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42012

大小:885.3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晚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按亩征税,根据土地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赋税。据此可推知,春秋晚期()A.人头税开始被废除B.井田制逐渐瓦解C.民众赋税负担较轻D.土地私有制确立2.“以亭行”是秦汉时期文书传递的一种方式,分内地和边地两种情形。内地以五里一邮、十里一亭设置邮驿机构传递文书,距离不同、形式各异;在边地,以亭行是以亭来传递邮书,边地的烽燧和哨所兼职传送任务。秦汉时期的文书传送系统()A.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B.解决了政令不畅的问题C.折射出国家行政效率的低下D.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臃肿3.四川成都、雅安等地出土了大量唐代时期的“支钉”(一种支烧工具,主要是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这可用于说明唐代四川地区()A.民营手工业的发达B.制陶技术获得了发展C.金属冶炼业的成熟D.传统手工技术的普及4.宋政和二年(1112年)皇帝诏令:“鳏、寡、孤、独,有院以居养,疾病者有坊以安济,死者有园以葬”这表明宋代()A.践行以文治国政治理念B.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C.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D.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5.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时期太医院长官的官阶为正三品,至元英宗(1320—1323年在位)时期,太医院长官的官阶升为正二品,此时有官阶的太医有四十多人。这一变化表明,元朝()A.重视医疗卫生发展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行政机构较为臃肿D.医疗系统初步建立6.明清时期,江南的一些地区依托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产生了以精细农业、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这-现象可用于印证当时()A.市镇经济获得了发展B.商业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C.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D.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的确立7.如表所示为清代不同史籍关于玉米食用的记载。这说明,玉米在中国的种植()记载出处陕西汉中地区玉米食用者感到“大米不及包谷耐饥”《汉南续修府志》,嘉庆十八年刻本安徽来安县有玉米“气味香美”之说《来安县志》卷4,宣统元年刊本浙江省临安县民认为玉米“性溫味甘”《临安县志》卷3,宣统二年刊本A.解决了严重的人地矛盾B.动摇了传统的农业结构C.改变了民众的饮食习惯D.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8.北洋政府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文官考试的应试者只有年满21岁,且没有违法记录和未“破产”者,具有中学以上或相当于中学以上毕业资格的男子才可应试。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文官考试制度存在局限B.男尊女卑观念益发浓厚C.近代教育发展举步维艰D.新旧教育体制同时并存9.如表所示为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基本情况统计。这说明当时边区政府()党派占参议员总数的比列共产党员2456人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69.66%A.抗日领导权发生了转移B.“三三制”原则遭到了破坏C抗日民主制度得以推行D.积极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10.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其资金来自国际社会,包括成员国政府和个人的自愿认捐,2007—2020年中国政府在致力于自身农业发展和减贫的同时,还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最大的捐赠国之一。这主要表明中国()A.坚守大国的责任与担当B.成为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C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D.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进程11.1999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机场建成通航后,世界各地的游客不断来到香格里拉旅游观光。该州的生产总值在2001一2005年年均增长达到21.5%。这体现了()A.民航业使城市的经济地位显著提升B.民航业对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C.旅游业使民族地区实现了快速脱贫D.第三产业驱动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12.下图为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耕作图。该图可以侧面说明()A.原始畜牧养殖出现B.铁器农耕广为传播C.采集渔猎完全终结D.河流农业生产特色13.开凿隧道方面,古罗马有成套的钻探、挖坑、掘巷道、照明、通风、打桩、运送和测量的新方法。有研究者认为,直到中世纪晚期世界上还没有国家能与之比肩。这主要得益于()A.行省制度的创设B.统治者的重视C.地理条件的优越D.强大的组织力14.19世纪欧洲的一些商家开始用煤气灯饰来制作广告。如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伦敦的很多裁缝商和制服生产者就用引人注目的灯火把门店装饰得光彩夺目。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欧洲()A.重商主义思想的萌发B.电气化时代已经到来C.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D.商业经营理念的进步15.随着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以作坊式手工业为主的分散的小商品生产,社会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才逐渐成为主要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聚落形式。材料最能说明()A.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进程B.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 C.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城市布局受到工业化的影响16.如表所示为1960-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该时期英国()年份196019701980198219871992199720022005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3.9%4.5%5.6%5.8%6.0%6.9%68%7.7%8.3%公共医疗支出占比85.2%87.0%89.4%87.6%84.3%84.6%80.4%83.4%87.1%A.已经基本建成福利国家B.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达D.政府财政困难不断加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儒学不是实用之学,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儒学主导下的学校既不教数学,也不教自然科学和地理,培养出来的人,毫无逻辑创造的才能。——摘编自【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斯·韦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美国的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英国、德国等几十个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相继提高了关税率,对本国市场采取保护措施,国际上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造成任何人都难以向美国出售任何东西的局面……导致了大萧条在全球扩散。”——摘编自刘振环《美国贸易政策取向的历史演变》材料二中国正加快努力,构建一种不受美国影响、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架构,以重塑世界贸易体系。中国于2013年启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参与。