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蔡斯与赫尔希用对比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孟德尔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定律D.沃森与克里克用DNA行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更具说服力的实验,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摩尔根等用果蝇做实验,发现白眼果蝇只出现在雄果蝇中,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了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A正确;B、蔡斯与赫尔希用的噬菌体侵染实验用32P和35S对比,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C、孟德尔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查尔夫和富兰克林用DNA行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D错误。故选D。2.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正确处理是()A.开花期对母本去雄,然后套袋B.花蕾期对母本去雄,然后套袋C.完成人工授粉后无需再套袋D.收集母本与父本上的种子,获得子一代【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操作:①认定父本和母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注意去除干净、彻底,然后套上纸袋。②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详解】AB、对于母本的去雄应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此后应套袋处理,以避免外来花粉干扰,A错误,B正确; C、完成人工授粉后需要再次套袋,以避免外来花粉干扰,C错误;D、种子的收集应在母本上获得,D错误。故选B。3.下列属于显性性状的是()A.在杂交后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B.在杂交子代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C.出现概率高的性状D.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在子一代中得到表现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详解】ABD、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自交,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AB错误,D正确;C、出现概率搞得性状不一定是显性性状,可能受到子代数量不够多、环境等因素影响,C错误。故选D。4.下图为某同学书写的某生物的遗传图解,不正确的评价是()A.个体和配子基因型的书写都正确B.箭头和连线都正确C.符号都正确D.漏写了亲代、子代的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图解要求:1.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2.写出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3.写出各种符号和配子。4.写出比例。【详解】A、个体和配子的基因型都正确,A正确;B、箭头和连线都正确,B正确; C、缺少杂交符号,C错误;D、遗传图解要求写出表现型,漏写了亲代、子代的表现型,D正确。故选C。5.人们发现,肺炎链球菌的R型和S型均存在1和2两种类型,其中R1能自然突变成S1,R2能自然突变成S2,其他类型间均不能自然突变,若要证明促使R型转化为S型的因子来自S型的菌落而不是自然突变,下列实验设计应选择的组合是:()①R1型菌落;②R2型菌落;③S1型菌落;④S2型菌落;⑤加入加热杀死的S1菌;⑥加入加热杀死的S2菌;⑦检测是否出现S1;⑧检测是否出现S2A.①⑥⑧B.②⑤⑧C.①⑤⑦D.②⑥⑦【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该实验结果说明S型肺炎链球菌中有使R型菌发生变化的转化因子;根据艾弗里的体内转化实验可知,引起R型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详解】实验目的是证明促使R型转化为S型的因子来自S型的菌落,题中显示R1能自然突变成S1,R2能自然突变成S2,其他类型均不能自然突变,显然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采用①R1型菌落和⑥加入加热杀死的S2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是否S2,若有说明促使R型转化为S型的因子来自S型的菌落而不是自然突变,反之为自然突变;或者采用②R2型菌落和⑤加入加热杀死的S1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是否出现S1,两种设计方法均可,即①⑥⑧或②⑤⑦。故选A。6.有科研小组模拟了蔡斯、赫尔希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③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的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C.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答案】C【解析】【分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 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更具说服力的实验,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T2噬菌体的S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离心后的沉淀物中主要是被病毒侵染的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分布的主要是T2噬菌体颗粒。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噬菌体中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35S,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③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DNA和蛋白质都含有氢元素,故3H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离心后,3H标记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3H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物和上清液。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7.下列叙述错误的有几项()①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②在翻译过程中,tRNA分子的3’端与相应的氨基酸结合③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④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可完成中心法则的部分过程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较多,转录成的mRNA分子也较多⑥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含32P的培养液直接标记的⑦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B【解析】【分析】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所以在mRNA上找不到其对应的反密码子。蛋白质的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该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不变。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详解】①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①正确;②在翻译过程中,tRNA分子的-OH端与相应的氨基酸结合,②正确;③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③错误;④叶绿体和线粒体为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可完成中心法则中的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④正确;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转录成的mRNA分子较多,但DNA含量不变,⑤错误; ⑥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故不能直接用32P标记,⑥错误;⑦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⑦正确;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8.三倍体无籽西瓜因其个头大、口感甜、无籽而深受人们喜爱。下列关于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育过程中需两次传粉,目的不一样B.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C.第一年诱导二倍体幼苗成为四倍体植株,根茎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在原来基础上加倍D.