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42107

大小:1.78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二(下)第一阶段性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地理试题(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大的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越强。下图是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区、市)2005—2013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省(区、市)能源强度状况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湖北下降幅度最小,第三产业发达B.上海下降幅度大,产业结构优化C.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重庆经济总量更大D.江苏能源强度低于贵州,江苏能源消耗更少2.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下列措施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是()①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优化能源结构②四川发挥能源优势,适当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湖北发展低耗能产业,降低能源强度④贵州转入重工业,充分发挥能源优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土地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材料,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水源B.土壤C.植被D.地形4.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的强度变化是()A.持续变强B.持续变弱C.先变强后变弱D.先变弱后变强如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及都市圈间人口流动状况统计图(采样时间为1个月,图中的百分数表示流动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港澳与其他都市圈之间联系强度不高主要原因是()A.体制差异及通关边界的存在B.基础设施发展的差异C.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存在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6.围绕核心都市圈之间的人口持续流动会导致() A.各城市间交流增多B.区域内发展不平衡C.区域整体迅速发展D.中小城市迅速崛起7.面对人口流动现状,大湾区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当()A.加强对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中心城市培育B.进一步改善深圳都市圈与广州都市圈的交通条件C.着力推动香港、澳门与海外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D.强化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为核心的发展态势广东省可分为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四个地区,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广东省各分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广东省IV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是()A.青壮年人口迁人多B.人口出生率高C.环境污染严重D.养老设施建设滞后9.可有效降低广东省I、II、Ⅲ地区老龄化水平的措施是()A.严格限制人口迁移B.积极承接产业转移C.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D.加强乡村环境整治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成本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D.避开贸易壁垒11.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A.消费习惯相近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12.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C.销售量增多D.生产量增多德雷克海峡常年风高浪急,号称“杀人海峡”。下图示意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海岐里3个地点(a、b、)的不同水深及流速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根据图文信息可知()A.海峡南部洋流流速更快B.海峡北部洋流流速更快C.海峡表层洋流流速更快D.海峡各处洋流流速差异不大14.德雷克海峡成为“杀人海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板块交界处,海底地震频发B.冰山数量多,阻挡作用大C.航线上多暗礁险滩D.海峡处狭管效应明显15.据监测,德雷克海峡海冰能够阻滞海水流动,从而影响秘鲁寒流的强弱。当德雷克海峡海冰增加时,南美洲西海岸()A.降水减少B.气候炎热C.渔场减产D.洪涝频发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的相对较小的地下洞穴,它是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地层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特殊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上常见的黄土洞穴有黄土冲穴、黄土陷穴或黄土井、黄土暗穴、生物黄土洞穴等四种基本类型。黄土洞穴的形成与地层厚度、气候,水实、地形地貌、节理(即裂隙)及生物活动等密切相关、图示意黄土洞穴的层次发育特征。(1)对黄土洞穴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做出合理解释。(2)简述黄土洞穴形成与黄土厚度、水、地形地貌的关系。(3)黄土洞穴既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空间资源。请从两个开发利用方向上任选其一说出其利与弊。①:利用黄土洞穴发展研学旅游。②:利用黄土洞穴发展蔬菜储藏。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1世纪以来,上海在政策与市场共同作用下,产业结构由传统制造业主导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快速转变,卫星城蓬勃发展,使上海大都市区呈现多中心城市空间组织结构。下图示意上海大都市区产业空间关联和组织形态。(1)从产业发展角度说明上海对卫星城的辐射带动作用。(2)据图描述上海大都市区内部产业关联特征。(3)为促进上海大都市区产业协同发展,请提出合理建议。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兰木伦河是黄河支流窟野河上源,发源于内蒙古南部伊克昭盟沙漠地区,流经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毛乌素沙地的农牧业过渡地带,全长132.5km,流域面积为3837.27km2。乌兰木伦河流域曾是古人类活动频繁地区,流域内煤炭资源储量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兰木伦河径流量急剧衰减甚至断流;且河流沿岸出现众多废弃的煤矸石山。图示意乌兰木伦河流域。 (1)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兰木伦河径流量急剧衰减的主要原因。(2)说明乌兰木伦河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3)为恢复乌兰木伦河生态,简述乌兰木伦河流域应采取的综合整治措施。 2023-2024学年(下)第一阶段性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高二地理试题(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大的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越强。