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3035

大小:50.4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下)高二开学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在叙事性抒情长诗《离骚》的下半部分,屈原以大段篇幅,写到了诗篇主人公因在楚国处处碰壁,很不得志,而不得已离开人世远游天国的情节。他在向重华陈辞后,踏上了“往观乎四荒”的征程,几乎《离骚》诗的后半部分,诗篇的主人公一直在幻想的广阔天国遨游,上下求索,“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只是由于毕竟心系楚国,不忍心去而不返,才中止了天国之行,最终回到了现实人间。毫无疑问,《离骚》中这一部分远游天国的情节,乃是诗人屈原展开想象翅膀,让诗篇主人公神游天国世界的生动表现,是诗人想象力丰富的充分体现。不过,在屈原那个时代,人的想象力是否已达到了如此惊人的地步,居然可以离开人世,去往宇宙天际?为何之前的《诗经》,以及同时期北方地区的诗歌或歌谣中,却罕见类似艺术性的夸张描绘或表述?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楚国的历史、风俗和文化,想到了楚国的历史史料,其中尤以楚国本土出土的文物最有说服力,它们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最能说明屈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楚人的民风、民俗。我们先从楚国出土的工艺品说起。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凤虎纹禅衣,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漆器圆盒等,其中禅衣的图案与纹饰、漆器圆盒的造型和绘画图式,都表现了鸟兽与云霞在天际空间的翱翔飘飞形态,给人们以强烈的漂浮动感,这些都毫无疑问地让人们了解到,楚人在当时已具有了朦胧的宇宙空间意识。再看楚墓出土的帛画,这是能直接体现楚人企求灵魂升腾上天意识的文物。长沙烈士公园发掘的三号墓的内棺外表丝织物上,其图案为龙凤;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基,内棺上画有鸟身执戈奋翅的羽人,羽人上方有风,这些帛画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借龙凤而登天飞仙,离开人世到宇宙天国去。从帛画在当时的功能来说,它主要是为死者祭魂、招魂、安魂、护魂,代表生者对死者的祭奠与祝愿,而这种做法的最终理想归宿,乃是死者灵魂的升入天国,到天国世界去寻找欢乐。由此,我们再来看屈原《离骚》中的神游,也就更可明白问题的实质了。作为生于楚地、长于楚国的屈原,深染楚风,是不容置疑的,加上他博闻强记,熟谙文史,对天文星象之类,一定深怀好奇之心,并有所专研,正因此,当他一旦思想受到强烈冲击,情绪难以自已 时,抒发升天国神游、寻找理想境界和归宿之情,便是自然而然的了。鉴此,我们可以断言,屈原《离骚》中的神游描写,与楚国的出土文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楚国的出土文物,为我们寻求屈原神游思想及其创作表现,提供了最好的来源和富有说服力的实据。(摘编自徐志啸《从楚国出土文物看<离骚>的神游》)材料二所谓的神游,就是超越时空,出入古今,在时间隧道中穿行,在虚实相兼的空间中漫游。对于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神游的精神寄托,古今楚辞学者所作的论述可谓多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神游叙事的一个重要的指向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在时间隧道中的逆向穿行,追本溯源,最终把楚族祖先圣地作为精神家园。由对时间隧道的逆向穿行而导致精神依托空间挪移,表现出深沉的恋祖情结。《离骚》正文最末一段提到的旧乡,指的不是楚国疆域,而是指此次神游的目的地——西海。西海是楚族的发祥地,传说颛顼就在那里出生。西海是孕育楚族的摇篮,屈原把那里称为旧乡,可谓名副其实,恰如其分。抒情主人公神游太空,来到西海的上方,当他俯视到自己祖先出生之地,就悲伤怀恋而不离去。言外之意,抒情主人公要在这里驻留,守护楚族发祥的圣地。正因为如此,乱辞称“又何怀乎故都”,他认为自己决定在楚族发祥地驻守,就没有必要再怀念当下楚国的首都。由此可以断言,《离骚》结尾及乱辞,所表现的不是屈原的爱国情怀,而是他的恋祖情结,即对楚族发祥地西海的眷恋,也是对祖先的崇敬和守护。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之后所作的选择,以此作为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寄托。把屈原定性为忠君爱国诗人,这个历程从贾谊、司马迁就已经开始。到了王逸为楚辞作注,把这种看法渗透在楚辞注解的各个方面,并且得到古今注家的普遍认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屈原的爱国情怀又被进一步放大,把他说成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诗人的恋祖情结则被淡化,乃至被忽略。对屈原所作的伟大爱国诗人的定性成为主流话语,从而诗人的恋祖情结被遮蔽埋没,很少作为研究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屈原的确没有离开楚国,这是历史事实。