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

ID:83639282

大小:4.18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5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7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9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苏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2021年唯一的日全食从格林尼治时间早上7点开始,持续一个多小时。能观测到日全食的地带开始于大西洋南部,在太平洋南部结束,下图为一群天文爱好者在82°W的某地点拍摄的此次日全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照片拍摄于()A.9月4日,火地岛附近B.9月4日,南极圈附近C12月4日,新西兰南岛附近D.12月4日,80°S附近地区2.推测拍摄地当天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约为()A.0°B.10°C.20°D.30°【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阅读材料可知,该次日全食开始于大西洋南部,结束于太平洋南部,可推测唯一能见到日全食的大陆就只有南极洲。太阳直射南半球,应该属于北半球的冬半年,故AB错误;材料显示拍摄地点位于82°W,新西兰的经度为166°E-178°E,故C错误;位于(82°W,80°S)位置在南太平洋以南地区可以拍摄带该照片的景观,故D正确。答案选择D。【2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题1结论可知,日期大致为12月4日,与冬至日时间相差18天,根基所学知识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大致为4天移动一度,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天数为91-18天=73天,则太阳直射点自秋分日向南移动73÷4≈18度,因此太阳直射18°S,根据公式(H=90°-|当地纬度士直射点纬度|)计算当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80°S-18°S)=28°,因此拍摄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致为28°;但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由于太阳直射18°S,因此南极圈出现极昼的范围是72°S-90°(极昼线为90°-18°=72°),因此80°S属于极昼范围内,其最低的太阳高度角为太阳在正南方向时,其高度较为:H=90°-|90°-18°S+(90°-80°S)|=8°,综上所述,其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为28°-8°=20°。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选择C。【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如: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所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2021年2月某日,法国南部与甲山地一带出现沙尘天气。下图示意该日某时的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甲山地沙尘来自()A.法国西部B.德国南部C.非洲北部D.意大利北部4.在冬春季节,北非地中海沿岸形成的强大干热偏南风可能是受()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温带气旋影响C.信风带控制D.西南季风影响【答案】3.C4.B【解析】 【3题详解】法国西部为温带海洋气候,植被覆盖率较高,沙源较少,A错误。德国南部为山地森林,沙源较少,B错误。根据等压线判断,非洲北部至甲山地附近盛行偏南风,非洲北部为撒哈拉沙漠,具备沙尘天气形成条件,C正确。意大利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缺少沙源,D错误。故本题选C。【4题详解】在冬春季节北非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A错误。根据图中等压线分析,本区域主要受低压系统控制,偏南风从撒哈拉沙漠吹向低压中心,较为干热,故该地是受温带气旋影响,B正确。信风带为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与本区纬度不符,C错误。西南季风主要影响热带地区,D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温带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纬度地区的一种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范围一般比热带气旋大。其出现伴随着锋面,锋面形成于低压槽附近,形成锋面后一般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近地面的臭氧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浓度偏高会危害人体健康。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选择在晴朗微风的气象条件下,探究街区的臭氧浓度日变化特征。下图为他们绘制的“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信息表达正确的是()A.①为臭氧浓度变化曲线B.②为汽车尾气排放量变化曲线C.白天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呈反相关D.夜晚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呈正相关6.为监测街区的最大排放情况,该学习小组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5.C6.B【解析】【5题详解】①曲线的高值出现在城市居民出行的早高峰和晚高峰,符合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变化规律,A错误;臭氧的形成需要阳光的照射,而②曲线的浓度总体白天高于晚上,应当为臭氧浓度的变化曲线,B错误;由图可知,白天的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整体呈负相关,C正确;夜晚臭氧浓度并没有随着氮氧化物浓度的上升而增加,D错误。故选C。【6题详解】甲图所示街道和丁图所示街道的两边均有高层建筑,且间隔较小,挡光作用明显,臭氧浓度偏低,A、D错误;乙所示街区位于十字路口,车流量最大,且高层建筑相隔距离较远,挡光作用相对不明显,臭氧浓度最高,B正确;丙所在街区北侧有较大的绿地,近地面温度相对较低,不利于臭氧的形成,臭氧浓度偏低,C错误。故选B。【点睛】臭氧的作用与危害:作用:位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以强烈吸收紫外线,防止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危害:在近地面的臭氧,既是一种温室气体,也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能够加剧温室效应,降低大气能见度,腐蚀植被树木,损害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泉眼海拔3530-3570m。该地甲、乙两区域温泉水温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曲戈河河谷地形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B.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C.石灰岩、卵石层、花岗岩D.卵石层、石灰岩、花岗岩8.