截至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了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额总和。——摘编自【英】詹姆斯·金奇《中国计划以自己的方式重塑世界贸易》 (1)根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战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你的三条建议。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3世纪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就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材料二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统治者的合法性源于“君权神授”观念。在欧洲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资产阶级选择“民族”概念来整合国家,目的是通过消解封建君主的合法性基础来建立自己的统治。在近代欧洲,选择用“民族”概念来整合“国家”具有历史必然性。——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材料三二战后,欧洲各国之间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欧洲民族国家将维护本国区域内独特的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将防务、安全、外交等国家职能转交给了欧洲的相应机构。——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用“民族”概念来整合“国家”的历史必然性。(2)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晚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按亩征税,根据土地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赋税。据此可推知,春秋晚期()A.人头税开始被废除B.井田制逐渐瓦解C.民众赋税负担较轻D.土地私有制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晚期中国。商、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春秋时期,一方面旧的土地占有关系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这些现存的土地占有关系又在迅速破坏之中。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就是把井田大体平均分给生产者,按土地美恶分等差征收实物税(租)。鲁国实行“初税亩”就是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从上述赋税制度的变化可以看出井田制逐渐瓦解,一方面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私田大量开垦,另一方面,庶民和奴隶耕种公田的剥削制度改变,改为征收实物税,B项正确;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标志着人头税彻底废除,排除A项;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税率较高,反映民众赋税负担较重,排除C项;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即土地私有制的正式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以亭行”是秦汉时期文书传递的一种方式,分内地和边地两种情形。内地以五里一邮、十里一亭设置邮驿机构传递文书,距离不同、形式各异;在边地,以亭行是以亭来传递邮书,边地的烽燧和哨所兼职传送任务。秦汉时期的文书传送系统() A.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B.解决了政令不畅的问题C.折射出国家行政效率的低下D.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臃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秦汉时期设置邮驿机构传递文书,方便了中央政令的颁发和地方要务的上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A项正确;“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亭行”是比较快捷高效的文书传递方式,并非体现“行政效率的低下”,排除C项;材料所述邮驿机构和人员的配备是为了满足文书传递和国家治理的需要,材料未提及机构和人员设置超出了实际需求,不能得出“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臃肿”,排除D项。故选A项。3.四川成都、雅安等地出土了大量唐代时期“支钉”(一种支烧工具,主要是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这可用于说明唐代四川地区()A.民营手工业发达B.制陶技术获得了发展C.金属冶炼业的成熟D.传统手工技术的普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支钉”是陶瓷烧制过程中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在器物底部放置的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的使用体现了陶瓷生产方面的技术进步,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使用“支钉”的是民营还是官营手工业,排除A项;“支钉”用于陶瓷生产而非金属冶炼,排除C项;从材料只能看出“支钉”在四川成都、雅安等地使用,不能断定在其他地方也已普及,排除D项。故选B项。4.宋政和二年(1112年)皇帝诏令:“鳏、寡、孤、独,有院以居养,疾病者有坊以安济,死者有园以葬。”这表明宋代()A.践行以文治国政治理念B.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C.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D.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宋代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包括为鳏、寡、孤、独提供居住的地方,为疾病者提供救治场所,以及为死者提供安葬之地。这些措施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关怀,D项正确;“以文治国”是北宋的政治原则,但是材料主要体现北宋社会保障,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一条关于社会保障的诏书,但是无法体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时期太医院长官的官阶为正三品,至元英宗(1320—1323年在位)时期,太医院长官的官阶升为正二品,此时有官阶的太医有四十多人。这一变化表明,元朝()A.重视医疗卫生发展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行政机构较为臃肿D.医疗系统初步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中国。元朝太医院长官官阶的提升,以及有官阶的太医人数的众多,反映政府对医生地位的认可和推崇,是重视医疗卫生的体现,A项正确;从太医官阶不能看出地方管理的情况,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加强,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太医院和太医,仅凭此不足以得出整个行政机构的机构和官员设置情况,不能断定行政机构臃肿,排除C项;太医院主要为皇室和贵族服务,医疗系统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仅凭太医院不能断定医疗系统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6.明清时期,江南的一些地区依托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产生了以精细农业、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这-现象可用于印证当时()A.市镇经济获得了发展B.商业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C.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D.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兴起,市镇通常兴起于交通便利地区,依靠周边农村提供农产品,市镇内工商业繁荣,同时人口的集聚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也即材料所述“依托……交通运输网络,产生了以精细农业、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A项正确;材料提及江南一些地区形成了交通运输网络,而商业贸易网络通常是全国范围的,是贸易路线而非仅仅是交通路线,排除B项;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是在宋朝,排除C项;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表明在宋朝以前南方经济优势地位就已经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7.