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3311

大小:263.3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十选择性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将孝定位立国大纲,而且汉末官学专置《孝经》师一人,而东汉要求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同时在当时的选官制度也特别重视孝廉,这些举措强化了儒家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到家国同构,排除A项;选拔官吏重视孝廉并不能保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排除C项;D项错在“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2.辽朝在官制上分南面官和北面官两种。北面官不用汉人,南面官则契丹人和汉族地主阶级的上层分子都有。北面官管宫帐、部族、属国、兵机、武铨、群牧等事情,南面官管汉人州县、租赋、汉人军马、文铨、丁口等。辽朝采取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本民族统治机构的行政效率低下B.民族交融促使契丹的政治制度优于宋朝C.游牧民族汉化的程度在逐步加深D.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利于缓和民族矛盾【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根据材料:“北面官不用汉人,南面官则契丹人和汉族地主阶级的上层分子都有”北面官管宫帐、部族、属国、兵机、武铨、群牧等事情,南面官管汉人州县、租赋、汉人军马、文铨、丁口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建立了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这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加强统治,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本民族统治机构的行政效率低下,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民族交融促使契丹的政治制度优于宋朝,排除B项;游牧民族汉化的程度在逐步加深,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3.1933年8月11日,《红色中华》刊文《欢送兴国模范师全体加入红军开赴前线消灭敌人》,并在文中配上了赵品三的漫画《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这一现象()A.彰显了苏维埃政权较强的动员能力B.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已成为全党共识C.突出了广大民众对战略转移支持D.保障了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33年8月11日,《红色中华》刊文《欢送兴国模范师全体加入红军开赴前线消灭敌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刊文重点报道了1933年,兴国模范师全师上前线的光荣壮举,同时介绍了兴国模范师上前线后改编和训练的近况。文中配发赵品三的漫画《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画面用数队模范师上前线的队伍,表现在兴国模范师影响下苏区各县的模范师、模范团纷纷涌上前线,参加革命战争的热烈气氛,这一现象彰显了当时苏维埃政权较强的动员能力,获得越来越多民众的拥护,A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事实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工农武装割据”才逐渐得到全党认同,排除B项;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就取得了胜利,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据统计,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达到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达到11.6亿元,节约生产和基本建设成本13.7亿元,流动资金6.4亿元。据此可知,该运动()A.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确保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D.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失调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51—1952年(中国)。据材料“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达到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达到11.6亿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产节约运动有利于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B项正确;三大改造引起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排除A项;此时国家工业化尚未开展,排除C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失调问题是在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法律上,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教会法的约束力遍及整个社会。中世纪王权与教会的这种关系()A.反映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C.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D.改变了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王权和教权的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教皇介入世俗权力的具体开始时间,排除A项;中世纪王权与教权的关系,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两者的相互促进关系,并不是改变了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6.1930年3月12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发动“食盐进军”。他率领70 多名崇拜者向海滨丹地进军,当他们的队伍经过时,村民潮水般加入他们的队伍。当他们到达海滨丹地时,远征的队伍达到几千人之多。各地人民纷纷以海水制盐,这种破坏食盐专卖法的狂热席卷了整个印度,食盐这种违禁品也在各村庄和城镇公开销售。据此可知,这一事件()A.反映出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趋于崩溃B.意在配合印度国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促进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政策的实施D.推动了印度人民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30年(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食盐进军”的影响下,各地人民纷纷以海水制盐,这种破坏食盐专卖法的狂热席卷了整个印度,这一事件推动了印度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定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趋于崩溃,排除A项;材料没有国大党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两者之间的配合联系,排除B项;印巴分治发生在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资本账户”专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流动进行记录的国际收支账户。下图所示为1970~2010年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A.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经济依赖程度加深C.发展中国家经济优势明显D.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取决于政治的多极化【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70—2010年(世界)。