下图是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区、市)2005—2013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省(区、市)能源强度状况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湖北下降幅度最小,第三产业发达B.上海下降幅度大,产业结构优化C.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重庆经济总量更大D.江苏能源强度低于贵州,江苏能源消耗更少2.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下列措施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的是()①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优化能源结构②四川发挥能源优势,适当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湖北发展低耗能产业,降低能源强度④贵州转入重工业,充分发挥能源优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 读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2005~2013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可知,湖北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而第三产业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因此第三产业发达不是湖北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的原因,A错误。读图可知,上海下降幅度大,这是因为上海通过产业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使得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下降幅度大,B正确。读图可知,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同,能源利用率不同导致,而经济总量浙江远大于重庆,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与总量没有直接关系,江苏经济规模远大于贵州,江苏能源消耗量比贵州大,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江苏以平原为主,水能资源不是优势能源,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不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①不符合题意。四川省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丰富,因此四川适宜发挥能源优势,承接资源密集型工业,②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能源强度较大,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因此湖北发展低耗能产业,降低能源强度,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③符合题意。重工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贵州能源资源丰富,应该适当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方向:东北地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产、优质农业基地。东部地区: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交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地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土地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据材料,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水源B.土壤C.植被D.地形 4.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的强度变化是()A.持续变强B.持续变弱C.先变强后变弱D.先变弱后变强【答案】3.A4.C【解析】【3题详解】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水分减少,表层土壤逐渐变得疏松,因水分减少,植被减少,固沙固土作用减弱,导致土地荒漠化,故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水源,水源除降水外还包括冰雪融水等地表水、地下水,A正确;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肥力降低,即土壤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B错误;水源可以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土地荒漠化的进程,植被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地形不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4题详解】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中,随着根系浅草甸退化,灌丛入侵,根系逐渐变深,后逐渐退化,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所以在该过程中肥岛效应先变强后变弱,C正确,ABD 错误,故选C。【点睛】灌丛周围的土壤养分向灌丛中心聚集,导致灌丛中心的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有效钾等养分含量较灌丛周围高。肥岛效应对干旱灌木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但其物种效应往往被忽视。肥岛效应的发育受到物种特性的影响,例如柽柳和梭梭这两种灌木。柽柳的半球型树冠有助于保护和捕获凋落物,这与其养分聚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广度和深度有关。如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及都市圈间人口流动状况统计图(采样时间为1个月,图中的百分数表示流动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港澳与其他都市圈之间联系强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A.体制差异及通关边界的存在B.基础设施发展的差异C.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存在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6.围绕核心都市圈之间的人口持续流动会导致()A.各城市间交流增多B.区域内发展不平衡C.区域整体迅速发展D.中小城市迅速崛起7.面对人口流动现状,大湾区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当()A.加强对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中心城市培育B.进一步改善深圳都市圈与广州都市圈的交通条件C.着力推动香港、澳门与海外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D.强化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为核心的发展态势【答案】5.A6.B7.A【解析】【5题详解】香港澳门都是特别行政区,体制差异及通关边界阻碍了联系强度,A正确;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经济水平的差异不是联系的限制性因素,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读图可知,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交流的,A错误;最大的人口流入地是深圳都市圈,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这会导致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发展水平更高,故区域发展不平衡,B正确;区域发展水平速度不一致,不是整体迅速发展,C错误;人口主要流向大城市,说明中小城市的发展并不迅速,D错误。故选B。【7题详解】图上显示人口流动向发达的大城市,汕潮揭和湛茂都市圈都是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应加强培育,A正确;深圳和广州都市圈已经交通很便利,进一步改善的必要性不大,B错误;香港、澳门应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着力于产业转型,C错误;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加强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的辐射带动作用,D错误。