可是,先秦楚辞作为浪漫之作,抒情主人公的神游却是上天入地,远离楚国,并且把自己的最终归宿锁定在祖先圣地,以恋祖情结取代先前的忠君爱国情怀。文如其人是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理念,人们往往根据作家的立身行事去解读他的作品,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这种理念出发,既然屈原是爱国诗人,最终没有离开祖国,那么,先秦楚辞抒情主人公对自己归属的设定,就只能是楚国故都,而不应该是其他的地方。根据这种逻辑推理,本来是祖先圣地的旧乡,却被说成是当时的楚国,把诗人在现实中的立身行事与作品的叙事抒情混为一谈。(摘编自李炳海《先秦楚辞神游叙事的恋祖情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离骚》中存在神游情节,只取决于作者的生活时代。B.材料一认为贯穿《离骚》首尾的神游情节,依靠屈原个人的想象力是难以完成的。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神游情节蕴含着诗人受挫后找寻人生的理想或归宿的努力。 D.材料二认为,很多人正是由于忽略了诗人的恋祖情结,才将屈原定性为爱国忠君诗人。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用多个论据,从宇宙空间意识和灵魂升天意识两方面证明了楚文化具有想象力。B.材料一第四段指出帛画在屈原时代的功能,强化了当时楚人已具灵魂升天意识的观点。C.材料二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以此证明了《离骚》并没有表现屈原的爱国情怀。D.材料二论证思路清晰、层层深入,首先提出问题,接下来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是(3分)A.贾谊因贬离京,内心抑郁,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凭吊屈原,抒发心中的怨愤。B.欧阳修忧北宋朝廷命运,借助《伶官传序》表达了对国家如何才能长治久安的深入思考。C.1879年的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这也激发了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剧本的热情。D.《大卫·科波菲尔》虽是狄更斯带自传色彩的小说,但童年狄更斯并非像大卫一样是孤儿。4.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疑问句,请简析其作用。(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离骚》中神游情节的关注和分析,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麦子秀了一个瘦高的男人被母亲领了回来。这是母亲一大早去小官村桥头上挑的,说是挑,其实也只剩下这一个了,那些看起来精壮有力的早就被别人抢去。那个领回来的麦客很瘦,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个头挺高,可对于割麦插秧这类弯腰的活计,个头高反倒不讨巧的,动作幅度要比别人大,自然也累得多。这道理母亲自然也懂,但实际情况由不得她挑选。母亲不愿意再等,地里的麦子等不得。六月的麦田像六月的阳光,金灿灿的,密密匝匝的麦芒宛如丝丝缕缕的阳光刺得人眼睛生疼。麦子秀了,我们小官村的人不说“麦子成熟了”,而说“秀”,跟镰刀上“锈”一样,有了金色和分量。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叫庄稼人既欣慰又惧怕。 这一年,一群北方的麦客来到我们小官村。其实以前,小官村的人是不请麦客的,而是村户之间进行换工,你帮我家几天,我帮你家几天。小官村的人是不太愿意和我母亲换工的,母亲不是个干活的好手,力气小,做事慢,每当母亲下田,就会有人跟她开一开玩笑,嗨,杨桂芬,你又在地里绣花啦。母亲便不好意思地笑笑,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那些年我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每次问起母亲,她好半天都不说话。我不停追问,母亲才说,没了。母亲只舍得请一个麦客。那个被挑剩的男人正跟在母亲身后。母亲给男人下了碗面便将他带到地里,眼前的麦田连绵起伏、层层叠叠,金色蔓延到河岸和坡地,简直要把小官村也要淹没了似的。男人顺着母亲指出的方向,认真地看着,仿佛用目光划出边界来。然后从腰上取下镰刀,立刻埋头割麦。既然包给了麦客,小官村的人就不再插手了,麦客负责割麦,主人只管拉运、脱粒。而母亲不同,她还有些不习惯,无所事事地站在田头使她有点儿难为情,似乎不摸一摸镰刀,哪儿都不对劲哩,于是母亲也取出镰刀,弯腰割起来。让我来割吧。男人转过脸对母亲说。放心吧,工钱不会少的。母亲擦一擦汗。男人支支吾吾,说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哩。那就放心割吧。母亲头也不抬地说。男人便不再说话了,他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对付这一捆捆的麦子上。他干起活来虽不及别的麦客泼辣,却很细致,割出的麦茬又矮又齐,捆出的麦把也很紧实,麦穗儿齐整整的,没有一根倒穗。麦客的吃住是由主家负责的,午饭相对简单一点儿,由主家送到田里,一锅粥,几块饼。男人坐下来,顺手从地边薃草上折两段草棍当筷子。我也学他折一段草棍,他看见又笑了,挑出一根又直又粗的,将两根草棍来回摩擦,磨去毛刺后递给我。吃完他又立即下田,母亲让他歇一歇,他便听话地站着,手却也不停闲,拢把干草,将镰刀擦了又擦。晚上,母亲特意割了一斤肉。饭还没好,男人站在我家院子里,离开麦田他有些不知所措。