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A.低,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B.低,岩石透水性的差异造成C.高,离河远近差异造成D.高,离岩浆距离的差异造成【答案】7.A8.B【解析】【分析】【7题详解】由图可知,花岗岩侵入石灰岩,故花岗岩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故卵石层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较花岗岩晚,故选A。【8题详解】卵石层孔隙大,地表冷水易下渗,石灰岩透水性好,利于地下冷水渗入温泉,乙区域为花岗岩,透水性差,使得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低,B正确,C、D错误;甲乙海拔差异较小,且温泉为地下水喷出,海拔对水温影响较小,A错误。故选B。【点睛】沉积岩形成的顺序一般是下面的形成较早,上面的形成较晚。石灰岩地区易形成岩溶地貌,地表水易下渗。城市植被覆盖度与不透水面覆盖度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表为2017年南京市夏季不同植被覆盖度区间下的地表降温速率与不同不透水面覆盖度区间下的地表增温速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覆盖度(%)0~2525~5050~7575~100植被降温速率(%)3.75.35.57.5不透水面增温速率(%)8.25.45.12.49.研究发现该市冬季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不明显,甚至出现降温效应。其原因主要是冬季()①太阳高度小,楼房遮阳作用强②利于降雪积蓄,反射率高③白昼渐短且昼夜长短差值加大④不透水面夜晚降温幅度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只考虑植被与不透水面两类地表覆盖物的情况下,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最佳的植被覆盖度(a)和不透水面覆盖度(b)组合方案是()A.a:0~25%,b:75%~100%B.a:25%~50%,b:50%~75%C.a:50%~75%,b:25%~50%D.a:75%~100%,b:0~25%【答案】9.C10.A【解析】【9题详解】冬季南京的太阳高度较小,楼房的遮阳作用强,不透水面受阳光照射时间短,所以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不明显,①正确。南京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温和,降雪较少且融化较快,②错误。冬至之前为白昼渐短且昼夜长短差值加大,冬至之后白昼渐长且昼夜长短差值减小,③错误。不透水面多为水泥柏油材质,比热容较小,降温速度较快,降温幅度大于土壤,④正确。故本题选择①④,故ABD错误,C正确,故本题选C。【10题详解】本题需要结合题中的数据组合进行计算分析。A选项a为0-25%,降温速率为3.7%,b为75%-100%,增温速率为2.4%,降温减去增温,降温速率为1.3%。B选项a为25%-50%,降温速率为5.3%,b为50%-75%,增温速率为5.1%,降温减去增温,降温速率为0.2%。C选项a为50%-75%,降温速率为5.5%,b为25%-50%,增温速率为5.4%,降温减去增温,降温速率为0.1%。D选项a为75%-100%时,降温速率为7.5%,b为0-25%,增温速率为8.2%,降温减去增温,此时增温0.7%。经过计算比较后可知,ABC选项降温速率越来越小,D选项为增温。A选项降温速率最大,故本题选A。【点睛】城市人口密集,人类生产生活排放了大量废热,同时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地区形成热岛效应。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湖有助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一般情况下在冬季热岛效应最强,一天之中夜晚热岛效应强于白天。我国北方一般把烟囱建在房脊上。东北满族早期居住于山林地带,建造房屋多就地取材,并将烟囱建在距房1米多远的地面上,再通过一道矮墙内的烟道连通室内炕洞,达到排烟效果,这也叫“跨海烟囱”。下图为跨海烟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东北满族早期“跨海烟囱”不建在房脊上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房脊重量B.增加烟囱高度C.增大房屋空间D.减少火灾频率12.“跨海烟囱”中设置呛风石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室内热量外流B.减少室外冷风倒灌C.加快烟囱出烟速度D.减少灶台入室烟量【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早期建造房屋多就地取材,东北森林覆盖率高,所以该地早期的房屋建筑材料应以木材为主,若烟囱建在屋脊上,易引发火灾,故D正确;烟囱的重量不大,A错误;建在屋脊上更能增加烟囱的高度,故B错误;烟囱建在屋脊上,不会占用屋内空间,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12题详解】读图呛风石主要在烟道附近,当灶台内不再加温时,减少屋外冷空气从烟囱内沿着烟道进入炕洞,影响室内温度,故B正确;呛风石主要是减少屋外冷空气的进入,故A错误;呛风石挡住部分烟道,降低烟囱出烟速度,呛风石炕洞和烟道附近,对灶台入室烟量没有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点睛】东北地区天气赛冷,各民族的居室住宅自然形成以防寒为主的特点。满族多居住在山区谷地,尤其注重御寒防冷的问题,并因此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居住习俗。早期的房屋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多间北房在最东一间开门,房屋形似以口袋;其北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C"字型大土坯炕,叫作万字炕",烟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上的房西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相连。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巴拿马于1948年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转型发展了以运河航运为基础的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这主要体现了()A.区域内部整体性减弱B.区域间差异性加强C.区域的层次性减弱D.区域间开放性增强14.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新太平洋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B.劳动力价格C.政策D.自然资源【答案】13.D14.A【解析】【13题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这表明拉美区域内部整体性增强了,A错误;区域间差异性会随着发展转口贸易,区域经济联系加强而减弱,B错误;各个区域之间没有级别差异,C错误;正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加强了,使商品贸易、文化交流频繁,从而促进了各国自贸区的产生,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了促进各国互通有无,加强联系,特别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在合作中我国的优势在于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经济发达、资金充足,能够推动投资和产业合作,因此A正确;相比巴拿马,我国劳动力价格高,不具有优势,B错误;新太平洋自贸区为了发展贸易,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高端制造业,所以政策不是我国的优势,C错误;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对自然资源依赖小,D错误;故选A。