故选A。【点睛】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通信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无人机产业、机器人产业以及石油化工、服装鞋帽、玩具加工、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广东省可分为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四个地区,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广东省各分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广东省IV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是()A.青壮年人口迁人多B.人口出生率高C.环境污染严重D.养老设施建设滞后9.可有效降低广东省I、II、Ⅲ地区老龄化水平的措施是()A.严格限制人口迁移B.积极承接产业转移C.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D.加强乡村环境整治【答案】8.A9.B【解析】【8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广东省IV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低,15~59岁人口占比高,应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青壮年人口迁入多,A正确;0~14岁人口占比低,加上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生活压力较大,人口出生率应较低,B错误;环境问题与老年人口比重高低无直接关联,C错误;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养老设施建设水平高,D错误。故选A。【9题详解】区域之间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格限制很难实现,A错误;广东省I、II、Ⅲ地区,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减少青壮年人口的外流,吸引部分外流人口回流,可以降低老龄化水平,B正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对于降低广东省I、II、Ⅲ地区老龄化水平无直接关联,CD错误。故选B。【点睛】广东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成本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D.避开贸易壁垒11.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A.消费习惯相近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12.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C.销售量增多D.生产量增多【答案】10.A11.C12.A【解析】【10题详解】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综合以上信息可推测,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主要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A正确。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根据推测乙国经济水平较低,故当地汽车市场相对较小,汽车销售的主要市场应该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甲乙两国之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因此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不是避开贸易壁垒,D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 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运输费用较低,C正确。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则不会将某些环节进行转移,B错误。消费习惯主要影响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相对欠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研发成本差异较大,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再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进口量增加,A正确,B错误。汽车在甲国的销售量取决于甲国的市场需求,和汽车产业布局调整关系不大,C错误。甲国的汽车生产量因组装厂外迁而减少,目前甲国主要生产部分零部件,D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点睛】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阻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地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德雷克海峡常年风高浪急,号称“杀人海峡”。下图示意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海岐里3个地点(a、b、)的不同水深及流速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根据图文信息可知()A.海峡南部洋流流速更快B.海峡北部洋流流速更快C.海峡表层洋流流速更快D.海峡各处洋流流速差异不大14.德雷克海峡成为“杀人海峡"的最主要原因是()A.板块交界处,海底地震频发B.冰山数量多,阻挡作用大C.航线上多暗礁险滩D.海峡处狭管效应明显15. 据监测,德雷克海峡海冰能够阻滞海水流动,从而影响秘鲁寒流的强弱。当德雷克海峡海冰增加时,南美洲西海岸()A.降水减少B.气候炎热C.渔场减产D.洪涝频发【答案】13.C14.D15.A【解析】【13题详解】根据图表可知,海峡表层洋流流速更快,C正确;a点表层流速最快深层流速最慢,b表层流速较快深层流速最快,c表层流速最慢深层流速较慢,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德雷克海峡风高浪急,号称“杀人海峡”。因此该地受风力影响较大,D正确;海底地震、冰川阻挡、暗礁都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当德雷克海峡海冰增加时,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窄,部分受阻水流北上,使秘鲁寒流增强,渔场产量增加,C错误;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秘鲁寒流增强,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温度降低,B错误;增强沃克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滞留,引发拉尼娜现象,降水减少。A正确D错误。故选A。【点睛】拉尼娜对气候的影响,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的相对较小的地下洞穴,它是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地层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特殊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上常见的黄土洞穴有黄土冲穴、黄土陷穴或黄土井、黄土暗穴、生物黄土洞穴等四种基本类型。黄土洞穴的形成与地层厚度、气候,水实、地形地貌、节理(即裂隙)及生物活动等密切相关、图示意黄土洞穴的层次发育特征。 (1)对黄土洞穴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做出合理解释。(2)简述黄土洞穴的形成与黄土厚度、水、地形地貌的关系。(3)黄土洞穴既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空间资源。请从两个开发利用方向上任选其一说出其利与弊。①:利用黄土洞穴发展研学旅游。②:利用黄土洞穴发展蔬菜储藏。【答案】(1)对公路、铁路建设、工业及民用建筑危害大;促进崩塌、滑塌等地质灾害发生;加剧水土流失。(2)黄土厚度决定着黄土洞穴形成的深度大小;水为黄土洞穴的形成提供原动力;地形地貌决定了黄土洞穴形成所必需的地层条件、汇水排水条件及流水侵蚀的空间条件。