产品有无差错,有无变质和损坏现象;②通过盘点正确反映产品盘点结果。有积压多余的产品,应向有关人员提出处理意见。盘盈盘亏均应分析原因写出报告,经领导
6、批准后处理。对需要报废的产品,有鉴定小组进行鉴定,提出处理意见,经业务主管领导批准后,报公司或上级部门批准。5.3产品的发放5.3.1根据施工生产计划的安排,计划员开据领料单,领料单必须填明单位工程名称,设备要填明位号。保管员依据领料单,进行清点发料,严格交接手续,手续不全不予发料。5.3.2产品发放原则上按领料数量,但因无法拆装或拆装影响产品质量的,保管员与计划员联系,同意后在料单上填明实发数。5.3.3因设计或计划变更,已领未用的产品需退库时,计划员同意后,有原领用单位办理退库手续。5.4质保资料的审查和发放5.4.1工程项目所用的产品,由设材
7、部门提供合格证,复验证等质保资料。构成工程实体的产品,均应有合格证或相应的质保资料。5.4.2产品到货验收后,其质保资料设材部门按照内部专业分工,所有出厂的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均由主管计划员进行审核盖章,并经材料责任师或设材部门负责人确认盖章,作为质保资料的原件,建立合格证台帐,进行编号妥善保管。随产品发往施工单位的质保资料均为复印件。并应加盖合格证专用章或设材部门印章。5.5产品的回收工程剩余的产品退库时,应附有原产品的合格证或质保资料。如果证件不全,只能作为待退库处理,需取样送试验室进行质量评定后,再办理正式退库手续。附加说明:本标准由设备材料部
8、组织编写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编写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