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6211
大小:1.36 MB
页数:9页
时间:2024-09-04
《2024年新高考地理一模题分类汇编专题 04 地质地貌(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专题04地质地貌本节导航:考点01风化作用考点02常见地貌类型考点03板块运动考点04地质构造考点05地质作用考点06地质剖面图考点07地质灾害风化作用(2024届·浙江绍兴·统考一模)敖伦布拉格大峡谷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境内,峡谷两壁陡峭,由紫红色含砾粗砂岩及褐红色砾岩组成,形成于晚白垩纪,大峡谷集丹霞、雅丹地貌于一体。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峡谷岩壁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与岩壁上的“洞穴”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侯岩石B.岩石生物C.土壤气候D.生物地形2.敖伦布拉格映谷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冰川作用流水作用B.风化作用风力作用C.生物作用流水作用D.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答案】1.A2.D【解析】1.内蒙古阿拉善气候干旱,降水少,风蚀作用显著,砾粗砂岩及褐红色砾岩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岩壁上的洞穴,A正确;岩壁上生物较少,生物风化作用不明显,BD错误;图中地势起伏大,土壤层极薄,洞穴形成与土壤无关,C错误。故选A。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专题04地质地貌本节导航:考点01风化作用考点02常见地貌类型考点03板块运动考点04地质构造考点05地质作用考点06地质剖面图考点07地质灾害风化作用(2024届·浙江绍兴·统考一模)敖伦布拉格大峡谷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境内,峡谷两壁陡峭,由紫红色含砾粗砂岩及褐红色砾岩组成,形成于晚白垩纪,大峡谷集丹霞、雅丹地貌于一体。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峡谷岩壁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与岩壁上的“洞穴”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侯岩石B.岩石生物C.土壤气候D.生物地形2.敖伦布拉格映谷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冰川作用流水作用B.风化作用风力作用C.生物作用流水作用D.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答案】1.A2.D【解析】1.内蒙古阿拉善气候干旱,降水少,风蚀作用显著,砾粗砂岩及褐红色砾岩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岩壁上的洞穴,A正确;岩壁上生物较少,生物风化作用不明显,BD错误;图中地势起伏大,土壤层极薄,洞穴形成与土壤无关,C错误。故选A。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丹霞地貌体现的是流水侵蚀地貌,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该大峡谷集丹霞、雅丹地貌于一体,所以反映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常见地貌类型(2024届·浙江金华十校·统考一模)读四地地貌遥感影像图,完成下面小题。3.地貌类型与其他三地不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关于图①地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扇顶等高线稀疏B.扇顶地下水埋藏浅C.自扇顶向扇缘颗粒物变粗D.扇中等高线向低海拔凸出【答案】3.D4.D【解析】3.读图可知,①②③为冲积扇平原,④为河口三角洲,结合题意,故选D。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平原扇顶等高线密集,A错;由于扇顶剖面海拔更高,所以地下水埋藏更深一些,B错;自扇顶向扇缘颗粒物变细,C错;扇中等高线向低海拔凸出,向高海拔凹进,D对;故选D。【点睛】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所以流出山口的地貌是冲积扇;冲积扇是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板块运动(2024届·浙江温州·统考一模)被子植物门中的铁筷子属植物,在地质时期广泛分布于特提斯海(特提斯海的大致范围接近今地中海至东亚一带)周边地区。因地壳运动与气候变化,特提斯海已不复存在,目前铁筷子属植物仅分布于地中海周边地区与我国四川、陕西等地区。完成下面小题。5.铁筷子属植物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B.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彼此分离C.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D.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彼此分离6.最可能找到大量铁筷子属植物化石的地层是( )A.青藏高原的新生代地层B.德干高原的古生代地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刚果盆地的新生代地层D.华北平原的古生代地层【答案】5.C6.A【解析】5.在二叠纪晚期,到距今6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导致了剧烈的地壳构造运动,使喜马拉雅地区全部露出海面,特提斯海消亡,宣告了整个高原地区海洋历史的结束,故铁筷子属植物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C正确,排除ABD。故选C。6.结合上题及所学知识,被子植物在新生代高度繁盛,且印度洋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特提斯洋壳受到强烈的挤压,不断发生褶皱断裂和上升,到距今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青藏高原出露海面,由此分析可知,最可能找到大量铁筷子属植物化石的地层是青藏高原的新生代地层,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出现在沉积岩中的生物化石可以指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其形成时的地理环境。如含煤地层指示该地的古地理环境温暖湿润,有茂密的森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指示其古地理环境为海洋,证明了地壳的运动。地质构造(2024届·浙江台州·统考一模)下图为太原盆地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据图推测,太原盆地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B.地堑C.地垒D.背斜8.图示地貌类型及其主要成因,正确的有( )①冲积平原—风力沉积②黄土台地—流水沉积③黄土丘陵—流水侵蚀④基岩山地—地壳抬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7.B8.D【解析】7.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沿盆地边缘有断裂发育,盆地所在岩块相对下沉,两侧岩块相对抬升,相对抬升的岩块为地垒,相对下沉的岩块为地堑,所以图中盆地地质构造为地堑,B正确,C错误。背斜向斜是岩层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弯曲形成的,不是断裂抬升下沉所致,AD错误。故选B。8.冲积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①错误;黄土台地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②错误;黄土丘陵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正确;基岩山地是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④正确。