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8349
大小:173.5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5-01-03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长郡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我国出土的一些镶嵌绿松石铜牌,形制、纹饰略有差异,但制作工艺接近,二里头出土的铜牌所处的时代最早,三星堆最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B.夏朝开始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C.区域文明在发展中存在交流情况D.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从形制、纹饰、制作工艺看,西北天水、西南三星堆的铜牌都受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天水一带在中原与四川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说明当时区域文明存在着一定的交流情况,C项正确;图中镶嵌绿松石铜牌只反映了形制、纹饰的差异,并未直接反映出神权色彩,故也不能反映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夏朝我国开始进入了青铜时代,排除B项;D项从材料信息难以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齐桓公召集诸侯“葵丘会盟”,签订了五条盟辞。其中第五条规定:诸侯国之间要保持黄河下游通畅,各诸侯国对黄河河道和堤防要实施统一管理,不要人为修筑不合理的堤坝。这反映出() A.会盟主要维护齐国利益B.齐国建立中原军事同盟C.黄河流域得到有效治理D.争霸战争威胁各国生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诸侯国之间要保持黄河下游通畅,各诸侯国对黄河河道和堤防要实施统一管理,不要人为修筑不合理的堤坝”可知,齐桓公会盟后,要求对黄河下游的河道和提防进行统一管理,据所学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国修筑堤坝有利于减少其他诸侯国通过黄河攻打自己,也有利于治理黄河水患问题,齐桓公会盟后要求“不要人为修筑不合理的堤坝”,不利于黄河流域诸侯国的国家安全,反映了争霸战争威胁各国生存,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黄河下游河道的整体治理,没有特别反映维护哪个诸侯国的利益,排除A项;会盟是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一些较小的诸侯国为了抵御大国侵略,联合作战,一些较大的国家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胁迫其他小国加入自己的阵线,都称会盟,这种会盟并非军事同盟,排除B项;黄河流域在春秋时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水患长期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3.这一做法客观上()西汉时期按爵授田制规定的部分爵位授田数量统计爵位田(单位:顷)爵位田(单位:顷)左庶长74少上造84右庶长76大上造86左更78驷车庶长88中更80大庶长90右更82关内侯95A.巩固了等级秩序B.保障了小农生产C.增加了国家税收D.革新了生产技术【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中“按爵授田制”导致西汉大地产制的形成,处于不同爵位者可以凭借该制度确定占田的数量,表明等级严格,而土地多寡又表明爵位高低,从而巩固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涉及对贵族占地的数量的规定,不是保障小农生产,排除B项;贵族大量兼并土地,但是隐瞒土地数量,不向政府缴税,从而导致国家税收得不到保障,排除C项;当时实行的是铁犁牛耕的生产技术,并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4.北宋时期,赵普为太祖,太宗两朝宰相,于厅中坐屏后置二大翁,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有“为人糊涂”之称的吕端为相,制辞中明确勉励他“思尧舜以致君,无使其不及,体黄老而行化,用致乎无为”。这些做法()A.推动了崇文抑武的确立B.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C.助长了因循守旧的风气D.促进了三教合流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代。结合材料中赵普“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为人糊涂”、“体黄老而行化,用致乎无为”等信息可知,北宋初期,政治上强调无为的黄老之学,重视无为的观念,容易滋生政治上的保守和官员因循守旧,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武官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的政治方式,排除B项;三教合流出现是在隋唐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5.1283年,元朝开通海上漕运航道,发展迅速,至1309年,通过海运输入大都的粮食达到246万石。此后,海运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时有低潮出现,但整体上仍呈持续发展之势。延续至元末,岁运粮数一般持续维持在300万石以上。这()A.反映出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B.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社会稳定C.说明南北之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提。据材料“延续至元末,岁运粮数一般持续维持在300万石以上”,可知元代通过海运持续向北方地区运送大批粮食,这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社会稳定,B项正确;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排除A项;从海上漕运航道的开通和发展,可以看出对南方经济的重视,并不能得出南北之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发展海上漕运,不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B项。6. 同治十年(1871年),曾国藩奏议日本订约问题,认为不可“一视同仁”地给予日本单方面条约权利,即不可让其“一体均沾”给予各国的“恩渥利益”。曾国藩的主张()A.促进了近代平等外交形成B.有助于中国近代外交发展C.加快了新疆边疆危机解决D.推动了洋务运动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核心信息是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主张不可以单方面让日本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举措有助于近代外交发展,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没有形成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A项;C项与基本史实矛盾,这一时期恰恰是边疆危机最严重之时,排除C项;D项与材料关联不大,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7.针对1928—1931年革命文学在上海的兴起,鲁迅说:“这革命文学的旺盛起来,在表面上和别国不同,并非由于革命的高扬,而是因为革命的挫折。”鲁迅所谓“革命的挫折”可能是指()A.国民大革命的失败B.九一八事变的发生C.红军被迫战略转移D.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1931年(中国)。根据材料“1928—1931年”“革命的挫折”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陷入低谷,革命文学兴起,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发生于193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对中国的影响有限,与革命文学的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1931一193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名称变迁时间名称主要内容1931年反帝统一战线反日为主,同时警惕英、法等国与日本协同侵略中国1933年反帝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帝同时反蒋193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的联合抗战 A.