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相对于二倍体而言,其无籽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统称为多倍体。三倍体因为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香蕉、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果实中没有种子,原因就在于此。【详解】A、无籽西瓜培育过程中的第一次传粉是为了完成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生种子,第二次传粉是为了刺激三倍体的雌花子房发育成果实,A正确;B、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B正确;C、第一年诱导二倍体幼苗成为四倍体植株,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变,C错误,D、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相对于二倍体而言,其无籽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故属于可遗传变异,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繁殖后代,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倍体都是纯种,多倍体的等位基因至少有三个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C.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D.某多倍体植株基因型为AAaBbbCCCDDd,据此信息推断出:此植物有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至少一条,最多4条【答案】A【解析】 【分析】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无同源染色体,故高度不育,而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详解】A、单倍体不一定是纯种,例如由基因型AAaaCccc的个体形成的单倍体的基因型有纯合的(AAcc或aacc),也有杂合的(AaCc或AACc或aaCc),多倍体指的是由受精卵发育,体细胞中由三个或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因此多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的等位基因(或相同的基因)至少有三个,A错误;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B正确;C、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单倍体往往表现为高度不育,C正确;D、某多倍体植株基因型为AAaBbbCCCDDd,根据基因型中同一个字母出现的次数可以判断此植物有三个染色体组,根据基因型中含有的字母的种类可知,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互为非同源,D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的原因是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B.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C.癌变的实质是抑癌基因突变成了原癌基因D.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细胞的癌变率【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有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形态上表现为球形,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详解】A、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使其易扩散和转移,A正确;B、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的细胞,即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B正确;C、癌变的实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原有的,C错误;D、致癌因子分成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吸烟产生的煤焦油,尼古丁等化学物质会引起癌变,而癌变是基因突变的导致的,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细胞的癌变率,D正确。故选C。 11.某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布于细胞核中,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细胞中具有一对该基因,当两个基因都发生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基因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B.该突变蛋白具有延长细胞周期的作用C.该基因可能属于抑癌基因D.突变蛋白的产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详解】A、当两个基因都发生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说明该基因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A错误;B、瘤细胞周期变短,说明该突变蛋白具有缩短细胞周期的作用,B错误;C、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增殖,可能属于抑癌基因,C正确;D、突变蛋白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故选C。12.如图所示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以下说法正确是()A.甲乙丙丁依次为缺失、重复、易位、倒位B.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C.丁图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导致基因重新进行了组合D.染色体结构变异改变了基因的结构、数目、在染色体上排列顺序,通常影响比较大【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估计分析作答。 【详解】A、据图可知,甲图中上面的染色体多了D或下面的染色体少了D基因,数缺失或重复;乙图中上面染色体多了C基因,属于重复;丙图中C和B发生了互换,属于倒位;丁图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基因交换,属于易位,A错误;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B正确;C、丁图属于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D、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其中易位和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缺失和重复改变了基因数量,但通常不改变基因的结构,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猫叫症合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由基因突变而来的B.患者的父母不一定患有这些遗传病C.三种病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检查D.21-三体综合征、猫叫症合征的遗传物质的变化更大【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详解】A、人类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导致,均不是基因突变而来,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的父母一般正常,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父母也可能正常,B正确;C、人类21-三体综合征细胞内的染色体为47条,猫叫综合征染色体结构异常,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也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C正确;D、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均为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更大,D正确。故选A。14.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无关的是()A.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不育B.扦插成活后的枝条与亲本遗传物质相同C.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形成正常种子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答案】B 【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详解】A、马和驴杂交的后代不育,原因是杂种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联会现象,由此可见,该现象与联会行为有直接关系,A错误;B、扦插成活后的枝条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所以与亲本遗传物质相同,B正确;C、三倍体西瓜植株高度不育是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不能或很难形成正常配子所导致的,C错误;D、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D错误。