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96002
大小:154.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3-25
《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一讲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就业的思考就业指导系列讲座(一)本次讲座共有四个问题:目前就业状况、就业基本途径、就业前的准备、就业途径分析什么是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就是为了帮助劳动者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佳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有人称其为“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一、目前就业状况纵观今天的就业市场,过去那种“统包统分”的机制已经不在了(国家负责按计划分配,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而代之的是,竞争机制的引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方针政
2、策指导下,由政府和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目标和理想选择职业。2000年,教育部取消了毕业生派遣证,改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标志着我国结束了计划分配、派遣就业制度的历史,开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制度。“自由选择”是好事,但是,竞争是残酷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我们所处的环境:(课件图片,思考问题)就业政策中国政府对就业问题历来十分重视,这是由中国人口多这个国情决定的。为了做好就业工作,我国采取的就业措施主要是:第一,国家要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3、就是用经济的发展推动就业工作。第二,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抓好落实财政政策、税务政策、金融政策等促进就业的政策。第三,完善就业市场机制,使市场机制在促进就业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第四,抓好各类要求就业人员的培训,增强这些人员寻找就业岗位的能力。第五,进一步做好对就业人员的公共服务,在职业介绍、企业和就业人员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方面做好我们的服务工作。(一)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数字: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
4、,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约611万,2010年大约630万。2010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5000万,劳动力就业岗位只能增加4000万个,缺口1000万左右。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下滑,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今后若干年内都不容乐观。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大学生要认清形势,了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深层原因:(二)就业困难的原因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从文化教育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来看主要在于: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在人才分布上,东部与西部、沿
5、海地区与内地,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比例差距也很大。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统计撰写的《2006大学评价报告》首次对667所中国大学(不包括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进行了全面评价。据统计,开设专业最多的10个专业是:英语,占83%,计算机,占79%,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艺术设计、会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大量毕业生涌往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一些城市出于人口压力过大考虑,限制毕业生落户,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一些中小城市也开始效仿(蚁族的出现)欠发达地区和基层缺乏编制和资金,也影响了吸纳毕业
6、生就业。2、知识陈旧转化率低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用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3、准备不足,职业目标模糊调查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到了毕业时才“临时抱佛脚”。4、依赖性强,创造力弱在现实生活中,青年人的表现还是小事自己做主,大事家长拿主意,:考大学靠家长督促学习,报志愿靠家长定,上大学靠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选择职业凭家长经验。5、急功近利,就业心态浮躁虽然就
7、业形势严峻,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仍普遍存在攀比现象,就业心态浮躁。实际上,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有一定的难度。大学生自身的浮躁心态加大了自己的就业难度,毕竟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和广东是毕业生就愿意去的地区。公务员考试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6、就业效率不高,缺乏求职技巧。很多学生缺乏就业技巧和指导,刚开始找工作雄心勃勃,经过几个月苦战就逐渐心灰意冷。问题在于:求职简历普遍内容冗长,套用时下流行的词汇。简历中出现拼写错误,用词不当等在简历海选的过程中,这样的简历很难过关。
8、7、夸大就业压力,就业消极被动。有些人过于夸大就业难度,求职碰壁后,就由积极变得消极,甚至开始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抱怨自己长相不好等等,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找借口。最终放弃就业。毕业后越不就业,对社会就越不了解,也越没有实践经验。此外,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