根据材料“专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流动进行记录的国际收支账户”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账户开放度”体现了国际市场自由贸易的程度,根据图片信息来看,在冷战时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家间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比较紧张,经济全球化发展较为曲折,国际自由贸易的程度较低。冷战后,随着国家间关系的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发展,从而加深了国家间经济依赖程度,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依赖度,未提及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中发达国家还是占据明显优势,排除C项;“取决于政治的多极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8.《礼记·王制》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而到了春秋晚期,诸侯的卿士不再向周天子申报,不再接受周天子册命。命卿制度的变化表明A.周王的权力日趋衰落B.地方集权统治的弱化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D.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至春秋晚期。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周王掌握大中诸侯国大多数卿士的任命。而到了春秋晚期,诸侯的卿士不再向周天子申报,不再接受周天子册命,这反映出周王权力日趋衰落,A项正确;周天子并未对地方实行集权统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才流动,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对诸侯国卿士任命的变化,没有反映中枢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9.亚里士多德认为,“历任的执政官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于是雅典的政体终于转成现世那种“极端民主’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在此A.揭示了雅典执政官权力弱小B.肯定了雅典民主的真实性C.批判了雅典民主制度弊端D.证实了平民掌握国家实权【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谄媚平民”“极端民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民主制强调民主自由和公民的权力,但公民的权力却又无限扩大,民主成为一种集体的僭政。这正是民主走向极端的苦果,它是伴随着极端民主制的形成而产生的。亚里士多德对此进行了批判,C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民主政治的弊端,肯定了雅典民主的真实性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根据雅典民主制度的运行机制可知,雅典执政官的权力并不弱小,排除A项;他们通过演讲等形式获得支持,掌握重大权力,而平民并未掌握国家实权,排除D项。故选C项。10.1883年,美国《文官改革法》规定,禁止以政治理由解雇政府工作人员,不强迫政府雇员参加政治活动和提供政治捐款,使他们对两党保持中立。1927年,英国《劳资争议与工会法》规定,文官协会不得以政治为目的与任何政党或工会组织建立联系,公务人员不可加入具有政治目的的团体或活动。西方国家的这些规定A.推动了文官的政治化趋向B.旨在保证政治运行的稳定性C.破坏了资产阶级政党政治D.迎合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的美国。根据材料:“禁止以政治理由解雇政府工作人员,不强迫政府雇员参加政治活动和提供政治捐款,使他们对两党保持中立”“不得以政治为目的与任何政党或工会组织建立联系,公务人员不可加入具有政治目的的团体或活动”可知,这些规定体现了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保持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文官的政治化趋向叙述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破坏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B项。11.《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妻子有完全管理其动产与不动产的自由及享用其收益的权利;子女与其他直系卑亲属,不问性别与长幼,亦不问其是否出生于同一的婚姻,得继承其父母、祖父母或其他直系尊亲属血亲的遗产。这表明《法国民法典》A.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B.违背了启蒙运动的精神C.是英美法系的重要成果D.注重维护个人合法权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4年的法国。根据材料:“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妻子有完全管理其动产与不动产的自由及享用其收益的权利”“子女与其他直系卑亲属……遗产”可知《法国民法典》注重维护个人的合法权利,D项正确;“普遍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启蒙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理性,而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国民法典》没有违背启蒙运动的精神,排除B项;英美法系以英国法律为代表,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排除C项。故选D项。12. 我国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在自纠自查以及他律的规范中,逐渐发展成型,如“首届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评选”聚焦于对教育事业做出较大贡献且产生较大影响的对象;凤凰卫视打造财经人物评选,挖掘经济领域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等,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我国新闻人物评选活动A.全面提升了公民的道德素质B.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弘扬了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聚焦于对教育事业做出较大贡献且产生较大影响的对象”“挖掘经济领域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可知,这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项正确;“全面提升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除C项;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主要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3.宋代建立了系统的商税制度,宋高宗时,“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其于国计,诚非小补”。元代对舶货实行“双抽”,元世祖时市舶司的勾当“是国家大得济的勾当”。这表明宋元时期A.海外贸易在国家财政中具有重要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朝廷准许外国商人在华各地进行贸易D.朝贡贸易体系开始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中国)。根据材料:“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其于国计,诚非小补”“是国家大得济的勾当”可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在国家财政中具有重要地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对象,且这一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朝贡贸易体系在宋朝之前就已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14.《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神圣罗马帝国的所有选侯、诸侯和各邦永远享有其自古以来的宗教性和政治性的权力、特权和自由;各邦享有战争与媾和权、外交权、结盟权;确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地位。这表明该和约A.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疆域B.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理论基础C.