注重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国情相结合C.理论变迁主要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D.已经从幼稚阶段逐渐走向了成熟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可知,1931年中共主张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反日同时还反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1933年主张“反帝同时反蒋”,1935年主张“全民族的联合抗战”,这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吻合,A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最低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共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排除B项;中共统一战线主张的变迁,虽然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排除C项;1935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9.1965年前后,攀枝花迁入人口最多时达到60多万人次。据统计,1982年攀枝花的汉族人口为732680人,比1964年增长201.07%,平均每年增长6.31%;少数民族人口为82472人,比1964年增长了79.42%,这些变化反映了()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的流动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C.东西部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D.国家战略推进西部地区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年、198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80年代攀枝花的人口显著增长,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三线建设,攀枝花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发展是国家战略推进西部地区发展的反映,D项正确。改革开放初期人口主要从内地向沿海开放城市流动,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国民经济于1965年调整完成,材料中攀枝花人口的变化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与国民经济调整无关,排除B项;“东西部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史实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0.阅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国()时间举办地名称2004年苏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2005年西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2006年绍兴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2007年北京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2010年上海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届全体会议A.积极承担全球文化治理的责任B.主导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文化活动C.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D.依靠国际力量推动国内遗产保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04-2010年(中国)。这些会议都是有关文化遗产、文化传承的国际会议,涉及全球文化治理,这些会议都在中国召开,体现了中国积极承担全球文化治理的责任,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会议在中国召开,材料看不出“主导”,在中国开会不等于由中国“主导”,排除B项;在中国开会不等于中国的形势就严峻,排除C项;在中国召开体现中国支持全球文化治理,和推动国内遗产保护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1.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道:“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文中描述的这一制度()A.根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宗教传统B.有利于古代印度各阶层的团结C.导致古代印度频繁遭受外族的入侵D.凸显了古代印度文化的等级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印度种姓制度,其突出特点是将人分为四个等级且互不通婚,具有等级性,D项正确;婆罗门教为这一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并不是这一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这一制度不利于古代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团结,排除B项;这一制度导致古代印度社会缺乏凝聚力,给外族入侵以可乘之机,但不是导致外族入侵频繁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2.15世纪,不少教皇热衷于搜集和收藏古典手稿,如尼古拉五世一当上教皇,就宣称要建立一所教廷图书馆,他还在梵蒂冈设立了一个翻译、抄写和编纂中心,招募各地知名学者前来服务。这些古典手稿内容广泛,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哲学著作、古希腊宗教和神学著作。教皇的上述活动()A.意在用宗教的形式彰显人文精神B.通过自身的特有方式助推文艺复兴 C.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利于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皇为了扩大政治影响,积极开展材料所述活动,这些活动保护和抢救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扩大了文艺复兴的成果,有利于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发展,D项正确;材料所述教皇的活动,意在扩大教皇的政治影响,排除A项;教皇的这些活动意在汲取其它营养助力基督教的发展,而不是助力文艺复兴,排除B项;宗教改革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3.如图发表于1870年8月的英国《时代周刊》。画中英国“坐山观虎斗”,坚持“最安全的中立”,将比利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同时“睁一只眼睡觉”,对远处的“狗咬狗”保持密切关注()“狗咬狗”反映的历史事件A.导致欧洲封建复辟时期出现B.促使英国政府放弃均势政策C.改变了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D.阻止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英国)。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给时间可知,狗咬狗指的是普法战争,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是欧陆双雄的生死角逐,牵动着欧洲每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神经,无论是法国还是普鲁士最终获胜,都将宣告一个全新的欧陆政治格局的诞生,C项正确;导致欧洲封建复辟时期出现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英国当时采取中立政策,排除B项;普法战争后,德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并没有阻止,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反映了当时德国()1882-1907年德国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劳动力统计领域统计项目1882年1907年 农业生产就业人数(万人)823.7988.3男女就业比重(%)79.7:20.377.8:22.2工业生产就业人数(万人)639.61125.6男女就业比重(%)69.2:30.853.5:46.5A.工业革命推动工农业均衡发展B.工业化进程促进社会结构变动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D.