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42286

大小:1.25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4-08-29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南雅中学2024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试卷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中体现了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对这些一年生植物种群数量出现季节性变化的合理解释是()A.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死亡率B.非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死亡率C.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非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水分、阳光和温度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详解】春夏时节,植物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下降;秋冬时节,植物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符合题意。故选D。2.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在交配后将公螳螂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B.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C.螳螂的存在会导致蚊子最终灭亡D.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1、捕食,狭义指某种动物捕捉另一种动物而杀食之,广义是指某种生物吃另一种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同种个体间的互食、食虫植物吃动物等也都包括在内。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直接计数法等。【详解】A、捕食关系为种间关系,A错误;B、调查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正确;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螳螂的存在不会导致蚊子最终灭亡,C错误;D、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的物种分布,D错误。故选B。【点睛】3.下图表示几个不同物种的资源利用情况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C.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D.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答案】C【解析】【分析】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2、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斗争,每一个体均需占有一定的生存资源,包括对实物、空间和配偶的争夺,使得在个体数量达到一定值斗争加剧,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发生改变。【详解】ABC、图a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少,种间竞争不太激烈,种内竞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故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同,A、B错误,C正确;D、据图可知,图a中物种2有自己特有的生存资源,不易被淘汰;图b中物种2的生存空间狭窄,与其他物种竞争激烈,易被淘汰,D错误。故选C。4.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等鸟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分针叶林、岳桦林等不同群落类型的依据是植物类群的丰富度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等乔木存在种间竞争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大杜鹃、小杜鹃生活在同一地点,生态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区分针叶林、岳桦林等不同群落类型的依据是物种的组成,包括植物和动物等,A错误;B、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内部不同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不属于垂直结构,B错误;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等乔木,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它们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C正确;D、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大杜鹃、小杜鹃生活在同一地点”就判断二者的生态位相同,D错误。故选C。5.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B.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能量可以来自有机肥.C.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D.该处理技术的设计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A错误;B、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矿质营养可以来自有机肥的分解,所需要的能量不可以来自有机肥,即植物获得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B错误;C、温度和含水量都会影响蚯蚓分解处理的效率,C正确;D、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C。【点睛】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9kJ,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A.7.1×108kJB.2.3×107kJC.5.95×107kJD.4.8×107kJ【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由图可知,D为生产者,要使A获得的能量最小,则应该保证三个条件,即:一是能量来源途径最小;二是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按10%计算);三是食物链要最长。【详解】由食物网图像可以看出,与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相关食物链不可能是D→A、D→E→C→A同时存在,只能是D→E→C→A。因此,E的能量在传递给A的途径中,只有确保:①E传给C的能量最少;②C→A传递效率最低才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据此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7.1×109×10%-2.3×108)×10%=4.8×107(kJ),D正确。【点睛】在食物网中有关能量的计算问题中,首先看至少还是最多,选择合适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合适的食物链,如果题目中有食物比例,就根据比例来计算,不用选择食物链。7.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图中所有箭头所表示的过程都能伴随着能量的流动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c表示动物同化量、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ef表示动植物的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详解】A、碳元素从植物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动物摄食,并使得能量流入动物体内,A正确;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所以图中所有的箭头所表示的过程都能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正确;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C正确;D、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D错误。故选D。8.下图a~b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的高低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群b种内竞争最激烈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b系统的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构成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是最高营养级D.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种群,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数量越多,竞争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详解】A、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b种群密度最大,种内竞争最激烈,A正确;B、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则b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最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弱,B错误;C、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构成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则a是最高营养级,C正确;D、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因为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遗传多样性大的,D正确。故选B。9.