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730
大小:17.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小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抽象性与逻辑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1],是一门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素养的学科。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下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陶行知教育理论中“三大解放”教育思想的体现,重在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体验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口与动脑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好小学生的数学动手实践能力呢?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随着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也逐渐走进了数学课堂,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同时,随着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发生了变化。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学生动手探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经历动眼观察、动手实践与动口表达的过程。唯有经历了自己的动手实践,他们才能获得一定的体验,才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观察与感受,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与现象,才能将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化为简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观,也才能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二)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喜爱动手、善于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经历了动手实践,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才能有好的体验,也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与发现数学规律。当然,在感性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很薄弱,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还缺乏一定的有序性与逻辑性,具象思维的特征就决定了他们对抽象性数学活动提不起更高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征,积极地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为直观具象性内容,让学生能够可感可知,促进学生在具象思维的理解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要通过有序性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辨能力与创新意识。二、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分析好数学教材,沿循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学生的动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具体的动手、动眼与动口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发现,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引发学生进行自主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对于单一的感官活动是难以保持持久的注意力的。唯有让他们的多种感官能够协作参与,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才不会感觉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能够积极为学生创设多感观体验学习的时空,把学生的手、口与脑等感官有效调动起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由此,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才会变得浓厚起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才会更加强烈。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笔者积极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链接起来,设计灵活的动手操作实践性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索兴趣。首先,教师先给学生用课件呈现自然界中关于圆的美的事物(如:圆圆的红日,金黄的向日葵,石子激起的浪花……),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事物中的数学美,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其次,教师再用悬念性问题来引发学生尝试画圆,让学生在自由想象中用自己的方法来画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然后,教师问:“你们画的圆标准吗?谁画的圆最美?”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圆的方法。他们便能够积极地动起来,大胆地想、大胆地说,通过有效的辨析与思考,得出画圆的多种方法(如:借助硬币、尺子、瓶盖、圆规……来画圆)。再次,教师再教给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技巧,同时让学生交流发现圆的特征。最后,教师再问:“倘若要在校园内建设一个大的圆形花坛或者是设计一个大水池,能用圆规来完成吗?”引发了学生的又一轮深深思考,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教师带领着学生到操场上尝试用绳子与标杆来画特别大的圆。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学习体会,更发展了多种学习能力。由此可见,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的数学学习过程,他们才能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才能获得对数学学习的良好兴趣。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二)加强学生的数学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动手操作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起点,也是学生由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理解提升的必由之路。经历操作,数学才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才能是趣味十足的、具有思维形式的智力游戏,也才能成为学生乐于进行的心智活动。由于小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活动都是建立在动手直观操作、观察体验活动基础上的,所以,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据所授课的内容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环节,悉心指导学生在观察与动手实践中感悟数学、思考数学,从而能够正确揭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规律,进而能够掌握好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小学生对于数字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此时教师就要借助于数数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亲历感受事物的数量增减变化情况,从而获得对数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对于摆小棒、画图形等动手实践皆是非常喜欢的,他们善于在看中动手,喜欢在动手的同时进行思考,这也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心理特征。又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进行2次对折,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懂得分母、分子所表示的意义。当然,在教学《加法与减法》等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从而能够明白算理。简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眼观察的时间,让学生可以自主去发现数学知识,理解数学世界中的奥秘,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最本质的东西。(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小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让学生经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与“说一说”的过程,这些活动都是独立、协调而又统一的,教师要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当然,有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只需要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就可以了。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深的学习体验,为了让学生能够走进数学知识海洋的更深处,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时空,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与量一量等,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体验过程。同时,加强学生动手实践也是低年级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才能学得有趣,才能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直接性经验。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好多可以进行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不断提升其数学感知能力。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也会有诸多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就要积极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动手实践,促进他们在操作中感知数学,进而使他们获得更强的数学感知力。例如,在认识“秒”这一时间单位时,教师就无法用语言表达来让学生理解“秒”的含义,更无法用语言描述来让学生建构“秒”的认知,唯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与亲身体验,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秒”。为此,教师就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1秒钟时间内完成“拍拍手”“跺一下脚”等动作,让学生感受1秒钟内能做的事情;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在“10秒”“30秒”等不同时长内写汉字、做口算题、跳绳等,通过完成的数量,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不同的时长。为了延伸学生对时间的辩证理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1分钟写汉字”与“1分钟看动画片”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时长”是人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又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等知识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充分去测量长短、充分去计算面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在动眼观察中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异同,才能为学生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习奠定好扎实的基础。小学数学学习中相对抽象性的知识也往往是一节课中的学习难点,因而,数学教师在每一节课前都要能够深研教材,认真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将动手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起来,以促进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力。[3](四)借助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堂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是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最重要平台。倘若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教师自身就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要不断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数学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多可以进行数学创造思维的时空,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奠定基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让学生积极进行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来探寻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下实现思维能力的更好提升。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节数学知识时,教师先让学生尝试自己量角,接着让学生集体交流量角的正确方法。继而,给予学生充分的量角时间,让学生在量角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角,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数学思考。在有序的量角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于是,在学生完全掌握了量角的方法之后,教师提问:“要画出一个120度的角,不用量角器可以画出来吗?想一想,可以利用我们常用的作图工具完成哦。”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便会猜想出用三角板来画角。教师再给予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自主画角、集体交流的活动过程,学生也就很快明白了利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75度、120度、135度等不同的角。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理解了量角与画角的方法,并能在不断的操作中学会求异性思考,不断发展数学创新能力。当然,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还体现在更多的解题方法中。例如,在教学完《包装的学问》这样一节数学活动课之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从家中搜寻到的不同牛奶的包装纸盒,接着拿出一些彩色包装纸,问:“怎样包装这个牛奶盒最节省包装纸呢?想一想,并进行合理验证。”大多数学生会先计算所需的包装纸,算出需要多少包装纸。有的学生会将整张包装纸先包在盒子上,而后剪掉多余的包装纸,这样却浪费了太多的包装纸。此时,教师再提问:“怎样才能最省包装纸呢?”经过讨论,最终达成合理的共识,学生也能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动手操作方法。在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更好地培养了数学创新思维,从而也能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渐进式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优化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心理,结合日常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可以更多进行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