男女的就业比例分布相对均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882年到1907年,工业生产领域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农业生产领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上升;男女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表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动,B项正确;题干信息只有工农业的就业人数变化,无法得出工农业均衡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显示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人数与比例显著增加,但无法推导其社会地位一定显著提高,排除C项;农业生产领域男女就业比例差异较大,排除D项。故选B项。15.1956年11月,联合国紧急会议以64票赞成,英法等5票反对,6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埃及停火决议。11月6日,英法两国被迫接受联大决议,表示欢迎联合国部队去“接替我们不得不肩负的责任”。据此可知()A.民族独立风暴影响大国博弈关系变化B.美苏在反殖民主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C.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是大势所趋D.综合国力下降导致英法军事行动溃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新兴独立国家力量增长,面对世界形式的变化,联合国紧急会议以64票赞成,英法等5票反对,6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埃及停火决议。11月6日,英法两国被迫接受联大决议,说明民族独立风暴影响大国博弈关系变化,A项正确;美苏在反殖民主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宗主国并非自愿结束殖民统治,排除C项;材料中无法得知英法综合国力下降,也没有体现军事行动,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6题20分,17题17分,18题18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汉长安城,开始初步按照此要求布局,唐都长安宫城在城中部,南北中轴线北端,宫城南面是皇城,布置官署、祖社以及手工作坊和驻军;元朝大都皇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地区,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宫城制度……。在城市选址上,古人讲究居住处要达到天地人的和谐一致,着力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一方面,是“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另一方面,还要尽得自然之趣,“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摘编自吴佳蕾《浅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及影响》等材料二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记载大抵见于《诗经》,其中提及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着礼服,考察四郊,并且量出各个方位和太阳的光线与阴影,甚至对地表水的流向也弄清楚。古代城市的中央区或宫城,通常有围墙,是宗庙、社稷坛、宫殿及贵族用的重要建筑所在的区域;围绕中央区是另有围墙包围的外城,是手工业、商业和一般市民的住宅用地,也包括一些农地。外城围墙外是护城河。城市建设先营宫室、宗庙,厩库次之,居室为后。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体系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官学等教育机构所在,负责发展地方农业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建设。——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6.特点:中正对称、布局工整;主次分明,突出王权;体现礼制,等级森严;追求天人合一。17.〖示例〗论题: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聚合了政治、经济、文化多种职能。阐述:从周代开始,大多数中国城市布局要求中轴对称,强调行政功能,并且围绕行政需求进行城市规划,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和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城市居住区与农业区紧密连接,有利于发展农业经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里坊制度,对现代的城市规划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宋朝以后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政府直接管控商业交易逐渐放寬,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中国古代城市承载着重要的文化职能,是官学等教育机构所在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与儒家和道家思想相通的,古城、古建筑等有很多反映古代城市文化的因素。总之,中国古代城市多种职能,有利于维护政治权力,推动工商业繁荣、文化思想交汇,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其他观点:中国古代 城市规划体现了皇权至上理念:;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蕴含了宗法礼教思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示例”只供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唐都长安宫城在城中部,南北中轴线北端,宫城南面是皇城,布置官署、祖社以及手工作坊和驻军”得出中正对称、布局工整,主次分明,突出王权。根据材料“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宫城制度”得出体现礼制,等级森严,追求天人合一。【小问2详解】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证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中提及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着礼服,考察四郊,并且量出各个方位和太阳的光线与阴影,甚至对地表水的流向也弄清楚。古代城市的中央区或宫城,通常有围墙,是宗庙、社稷坛、宫殿及贵族用的重要建筑所在的区域;围绕中央区是另有围墙包围的外城,是手工业、商业和一般市民的住宅用地,也包括一些农地”可知从周代开始,大多数中国城市布局要求中轴对称,强调行政功能,并且围绕行政需求进行城市规划,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和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城市居住区与农业区紧密连接,有利于发展农业经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里坊制度,对现代的城市规划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根据材料“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体系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官学等教育机构所在,负责发展地方农业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建设”可知宋朝以后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政府直接管控商业交易逐渐放寬,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中国古代城市承载着重要的文化职能,是官学等教育机构所在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与儒家和道家思想相通的,古城、古建筑等有很多反映古代城市文化的因素。最后总结,总之,中国古代城市的多种职能,有利于维护政治权力,推动工商业繁荣、文化思想交汇,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17.历史研究与论文写作下面为学术论文《北洋政府文官制度及渊源研究》的部分内容。一、概念界定1.北洋政府:……2.