近月以来,日本政府将含有3H、14C、131I、137Cs等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的核污染水排入大海,这些同位素难降解且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从排放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个区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核污染将会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B.核污染会导致细胞内DNA复制出错,这种变异可能会遗传给后代C.人取食污染海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放射性物质就会越多D.核废水排入大海后会提高生物的变异率,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详解】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因此核污染将会随着物质循环过程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A正确;B、放射性物质会破坏DNA的结构,提高细胞基因突变的频率,会导致细胞内DNA复制出错,这种变异可能会遗传给后代,B正确;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多,人取食污染海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放射性物质就会越多,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核废水排放入海后会提高生物变异概率,但是也会对生物有危害作用,不一定会增加物种多样性,D错误。故选D。10.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酸奶、果酒、果醋、泡菜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饮食多元化的需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酸奶与制作泡菜控制发酵的气体条件是一致的B.酿果酒时无需对葡萄严格消毒,原因是缺氧、酸性的发酵液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C.变酸的酒表面和制作泡菜的坛内都会有白膜出现,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家庭制作的泡菜因早期亚硝酸盐含量高而不宜过早食用,需等到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后食用【答案】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制作酸奶和泡菜都是利用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故制作泡菜与制作酸奶控制发酵的气体条件和原理是一致的,A正确;B、由于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因此酿制果酒时,不需要对葡萄严格消毒,B正确;C、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而制作泡菜时形成的白膜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C错误;D、泡菜腌制初期,亚硝酸盐的含量先是升高,因此家庭中制作的泡菜不宜过早食用,后来亚硝酸盐含量会降低并稳定在低水平,D正确。故选C。11.如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成分牛肉膏葡萄糖K2HPO伊红美蓝青霉素琼脂蒸馏水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含量10g10g2g0.4g0.065g1万单位适量1000mLA.此培养基是人工合成的液体培养基B.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细胞核中有抗青霉素的基因C.此培养基既有鉴别作用又有选择作用D.若除去牛肉膏,该培养基可以用来培养固氮菌【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固体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琼脂。伊红美蓝指示剂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青霉素可抑制对青霉素没有抗性的微生物的生长。【详解】A、培养基中加入了琼脂作为凝固剂,因此属于固体培养基,A错误;B、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含有青霉素的抗性基因,但大肠杆菌没有细胞核,B错误;C、依用途划分,加入青霉素说明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而加入伊红美蓝能够鉴别大肠杆菌,C正确;D、若除去牛肉膏,该培养基还有青霉素等不可以用来培养固氮菌,D错误。故选C。12.为获得优良的发酵食品,实验室在三支试管中培养了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图中甲、乙、丙三支试管的菌种及其发酵食品对应正确的是A.甲试管:酵母菌—果酒、乙试管:醋酸菌—果醋、丙试管:乳酸菌—泡菜B.甲试管:醋酸菌—泡菜、乙试管:酵母菌—果酒、丙试管:乳酸菌—果醋C.甲试管:乳酸菌—果酒、乙试管:酵母菌—泡菜、丙试管:醋酸菌—果醋D.甲试管:醋酸菌—果醋、乙试管:乳酸菌—泡菜、丙试管:酵母菌—果酒【答案】D【解析】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醋酸菌是好氧菌,分布在试管上层,用于制醋,为试管甲;乳酸菌是厌氧菌,分布于试管下层,用于泡菜发酵,为试管乙;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有氧无氧都能生存,在试管中分布均匀,用于果酒制作,为试管丙。13.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将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啤酒发酵的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C.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D.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答案】B【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详解】A、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将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正确;B、啤酒发酵的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也在主发酵阶段完成,后发酵主要指的是后期调风味等过程,B错误;C、谷氨酸是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的,谷氨酸棒状杆菌是细菌,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C正确;D、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细菌的蛋白质含量占细胞干重的60%~80%,而且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很快,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D正确。故选B。14.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学工作者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菌株A和B的代谢产物不能改变彼此的遗传特性B.混合培养的菌株不一定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C.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D.菌株A和菌株B含有相同的突变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实验一中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产生;实验二中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综合实验一和二可知,图1培养基上的菌落的产生原因不可能是菌株A、B互相提供营养素产生的,因此推测其可能是A和B混合后产生了新的菌株类型。【详解】A、实验一中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产生;实验二中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综合实验一和二的结论可知,菌株A和B的代谢产物不能改变彼此的遗传特性,因此推测可能是A和B混合后产生了新的菌株类型,A正确;B、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液中有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但不能说明混合培养的菌株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B正确;C、由图2看出,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使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结果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说明不同菌株间不接触不能交换遗传物质;而图1中不同菌株间接触后培养基上出现了菌落,说明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产生了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C正确;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若菌株A和菌株B含有相同的突变基因,则两者混合培养后不可能产生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D错误。故选D。15.味精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它可由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得到的谷氨酸,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制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之前,需要对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扩大培养B.发酵过程中,将pH维持在酸性条件不利于谷氨酸的积累C.可从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制成微生物饲料D.