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588
大小:18.4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我会学”能力型音乐课堂构建教学评价实践刍议.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我会学”能力型音乐课堂构建教学评价实践刍议《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课堂教学的真谛,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指引学生未来生命的成长。[1]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前课堂教学中学生“我学会”的被动式接受过程,重构“我会学”的能力型课堂构建。这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词序变化,而是真真切切地从理念至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革新,是知识型向能力型的重要转变。“我会学”能力型课堂构建是要求学生达成“我学会”目标前提下的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是“授生以渔”的能力转变,牵动着教学评价体系的全新转变,是新时代教学实践的创新转变。“我会学”课改理念,通常指的是要求学生课堂能够实现“会听、会想、会说、会做”等“四会”。这种“四会”能力型课堂构建,师生间的密切“互动”,我们可以从多个视角去表述和呈现。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应当从以下这几个角度去思考、去构建,即:从考查学生会听、会想、会说、会做“四会”的程度和能力角度,对学生提出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从教师如何有效实现学生“会学习”的角度,对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标准;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教学各环节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教学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现在乃至将来都“会学习”。笔者就上述几个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一、“四会”课堂对学生有着更明确的目标 探索“四会”课堂规律是贯穿教学全流程、环节全过程的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对课堂“四会”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规范且方便操作,师生在教学环节中严格自觉地执行。如何评价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我会听”,一般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听课状态上表现为听得“专注”,学生在接受授课内容上表现为听得“明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有师生、生生间的回应、互动,这是教学活动中倾听的价值。[2]怎样评价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我会想”,通常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具体表现为能通过独立的思考形成个人的想法,学生在回答提问或是提出质疑的语言表达上有理有据,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表现为能娴熟运用多种方法,学生在思考求证的状态上表现为善质疑、好提问。如何评价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我会说”,一般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所接受的内容需要表述呈现时表现为能清晰叙述内容,适时形成互动,叙述表达流畅且富有个性化。怎样评价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我会做”,通常指的是:需要学生在课堂展示时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具有创新和综合的能力,也具体表现在身、心、手、耳的协调和谐等方面。既然对“四会”课堂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当调整并善用“四会”评价系统来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增加课堂考核的加分权重,让学生很“在乎”这种评价和激励,让学生主动接受、积极配合老师施行这种评价机制。音乐的本质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以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为例,一年级的音乐素材、歌曲短小,教学中通常以唱、游为主。为实现“四会”课堂的要求,笔者会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并提出每一遍听赏音乐的基本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带着不同侧重点去听音乐,并尝试把游戏设计融入到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去。为此,笔者提示学生听的时候“用‘心’感受”,要求学生在反复听赏中全身心融入音乐,自觉投入到“唱、游”的浓郁氛围中去。这样,一首歌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人们常说学习音乐重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如何培养兴趣,往往是极其抽象而且是最难实现的。兴趣往往需要在学习感知的过程中被激发,而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例如在日常学习中,因为学生学会了新的音乐知识,具有了一定的获得感,从而产生了持续学习的热情,再进一步增添获得感等,这些恰恰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以,为了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要多去尝试、实践。在这一个个具体的“做和游”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二、“四会”课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教师在备课时要清晰明确地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有机融合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之中。要思考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时刻注意到课时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区别与联系。具体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要相对集中,避免太多太杂。要思考并做到教学目标表述具体,并具可操作性,同时也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学的经验让我们明白,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才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极佳途径。实践表明,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活动将不能有效完成,构建形成真正的“四会”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并在不断实践中追求属于自己的音乐创造快乐境界。“四会”课堂对教师新的要求和标准也要求教师做到“五要”,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与课堂的高、新要求。