文官制度:是近现代官员选用和管理的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官制度曾出现官僚习气、争权夺利、工作效率低等弊端。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60.70年代鲜有研究。80年代以来,大量文献资料出版,如《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北洋军阀1912-1928》(共6卷)等,收录了不少与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关的政府公报、文献档案等;国内学者对北洋政府的研究论著增多,研究由整体、宏观转入了专题研究;美国白鲁询采用政治学研究方法、美国齐锡生围绕文化心态层面、加拿大陈志让提出“军绅政权”,都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深入探讨。由此推动国内该问题研究进入高潮。正文第一章晩清选官制度的蜕变第二章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选拔制度第三章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参考文献①《保举过滥请定限制折》,1906年②《裁撤吏部上谕档》,1906年③《大总统咨参议院决议文官与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令草案》,《临时政府公报》,1912年2月28日④《劝各省勿自举都督原因》,《盛京时报》,1912年3月24日⑤《文官任用法草案》,《政府公告》,1913年1月9日⑥《纪广东卖官案》,《申报》,1914年7月5日⑦《论今日保荐之滥》,《盛京时报》,1914年8月5日⑧谢俊美:《晚清卖官鬻爵新探——兼论捐纳制度与清朝灭亡》,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⑨徐辉:《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其践行失败根源论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阅读“概念界定”,补充“1.北洋政府:……”中省略的内容。(2)阅读“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进入高潮的原因。(3)依据“参考文献”,结合所学,从“正文”三章中任选一章,进行子目录设计。要求:至少依据两条参考文献。【答案】(1)北洋政府: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统称。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列强扶植,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政局动荡。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呈现新气象。 (2)改革开放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学界整理出版了系统的历史资料,为研究提供了资料保证;国内学者的研究转向专题研究,研究日益深入;国外学者提出了新的方法、视角、概念,丰富了研究思路;我国进行干部制度改革并确立公务员制度,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问题的研究,为制度建设提供经验教训。(3)示例1:第一章晚清选官制度的蜕变第一节晚清社会巨变一、统治危机及新政的开展二、西学的传播及社会经济变革第二节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一、废除科举制二、裁撤吏部三、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第三节变革不彻底一卖官与保举示例2:第二章南京临时政府文官选拔制度第一节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一、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二、文官考试法规草案的颁布第二节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践行的失败一、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薄弱第三节孙中山文官思想的影响示例3:第三章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第一节文官制度的设立一、文官考试的实施二、文官任用等相关制度的实施三、甄别制度第二节文官制度的评价一、文官制度的转型二、文官制度的法制化三、文官制度的固旧 【解析】【小问1详解】北洋政府: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政府是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统称。结合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史实可知,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列强扶植,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政局动荡。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呈现新气象。【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进入高潮”可分析得出改革开放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根据材料“大量文献资料出版”可分析得出学界整理出版了系统的历史资料,为研究提供了资料保证;根据材料“国内学者对北洋政府的研究论著增多,研究由整体、宏观转入了专题研究”可分析得出国内学者的研究转向专题研究,研究日益深入;根据材料“美国白鲁询采用政治学研究方法、美国齐锡生围绕文化心态层面、加拿大陈志让提出‘军绅政权’,都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深入探讨”可分析得出国外学者提出了新的方法、视角、概念,丰富了研究思路;结合我国公务员制度可分析得出我国进行干部制度改革并确立公务员制度,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问题的研究,为制度建设提供经验教训。【小问3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晚清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任选一章,进行子目录设计。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史实,且至少依据两条参考文献。以晚清时期的选官制度为例,结合晚清时期的统治危机、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等史实进行设计。参考文献可选择《保举过滥请定限制折》《裁撤吏部上谕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不同时期海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变化反映出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897-1914年美国海外投资数额变化地区199719071914投资额占投资总额之比(%)投资额占投资总额之比(%)投资额占投资总额之比(%)欧洲151.025.8489.519.4691.819.7加拿大与纽芬兰89.715.3697.527.6867.224.8古巴与西印度群岛49.08.3225.28.9336.310.3 墨西哥200.234.3672.026.6853.524.3中美洲21.23.641.01.693.22.7南美洲37.26.4129.75.1365.710.4非洲1.00.25.00.113.20.4亚洲23.03.9235.29.3245.97.0大洋洲1.50.310.00.417.00.5国际性投资(包括银行业)10.01.720.00.830.00.9——改编自(美)福克讷《美国经济史》等根据材料,以“从美国对外投资与海外贸易的视角看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视角时间对外投资或外贸与外交政策的联系材料一的运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重点在美洲,次重点在欧洲,在亚洲有快速增长 美国外交的重心在美洲;关注欧洲事务:“门户开放”取得一定成果等材料二的运用二战后初期欧洲、美洲、亚洲与美国的贸易在当地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加强,对世界各地的渗透进--步发展等【解析】【详解】本题是历史短文撰写类,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从材料一来看,投资重点在美洲,次重点在欧洲,在亚洲快速增长,因为这个时期美国外交重心在美洲,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行。从材料二来看,二战后初期欧洲、美洲、亚洲与美国的贸易在其外贸中处于重要地位,结合冷战的背景,这个时期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加强,对各地的渗透加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