发酵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培养液中谷氨酸棒状杆菌数量、谷氨酸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答案】C【解析】【分析】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1)菌种的选育: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2)扩大培养:在发酵之前还需要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3)培养基的配制:在菌种确定之后,要选择原料制备培养基。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4)灭菌: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5)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发酵罐培养液中。(6)发酵:这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①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波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②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7)产品的分离、提纯:①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得到产品。②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详解】A、发酵之前,需要对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扩大培养,A正确;B、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将培养液pH维持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将培养液pH维持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B正确;C、单细胞蛋白是指利用发酵工程获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单细胞蛋白并非从微生物中提取获得,C错误;D、发酵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发酵罐内的培养液中谷氨酸棒状杆菌数量、谷氨酸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D正确。故选C。16.人参皂苷是人参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抗氧化、抗肿瘤等功能。如图为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皂苷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过程①不需要光照,细胞不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可利用培养的动物癌细胞来检测人参皂苷的抗癌活性C.人参皂苷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为人参生命活动所必需D.过程②利用了细胞分裂的原理,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详解】A、过程①为脱分化,不需要光照,细胞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B、分析题意,人参皂苷具有抗肿瘤等功能,可利用培养的动物癌细胞来检测人参皂苷的抗癌活性,B正确;C、人参皂苷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但不是人参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C错误;D、细胞全能性是发育为完整植株或分化为其他各种细胞的能力,过程②利用细胞分裂的原理,但未体现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B。17.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捕猎,亚洲黑熊数量骤减,近日动物学家在某林地发现了少量野生亚洲黑熊。他们期望通过体内授精、胚胎移植等方法拯救亚洲黑熊,其过程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胚胎工程一般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处理A使其超数排卵B.A超数排卵排出的细胞必须生长到MII期才能与C的获能后的精子发生受精C.D受体雌性必须和动物园亚洲黑熊♀A、野生亚洲黑熊♀B同期发情处理D.E后代遗传性状与A和C一致,F后代遗传性状与B一致【答案】B【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胚胎工程一般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A使其超数排卵,A错误;B、A超数排卵排出的细胞必须生长到MII期才具有受精能力,C的精子获能后才能发生受精,B正确;C、D受体雌性接受来自动物园亚洲黑熊♀A体内的胚胎,所以必须和动物园亚洲黑熊♀A同期发情处理,目的是使体内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提高胚胎的存活率,而野生亚洲黑熊♀B只需要提供体细胞,所以不需要同期发情处理,C错误;D、E后代遗传物质来源于A和C,F后代遗传物质状来源于A和B,D错误。故选B。18.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动物体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得到含有修饰后的目的基因的细胞作为供体,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基因修饰克隆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的受体卵母细胞需处于MⅡ期且去除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需要用电刺激、Ca2+载体等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C.为同时获得多个遗传背景相同的动物,移植前可对早期胚胎进行分割D.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日趋成熟,但许多克隆动物仍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研究克隆动物可使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胚胎发育及衰老过程;克隆一批遗传背景相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来分析致病基因;克隆特定疾病模型的动物,还能为研究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相应的药物提供帮助。【详解】A、卵母细胞需处于MⅡ期中的核其实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此时没有核膜,A错误;B、使用电刺激、Ca2+载体等方法可以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B正确;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为同时获得多个遗传背景相同的动物,移植前可对早期胚胎(桑葚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属于无性繁殖,C正确;D、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日趋成熟,但许多克隆动物仍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D正确。故选A。19.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会造成患者严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某研究团队将来自捐献者的皮肤细胞编辑为iPS细胞,诱导其分化为所需的角膜细胞并制成细胞薄膜。把细胞薄膜移植给LSCD患者后,细胞薄膜持续不断地生成角膜细胞,患者视力得到恢复且没有出现排斥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iPS细胞的分裂、分化潜能比角膜上皮干细胞低B.iPS细胞与角膜细胞的基因组成和细胞功能没有区别C.iPS细胞诱导生成角膜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若移植的新角膜产生其他类型的细胞可导致移植失败【答案】D【解析】【分析】iPS细胞是人工诱导产生的多能干细胞,其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可以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详解】A、iPS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而角膜上皮干细胞属于专能干细胞,所以iPS细胞的分裂、分化潜能比角膜上皮干细胞高,A错误;B、iPS细胞与角膜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它们在功能上出现差异,B错误;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iPS细胞诱导生成角膜细胞的过程并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若移植的新角膜没有产生角膜细胞,而是产生其他类型的细胞,患者视力无法恢复,导致移植失败,D正确;故选D。20.如图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牛均为雄性B.图中d、f均代表胚胎移植,它是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c要注意将桑椹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图中涉及体外受精、动物细胞核移植、胚胎分割、胚胎移植等多项技术【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其中a表示体外受精、b是胚胎发育过程、c是胚胎分割、d和f表示胚胎移植、e和g是妊娠。b过程形成的是囊胚,其中①是滋养层细胞、②是囊胚腔、③是内细胞团细胞。【详解】A、依据图示信息,题目中未提供精子的染色体核型,所以无法判断A、B、C牛的性别,A错误;B、图d和f表示胚胎移植,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它是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B正确;C、要注意将囊胚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C错误;D、图中未涉及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D错误。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21.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每年10月中下旬到翌年2月份,成群越冬候鸟如鸿雁、白琵鹭等在此栖息、觅食。