(3)方向①。利:自然景观奇特,发展洞穴研学旅游可以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地理知识;给当地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等。弊:洞穴大小深浅不一、结构不稳,易发生坍塌而造成人员伤害等方向②。利:黄土洞穴内阴凉,温度低,蒸发弱,利于蔬菜保鲜;利用黄土洞穴储藏蔬菜等,可以节约能源和减少开支等。弊:地形崎岖,交通运输不便,且多易遭受鼠、兔类动物毁坏等。【解析】【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黄土洞穴发育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自然灾害、黄土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由材料可知,黄土洞穴的形成是由于黄土层受到流水侵蚀,导致地下洞穴的形成。这些洞穴的存在可能导致地面塌陷,从而对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造成损害。这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符合自然灾害的特征;黄土洞穴破坏了黄土结构的完整性,使黄土更容易出现崩塌、滑塌等地质灾害,使水土保持更难,加剧水土流失。【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黄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的相对较小的地下洞穴。可推断,黄土洞穴发育在黄土层中,黄土的厚度决定了黄土洞穴出现的深度,并且黄土洞穴的大小受黄土厚度的影响;流水侵蚀是黄土洞穴出现的原因,水为黄土洞穴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地形地貌影响了流水侵蚀的强度,影响了水流汇集的方向,从而影响黄土洞穴的空间分布。【小问3详解】方向①。有利点:黄土洞穴具有景观的独特性,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洞穴旅游,可以科普黄土地貌的相关知识,开拓人们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地理知识;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能给当地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不利:结合第一问可知,黄土洞穴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其发育情况各异,大小深浅不一,结构不稳定,管理难度大,容易导致坍塌等事故发生。方向②。有利点:黄土洞穴位于地下,受外界干扰小,温度相对较低,蒸发弱,利于储存蔬菜,同时黄土洞穴是天然洞穴,利用洞穴储存,能源消耗少,减少开支。不利:黄土高原地形崎岖,且黄土洞穴发育地点地形条件差,交通运输不便,位于野外环境,易受鼠、兔类动物侵入,毁坏蔬菜。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1世纪以来,上海在政策与市场共同作用下,产业结构由传统制造业主导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快速转变,卫星城蓬勃发展,使上海大都市区呈现多中心城市空间组织结构。下图示意上海大都市区产业空间关联和组织形态。 (1)从产业发展角度说明上海对卫星城的辐射带动作用。(2)据图描述上海大都市区内部的产业关联特征。(3)为促进上海大都市区产业协同发展,请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上海的产业升级使制造业得以在卫星城迅速发展;伴随着产业布局变化,就业空间分布改变,快速推进卫星城城镇化。(2)上海CBD与子中心之间以信息服务流为主;子中心之间以生产制造流为主。(3)发挥政策优势,优化上海都市区产业布局,加强分工与协作;积极发挥上海的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各卫星城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各卫星城之间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上海大都市区产业空间关联和组织形态图为材料,涉及上海的辐射作用、产业联系和产业协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国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具有产业带动功能。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原有的低端产业逐步退出,转移到在卫星城迅速发展;随着卫星城的产业发展,吸引大量的劳动力的涌入,原来在上海市区就业的低端劳动力向卫星城迁移,就业空间分布改变,快速推进卫星城城镇化。【小问2详解】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读图可知,上海CBD中心商务区以技术研发为主,与子中心之间以信息服务流为主;子中心之间以生产制造为主,以生产制造流为主。【小问3详解】合理建议 可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协作、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回答。继续完善交通运输网建设,建设交通及信息一体化网络;加强城市间的联系;搞好资源的整合和整体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分工。同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健全环境治理协调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宜居生态环境。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兰木伦河是黄河支流窟野河上源,发源于内蒙古南部伊克昭盟沙漠地区,流经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毛乌素沙地的农牧业过渡地带,全长132.5km,流域面积为3837.27km2。乌兰木伦河流域曾是古人类活动频繁地区,流域内煤炭资源储量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兰木伦河径流量急剧衰减甚至断流;且河流沿岸出现众多废弃的煤矸石山。图示意乌兰木伦河流域。(1)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兰木伦河径流量急剧衰减的主要原因。(2)说明乌兰木伦河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3)为恢复乌兰木伦河生态,简述乌兰木伦河流域应采取的综合整治措施。【答案】(1)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变暖,蒸发增大;流经荒漠地区,下渗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2)缺乏统一的管理,随意和无序开次较普遍;开采后的煤矸石乱扔、乱放;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局部地区发生地面沉降;河流污染严重,水质差。(3)制定统一的开采管理标准和行业法规;对煤矿进行整合,关闭没有开采资质的小煤矿;设立指定的固体垃圾堆放点;科学有序开采,避免地面沉降;污染物远离河流。【解析】 【分析】本题以乌兰木伦河 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河流径流量、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整治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流经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毛乌素沙地的农牧业过渡地带”该地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升温升高,蒸发增大;流经毛乌素沙地的农牧业过渡地带荒漠地区,土质疏松下渗多;该地有大量的煤矿,并随着人口的增长可知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较小的流域面积却有众多的煤矿且局部非常密集,说明缺乏统一的管理,随意和无序开次较普遍;由材料“河流沿岸出现众多废弃的煤矸石山”开采后的煤矸石乱扔、乱放;不科学开采煤炭会严重破坏形地貌破坏,使地下被掏空,局部地区因缺少支撑而发生地面沉降;固体垃圾随意堆放,下雨后随雨水会严重污染河流,使水质变差。小问3详解】由政府制定统一开采的管理标准和行业法规,可以减少无序和随意开采的现象;众多没有开采资质的小煤矿和私人煤矿,资源浪费严重,安全事故频发,还严重破坏环境,故要对煤矿进行整合,关闭没有开采资质的小煤矿;设立指定的固体垃圾存放点,可以避免到处垃圾泛滥且有利于集中处理;有序科学的开采,可以避免局部地区因为过度开采而导致地面沉降;污染物远离河流,可以避免其随雨水进入污染河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