③④组合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以垂直方向位移为主的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断层沿线的山地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地质作用(2024届·浙江嘉兴·统考一模)克罗利湖位于美国西部山区(图1),湖岸分布着石柱群(图2)。该石柱群由火山灰等物质固结而成的碎屑岩构成。在一年中的某些时间,石柱群会被湖水淹没。完成下面小题。9.克罗利湖石柱群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固结成岩—流水侵蚀B.岩浆喷发—固结成岩—流水侵蚀C.岩浆侵入—固结成岩—流水沉积D.岩浆喷发—固结成岩—流水沉积10.石柱群被湖水淹没最少的月份是( )A.3~5月B.9~11月C.6~8月D.12~2月【答案】9.B10.D【解析】9.该石柱群由火山灰等物质固结而成的碎屑岩构成,而火山灰是由岩浆喷发形成的,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沉降下来,再经过固结作用成岩,后又经过不断的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石柱群。所以其形成过程是岩浆喷发—固结成岩—流水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石柱群被湖水淹没最少说明此时湖泊水位最低,这表明此时湖水受补给最少,据图1可知该湖泊位于群山之中,且太平洋沿岸也有山脉分布,所以受湿润西风影响较小,受大气降水补给少。该湖泊位于高山之间,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应是冰雪融水,气温越低冰雪融水量越少,对湖泊的补给越少,该湖泊位于北半球,冬季12~2月时气温最低,融水量最少,湖泊水位最低,石柱群被湖水淹没最少。D正确;其他月份气温均较冬季高,融水量较大,湖泊水位较高,ABC错误。故选D。【点睛】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地质剖面图(2024届·浙江绍兴·统考一模)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沉积岩层,当地曾发生轻微褶皱运动。F1、F2为断层,箭头代表断层面的倾向,双短线所在的一侧为断层的下降盘。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新到老依次是( )A.S→D→CB.P→C→DC.D→O→SD.O→S→D1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正确的是( )①断层F1形成早于F2②断层F2形成早于F1③岩浆侵入在F1断层前④岩浆侵入在F2断层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1.B12.B【解析】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该题的突破口在于向斜或背斜的确定。如果断层横穿或斜穿背斜或向斜,同时在断层两侧核部宽窄(或相当翼间的距离)会发生显著变化。在背斜中核部变宽的一侧为上升盘、核部变窄的一侧为下降盘。而在向斜中恰好相反。读图可知,双短线所在的一侧为断层的下降盘,图中S层在下降盘变窄,故可判断为背斜。背斜中心到两翼岩层的年龄依次由老到新,根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O为背斜的中心,从中心往两翼岩层分别是O-S-D-C-P,因此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新到老依次是P→C→D→S→O,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读图可知,该地区不同沉积岩层发生了褶皱运动,因此先经历了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后岩层挤压形成褶皱,褶皱过程中岩层承受不住压力发生断层,形成断层F2,之后受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岩浆岩,而断层F1使岩浆岩出现错位,因此断层F1形成于岩浆岩之后。综上所述,断层F1形成晚于F2,①错误,②正确;岩浆侵入在F1断层前,断层F2之后,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点睛】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2024届·浙江湖丽衢·统考一模)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3.地表易发育喀斯特地貌的是( )A.甲B.乙C.丙D.丁14.图中( )A.向斜早于泥灰岩形成B.砂岩形成前发生断裂C.花岗岩层易发现化石D.岩层挤压后形成背斜【答案】13.B14.D【解析】13.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本题主要为地表易发育,从图中地表来看,甲地属于花岗岩,乙地属于石灰岩,丙地属于砂岩,丁地属于泥岩,四地地表岩石中,石灰岩属于可溶性岩石,故地表易发育喀斯特地貌的是乙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根据图中来看,泥灰岩也发生了褶皱变形,说明褶皱发生在泥灰岩形成之后,A错误;砂岩在丙丁两地均有分布,被断层分离,说明砂岩形成后发生断裂,B错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没有化石分布,C错误;岩层受到挤压后,发生褶皱弯曲,可形成向上的弯曲则为背斜,D正确。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地质灾害(2024届·浙江嘉兴·统考一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江巴变形体是藏南高原的一处疑似滑坡体,处于“整体稳定、局部崩滑”的状态。下图为江巴变形体及其周边地区遥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诱发江巴变形体局部崩滑的因素可能是( )①地震②风沙活动③冻融作用④地下水溶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5.B【解析】15.由材料可知,江巴变形体是由于岩浆侵入引起的,地震可以诱发岩浆活动,①正确;风沙活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四川盆地气候湿润,②错误;江巴变形体受冻融作用影响,物质崩滑,③正确;地下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④错误。故选B。【点睛】遥感技术(RS)能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BDS、GPS)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授时、测速。地理信息系统(GIS)有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2024届·浙江湖丽衢·统考一模)16.火后泥石流是森林火灾后的泥石流,导致其形成的降水强度、累计降雨量与火灾后山坡松散物厚度呈负相关。某山地火灾后,山谷在短期内出现四次火后泥石流。下图为该四次火后泥石流发生前后时段的山地降水过程图。完成四次火后泥石流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答案】16.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由材料可知导致火后泥石流形成的降水强度、累计降雨量与火灾后山坡松散物厚度呈负相关,即降水强度越大、累计降雨量越大,火灾后山坡松散物厚度越小。某山地火灾后,第一次发生泥石流前,火灾后山坡松散物厚度最厚,只需要较少的降水强度、累计降雨量即可触发第一次泥石流,选项中四图为山谷短期四次火后泥石流发生前后时段的山地降水过程图,其中左侧纵坐标表示降雨强度,右侧纵坐标表示累计降雨量,根据坐标数值可知②表示火后泥石流发生最早,且此时降水强度、累计降雨量数值较小,反映出此时火灾后山坡松散物厚度最厚,排除CD。同理,由②①③④分别反映出火后泥石流发生时间依次递减,且降水强度、累计降雨量数值依次增大,反映出此时火灾后山坡松散物厚度依次变薄,A错误,B正确。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