有生态学家对鄱阳湖的鸿雁、白琵鹭的数量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图(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白琵鹭的种群数量在t1至t3时先减少后增加B.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琵鹭和鸿雁的种群密度C.鄱阳湖中鸿雁、白琵鹭的食物及天敌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T3时鸿雁种群数量大于白琵鹭的种群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是两种典型情况。J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形增长的形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在此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S形增长的形成条件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呈现S形增长。【详解】A、当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增长,当λ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当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下降,故白琵鹭的种群数量在t1~t3之间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保持稳定,A错误;B、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白琵鹭和鸿雁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记重捕法,B正确;C、鄱阳湖中鸿雁、白琵鹭的食物及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D、t3时鸿雁的λ值大于白琵鹭的λ值,但仅由λ值的大小,无法得出鸿雁种群数量大于白琵鹭的种群数量的结论,D错误。故选B。22.沙棘是一种灌木,广泛用于水土保持。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下,某荒漠草原沙棘的灌丛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密度(株/m2)0.170.220.280.13A.荒漠草原中很少能见到高大乔木,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不适宜乔木生长B与调查骆驼蓬(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相比,调查沙棘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应适当增加C.结果表明中度放牧最有利于提高沙棘种群密度D.研究沙棘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答案】BCD【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生物种群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等。【详解】A、荒漠草原降水量低,比较干旱,不能耐旱的高大乔木难以在荒漠草原上生长,A错误;B、采用样方法调查时,一般根据调查对象的大小确定样方大小。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大,因此调查沙棘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B正确;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中度放牧时某荒漠草原沙棘的灌丛密度最大,由此可知,中度放牧最有利于提高沙棘种群密度,C正确;D、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正确。故选BCD。2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A.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C1×100%B.食草动物粪便中能量包含在D1中C.食草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用B2+C2+D2表示D.流经生态系统的太阳能总量中,A1大约占10~20%【答案】B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一个营养级(非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其去向有: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④部分未被利用【详解】A、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1,所以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A1×100%,A错误;B、食草动物的粪便是第一营养级传递至分解者的能量,即包含在D1中,B正确;C、食草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可以用E1-A2或B2+C2+D2表示,C正确;D、流经生态系统的太阳能总量就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即A1,D错误。故选BC。24.下列有关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核膜反应和透明带反应B.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在不断增加,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C.囊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过程称为“孵化”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受精完成的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是否出现两个极体【答案】AD【解析】【分析】受精过程是指雌雄配子经过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早期胚胎发育经历的阶段有: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详解】A、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A错误;B、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在不断增加,而有机物的总量因为细胞呼吸消耗而减少,B正确;C、囊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C正确;D、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是否出现两个极体,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D错误。故选AD。25.与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多优势。下图是制备埃博拉病毒(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灵敏度和产量都超过了血清抗体的B.细胞①、细胞②、细胞③都既能增殖又能分泌抗体C.细胞融合率低,融合细胞不都是杂交瘤细胞,故需要进行筛选(Ⅰ)D.利用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答案】ACD【解析】【分析】杂交瘤细胞制备过程:1、免疫动物的选择:免疫动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致敏B淋巴细胞的过程。抗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致敏B淋巴细胞;2、细胞融合:处死小鼠,无菌操作取出脾脏,在平皿内挤压研磨,制备脾细胞悬液。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将准备好的同系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在聚乙二醇作用下,各种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3、选择性培养: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筛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一般采用HAT选择性培养基;4、杂交瘤阳性克隆的筛选与克隆化:在HAT培养基中生长的杂交瘤细胞,只有少数是分泌预定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因此,必须进行筛选和克隆化。通常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详解】A、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特点,其特异性、灵敏度和产量都超过了血清抗体的,A正确;B、细胞①是可产生抗体的B细胞,即浆细胞,浆细胞不具有增殖能力,B错误;C、融合细胞可能还包括B细胞与B细胞融合、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所以需要进行筛选,C正确;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D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择题26.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则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图。据此分析,在第1-2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答案】(1)S0(2)D(3)①.20②.0【解析】【分析】图1分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物种数目增加,到达S0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时达到最大。图2分析,图示为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在0~B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密度为B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密度在B~D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为D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图3分析,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λ=1,种群数量不变。【小问1详解】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由图可知S1物种数较少,在S0时达到最大,而S2和S0物种数一样,但面积太大不利于调查,故选S0最好。