故选B。15.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B.若a、d链中共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该过程连续进行3次,共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C.此过程需双链解旋结束后才发生子代链的合成D.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答案】D【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该过程表示的是DNA复制,需要的是4种脱氧核苷酸(含氮碱基分别为A、T、G、C),而尿嘧啶是RNA中的特有碱基,A错误; B、一个DNA分子中均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的腺嘌呤占20%,则鸟嘌呤=(1-20%×2)/2=30%,即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1000×2×30%=600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600=4200个,B错误;C、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变复制的过程,C错误;D、DNA复制以亲代DNA双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成新子链,再分别和母链形成子代DNA过程,因此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D正确。故选D。16.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都含有15N。然后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B.根据含14N或15N的DNA离心后的位置,⑤为亲代、②为子一代C.若出现图中③的结果(带宽比3:1),则亲代DNA进行了3次复制D.②是⑤子代,可以排除DNA全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的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DNA分子由1条母链和1条子链组成。【详解】A、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用14N、15N标记)、密度梯度离心法,A正确;B、亲代DNA两条链均含有15N,离心后为⑤,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增殖一代,则形成的两个DNA均为一条链含15N,一条链为14N,离心后为②,B正确;C、由子一代DNA继续增殖,得到的子二代中共4个DNA,离心后应为1/2中带(14N/15N)、1/2轻带(14N/14N),即图①;子二代继续增殖形成的子三代共8个DNA,两个DNA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为14N,其余6个DNA的两条链均为14N,离心后应为1/4中带(14N/15N)、3/4轻带(14N/14N),即图③(带宽比3:1),C正确;D、⑤中的DNA两条链都含15N,若以此为模板用14N为原料进行全保留复制,结果应该是出现重带和中带,出现②,可否认全保留复制,但有可能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D错误。 故选D。17.RNA病毒有正单链RNA(+RNA)、负单链RNA(-RNA)和双链RNA(±RNA)病毒之分。下图是遗传物质为+RNA的丙肝病毒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图解,①、②、③表示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丙肝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储存在+RNA和±RNA中B.①过程表示逆转录过程,②③过程均表示翻译过程C.丙肝病毒的+RNA上只含有一个起始密码子和一个终止密码子D.①②③中存在A与U、T与A、G与C的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有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病毒是寄生生物,其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如图病毒属于正链RNA(+RNA)病毒,RNA进入宿主细胞,就直接作为mRNA,翻译出蛋白质(酶),该病毒重新合成+RNA的过程可用图中①表示。【详解】A、+RNA是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可通过复制从+RNA传递到±RNA,因此+RNA和±RNA中均携带遗传信息,A正确;B、①过程为RNA复制过程,②、③过程均表示翻译过程,B错误;C、丙肝病毒的+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能翻译出RNA复制酶和结构蛋白,因此其上含有不止一个起始密码子和一个终止密码子,C错误;D、①②③过程的模板都是RNA,①过程产物是RNA,②③过程产物是蛋白质,不存在T与A的碱基互补配对过程,D错误。故选A。 18.在某玉米(2n=20)群体中发现一株三体,其8号染色体有三条,在减数分裂时8号同源染色体联会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该三体玉米的芽尖细胞连续分裂2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21条B.若该三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有3种C.若所有配子均能正常受精,该三体玉米与正常株杂交,形成正常个体的概率为1/2D.该三体植株的产生可能是亲代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减Ⅰ或减Ⅱ分裂异常所致【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详解】A、三体比正常细胞多一条染色体,该三体有21条染色体,芽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若该三体玉米的芽尖细胞连续分裂2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21条,A正确;B、如果该三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生花粉的基因型有4种:AB、ABb、Ab,Abb4种,B错误;C、该三体产生的配子中,正常配子:异常配子=1:1,故与正常的玉米杂交,形成正常个体的概率为1/2,C正确;D、该三体植株的产生可能是亲代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减Ⅰ同源染色未正常分裂或减Ⅱ着丝点(粒)未正常分裂,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后经受精作用形成,D正确。故选B。19.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可形成3个四分体 B.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染色体A、a、B、b分布如图,此细胞分裂结束可以产生染色体组成为AB的生殖细胞C.⑤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D.若图④表示减数分裂,BC段某些细胞可能不含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可形成3个四分体,A正确;B、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染色体A、a、B、b分布如图,可知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此细胞分裂结束可以产生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体细胞,B错误;C、⑤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D、若图④表示减数分裂,BC段某些细胞可能不含同源染色体,如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正确。故选B。20.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关于基因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DNA中碱基对数目等于其中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目②基因可以控制生物一定的性状③真核生物的基因均在染色体上④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⑤DNA具有多样性⑥基因中碱基对的数目与其多样性有关A.①②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④【答案】D 【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相邻的基因之间可以有一段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碱基对数目大于其中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目,①错误;②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可以控制生物一定的性状,②正确;③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有少量基因,③错误;④RNA病毒的基因位于RNA上,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④错误;⑤由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所以DNA具有多样性,⑤正确;⑥基因的多样性与其碱基对的数目、碱基对的排列顺序都有关,⑥正确。故选D。21.“卵子死亡”是基因突变引起的,PANX1通道异常激活,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育,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会表达。