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D.清除了教会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8年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近代主权原则,这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C项正确;“扩大了”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B项;“清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5.清承明制,实施“铺户应差”制度,即由工商业铺户直接向官府供办物料,承值应差。嘉、道年间,工商业者开始组织起来,“自行筹措经费以应办官府差徭”。如重庆皮铺组建“差皮会”,并议每张皮抽厘金银一厘,“堆积生息,以备临差需用”。这一变化A.提高了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B.表明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C.加强了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乾嘉时期,多由分散的铺户根据官府需求供办物料与亲身应役。嘉庆以后,得益于市场力量的壮大,官府得以通过雇用、采买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白银涌入,全国市场的形成及大规模人口流动等因素,使工商业者“自行筹措经费以应办官府差役”成为可能。同时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工商业者出于维护交易安全,协调内外竞争关系以及应办差徭等需求自愿联合起来,集结同行的力量所组成的自治性组织。材料中这一变化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身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所示为1951~1971年英国社会服务领域公共支出情况(单位:百万英镑)。据此可知,英国年份1951196119661971社会服务类别支出占总支出百分比支出占总支出百分比支出占总支出百分比支出占总支出百分比社会保障70712.1162815.8257716.8430917.8社会福利服务96161581.52621.7278411.4国民保健服务4988.49309.013959.1 教育3986.810139.8176811.6302312.4住房4046.95555,49686.312405.2其他环境服务1352.33793.86524.311794.8A.社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B.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C.政府财政赤字问题加剧D.人民斗争取得显著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1971年(英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英国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服务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反映了英国福利国家制度不断发展,B项正确;社会结构变化是指出现新的社会阶层,材料体现不出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英国福利支出增加的确会加重财政负担,但从材料中看不出英国出现财政赤字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政府向外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始于1872年。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的《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根据回国毕业生各人所长“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1899年,总理衙门提出,对毕业回华得有文凭之各类学生,由总理衙门或各省督抚考试,以“评定优劣,量材委用”,在此尚未规定授予科名。1901年,清廷要求对于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国者,统一组织考试,并分别给子各项出身奖励。1904年,清廷学务处拟订第一份留学毕业生考试章程《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并于1905年举办第一届考试。该考试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如进士出身、举人出身等),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入官考试),才能授予实官,廷试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学成考试均须先行预试(甄录试),预试平均成绩不满50分,不得参加正场考试。当时,学部针对留学生中的旁听生、插班生等现象,指出“存取巧,论其成绩,既与本科正班生有别,又非预备进入本科,似非国家遣生求学之意。”——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材料二清末留学生考试的部分情况预试正场考试廷试年份参加人数合格人数时间合格人数届数录取人数19081781271905〜191113884824190938323519107215601911587526——摘编自谢青《略论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答案】(1)原因:洋务运动的推动;传统科举制的弊端;清政府改革和维护统治的需要;留学生增多,素质参差不齐;清末新政的推动。(2)特点:选官制度呈现新旧结合的特点;选官机制不断发展。影响:一方面,为清政府选拔了大量熟悉西学的新式人才;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打破传统官制束缚,开启中国近代公务人员选考制度的先河。另一方面,该选官制度具有明显的旧制度残余,在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71-1905年的中国。依据材料“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的《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根据回国毕业生各人所长‘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可得出洋务运动的推动;依据材料“并于1905年举办第一届考试”,可得出传统科举制的弊端;依据材料“1899年,总理衙门提出,对毕业回华得有文凭之各类学生,由总理衙门或各省督抚考试,以‘评定优劣,量材委用’,在此尚未规定授予科名”,可得出清政府改革和维护统治的需要;依据材料“当时,学部针对留学生中的旁听生、插班生等现象,指出‘存取巧,论其成绩,既与本科正班生有别,又非预备进入本科,似非国家遣生求学之意’”,可得出留学生增多,素质参差不齐;依据材料“1901年,清廷要求对于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国者,统一组织考试,并分别给子各项出身奖励”可得出清末新政的推动。【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871-1911年的中国。特点:依据材料可知留学生通过考试可以授予官职与科举制度都是做官的途径,可得出选官制度呈现新旧结合的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留学生由直接授予官职到考试选拔,可得出选官机制不断发展。影响:依据材料可知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为清政府选拔了大量熟悉西学的新式人才;从留学生人数增加,可得出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从留学生回国之后授予官职,可得出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依据材料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留学生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途径之一,可得出打破传统官制束缚,开启中国近代公务人员选考制度的先河;从参加选拔考试到最终录取的方式和人数来看,可得出该选官制度具有明显的旧制度残余,在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取得良好效果。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3年9月,英国抢先宣布黄金禁运,其他国家也竞相限制黄金自由流动,并因财政支出陡然增大而无限制增发纸币,金本位制遭到破坏。1922年,国联在热那亚召开世界货币会议,英国提议欧洲回归金本位制,主要国家以黄金作为外汇储备,其他国家以黄金和外汇混合作为储备。这种以金本位为基础的金块本位制(即国内不再流通金币,只发行有一定含金量的银行券,银行券兑换金块有最低数额的限制)实际上是希望欧洲各国放弃与黄金挂钩,而与英镑挂钩。拥有大量黄金储备的美国强烈反对并重返高关税政策,逼迫欧洲国家将黄金储备持续移转美国。