【点睛】 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组成区域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3)层次性: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4)可变性:即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界或边界模糊)。地方小吃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是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下图为我国四大知名小吃——兰州拉面、福建沙县小吃、桂林米粉和杭州小笼包热点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四图中表示桂林米粉的是()A.甲B.乙C.丙D.丁16.地方小吃的热点地区分布特征反映出()A.小城镇为地方小吃扩散首选地B.饮食习惯的南北差异不复存在C.热点区域均分布在第三级阶梯D.小吃扩散和人口迁移空间一致【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阅读材料可知,地方小吃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因此甲所辐射的区域可判断其为兰州拉面,乙为桂林米粉,丙为杭州小笼包,丁为福建沙县小吃,故B正确,排除ACD。答案选择B。【16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热点地区分布的小吃主要位于经济发达的区域,以城市为扩散首选地,故A错误;饮食习惯上还是存在南北方差异,故B错误;热点区域在地势阶梯上少部分分布在第二阶梯,大多在第三阶梯,故C错误;图中显示小吃扩散中主要与人口迁移空间一致,如桂林米粉主要扩散区域为两广地区,而广西人口迁移主要区域是珠江三角洲,故D正确。答案选择D。【点睛】中国饮食文化的区位因素: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政治、经济与科技;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下图为我国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主城区、矿区、乡村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显示,该市()A.a阶段主城区、矿区及乡村均衡发展B.b阶段各生产要素均向矿区高度集中C.c阶段主城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强D.煤炭资源城市发展过程中作用逐渐加强18.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动力是()A.产业结构B.绿色生产C.劳动力素质D.用地规模【答案】17.C18.A【解析】【17题详解】 由a阶段的要素流动可知,乡村要素向城区和矿区流动,矿区向主城区流动,说明三者发展不均衡,A错误:b阶段矿区的要素向主城区加强流动,说明主城区的制造业对能源需求旺盛,主城区的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吸纳矿区生产要素,B错误;c阶段,主城区与乡村、矿区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增强,矿区的近郊出现制造业,乡村出现农产品加工业,说明主城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迁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到矿区和乡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主城区的带动和辐射增强,C正确:煤炭在a-b阶段增强,b-c阶段减弱,c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对煤炭需求减少,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力。由图可知,该城市主城区产业经历了由制造业、服务业向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服务业的转型发展过程,故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动力,A正确;示意图中绿色生产、劳动力素质、用地规模等对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化的推动作用没有明显体现,故排除BCD三项。因此,本题选A。【点睛】区域发展的阶段:1.初期阶段:特点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2.成长阶段:特点是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3.转型阶段:概念是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特点是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4.再生阶段:特点是通过采取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服务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长三角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了建设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战略定位。下图示意长三角地区不同类型服务外包产业产值总体结构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对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的开展影响最小的是() A.科技发展水平B.通信基础设施C.交通便捷程度D.政府政策支持20.关于长三角地区服务外包产业结构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端产业所占比例逐年下降B.2001年至2005年高端产值下降C.服务外包产业结构趋于优化D.各行业已形成均衡型发展的态势【答案】19.C20.C【解析】【1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服务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二者对服务贸易的开展影响重大,AB不选;材料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了建设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战略定位,显示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尤为重要,故D不选。图文中的服务贸易是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的,信息流通过通信设施得以实现,并不通过交通运输进行人员和物流的交流,故交通便捷程度对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的开展影响最小。C正确,故选C。【20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低端产业的外包服务比例在2001-2005年有所回升,不是逐年下降,故A错误;2001年至2005年期间,高端的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产值比例有所减少,但不能证明高端产值下降,故B错误;图中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低端和中端外包服务比例在下降,而高端服务外包在增加,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所致,故C正确;图中显示各行业并未均衡发展,故D错误。答案选择C。