他也是内向的人,话少。他在井边坐下,不知从哪儿翻出一块磨刀石,将镰刀在磨刀石上仔仔细细地趤。井旁放着一盆水,月亮倒映在水里,似另一把镰刀。每隔一会儿他将镰刀伸进盆里,没在水中,水面一晃,月亮便被镰刀割得碎碎的。月牙形的磨刀石上汪着水,却发现,这水里也汪出一个月亮哩。树影倾覆下来,灯光透过窗口落在他脊背上,“嚯哧”“嚯哧”,刀片与磨刀石发出的声音,以及屋里锅铲在铁锅里跳跃的哧啦声……每一股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小院里回旋着。割麦子的叔叔,你的家在哪儿?我怯怯地问道。很远很远哩,他说,又用手向北方一指,指完手掌并没有落下来,却在我的脑袋上摸了摸,问我多大了。我伸出一只左手,又将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数出来。七岁啦,他说,又说他家也有一个小女孩,跟我一样大哩。 说起孩子,他的话明显多了一些,一共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是男孩,叫平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晚上他睡在麦地里,这是他要求的,麦客一般都是睡在主人家的厢房或者堂屋的地铺上,但他坚持睡在麦地,说是正好看麦子哩。几天后,我家的麦子收割完了,他没有立即赶往下一家,而是帮母亲把麦把一车车运到打谷场。他拉着板车,母亲在后头推着,也不说话。第二年麦子秀时,麦客们像候鸟一样准时到来,他也在其中。这一次,母亲没去挑人,他就自己来了,像是事先约定好的。这是他第二次出来做麦客,孩子们越来越大,都等着用钱。麦客们在五月头上从老家扒火车一路南下,从江苏、山东、河北、山西,一路往回割麦,麦客是踩着金风走的,由南往北,自阳而阴,始终赶上开镰的日子。割到家门口时,自家的麦子也熟了。夏收很快就结束了,与上次一样,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我用了“短短的”几个字,的确,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我也不再看到母亲脸上焦灼的神情了。麦子收割后,麦客们离开了,我们也要插秧了,插秧不像割麦那样要抢天时,母亲可以不紧不慢地像绣花那样慢慢地干活了。……(节选自《天津文学》2023年第10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叙述母亲领回的男人瘦高文弱,“弯腰的活计”并不讨巧,这为后文男人割麦虽不泼辣却十分细致做了铺垫。B.文章第三段对麦田和麦芒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麦田宽广、麦芒密匝的特点,表达出大家对小麦丰收的喜悦。C.男人让母亲不用割麦子,却引起了母亲的误会。男人支支吾吾地解释一番,母亲“头也不抬”,但领会了他的好意。D.经过割麦期间的接触,男人和母亲间已建立了彼此的信任,第二年麦子秀时,母亲没有再去挑人,男人也如约而至。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注重细节描写,“转过脸”“擦一擦汗”“他的话明显多了一些”等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形象。B.小说以农村生活为内容,使用“麦子秀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体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C.小说写晚饭前厨房内外的场景,看似闲笔,却别具匠心,营造了温暖的氛围,深化了小说主题。D.小说借助“我”的眼光和口吻来讲述故事,以儿童的视角来呈现社会生活,感受贴切,真实自然。 8.概括文中割麦男人的形象特征。(6分)9.汪曾祺说,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请分析这篇小说“散文化”的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材料二: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 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节选自贾谊《过秦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赵高既雅得A幸于胡亥B又怨蒙氏C乃说D胡亥E请诈以始皇命F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决狱:狱字以两犬以言相争来指诉讼案件,决狱指判决案件。B.符玺:玺指印章,秦以后专指天子符印;符指皇命的凭证,都是皇权的象征。C.裨将:裨,此处读pí,本指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引申为副的。裨将即副将。D.敲扑:行刑用的棍杖,长的叫“敲”,短的叫“扑”,这里指严酷的刑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氏兄弟受到秦始皇宠信,都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其他朝臣都不敢与他们一争高下,受宠于胡亥的赵高有罪也交给蒙毅处置。B.赵高见到李斯,说皇帝把定太子的诏书和符玺都赐给了胡亥,只需要李斯和自己告诉天下即可,而李斯却认为这是亡国之论。C.扶苏自杀后,蒙恬不肯就死,被囚禁起来。胡亥本想释放蒙恬,听赵高几句谗言后反而把蒙毅也囚禁了起来。D.子婴劝谏胡亥不能杀蒙氏兄弟,认为杀掉忠臣而重用节操品行不端的人,对内会失去群臣信任,对外会消解将士的斗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14.