1925年,英国率先宣布恢复金块本位制,法国紧随其后,美国继续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则采行以英镑、美元、法郎为国际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这种金本位制有着严重缺陷。各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竞相窖藏黄金,提高本币黄金保证比率,国际信用关系瓦解,最终酿成1929年的经济危机。材料二1933年6月,为缓解金融危机,国联召开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是核心议题之一。会议召开前后,美、英、法三国中央银行代表在场外进行非正式会谈。但是,因美国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最终导致该次会议无果而终。及至1936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各自利益,纷纷成立排他性货币集团,国际货币体系分裂为“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黄金集团”(即“法郎集团”)等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竞争的同时也酝酿着协调,1936年,英、美、法先后达成“三国通货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三国同意维持各自货币的对外汇率水平,承诺共同合作,保持各国货币关系的稳定,并明确美元与黄金及其他通货的联系。然而随着“二战”的展开,各国竞相实行外汇和贸易管制,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整个国际货币体系行走于崩坏的边缘。——以上材料均摘自宋佩玉《近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的建构——全球视角和中国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英国恢复国际金本位制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萧条时期国际货币关系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认识。【答案】(1)原因:金本位制度在一战前后遭到破坏;英国维护国际霸权的需要。影响:降低了英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世界货币体系分裂;造成国际信用关系瓦解,成为大萧条的重要诱因。 (2)特点:竞争与合作并存;保护主义盛行;合作关系脆弱;由有序逐渐走向无序。认识: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以资本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基础:国际货币体系在合作中充满竞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对世界财富的争夺;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是造成世界不稳定甚至战争的重要原因。【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原因:依据材料“1913年9月,英国抢先宣布黄金禁运,其他国家也竞相限制黄金自由流动,并因财政支出陡然增大而无限制增发纸币,金本位制遭到破坏”,可得出金本位制度在一战前后遭到破坏;依据材料“这种以金本位为基础的金块本位制(即国内不再流通金币,只发行有一定含金量的银行券,银行券兑换金块有最低数额的限制)实际上是希望欧洲各国放弃与黄金挂钩,而与英镑挂钩”,可得出英国维护国际霸权的需要。影响:依据材料“1925年,英国率先宣布恢复金块本位制,法国紧随其后,美国继续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则采行以英镑、美元、法郎为国际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可得出降低了英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依据材料“其他国家则采行以英镑、美元、法郎为国际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这种金本位制有着严重缺陷”,可得出世界货币体系分裂;依据材料“各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竞相窖藏黄金,提高本币黄金保证比率,国际信用关系瓦解,最终酿成1929年的经济危机”,可得出造成国际信用关系瓦解,成为大萧条的重要诱因。【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933-1936年的世界。特点:依据材料“竞争的同时也酝酿着协调,1936年,英、美、法先后达成‘三国通货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三国同意维持各自货币的对外汇率水平,承诺共同合作”,可得出竞争与合作并存;依据材料“会议召开前后,美、英、法三国中央银行代表在场外进行非正式会谈。但是,因美国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最终导致该次会议无果而终”,可得出保护主义盛行;依据材料“然而随着“二战”的展开,各国竞相实行外汇和贸易管制”,可得出合作关系脆弱;依据材料“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整个国际货币体系行走于崩坏的边缘”,可得出由有序逐渐走向无序。认识:依据材料“这种以金本位为基础的金块本位制(即国内不再流通金币,只发行有一定含金量的银行券,银行券兑换金块有最低数额的限制)实际上是希望欧洲各国放弃与黄金挂钩,而与英镑挂钩”,可得出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以资本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基础;依据材料“竞争的同时也酝酿着协调,1936年,英、美、法先后达成‘三国通货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三国同意维持各自货币的对外汇率水平,承诺共同合作和然而随着“二战”的展开,各国竞相实行外汇和贸易管制”,可得出国际货币体系在合作中充满竞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对世界财富的争夺;依据材料“各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竞相窖藏黄金,提高本币黄金保证比率,国际信用关系瓦解,最终酿成1929年的经济危机”,可得出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是造成世界不稳定甚至战争的重要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注重运用多样的治理策略——道德教化、科举引导、榜样激励、乡贤治理及宗族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的规范,以实现淳风化俗,民德归厚的治理目标。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策略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即以德治为主,礼法兼用。“士绅阶层”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力量,在经济上,他们带领乡邻搞地方建设,既是倡导者,又是组织者,还是监督者。在礼法上,制定或修订地方的乡规民约,是乡邻私怨和纠纷的仲裁者;还是违德败俗行为的判决人。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策略于当今的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摘编自《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宗族和儒学士人群体有力地维护了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稳定。阐述: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在这其中,宗族与儒学士人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如朱熹的《家礼小学》成为家庭和儿童的行为规范。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如《吕氏乡约》,这些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宗族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到了宋元时期,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官僚开始以家族为纽带设置义庄参与社会救济,缓和了社会矛盾。明清时期,宗族正式进入庶民化时代,编族谱、修祠堂、行祭祀成为普遍的社会活动,宗族组织也成为遍布基层社会的重要民间组织。总之,宗族和儒学士人共同构成了中国基层社会官民合治治理模式,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解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