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2258
大小:172.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4-08-29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14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LG十四校联盟”高二三月份联合质量监测试卷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量: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问礼的本质,孔子谢:“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式周到隆重)也,宁戚(悲哀)”这反映了孔子()A.提倡节约,体恤民生疾苦B.重视道德,富有人文关怀C.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D.批评奢侈,反对物质享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节俭,不必奢侈,丧礼的仪式办得周到隆重,不如子孙的悲哀重要,反映出孔子重视道德,富有人文关怀,B项正确;提倡节约,体恤民生疾苦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仅此材料不能得出孔子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的结论,排除C项;批评奢侈,反对物质享受与材料“丧,与其易也,宁戚”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班固曾评论某一学派思想:“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下列观点与该学派思想一致的是()A.治大国若烹小鲜B.列夫妇长幼之别C.信赏罚以辅礼制D.天下兼相爱则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中的“成败存亡祸福古今”“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等词语可知,该学派重视辩证法,强调清静无为、以弱胜强,可知该派为道家,而治大国若烹小鲜,指的是治国要不妄为,少折腾,符合道家思想,A项正确;B项为儒家思想,排除B项;C项为法家思想,排除C项;D项为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林则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D.李贽的反传统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可知,该学者强调这种觉醒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符合摆脱民族危机的需要,B项正确;工商皆本思想与民族生存没有联系,排除A项;“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之一,与林则徐无关,排除C项;李贽批判的是理学思想,与民族生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明朝后期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取汉姓利,自称“海外鄙儒”,穿儒服并钻研儒家经典,利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他这样做意在()A.丰富殖民扩张手段B.主动融入中国社会C.推动中西文化交流D.促进基督教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后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时期,利玛窦为了更好的进行传教,利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D项正确;利玛窦的做法是为了传播基督教,非丰富殖民扩张手段、主动融入中国社会及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BC项。故选D项。5.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社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由此可知,三大发明()A.使中华文化开始具有了世界意义B.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C.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奠定了基础D.植根于中国久远的文化传承.【答案】B【解析】【详解】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依据“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可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外传助推了人类社会向近代的转型,进而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B项正确;在三大发明外传之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产生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如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中西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三大发明的外传没有对“各国”的实力对比奠定基础,排除C项;三大发明的外传与中国久远的文化传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业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C.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业法律条文的制定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明确表述了古巴比伦商业上的发展对法律制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法典中商务条文几乎占了法典全部内容的一半的原因,A项正确;材料重点在于解释法典产生的原因,而非其作用,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而不是参与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故无法得出C项“直接推动”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并未显示汉谟拉比国王在法典制定中的作用,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故选A项。7.《一千零一夜》故事来源一是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尔》,二是伊拉克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时期流行的故事,三是埃及支马立克王朝时期流行的故事。这从侧面反映出阿拉伯()A.民族极具冒险和扩张的野心B.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C.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D.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有波斯故事集、伊拉克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时期流行的故事、埃及支马立克王朝时期流行的故事,侧面反映出阿拉伯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开放性和包容性,没有体现冒险和扩张的野心,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阿拉伯吸收其他文明文化,而不是传播东西方文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8.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者许倬云认为:“罗马帝国时代是欧洲的中原;中古以后的欧洲是欧洲的西方;近古是大西洋的西方;近代是世界的西方。”这意在说明,欧洲文化()A.形成的原因B.领先于世界C.形成与发展D.多元化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罗马帝国时代是欧洲的中原;中古以后的欧洲是欧洲的西方;近古是大西洋的西方;近代是世界的西方”可以看出强调的是欧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欧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非形成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得出欧洲文化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没有反映出其多元化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9.我国一些学者发现,印第安的医学、历法、习俗等与古代中国十分相似,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国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在加州的岩壁上发现了中国古文字。对此合理的推论可能是()A.中国和美洲较早已有交流B.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C.世界各地文化具有同质性D.美洲没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第安人在医学、历法、习俗甚至发音等方面,与古代中国有诸多相似,美国发现的古代中国的石锚和古文字等,反映出中国和美洲较早已有交流,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世界各地文化的同质性,排除C项;美洲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0.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等都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史料,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观察如图,下列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与其产生(出土)的地域匹配正确的是()①卡尔纳克神庙②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③“悬诗”④桑奇大塔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世界)。①为埃及地区,卡尔纳克神庙是古埃及建筑与宗教文化的成就,①正确,A项正确。②为阿拉伯地区,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果,②错误,排除B项;③为两河流域地区,《悬诗》是阿拉伯贾希利叶时期7篇或10篇著名长诗的总称,③错误,排除C项;④为古波斯地区,桑奇大塔是印度著名的古迹,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1.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元863年,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基利尔文字),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A.深受希腊帝国影响B.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C.不是一个独立国家D.基辅罗斯未实现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九世纪(俄罗斯)。根据“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可得出基辅罗斯的文字及宗教与拜占庭文明联系较大,受到拜占庭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斯拉夫文字受到希腊字母影响,而不是希腊帝国,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基辅罗斯的文字和宗教信息,不能反映基辅罗斯是否独立、是否实现统一,排除C、D项。故选B项。12.下图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B.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C.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D.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答案】B【解析】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干图片可知,该古代帝国以伊朗高原为中心向外扩张,结合所学,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B项正确;题干图片显示公元前5世纪该帝国处于强盛时期。根据所学,从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这与题干图片时间不符,排除A项;罗马法体系是罗马帝国时期形成的,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的版图和建立时间与题干图片不符,排除C项;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而又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建立时间与题干图片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萨尔瓦多在拉丁语中意为“救世主”,除了中南美洲的萨尔瓦多共和国,巴西、墨西哥等美洲大陆国家也有超过30座以“萨尔瓦多”命名的城市。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A.拉丁语系的影响B.美洲原生文化的没落C.西方的殖民扩张D.欧美政治制度的移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美洲)。据材料“除了中南美洲的萨尔瓦多共和国,巴西、墨西哥等美洲大陆国家也有超过30座以萨尔瓦多命名的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早期殖民扩张的发展,欧洲殖民者在掠夺资源的同时,又将本国的文化带到了美洲,C项正确;拉丁语系的影响,也是殖民扩张带来的,排除A项;早期的殖民扩张对美洲原生文化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排除B项;欧美政治制度的移植,也是殖民扩张带来的,排除D项。