赵高从哪几个方面说服李斯同意自己的阴谋,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西河·天下事王埜①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②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③归来未?注释:①王埜,南宋末年词人,曾任两浙转运使,巡视江防,后被罢职闲居。②陵图:宋理宗端平元年,朱扬祖、林柘进《八陵图》,提醒君王不忘故国。③张骞:西汉名将,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夹攻匈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第一段,词人想到许多有抱负的志士最终报国无门、赍志而没,只剩下一堆荒草野茔,自己也将遭到和他们一样的命运,不禁发出了深沉的哀叹。B.词的第二段,词人追忆自己当年巡视江防前线时的情景,“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与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蕴相似。C.词的第三段,“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写诗人身居闲职,远离淮河前线千里之遥;而面对“胡尘”迭起的局势袖手旁观,待价而沽。D.全词以三叠词调这一容量较大的特定形式,将往昔与今来、抚时与感事、国家与个人巧妙地交织起来,一唱三叹,起伏跌宕,反复抒发词人内心的激愤愁恨。16.本词多处反问和用典表达了强烈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已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2)欧阳修《五代伶官序)中“,”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使用了以声拟声和拟人的手法,来描摹乐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健康牙齿应该是什么颜色呢?②很多人认为,③健康牙齿应该是纯白色,④因此无时无刻在追求牙齿的美白。⑤但牙齿研究的相关报告显示,⑥很多人嫌弃的“黄牙”,⑦才是正常的牙齿。⑧正常牙齿不仅是纯白色,⑨而是乳白色或淡黄色,⑩因为牙齿颜色是由于牙齿表面牙釉质的矿化程度和牙齿内部牙本质的颜色共同决定的。牙釉质矿化程度低,且透明度差,内部牙本质的黄色就不能透过,那么牙齿看上去就会偏白;A,且越透明,内部牙本质的颜色越容易透过,牙齿看上去就偏黄了。当牙齿出现暗沉棕黄色或者灰黑色,影响到美观甚至功能的时候,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医生会针对导致牙齿变色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变黄变黑的牙齿“白回来”。但是,B。因为牙齿漂白、贴面修复、全冠修复等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如果不是因为牙齿本身疾病而导致的牙齿变色,那么只需要认真刷牙、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即可。毕竟,健康的牙齿才最美。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他看不见鱼的跳跃,只听得见海面的迸裂声,和鱼掉下时沉重的水花飞溅声。飞快地朝外溜的钓索把他的手勒得好痛,但是他一直知道这事迟早会发生,就设法让钓索勒在起老茧的部位,不让它滑到掌心或者勒在手指头上。钓索朝外溜着,溜着,溜着,不过这时越来越慢了,他正在让鱼每拖走一英寸都得付出代价。现在他从木船板上抬起头来,不再贴在那爿被他脸颊压烂的鱼肉上了。然后他跪着,然后慢慢儿站起身来。他正在放出钓索,然而越来越慢了。他把身子慢慢挪到可以用脚碰到那一卷卷他看不见的钓索的地方。钓索还有很多,现在这鱼不得不在水里拖着这许多摩擦力大的新钓索了。是啊,他想。到这时它已经跳了不止十二次,把沿着背脊的那些液囊装满了空气,所以没法沉到深水中,在那儿死去,使我没法把它捞上来。它不久就会转起圈子来,那时我一定想法对付 它。不知道它怎么会这么突然地跳起来的。敢情饥饿使它不顾死活了,还是在夜间被什么东西吓着了?也许它突然感到害怕了。不过它是一条那样沉着、健壮的鱼,似乎是毫无畏惧而信心十足的。这很奇怪。20.海明威的文字素有“电报式”美誉,而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表达并不简省,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1.下列句子中的“对付”与文中加点的“对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些旧衣服扔了很可惜,对付着穿。B.兄弟两人闹矛盾,最近有些不对付。C.奶奶学了一些字,看信也能对付了。D.这支笔虽然不太好,对付着也能用。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把句末标点改为问号,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体能动作“引体向上”,一个是战术动作“低姿匍匐”。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可以热烈张扬,可以迎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这是引体向上的青春。