如表所示为清代不同史籍关于玉米食用的记载。这说明,玉米在中国的种植()记载出处 陕西汉中地区玉米食用者感到“大米不及包谷耐饥”《汉南续修府志》,嘉庆十八年刻本安徽来安县有玉米“气味香美”之说《来安县志》卷4,宣统元年刊本浙江省临安县民认为玉米“性溫味甘”《临安县志》卷3,宣统二年刊本A.解决了严重的人地矛盾B.动摇了传统的农业结构C.改变了民众的饮食习惯D.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大米不及包谷耐饥”“性溫味甘”与“气味香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清朝,玉米不仅被用作食物,还被认为比大米更耐饥,气味香美,性温和味甘。这些都表明玉米已经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C项正确;清朝严重的人地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解决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夸大了玉米种植的作用,排除A项;中国传统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包括小麦、稻谷等作物为主,这个结构一直延续到近代,“动摇了传统的农业结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玉米与民众的饮食习惯”,而“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北洋政府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文官考试的应试者只有年满21岁,且没有违法记录和未“破产”者,具有中学以上或相当于中学以上毕业资格的男子才可应试。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文官考试制度存在局限B.男尊女卑观念益发浓厚C.近代教育发展举步维艰D.新旧教育体制同时并存【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13年中国。据材料,北洋政府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对应试者的年龄、财产、学历有诸多限制,使得有资格参与文官考试的人员范围受到局限,在公开性、公平性上打了折扣,表明当时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存在局限,A项正确;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思想解放,男尊女卑观念受到冲击,而非益发浓厚,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文官制度,属于选官制度的范畴,而非教育方面,仅凭要求应试者具有中学以上毕业资格,不能断定近代教育发展艰难,排除C项;材料提及要求应试者具有中学以上毕业资格,体现新式教育,但没有旧教育体制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9.如表所示为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基本情况统计。这说明当时边区政府()党派占参议员总数的比列共产党员2456人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69.66%A.抗日领导权发生了转移B.“三三制”原则遭到了破坏C.抗日民主制度得以推行D.积极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表格“1942年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员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3月6日起抗日民主政权中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工人和农民,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所以材料表中这一党派构成体现了抗日民主制度得以实践,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抗日领导权的转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三三制”原则得到实行,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0.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其资金来自国际社会,包括成员国政府和个人的自愿认捐,2007—2020年中国政府在致力于自身农业发展和减贫的同时,还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最大的捐赠国之一。这主要表明中国()A.坚守大国的责任与担当B.成为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C.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D.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中国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大规模捐赠,支持抗击全球饥饿事业,体现了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坚守大国的责任与担当,A项正确;美国是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排除B项;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科技教育水平、军事实力等方面,而非人道主义援助方面 ,排除C项;世界粮食计划署是联合国内负责多边粮食援助的机构,而非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11.1999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机场建成通航后,世界各地的游客不断来到香格里拉旅游观光。该州的生产总值在2001一2005年年均增长达到21.5%。这体现了()A.民航业使城市经济地位显著提升B.民航业对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C.旅游业使民族地区实现了快速脱贫D.第三产业驱动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香格里拉地处边远地区,机场建成通航促进了香格里拉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和生产总值的增加,体现了民航业对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B项正确;经济地位的提升是一个过程,短时期内“显著提升”说法夸大,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未提及当地居民收入增加和实现了脱贫,排除C项;不同民族地区适合发展的产业不同,适宜的经济发展道路不同,香格里拉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个民族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为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耕作图。该图可以侧面说明()A.原始畜牧养殖出现B.铁器农耕广为传播C.采集渔猎完全终结D.河流农业生产特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时期。据材料可知,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耕作图描述的信息,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特点相关,可以侧面说明河流农业生产特色,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耕作信息,而非畜牧养殖,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判断是否为铁器农耕,排除B项;采集渔猎完全终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3. 开凿隧道方面,古罗马有成套的钻探、挖坑、掘巷道、照明、通风、打桩、运送和测量的新方法。有研究者认为,直到中世纪晚期世界上还没有国家能与之比肩。这主要得益于()A.行省制度的创设B.统治者的重视C.地理条件的优越D.强大的组织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在开凿隧道方面有显著的成就,这得益于其强大的组织力。组织力是一个国家或组织在动员、调配和使用资源以达成特定目标的能力。