某女子婚后多年不孕,经检测为该病患者,如图是该女子(4号)的家庭遗传系谱图,基因检测显示,1、4、6号含有致病基因,2、3、5号不含致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题图分析,“卵子死亡”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6号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C.3号与4号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D.PANX1通道蛋白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一定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1、由题干信息知:该遗传病“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育,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2、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1号的致病基因可以传给5号,则5号含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号和2号,则2号应含有致病基因,与题意不符;1号含致病基因,5号不含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 【详解】A、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故1号含致病基因而没有表现,5号不含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图中2号个体为正常女性,所以其基因型为aa,6号含有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Aa,与正常女性(aa)结婚,后代Aa的概率为1/2,若为患病个体,则只能为女性,故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B正确;C、3号与4号不能生出正常孩子,因为4号是“卵子死亡”患者,表现为不孕,C错误;D、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PANX1通道蛋白基因突变后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也即是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D正确。故选C。22.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H(h)、R(r)表示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单体B.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该细胞最终形成含有hr基因的精子概率为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且发生了交叉互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A、图中有2个四分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B、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B正确;C、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错误;D、该细胞最终形成含有hr基因的精子概率为1/2或1/4,D错误。故选B。23. 不同的水稻品种由于花青苷类色素含量的差异,使稻米表现出深浅不同的多种颜色,研究表明稻米颜色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色素基因具有叠加效应,显性基因数目越多,米色越深。研究人员将某种水稻的一个黑色品系与一个白色品系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黑色:紫黑:深褐:褐色:浅褐:微褐:白色=1:6:15:20:15:6: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稻米的颜色性状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B.F2深褐色植株的基因型只有3种C.F1植株的表现型应为褐色D.F2所有植株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表现型为黑色和褐色的植株。【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由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可知,子二代的组合共有64=43,因此稻米颜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用A、B、C表示,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Cc,显性基因越多颜色越深。【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由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可知,稻米颜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深褐色植株基因型含有4个显性基因和2个隐性基因,包括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和两对基因杂合两种情况,应该有6种基因型,B错误;C、由以上分析子一代的基因型含有3个显性基因和3个隐性基因,其表现为褐色,C正确;D、F2所有植株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表现型为黑色(AABBCC)和白色(aabbcc)的植株,D错误;故选C。24.如图表示某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下列可以表示该生物基因型的是()A.aBCDB.AaaC.EEEeD.AARRCcBbGgDd【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X、Y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题图分析:该植物正常体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4条,故含有4个染色体组。【详解】A、基因型为aBCD的个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A错误;B、基因型为Aaa的个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可代表三倍体,不符合题意,B错误;C、基因型为EEEe的个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可代表四倍体,符合题意,C正确;D、基因型为AARRCcBbGgDd个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可代表二倍体,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25.玉米(2N=20)一个体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置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将会在第几次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有20条被标记的染色体()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玉米(2N=20)一个体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DNA会进行半保留复制,导致复制形成的40个DNA分子中均含有一条被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因此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中含有20条被标记的染色体;而在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粒的分裂染色体加倍为40条,此时40条染色体上均含有标记,此后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由于此时的染色体中每个DNA分子均是只有一条单链带有32 P标记,经过复制后产生的每个染色体中的2个DNA分子中,均是只有一个DNA分子带有标记(且只有一条单链带有标记),因此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带有标记,进入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此时一个细胞中含有的40条染色体中只有20条带有放射性标记,即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都只有20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标记,即B正确。故选B。26.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B.柳穿鱼花的不同形态是由于基因型不同导致的C.人的血红蛋白与马的血红蛋白有差异,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DNA的甲基化修饰没有改变遗传信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蛋白质结构进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即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B、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不同,原因是这两植株中的一株在开花时Lcyc基因未表达,它们其他方面基本相同,B错误;C、人的血红蛋白与马的血红蛋白有差异,是基因不同,C错误;D、DNA的甲基化修饰没有改变遗传信息,可以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A。27.