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061
大小:17.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模式研究引言通过三级联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不断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群众就医需求,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模式,促使县域内各医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财务运营风险防控水平,保障县域内各分院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模式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县域各医院应加大探索力度,保证财务统一管理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一、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的特征(一)相关概述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体化运行中,由县级医院或者能力较强的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以县域内其他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位成员单位,整合县域内所有医疗服务及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联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形成资源纵向流动,做到各方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促进县域内医疗服务效益提升,更加高效地利用财务资金资源,保证基层群众卫生医疗需求得到良好满足。但是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的良好推进,需要将完善的财务统一管理体系作为基础,主要是因为医共体实体化运行中会出现较多的财务内容,只有进一步强化财务统一管理,才能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运行质量及效率提升提供保障。(二)主要特征 财务统一管理是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支持下,进行财务统一管理构架体系构建,在县域总医院成立财务管理中心,对成员单位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履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医保结算、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等职责。制定总医院统一的财务管理、资金审批制度,组织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处理各项财务管理关系,对成员单位基本建设、资产购置、财务运营和结余分配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确保紧密型医共体中各成员单位具备统一的制度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流程,促使财务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可靠。紧密型医共体中各机构均应根据统一规范处理财务相关业务,并利用网络系统向总院集中管理中心发送财务信息数据,达到财务信息共享的目的[1]。具体工作环节,各分院年度预算、大额资金支付等,均需总院审核,同时在财务管理环节实施严格监督,确保财务资金规范流动,获得更高的财务资金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还应不断优化、完善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保证财务统一管理的灵活性,根据各分院财务情况合理配置权限,促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高效运行。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的问题(一)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现阶段紧密型医共体实体化运行中,存在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的情况,在资源调配上缺乏合理性,用人制度作用弱化,存在一人负责多个岗位、财务人员为临床人员兼职的情况;未形成全面的内控监督机制,县级医院未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仅有兼职人员,基层医疗机构无审计人员,不能良好发挥出内部监督职能,无法跟踪监控医疗资金使用全过程;缺少反馈机制,不能及时传递各项信息。此外,还缺少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未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二)财务与业务流程不同步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中,也需要业务良好融合,但是受到较多因素影响,现阶段,县域医共体中存在财务与业务流程不同步情况,如药房已办理出入库而财务未入账,药品库存账账不相符。新会计准则中强调,医院成本细化核算应具体到各个科室,但县域医共体内财务科室通常会将基础会计核算作为工作重点,虽然应用到了电算化手段,但只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记录,没有从整体上监控资金使用、成本费用等情况,常常会出现财务风险。同时,业财沟通不畅,使得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无法高效传递数据信息,影响财务分析报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未能有效实现财务统一管理。(三)财务成本管理不够科学财务统一管理中成本管控尤为重要,属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运行资源共享的关键。现阶段,在财务成本管理上不够科学,具体管理环节较多医院管理人员更加重视短期利润提升,并未形成长期发展思维,影响到了医共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及总体效益提升。财务统一管理模式下,能够统一规划、监控各项成本,使成本运行更加科学,但是现阶段并未实现这一效果,无法实时跟踪成本运行信息,例如,在医院药品使用上,没有统一记录药品类型及使用量,存在药品流动数据不准确等情况。(四)人才储备量不足同以往制度相比,财务统一管理制度存在较大不同,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在工作形式及内容上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而一些县域医院财务人员缺乏系统培养,且基层医疗机构中人员流动频繁,缺少长期稳定的财务人员。三、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模式优化(一)健全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中,需要将内控制度作为主要依据,在制度支撑下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监控,形成统一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出财务职能。一是积极进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人员统筹使用机制构建,统一设置岗位,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与权限,并保证职责分离,使县域医共体内所有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实际工作中相互制约、监督。二是站在财务内控角度,构建共享利益机制,对利益分配以及合作机制进行优化、完善,增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动力,通过提升监控力度,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三是建立并完善沟通交流以及反馈机制,强化各科室沟通与交流,及时高效地进行信息反馈,促进财务统一管理,还应保证紧密型共同体人力的高度聚合,不断创新财务统一管理模式,实现集权与分权有机融合。四是科学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风险类型与紧密型医共体特性,做好财务风险预测及评估工作,找出潜在风险因素并科学防控,保证财务内控制度作用的良好发挥。(二)紧密衔接业务与财务流程县域医共体应根据医共体管理要求及各成员单位特性,全面梳理医共体内财务流程,立足统一管理原则,确保不同管理流程良好紧密相连,特别是在业务与财务流程上,应做到紧密衔接。