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张扬,可以是潜伏的,可以是韬光养晦的,可以是踽踽独行的,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对于“值得过的青春”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认知和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二下开学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C(A项“取决于”有误;B项“贯穿《离骚》首尾”有误;D项因果关系有误)2.(3分)C(C项“《离骚》并没有表现屈原的爱国情怀”有误)3.(3分)D(第四段观点是不能忽视作家的立身行事与作品的差异异,A、B项都是在证明作家与作品的一致性,C项在证明创作与时代的关系)4.(4分)①通过设置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②引出对屈原的想象力与楚国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5.(6分)①材料一关注的是神游天国;材料二关注的是神游“旧乡”。②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神游情节与楚国文化的关联;材料二侧重于分析屈原神游诗歌中恋祖情结被遮蔽的原因。(第1点2分,第②点4分)6.B【解析】B“大家对小麦丰收的喜悦”理解有误,应是又欣慰又惧怕。7.A【解析】:“他的话明显多了一些”不是细节描写。8.【参考答案】割麦男人是中国传统农村普通劳动者。①他瘦高朴实,“麦客很瘦,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个头挺高,话不多,语言朴实。②善良真诚, 因为麦田包给了麦客,所以他认为割麦都是他的事,当母亲也割麦时,他主动要求他来割;当麦子收割完后,他也没有立即赶往下一家,而是帮母亲把麦把一车车运到打谷场。③能干细心。虽然干活不够泼辣,但他割出的麦茬又矮又齐,捆出的麦把也很紧实,麦穗儿齐整整的,没有一根倒穗,可以看他干活很细致;当“我”学他折草棍当筷子时,他拿了两根磨去毛刺的草棍给“我”,也体现了他的细心。④有责任心。家里有三个孩子,为了孩子远走他乡,做了麦客,说明他对家庭负责,有责任心。(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满分,概括准确即可,分析及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7.【参考答案】①淡化情节,散文化结构。小说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舒缓,呈现给读者的是乡村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②注重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意境氛围,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小说既有小官村风俗画面的描写,也有六月麦田的描写;月夜磨刀场景的描写,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抒情味浓。③小说具有散文化的语言美,人物语言简洁含蓄,令人回味无穷;浓郁的地方色彩,个性化的语言也让文章韵味十足。(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满分,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9.BCE10.D11.B12.(1)蒙毅依法判处赵高死罪。始皇认为赵高办事机敏,便赦免了他,恢复他原来的官职。(2)于是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采分点:(1)“当”,判处;“法”,依法;“敏于事”,办事机敏;(2)“北”,在北方;“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却”,使退却。13.①自身优势不如蒙恬;②扶苏即位自己不能封侯;③胡亥即位对自己有利。(答对一点,得1分,满分3分,摘抄原文不得分)参考译文: 最初,秦始皇尊重宠爱蒙氏兄弟,特别信任他们。蒙恬在外带兵任大将,他的弟弟蒙毅常在朝中参与谋划国事,被称为忠信之臣,因此即使那些将军与丞相也不敢与他们争高低。赵高,始皇帝提拔他为中车府令,让他教胡亥审理案件;胡亥非常宠信他。赵高犯罪,始皇帝派蒙毅惩治他;蒙毅依法应判决赵高死罪。始皇认为赵高办事机敏,便赦免了他,恢复他原来的官职。赵高平素受到胡亥的宠信,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请他诈称始皇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计谋。赵高说:“如果不与丞相商议,恐怕办不成这件事。”于是赵高求见李斯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定立太子,你和我说了就能决定此事。你看怎么办?”李斯说:“你怎么能讲这些亡国的话呢!此事可不是我们臣子之间可以议论的啊!”赵高说:“您的才能、谋略、功劳、口碑及得到长子扶苏的信任,这五点与蒙恬相比谁更有优势?”李斯回答说:“我不如蒙恬。”赵高又说:“如果是这样,一旦长子扶苏即位,一定要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得不到封侯而荣归故乡的结局已是明摆着的事了!而胡亥仁慈厚道,可以作为皇帝的继承人。希望您慎重考虑,决定此事!”