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教案语文版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教案语文版

ID:8387282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23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教案语文版_第1页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教案语文版_第2页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教案语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风筝教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风筝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全文,领会文章主旨。2、 、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深味的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浓浓兄弟之情。3、 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全文,领会文章主旨。教学难点:联系语境,探究疑难语句。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构思:按“诵读——赏读——悟读”的层次设计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确立为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初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重点定位在对文章的“赏读”和“悟读”。“赏读”重点是在组织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或精要语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并进行语言积

2、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悟读”重点是在引导学生对文章隐含的人生哲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虑这篇文章对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有什么积极意义。第一课时一、 导入1、 导语: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围绕着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2、 作家作品简介。二、 检查预习情况1、 给加点字注音。丫杈       蟹       蜈蚣      憔悴       点缀       缠绕瑟缩       虐杀     堕        宽恕       苦心孤诣2、 理解下列词语的词义。憔悴        肃杀         点缀  

3、       诀别瑟缩        笑柄         虐杀         苦心孤诣三、 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意。1、 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生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听完后用一句话回答。明确:要表达鲁迅先生内心深处的悔意。表现了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2、 生默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意思考:①本文回忆了童年生活中一件什么事情?鲁迅先生对这件事有什么感受?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①文章主要写鲁迅小时候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并进行粗暴干预的过程,以及成人后鲁迅先生明白了游戏之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之后的自我反省。3      

4、②文章以“风筝”为线索,可以分成三大部分:(1—2自然段)“我”看到风筝,触发我的感概,惊异与悲哀。(3—8自然段)“我”回忆风筝,反映出我的后悔与自责及内心沉沉的悲哀。(12自然段)“我”由风筝触发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四、 赏读第一部分1、 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从文中找出能表达“我”思想感情的语句。明确;此部分描写了北京的春天放风筝的情况,也描写了自己家乡放风筝的情景。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 探究: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我”“悲哀”的又是什么?明确:故乡放风筝时节,是温和

5、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从结构上看,用这句话引出下文。“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作者离开了故乡多年,依然怀念着小时后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严冬,竟然

6、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五、 小结六、 作业以“童年”为题,写一件童年趣事。要求:叙述清楚,描写生动,写出童趣。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学习了文章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风筝》。二、赏读第二部分1、 此部分的事情并不是发生在一个时间,前半截是同年的事情,后半截是成年的事情。若将该段分为两层,如何划分?明确:3—4自然段写童年的事情;5—11自然段写成年的事情。2、学习第一层思考:①童年时两兄弟发生了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过程是什么?结果如何?      ②为什么小兄弟最喜

7、欢风筝的神态动作,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你认为作者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我”扯坏了小兄弟的风筝,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讨论后明确:①童年时两兄弟因风筝而发生矛盾。鲁迅小时候坚决反对放风筝,弟弟却非常喜欢放风筝,背着哥哥偷偷地做了一个风筝,却被哥哥发现并折断了。弟弟“绝望”而哥哥似乎“大获全胜”。3      ②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是极其幼稚可笑的,令人鄙视的。作者这种想法做法都是不对的。(原因学生言之有理即可)2、 学习第二层童年时的鲁迅这样专横、冷酷无情,成年后的他是怎样看待此事的呢?速看此部分后思考:①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

8、这一幕”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