【点睛】影响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①市场:在市场因素中,尤为重要。此外,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也需要考虑。②: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商品运输。③劳劢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劢力、工资水平以及劳劢力素质要求丌一样。④集聚:一方面不同商家可以共享,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⑤其他:历史文化、政策法规、个人情感、信息网络、科技等因素。下图为“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与全球气温上升关系”,可作为制定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灰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黑色空心椭圆代表某一模式下升温幅度与对应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及不确定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C,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A.低排放策略50000亿吨B.高排放策略50000亿吨C.低排放策略25000亿吨D.高排放策略40000亿吨22.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行的措施有()A.植树造林B.征收碳税C.海洋生物固碳D.产业转移【答案】21.A22.B【解析】【21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是未来温度较1870年升高2℃,则图中显示25000亿吨温度升高快,属于高排放,故C错误;而50000亿吨温度升高慢,属于低排放,故A正确,B错误;2℃在40000亿吨处位于灰色区域内,相比两者属于中间,故D不选。答案选择A。【22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减少排放,故A不选;若是出台政策征收碳税,将对企业有所限制,企业被迫进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效率,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正确;海洋生物固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C不选;产业转移依然在地球内部,因此二氧化碳排放依然没有减少,故D不选。答案选择B。【点睛】减少大气中氧化碳累积的措施: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征收碳税,增加碳汇,植树造林,封存二氧化碳于地下或海洋中,海底沉积物封碳等。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冰川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价值。为了系统、全面了解我国冰川资源状况,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两次冰川编目,时间范围分别为1970~1980年、2008~2010年(均在7~9月)。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境内的天山海拔3600m以下的冰川面积缩减量占总变化的52.8%,而海拔5200m以上的冰川面积增加了8.95%。材料二:下左图为“中国天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分布”,下右图为“中国天山冰川各类生态服务价值百分比”。(1)读左图,说明两次编目中天山南北坡冰川面积变化差异及原因。(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推测高海拔冰川面积增加的原因。(3)天山生态服务价值中,哪类服务价值最高?分析该服务价值的具体过程。【答案】(1)差异:南坡面积减少幅度大,北坡面积变化较小。原因:北坡为阴坡,气温较南坡低(或南坡为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降水量比南坡多。(2)全球气候变暖,西北地区降水增多,有利于冰川的积累;高海拔地区以固态降水为主,地表反射率增加,抑制冰川消融。 (3)气候调节。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冰川融水,蒸发量加大,增加了大气湿度;影响气团性质和大气运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天山冰川面积的变化及冰川的生态服务价值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影响冰川面积的因素、冰川的生态服务价值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天山北坡的面积在1970~1980年及2008~2010年两次调查中变化不大,而南坡面积在两次调查中的减少幅度明显。冰川的面积大小取决于其积累和消融的速度,因此在分析原因时,可以结合坡向所导致的热量和降水差异来考虑。热量条件上:天山的南坡为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热量条件好,冰川容易消融;而北坡为阴坡,热量条件较差,冰川不易消融。降水条件上:天山的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地形抬升,降水量较南坡丰富,有利于冰川的发育。【小问2详解】冰川的面积大小取决于其积累和消融的速度,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推测高海拔冰川面积增加的原因,主要从积累和消融两方面去考虑。首先,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西北地区的降水增多,有利于冰川的积累和发育;其次,海拔5200m以上的地区,气温较低,降水主要以降雪的形式出现,使得地面的反射率上升,地面温度上升幅度减缓,从而抑制冰川的消融。【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在天山所有的生态服务价值中,调节气候的价值最高。分析该服务价值的具体过程可以从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和降水、影响大气运动等方面去考虑。在调节气温上:冰川的存在可以增强地面的反射率,使得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减弱地面辐射的强度;同时冰川在消融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低气温的目的,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在调节降水上:冰川融水增加以后,会使得地面的水体面积增大,加剧蒸发,增加空气的湿度和降水;在影响大气运动上:冰川积累和消融的过程,会影响到近地面气团的性质,进而影响到大气的运动。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跨国企业逐步将产能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地区,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下图为中国与东南亚五国人口结构对比图。 材料二:2020年,越南以近3%的GDP增速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97年以来,越南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保证工业区的集聚发展,并提出了“2050愿景”,明确打造胡志明市、河内市以及岘港市等重点经济区,在经济上发挥主导性增长极作用。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越南享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特殊的贸易优惠政策和额外关税减免优惠。