丞相李斯认为赵高说的有道理,便与赵高合谋,谎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定立胡亥为太子;又写了另一诏书给扶苏,历数他没有能力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大量的士卒伤亡,并且多次上书,诽谤朝廷,日夜怨恨不能回咸阳当太子,将军蒙恬了解扶苏的想法却不加以纠正,一起赐死,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扶苏打开诏书,哭着进了室内,准备自杀。蒙恬劝他说:“陛下在外,并未确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境,公子担任监军,这可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一个使者来到,(我们)就要自杀,怎么知道这不是欺诈呢!再次奏请后再去死,也不迟。”使者多次催促他们自尽,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还哪里用再申诉!”随即自杀。蒙恬不肯去死,使者把他交给官吏,并囚禁在阳周。改派李斯的舍人为护军,然后回来报告李斯和赵高。胡亥听说扶苏已经死了,就想将蒙恬释放。恰巧蒙毅替秦始皇出外祭祀祈祷山川神灵回来。赵高对胡亥进谗言说:“始皇帝打算选拔贤能确立你为太子已经好久了,而蒙毅规劝他,认为不可以。不如将他杀了!”于是将蒙毅囚禁到代郡。太子胡亥继承了帝位,想要杀掉蒙恬、蒙毅兄弟。秦二世的侄子子婴规劝说:“赵王赵迁杀了名将李牧而用颜聚,齐王田建杀了前代忠臣而任用后胜,最终使国家灭亡。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陛下却要把他们一下子杀掉。杀掉忠臣却要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这样做对内失去群臣的信任,在外使得将士们失去斗志啊!”秦二世根本不听其劝告,于是下令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15.C【解析】“袖手旁观,待价而沽”理解错误。16.【参考答案】①词人开篇便满怀忧愤向天发问,表达了对危亡国势的忧虑,折射出对当权者的不满。②词人借助献陵图的典故,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对贤才良将的渴望。③“纵有英心谁寄!”,深沉的诘问中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和悲愤。④结尾借张骞出使西域的典故,表达他渴望获得起用,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一处2分,答对3处即满分)17.(6分)(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昆山玉碎风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18.(6分)(1)(2分)语句④;“无时无刻”修改为“无时无刻不”或者“时时时刻刻”(2)(2分)语句⑧;“不仅是”修改为“不是”(3)(2分)语句⑩;“由于”修改为“由”19.(4分)A:牙釉质的矿化程度越高B:不建议过分追求牙齿的美白(每句2分)20.(3分)运用反复的手法,(1分)使钓索“溜”的状态有延续感,(1分)暗示鱼的力量强大。(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1.(3分)C(C项中“对付”的意思是“应付”;A项中“对付”的意思是“将就”;B项中“对付”的意思是“感情相投和”;D项中“对付”的意思是“将就”)22.(4分)改为问号,表达的是老人对鱼突然跳起来的原因不确定的疑问;(2分)使用句号则是一般的语气,说明这是老人思索后做出的回答,反映出老人为自己鼓劲的微妙心理。(2分)四、写作(60分)23.最佳立意:张扬“向上”体能,讲究“沉潜”战术。向上和匍匐都是青春最美的姿态。1.心态持续向上,策略适时沉潜。合题立意:侧重一个角度,也能够指出另一角度的积极意义偏题立意:只选其中一个角度,舍弃另一角度或与另一角度对立作文题意评分解说题意评分等级文章特征符合题意一类文54~60分A.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立意准确。B.写作重点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二类文48~53分A.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立意准确。B.写作重点较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流畅,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三类文A.能扣住材料,立意符合材料。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和结 42~47分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较鲜明。基本符合题意四类文36~41分A.没有扣住材料写作,有自己的一些感悟,但立意不够准确。B.写作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明。偏离题意五类文35分及以下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分)。B.完全离题的,酌情给分(0~20分)。C.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体意识,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