一是重视区域数字化医疗发展,构建智慧医疗的同时,使便民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明确紧密型医共体各项操作准则,对网络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形成更加合理的工作格局,按照统一标准编制模块,有效提升财务工作质效。二是对OA系统进行完善,严格按照在线审批流程开展实际工作,精简中间环节,减少工作时间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2]。三是实施支出多级辅助核算,对于不同类型的报表,提供关联查询,严格审核查阅业务单据以及会计凭证。四是针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系统,应实施动态维护,对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完善优化各个子系统,将医院所有业务及财务包含其中,及时反馈各流程信息。(三)科学开展各管理模块工作 财务统一管理模式中,存在较多管理模块,若想保证提升县域医院财务成本管理水平,应科学开展各管理模块工作。一是县域总院重视预算管理模块良好运行,结合具体情况,不仅要制定出预算规范,还应科学制定预算管理规划方案,各分院应按照总院预算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预算规划,形成预算方案后,上交至总院审核,审核通过后,严格根据预算方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二是县域总院审核预算方案时,应做到严格审核,同时全面监控预算方案执行。三是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县域总院应拥有基本账户,并设置资金专用账户,统一管控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院资金支出,全面审核各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由县域总院统一拨款,规范使用各项资金,获得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在资产调配管理方面,需统筹考虑县域内各成员单位的专业医疗设备,将利用率低的设备调配至需求量大的成员单位,提升资源使用率。(四)重视财务人员培训县级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实施中,财务人员是主要执行者,若想提升管理水平,发挥出财务统一管理作用,应重视财务人员培训,使其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水平。一是县域总院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培训方式,强化财务人员财务统一管理制度及模式方法学习,使其了解到最新的财务统一管理知识,并通过信息化工具开展实际工作,进一步提升财务统一管理工作效率[3]。二是紧密型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内财务人员应拥有终身学习意识,了解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内涵与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实现共同进步,最终发展成为综合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三是财务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素养,出现问题时及时总结经验,探究出更加有效的财务统一管理方法,不断完善财务统一管理制度,降低成本浪费,提升财务运行效率。(五)构建完善的运行环境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内部,若想有效落实财务统一管理模式,各成员单位应共同构建完善的运行环境。一是总院构建财务管理中心,设立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科学开展财务统一管理及核算工作,各成员单位则单独设账,明确各责任主体。二是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在财务统一管理上,具备区域化以及系统化特点,所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所有成员单位,尤其是县级总院,应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基础,实现财务自动化及信息化管理,搭建出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共享并整合各项财务数据,获得更高的财务管理效率。三是做好财务统一管理模式宣传工作,使各成员单位均能认识到此项工作的价值,实现全员参与,共同推进财务统一管理模式的深入落实。(六)优化医共体会计核算体系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有效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模式落实,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应将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中心实际工作中,需要将《医院衔接规定》《政府会计制度》等作为主要依据,紧密型医共体组成机构,需要结合自身性质科学选择会计科目核算,县级公立医院应选择医院会计科目,乡镇卫生院应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科目[4]。科学构建会计核算模式,并形成全面、准确的财务以及决算报告,将各项财务信息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全面体现出来,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财务管理中心运行中,应重视银行账户统建统管,构建出统一的银行账户,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保以及财政预算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三是实施财务管理集团化,结合管理体制,进行财务报告体系的优化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中的各个成员,应向财务管理中心定期上报财务报告,汇总医共体财务数据,促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科学决策。(七)完善内部考核监督机制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开展财务统一管理时,主要是集中调配、管理人、物、财,所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需要将人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构建完善的内控与绩效考核制度,使内部考核监督机制更加科学、完善[5]。一是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应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与工作内容,科学设置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使财务人员积极参与财务统一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和重大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审批、预算、资产、会计等环节控制,严格监管财务管理。可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确保其具备较强的独立性,主要由县级医院带头,其他成员单位参与其中,要求审计小组定期对财务统一管理开展审计,对于审计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保证财务统一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结语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工作,提出了县域紧密型共同体建设要求,主要目的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但是由于该模式推行时间较短,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财务管理上并未形成完善的统一管理模式。因此,牵头总医院应认识到财务统一管理的重要价值,促进财务统一管理模式良好推进的同时,构建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资金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出紧密型医共体的作用,科学配置各个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县域医院长远健康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