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B/b控制花型重瓣与单瓣,重瓣为显性。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子一代重瓣植株是单瓣植株的三倍B.子一代中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可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可育雄配子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a=2:1。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所以Bb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故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A正确;B、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2:2: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6=1/24,B错误;C、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1/2a,不育雄配子为1/2a,由于Aa个体产生的A:a=1:1,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的三倍,C正确;D、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Bb自交,亲本产生的含B的雄配子数和含b的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故选B。28.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中所示为染色体(用数字表示)及所带部分基因(用字母表示)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2号和4号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B.若该细胞经有丝分裂至后期时,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DNA分子数大于8C.若该细胞分裂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个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单体D.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XBY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精细胞为AXBY、A、a【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该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2号和4号为同源染色体即一对性染色体,A错误;B、若该细胞经有丝分裂至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存在细胞质DNA,所以DNA分子数大于8,B错误;C、若该细胞分裂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此时1个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C正确;D、若该图表示基因型AAXBY的精原细胞,已知产生了一个AXBY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精细胞可能为AXBY、A、a,也可能为aXBY、A、A,D错误。故选C。29.某生物的某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区域插入了一小段碱基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会导致该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一定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多肽链延长C.有可能导致表达过程中翻译提前结束D.该生物性状一定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某生物的某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区域插入了一小段碱基序列,该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详解】A、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区域插入了一小段碱基序列,该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A错误;B、由于碱基序列的改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或推后出现,编码蛋白质的多肽链可能延长也可能提前终止,B错误;C、碱基序列改变后,若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有可能导致表达过程中翻译提前结束,C正确;D、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该生物性状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正好对应的氨基酸没有改变,性状没有改变,D错误,故选C。30.下图为利用玉米幼苗芽尖细胞探究育种方法的实验,据图判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②过程中,可用萌发的种子替换芽尖细胞,但不能替换幼苗2B.通过幼苗2获得植株B的过程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植株C称为单倍体D.①和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均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生殖方式都是无性生殖【答案】D【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详解】A、过程②是产生花药的过程,为减数分裂,可以发生基因重组,幼苗2为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萌发的种子为二倍体,A正确;B、通过幼苗2获得植株B的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C、植株C为花药发育来的,称为单倍体,C正确;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利用了生殖细胞,为有性生殖,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31.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②发生的场所有_____。①过程需要的条件有_____和ATP。(2)1957年,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之后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心法则。请写出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遵循的中心法则的内容:_____。(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a链对应的DNA片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4)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9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密码子有GUU、GUC、GUA)变成丙氨酸(密码子有GCU、GCC、GCA、G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替换情况是_____。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由左至右”“由右至左”)。(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分子进行过程②时起始点的位置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同一个DNA分子上的不同基因进行过程②时的模板链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答案】(1)①.细胞核、线粒体②.模板、原料、酶(2)DNA→RNA→蛋白质(3)26%(4)①.A替换为G②.由左至右(5)①.不完全相同②.不完全相同【解析】【分析】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③为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小问1详解】②为转录,在人体细胞中发生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①过程是DNA分子的复制,需要模板DNA、酶以及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同时需要ATP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 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能分裂,不能进行DNA复制,只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遵循的中心法则的内容:DNA→RNA→蛋白质。【小问3详解】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鸟嘌呤占29%,因此U占54%-29%=25%,对应的模板链中A占25%,模板链对应区段的G占19%,因此α链中A占1-54%-19%=27%,α链对应的编码链中A占27%。因此DNA中A占所有碱基的比例为1/2(25%+27%)=26%。【小问4详解】缬氨酸(密码子有GUU、GUC、GUA)变成丙氨酸(密码子有GCU、GCC、GCA、GCG),只因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发生的是GUU变成GCU,因此发生替换的A替换为G。