古罗马的成套的钻探、挖坑、掘巷道、照明、通风、打桩、运送和测量的新方法表明其在隧道建设方面具有高度的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这种强大的组织力使得古罗马在隧道建设方面能够取得显著的成就,并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优势,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都采用过行省制度,而没有先进的开凿隧道的技术,明显行省制度的创设不是开凿隧道世界领先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统治者的重视是开凿隧道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中世纪晚期世界上还没有国家能与古罗马比肩,明显地理条件的优越不是其开凿隧道领先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4.19世纪欧洲的一些商家开始用煤气灯饰来制作广告。如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伦敦的很多裁缝商和制服生产者就用引人注目的灯火把门店装饰得光彩夺目。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欧洲()A.重商主义思想的萌发B.电气化时代已经到来C.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D.商业经营理念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19世纪欧洲的一些商家开始用煤气灯饰来制作广告,体现了商业营销方式的创新,是商业经营理念进步的体现,D项正确;重商主义思想产生于15世纪,排除A项;电力的运用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煤气灯以煤气而非电力为能源,排除B项;材料提及用煤气灯饰来制作广告,而非煤气灯用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不能体现生活水平提高,且“显著提高”说法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15.随着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以作坊式手工业为主的分散的小商品生产,社会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才逐渐成为主要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聚落形式。材料最能说明()A.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进程B.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C.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城市布局受到工业化的影响【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随着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以作坊式手工业为主的分散的小商品生产,社会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农民离开乡村,进入城市从事工业与服务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是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不是“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进程”,排除A项;“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城市布局”,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表所示为1960-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是,该时期英国()年份196019701980198219871992199720022005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3.9%4.5%5.6%5.8%6.0%6.9%6.8%7.7%8.3%公共医疗支出占比85.2%87.0%89.4%87.6%84.3%84.6%80.4%83.4%87.1%A.已经基本建成福利国家B.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达D.政府财政困难不断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60-2005年英国。据材料,1960-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公共医疗支出占比一直在80%以上,英国在医疗特别是公共医疗方面的支出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医疗事业特别是公共医疗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体现政府对社会医疗保障事业的重视,B项正确;福利国家包括医疗、就业、养老等多方面,仅凭医疗保障情况不能断定福利国家建成,排除A项;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多方面内容,仅凭医疗支出情况不能断定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达,排除C项;材料反映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但如果其他方面的支出缩减,政府财政是能够承担的,不能断定财政困难不断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儒学不是实用之学,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儒学主导下的学校既不教数学,也不教自然科学和地理,培养出来的人,毫无逻辑创造的才能。——摘编自【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斯·韦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观点:我认同儒学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价值体系。论述:儒学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和道德责任,提倡仁爱、孝顺、忠诚等价值观念。儒学强调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培养人的德行和品德,有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儒学提供了一套关于政治治理和社会秩序的理论体系,强调君主的仁德和贤能,倡导君子治国、官员廉政,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儒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倡导以经典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人的智慧、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儒学强调礼仪的作用,认为通过遵守礼仪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总而言之,儒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注重个人修养、社会伦理和政治治理,强调和谐、仁爱和责任,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明对马克斯·韦伯的观点的态度。观点:根据材料“儒学不是实用之学,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得出:我认同儒学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其次,根据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论述。论述:结合所学知识从伦理道德、社会治理、教育与礼仪等方面阐述儒学对维护社会秩序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小结升华,呼应观点。总而言之,儒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注重个人修养、社会伦理和政治治理,强调和谐、仁爱和责任,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美国的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英国、德国等几十个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相继提高了关税率,对本国市场采取保护措施,国际上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造成任何人都难以向美国出售任何东西的局面……导致了大萧条在全球扩散。”——摘编自刘振环《美国贸易政策取向的历史演变》材料二中国正加快努力,构建一种不受美国影响、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架构,以重塑世界贸易体系。中国于2013年启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参与。