(一)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堂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发现,以达到培养学生模仿和创新的能力、积累音乐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激发学生思考,与学生一起去寻找“会学习”的方法途径,有效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品质,自我感悟音乐并从中陶冶美好情操。 (二)要以突出音乐特点为中心,关注学科综合学科综合是人文学科教学的显著特征。例如音乐和舞蹈就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常常将二者融为一体。例如伴随音乐的节奏而产生的自发动作或律动;或是为了感知音乐要素、体验和表达音乐情感而出现的模仿动作;或是根据音乐的内容与情绪,随感而发的即兴创编动作,即便是有意设计的为理解、体验音乐的舞蹈作品欣赏、载歌载舞的“乐舞”活动等,都说明了音乐与舞蹈学科的自然而深度的融合。所以说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它刚出现时大概就是这样吧。它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从古老的《诗经》到盛唐诗歌,乃至于宋词、元曲,都是可吟唱,有曲调,传古今。许多优秀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或词。音乐与美术两学科也是相互融合的,这种融合促进了听觉、视觉、言语、动手四大能力的平衡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单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与美术学科的结合也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三)要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实现音乐文化多样性沟通让课堂音乐与日常生活联通起来,可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让课堂音乐与兴趣活动联通起来,能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音乐创造”空间;让课堂音乐与联想、想象联通起来,那些游戏、本色的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笔者很注重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无论是合唱队,还是腰鼓队,或是陶埙表演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寻知识的空间,给他们营造大胆想象、自由创造的氛围。(四)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目标,尤其注重个性特点发展 音乐是思维活动极其活跃的学科,富有动态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解放学生的身体与思想,鼓励学生亲身感受、自由探究。如教学时让学生欣赏一段低沉、缓慢的乐曲,先让孩子们插上思维的翅膀去想象。他们聆听后有的人会认为是笨重的大象,也有学生认为是顽皮的狗熊,还有学生感受到的是懒洋洋的肥猪或是慢吞吞爬行的乌龟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的做法是,首先及时肯定他们的想法。因为这些动物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给人以笨重而缓慢的感觉,至于他们的差别则是与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相关,但他们的感受是值得肯定的。其次,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去表现这些动物的动作,让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尽兴手舞足蹈,表现各自想象到的动物。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点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尽情发挥了。(五)要以评价手段促能力发展,激励学生“会学习”教学的评价手段犹如考试考核的指挥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并很好地为之服务。但如果音乐评价体系老套、滞后,就可能会扼杀学生音乐学习的欲望与兴趣。笔者试着改变了以往的音乐评价方式,不再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然后依据表现来给学生评分,而是采用“我会学”的“四会”评价系统测评,将“四会”的测评体系融合到教学的全过程、全时段去评价学生。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会学习”的积极性。三、“四会”课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更高更具体在“四会”课堂理念的指导下,为形成音乐课堂常规的良好氛围,教师还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有效实现“我会学”能力型课堂构建,笔者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具体提出了以下明确要求。(一)学生课前准备的要求提前5分钟到音乐教室候课,不得迟到、不能旷课,必须带好学习用具(小乐器、五线谱本、一支笔)。进入教室后安静入座,并做好课前准备。做好准备的同学,可观看视频或自行练习小乐器。上课铃声一响,立即停止一切随意讲话声音和再发出小乐器声音,坐正静待上课。(二)认真听课 认真听课是指老师在讲解、示范等过程中,学生须保持安静,并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思考,不做小动作,不随意说话。直到老师要求互相交流时方可与周围同学讨论,留出时段让学生举手同意后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疑问。(三)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可能有的学生说的答案虽然不够准确甚至错误,但如果认为此答案值得一提,就应该鼓励学生大声把它讲出来。(四)必不可少的发声练习练声是为歌唱打基础的最有效的活动。通过每次有规律、有步骤的练声,可锻炼我们身体各个发声器官的整体协调能力,从而有效增强歌唱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并保持这种状态,进而为歌唱打下牢固的基础。课前练声是为了开嗓子,热热身。(五)正确的发声方法音乐课的歌唱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歌唱姿势以及轻声歌唱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体会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能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表现出歌曲的感情。(六)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肢体语言来表示。如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的动作,但不可出声妨碍他人的欣赏,必须培养安静聆听的好习惯。(七)整齐统一的演奏 具体要求是,在老师的统一指令下才能拿出乐器,吹奏乐器。练习时要注意姿势准确,演奏结束要轻放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好习惯。提前检查课表,每节课必须要带小乐器来上课,做好学习用具准备。尤其要注意乐器不是玩具,请勿用来与同学一起哄闹。四、结语“四会”评价系统的实践,大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思考、讨论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留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总之,在教学中实施“我会学”能力型课堂构建,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新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