【小问2详解】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即图2中的D点。【小问3详解】图3中,在第1-5年间,λ值大于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由曲线可知数据最少的应是第20年,因为λ值小于1,在此之前的基数一直在下降,到20后λ为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故应是20年最低,20到30年间增长率为0。27.“任意排污”导致湖泊严重污染,为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芦苇,B、C区域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公园可以起到改善空气、净化水质和旅游观光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原理。(2)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够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试分析BC区域选择植物搭配时,除景观环境外,从生物学角度需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__________。①食用价值②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③对N、P等元素的吸收能力④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答案】(1)①.间接和直接②.协调(2)调节种间关系(3)②③④【解析】【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①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②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③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④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小问1详解】改善空气、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旅游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小问2详解】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够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涉及到多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3详解】该湖泊严重污染,为治理被污染的水体,在选择植物搭配时,除景观环境外,还需要考虑②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③对N、P等元素的吸收能力、④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即充分考虑生态工程的协调、自生等原理。28.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处理湿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1)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菌株时,配制的培养基需要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2)为了测定细菌含量,将稀释倍数为104的菌液均按0.1mL的用量各接种3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个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3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42个、55个、38个,则每升菌液的活菌数约为__________个。(3)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时,加碘液染色后,选择培养基上出现了A、B和C三种菌落(如图所示)。若要得到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应选择__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经检测A菌落为硝化细菌,A菌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硝化细菌能_____________,但不能产生淀粉酶。【答案】(1)脂肪(2)4.5×109(3)①.B②.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小问1详解】因为科研小组要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因此配制的培养基需要以脂肪为唯一碳源,此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只允许产脂肪酶的菌株生长,其他菌株不能生长。【小问2详解】每毫升菌液的活菌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每毫升菌液的活菌数约为(42+55+38)÷3×104÷0.1=4.5×106个,每升菌液的活菌数约为4.5×106×1000=4.5×109个。【小问3详解】淀粉与碘液会使培养基呈蓝色,淀粉分解菌能分泌淀粉酶,能分解菌落周围的淀粉(使得蓝色消失),而出现透明圈,图中菌株B的透明圈直径最大,故若要得到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应选择B菌落进一步纯化;经检测A菌落为硝化细菌,A菌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硝化细菌为自养细菌,能够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但硝化细菌不能产生淀粉酶,所以没有形成透明圈。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9.现有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植物A和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具有两者优良特性的新型植物,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过程①用_______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2)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的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原生质体,杂种细胞培育成的“A—B”植株为______________倍体。(3)若A与B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杂种植物“A—B”是____________的。(填“可育”或“不育”)【答案】(1)纤维素和果胶(2)①.3②.四(3)可育【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2、过程:(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小问1详解】过程①去除细胞壁时,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小问2详解】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的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3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分别是A细胞所带的红色荧光,B细胞所带的绿色荧光以及融合后的杂种细胞所带的红色、绿色荧光。所以当观察到细胞表面有红色和绿色两种荧光时,可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植物A和植物B融合而成的;杂种细胞培育成的“A-B”植株为四倍体(2+2)。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3详解】虽然A与B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但是杂种植物“A-B”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30.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被动免疫治疗适用于肿瘤晚期患者,主要分为单克隆抗体治疗和过继性细胞治疗两类。利用单克隆抗体和高效细胞毒类药物结合生产的药物ADC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ADC的作用机制和过继性细胞治疗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初步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______和抗体检测才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2)图1所示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模式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3)图2所示过继性细胞治疗中,可以用____________(实验器材)将从肿瘤患者体内获取的多种免疫细胞一一分离,对这些分离的细胞进行单克隆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分裂受阻,其原因主要有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还有可能发生___________现象【答案】(1)克隆化培养(2)抗体(3)①.96孔板②.接触抑制【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小问1详解】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未融合的亲本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第二次筛选出能合成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以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选择抗体检测阳性的杂交瘤细胞。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2详解】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图1中①表示单克隆抗体。【小问3详解】图2所示过继性细胞治疗中,可以用96孔板将从肿瘤患者体内获取的多种免疫细胞一一分离。由于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对细胞进行单克隆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分裂受阻,还有可能发生接触抑制现象。第25页/共2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