下图为越南工业区分布示意图。(1)说明与中国相比,东南亚五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2)分析越南工业区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原因。 (3)有人认为未来越南将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你是否赞同,并简述理由。【答案】(1)东南亚五国劳动力工资成本低;东南亚五国的人口结构更为年轻化,未来劳动力人口增速快于中国.(2)分布格局:南北多,中间少;多沿铁路线(或港口)分布。原因:政府政策引导;南、北部产业基础好;南、北部地形平坦,腹地较广(或中部狭窄,地域间交通联系不便);南、北部水、陆交通便利。(3)赞同:越南在国际贸易上处于有利的地位;越南的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中国低;伴随着产业转移,越南的就业机会增多;越南的政策扶持。不赞同:越南承接的多为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体系不完善;越南科技水平较低。【解析】【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及其影响因素、工业集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比中国,东南亚五国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因此工资成本较低;材料一图中显示东南亚五国人口结构更显年轻化,中国的老龄化将逐渐严重,因此东南亚五国未来的劳动力人口增速比中国要快。【小问2详解】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越南南部和北部区域地形平坦开阔,土地面积较为宽广,因此腹地较广,且南北部区域的产业基础较好,南北区域靠海,因此水运交通便利,且图中显示有铁路接连南北,因此路上交通也便利,因此南北部区域的工业集中且多,而中部区域多山地且狭窄,分布较少;由于铁路和海上海运的便利,工业基本都分布在铁路沿线和港口区域内。除外还受到越南政府政策的导向影响。【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越南在国际贸易的地位逐渐地升高,处于有利的地位,且越南未来年轻劳动力将增多,由于目前经济相对较低,劳动力价格廉价,较中国低,且随着各行业产业的转移,越南的就业机会迅速增加,导致越南的经济不断的上升,材料显示越南的优惠政策较大,因此赞同也是可以的。但是由于越南的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因此承接能力较低;且大多承接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利润较低;基础设施设备较差,技术较为落后;产业的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形成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难以体现,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也比较低,因此可能成为不了下一个“世界工厂”。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的铁皮石斛多生长在海拔480~1700米的林中树干或岩壁崖缝,喜在温凉、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石斛的根为气生根,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材料二:贵州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但苗木多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黔西南州利用林下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该州兴义市某村为典型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坡地中部种植人工水杉林,林下小气候比较稳定,湿度适宜。目前该村已成功种植2000多亩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下图为当地农业生态地质剖面示意图。(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石斛生长优势生境区提供的生长条件。(2)评价林下仿野生种植石斛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3)贵州与广东拟加强铁皮石斛产业合作,请分析各自的优势条件。【答案】(1)位于人工水杉林之下,光照强度适宜;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峰丛洼地,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峰丛洼地林内空气较湿润,满足了石斛对水分和湿度需求(2)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种植人工林有利于解决石漠化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石斛经济效益较好,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对野生石斛的采挖,有利于保护物种资源。(3)贵州:铁皮石斛种植规模大,原料充足;仿野生种植,品质较好;劳动力成本较低;利用林下闲置空间,土地成本低。广东:技术力量强,育苗水平高;产业基础好,加工能力强;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解析】【分析】本题以贵州铁皮石斛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产业合作的优势条件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小问1详解】 据材料“铁皮石斛多生长在海拔480~1700米的林中树干或岩壁崖缝,喜在温凉、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结合当地农业生态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石斛生长优势生境区位于人工水杉林之下,光照强度较弱,适宜石斛生长;贵州省位于低纬度地区,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石斛生长;从地形条件来看,石斛生长优势生境区主要分布在半山腰的峰丛洼地,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峰丛洼地地形相对封闭,林内空气较湿润,满足了石斛对水分和湿度需求。【小问2详解】种植石斛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来分析。林下仿野生种植石斛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种植人工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有利于解决石漠化问题,改善农业生态,发挥了生态效益;石斛经济效益较好,提高农民收入;人工种植了石斛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野生石斛的采挖,有利于保护物种资源。【小问3详解】铁皮石斛产业合作主要从原料、品质、技术、加工成本、土地成本、销售市场等方面来分析。贵州:自然条件适宜铁皮石斛生长,铁皮石斛种植规模大,原料充足;据材料“黔西南州利用林下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可知,仿野生种植,品质较好;贵州经济发展较落后,故劳动力成本较低;利用林下闲置空间,土地成本低。广东:据材料“贵州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但苗木多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可知,广东省技术力量强,育苗水平高;广东省产业基础好,加工能力强;广东省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