故选C项。14.据不完全统计,16~19世纪,每年平均有5000名欧洲(或北美)白人被劫掠到北非,阿尔及尔、迪黎波里、班加西等城市都有稳定而庞大的白人族群。他们大多数地位比黑奴更低,却为北非国家打造了欧式火药武器库,使劫掠欧洲船只的行为持续不断。这说明()A.人口流动促进了技术传播B.近代北非文化多元性特征突出C.战争促进了北非文化发展D.欧洲殖民者破坏了非洲的传统【答案】A【解析】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欧洲、北非)。据本题材料“却为北非国家打造了欧式火药武器库,使劫掠欧洲船只的行为持续不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白人被劫掠到非洲,促进了北非武器制造业的进步,这说明人口流动促进了技术传播,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北非文化多元性特征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战争促进了武器制造技术的进步,而不是文化发展,排除C项;因“欧洲殖民者破坏了非洲的传统”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人口流动促进了技术传播”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统计简表,据此可知()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A.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B.强迫移民持续进行C.劳工迁移变为知识精英迁移D.范围数量逐步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以来(全球)。据表格中人口迁移数量和涉及的地区,可以得出人口迁移的范围数量逐步扩大,D项正确;表格中人口迁移并不都是从落后到发达地区,排除A项;“持续进行”,表述错误,工业革命之后,强迫移民逐渐减少,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知迁移人口是劳工或是知识精英,排除C项。故选D项。16.希腊航海活动中学习到西亚和埃及文化,亚历山大征服亚洲的同时将希腊文化传入亚非,丝绸之路将华夏文明传往异域,同时异域文化、物种也传入华夏,中国与朝、日、越的交流中对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近代列强殖民扩张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工商文明。这表明文明交流()A.具有单向性,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B.具有双向性,同等水平文明相互借鉴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主观意愿具有随意性,毫无规律可言D.方式内容具有多样性,是历史的必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许可,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扩大范围,当两种文明相遇时,便会产生种种碰撞和交流,所以不管何种方式都会在主观或客观上起到文明交流的作用,D项正确;文明的交流具有双向性,文明与文明之间相互影响,排除A项;文明的交流并非全部属于同等文明,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排除B项;文明的交流具有一定规律性,人类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或具体的原因,而不是随意的,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材料二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答案】(1)差异:中国:在古代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体现农业文化特色。西方:张扬个性;体现宗教色彩;重视个人情感;商品经济发展。(2)新变化: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意义:丰富了民众的生活;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解析】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差异:中国:根据材料一“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可知中国古代的节日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根据材料一“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可知中国古代的节日体现农业文化的特色。西方:根据材料二“‘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张扬个性;根据材料二“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体现宗教色彩;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节日张扬个性,体现宗教色彩,重视个人情感。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新变化:根据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可知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根据材料二“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可知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丰富了民众生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18.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楠、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材料二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材料三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2)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可知他们具有的共同“意趣”是指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们的这种“意趣”对于推动当时的思想解放,促进人们寻求强国之路发挥了积极影响。(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首先可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提炼相关观点,如根据“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得出“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强国之路孜孜以求”,结合中国近代以来以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的相关活动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19.“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文明象征,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埃及首席考古学家称,日前在吉萨发现的新墓群的随葬品中发现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此外,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共有大约2万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其家乡的富裕家庭承担。——摘编自《北京晚报》(2010年10月27日)材料二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推断: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摘编自刘燕敏《平和的心是金》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考古学家提出的关于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布克做出这一推断的因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关于“金字塔建造”新看法的认识来源。【答案】(1)新观点: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条件:古埃及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古埃及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2)因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个性解放;布克的人生经历。认识来源: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所处的社会环境。【解析】【详解】(1)新观点:根据材料一“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可知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条件:结合所学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来回答。(2)因素:根据材料二“1560年”“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说明布克从以人为中心出发提出这个观点,受到当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布克的人生方面的经历。认识来源:根据材料内容总结是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截至2022年底,全球有1.08亿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菲律宾的总人口。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65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乌克兰、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编译自联合国难民署《2022年全球趋势报告》材料二“世界难民日”历年主题一览(2002-2023)……2002年:“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2003年:“难民青年”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2009年:“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2012年:“难民别无选择,你有”2013年:“用一分钟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2017年:“因为勇气,我们与难民同在”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重建希望:为难民创造更好的未来”——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网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现代社会难民问题进行合理的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观点:难民问题是现代社会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阐述:难民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难民问题的产生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原因,如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因素,这些都是导致难民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因素。难民问题不仅影响当事国,还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社会要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和结束霸权主义;减少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以联合国为中心,加强国际合作;有条件国家合理接受安置难民;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总之,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问题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国际社会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当今世界。首先,根据材料“截至2022年底,全球有1.08亿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菲律宾的总人口。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65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乌克兰、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观点:难民问题是现代社会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其次,讲叙难民问题产生的由来,包括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因素。讲述难民问题产生的影响或者解决方案。例如:难民问题不仅影响当事国,还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决方案包括: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和结束霸权主义;减少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以联合国为中心,加强国际合作;有条件国家合理接受安置难民;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问题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国际社会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第12页/共1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