根据图中肽链分析,左侧tRNA上结合了肽链,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至右。【小问5详解】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上含有相同的基因,但不是所有细胞所有基因都表达,因此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同一个DNA分子上的不同基因进行转录时的模板链不完全相同。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个地区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甲病:A/a,乙病B/b)进行调查,以下为该地区万人中的调查表(单位:人),请回答:性别有甲病无乙病无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无甲病无乙病男性37936884332女性3671244530(1)控制甲病、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是_____,你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2)据表中数据,甲病的发病率大约为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若想进一步了解甲病的遗传方式,应当将调查范围更改为_____。(3)调查中发现存在这样一个家庭,夫妇俩都正常,丈夫没有乙病的致病基因,他们生育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和一个患乙病的儿子。他们想生育一个正常的孩子,可能性为_____。妻子目前刚妊娠两个月,为保证生育一个健康宝宝,你能给出的建议是?_____。【答案】(1)①.乙病②.乙病在男女群体中发病率差异很大,表现出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2)①.7.58②.甲病的患者家系(3)①.9/16②.给胎儿做基因诊断【解析】 【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小问1详解】据表分析,甲病在男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差不大,而乙病在男女群体中发病率差异很大,表现出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说明了乙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患甲病的男性有379+8=387,患甲病的女性有367+4=371,该地区的总人数为379+368+8+4332+367+12+4+4530=10000人,则甲病的发病率大约为(387+371)/10000×100%≈7.58%;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故若想进一步了解甲病的遗传方式,应当将调查范围更改为甲病的患者家系。【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该夫妇都正常,丈夫没有乙病的致病基因,他们生育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和一个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两种遗传病都是隐性遗传病,且可推知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是B、b,则该夫妇基因型是AaXBY、AaXBXb,他们想生育一个正常的孩子(A-XB-),可能性为3/4×3/4=9/16;妻子目前刚妊娠两个月,为保证生育一个健康宝宝可给胎儿做基因诊断。33.银杏(2N,雌雄异株)不仅树形优美,观赏价值高,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果实称为白果,含有白果酸和白果酚,具有抑菌、杀菌的功效;叶片具有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疏经通络、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某科研小组探究培育银杏多倍体,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处理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数(株)处理时间(天)成活率(%)变异率(%)滴芽尖生长点法0.053051001.280.186.424.30.274.218.2(1)实验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实验处理对象,理由是_____。(2)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因变量是_____。(3)请指出该实验明显的不严谨之处_____。秋水仙素结构与碱基类似,可以用高浓度的秋水仙素诱导基因突变发生,但人工诱变育种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原因是_____。【答案】(1)①.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②. 此处的细胞分裂旺盛(2)①.秋水仙素的浓度②.成活率和变异率(3)①.缺少秋水仙素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②.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低频性【解析】【分析】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形成多倍体,也可以诱导变异的形成。【小问1详解】秋水仙素是一种植物碱,秋水仙素可抑制分裂时纺锤体形成,进而抑制细胞分裂,而着丝粒的分裂不受影响,使得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芽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分裂旺盛的细胞受秋水仙素影响。【小问2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包括0.05%、0.1%和0.2%;因变量是银杏芽尖生长点细胞的成活率和变异率。【小问3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没有设置对照,应该设置一组缺少秋水仙素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低频性,需要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故人工诱变育种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34.某植物雌雄同株(2n=26),既可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其红花(A)对白花(a)是显性,大果、小果受B、b基因控制,显隐性未知,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两对性状都不同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为红花:白花=1:1,全部结大果。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F1植株自由交配,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2)若一个卵原细胞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3)AA×aa杂交得到F1,F1中发现一红花植株体细胞两条9号染色体如图所示,这个植株发生的变异具体名称是_____。已知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有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控制茎高度的基因A/a是否位于9号染色体上。请完善该实验相关内容。 实验思路:让该高茎植株自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则基因A或a不在9号染色体上;若_____,则基因A或a在9号染色体上。【答案】(1)①.AaBB×aabb或Aabb×aaBB②.21∶27∶9∶7(2)14或12(3)①.缺失②.子代中红花:白花=3:1③.子代均为红花或红花∶白花=1∶1【解析】【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小问1详解】用两对性状都不同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为红花:白花=1:1,说明亲本为Aa、aa,全部结大果,说明亲本为纯合子,且大果为显性,即亲本为BB、bb,故亲本为AaBB×aabb或Aabb×aaBB;一对一对地看,F1为1Aa、1aa,产生的配子为1/4A、3/4a,随机交配的结果为1/16AA、6/16Aa、9/16aa,红花(A_)∶白花(aa)=7∶9,Bb与Bb交配,后代为3/4B_、1/4bb,大果∶小果=3∶1,根据乘法原理,后代的表现型为红光大果∶白花大果∶白花小果∶红花小果=21∶27∶9∶7。【小问2详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6,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3,若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产生的雌配子即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4或12。【小问3详解】异常染色体比正常染色体短,因此异常染色体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缺失;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若基因A或a不在9号染色体上,则与异常染色体无关,因此F1的Aa自交子代中红花:白花=3:1;若基因A或a在9号染色体上,假设A在异常染色体上,则参与受精的雄配子为a,雌配子为A∶a=1∶1,后代为红花∶白花=1∶1,假设a在异常染色体上,则参与受精的雄配子为A,雌配子为A∶a=1∶1,后代全为红花(1AA、1A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