截至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了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额总和。——摘编自【英】詹姆斯·金奇《中国计划以自己的方式重塑世界贸易》(1)根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你的三条建议。【答案】18.影响: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剧了西方殖民国家间的矛盾;刺激了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和对外侵略。(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推进;世界多数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建议: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趋势,提升自身的贸易竞争力;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对外开放道路,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从而为重塑世界贸易体系提供力量支撑;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积极与世界各国探讨未来经贸合作之路,提出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国方案”;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荣、共享原则,推动建立一套公平、共赢的世界贸易体系。(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影响:据材料“对本国市场采取保护措施”“造成任何人都难以向美国出售任何东西的局面”得出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结合所学,贸易战加剧了西方殖民国家间的贸易纠纷和矛盾;结合所学,西方国家普遍提高关税率,促使各国谋求其他地区的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刺激了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和对外侵略。【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有利条件:结合所学,从国际背景和国内条件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据材料“截至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了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额总和”得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推进;据材料“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得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参与”得出世界多数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建议:结合所学,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对外开放、提升自身综合国力和贸易竞争力、坚持共商共荣共享原则以完善世界贸易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分析作答。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3世纪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就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材料二 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统治者的合法性源于“君权神授”观念。在欧洲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资产阶级选择“民族”概念来整合国家,目的是通过消解封建君主的合法性基础来建立自己的统治。在近代欧洲,选择用“民族”概念来整合“国家”具有历史必然性。——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材料三二战后,欧洲各国之间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欧洲民族国家将维护本国区域内独特的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将防务、安全、外交等国家职能转交给了欧洲的相应机构。——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用“民族”概念来整合“国家”的历史必然性。(2)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历史必然性:中世纪晚期专制王权的建立为民族国家观念和民族语言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教会的建立;启蒙思想“主权在民”的广泛影响;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国际关系中主权与独立原则的确立。(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论题:二战后欧洲民族国家的“民族性”呈现出弱化的趋势。阐述:二战以来,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积极推动一体化发展进程。1993年,欧盟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欧洲民族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将一部分国家职能转交给欧盟的相应机构,从而削弱了民族国家的政治功能。欧盟作为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各国间经济联系十分紧密,这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威胁到了各民族国家的经济独立性。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欧洲文化多样性面临着巨大挑战,各国的民族文化也相应受到了冲击。总之,二战以来随着欧洲各国间联系的增强,欧洲民族国家的“民族性”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并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历史必然性:据材料“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并结合所学得出中世纪晚期专制王权的建立为民族国家观念和民族语言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据材料“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统治者的合法性源于‘君权神授’观念”“资产阶级……通过消解封建君主的合法性基础来建立自己的统治”得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启蒙思想“主权在民”的广泛影响;结合“西方民族国家形成”所学知识得出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推动了民族教会的建立,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特别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小问2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二战后欧洲。据材料“欧洲各国之间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得出二战后欧洲民族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据材料“欧洲民族国家……将防务、安全、外交等国家职能转交给了欧洲的相应机构”得出二战后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洲民族国家的政治功能受到了削弱,欧洲民族国家的“民族性”呈现出弱化的趋势。选取一个方面提炼论题。如以“二战后欧洲民族国家的‘民族性’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为论题,首先论述背景,也即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接着论述欧洲民族国家的“民族性”呈现出弱化的原因,欧洲民族国家将一部分国家职能转交给欧盟的相应机构,削弱了民族国家的政治功能。接着分析影响,这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威胁到了各民族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和欧洲文化多样性。最后作总结:二战以来随着欧洲各国间联系的增强,欧洲民族国家的“民族性”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并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