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2990

大小:52.7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4-04-18

上传者:老李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材料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伦理纲常和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B.差序格局嵌入中国乡土社会长达数千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惯性,随着时代变迁,其旧有特质也在发生某些改变。C.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依然具有启示意义。D.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人际交往,但可以借助其理论,探索中国人重人情与面子的传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点,思路清晰,层次分明。B.材料一在论述过程中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不仅使论证具有说服力,而且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C.材料二的论证思路是:先提出《乡土中国》具有现代启示的观点,再分析“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关系问题,进而得出结论。D.材料二引用梁治平的话意在论证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生活,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生活中发现。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分析以下材料中的这一情节如何体现“差序格局”的特点。(6分)《红楼梦》第四十三回中,贾府众人攒金给王熙凤过生日,贾母出二十两、王夫人和邢夫人出十六两、尤氏和李纨出十二两,其余众人(仆人)按照其身份和地位出钱,可见贾府等级较为森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半勾留是此湖陶青有作家曾说,所谓故乡,乃人生中印有生命屐迹之念想。这话极有道理。故乡人人都有,却未必只能是一处,譬如白居易,杭州无疑是他歌哭于斯的第二故乡。诗人在杭州疏六井、治西湖,为第二故乡留存一湖清水、一道芳堤、两百多首诗词佳作,还有伟大诗人与美丽西湖相知相恋的千古佳话。杭州的山山水水,寄寓了诗人一腔的报国之志、满怀的烟水深情。西湖的一草一木,幻作了诗人多情心田中的万斛甘霖,流遍了他的整个身心。“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诗人对于杭州的眷恋和怀想,深入到了浑身的每个毛孔。我始终觉得,论起城与湖的密切关系,找不出能超过西湖的。你可以从柳浪闻莺出发,经湖滨路一线到断桥残雪,过西泠桥侧苏小小墓后,再心怀崇敬拜拜岳武穆王,然后上曲院风荷品品龙井,尝尝时鲜藕粉;接着,再沐着习习湖风一路骑行,穿过野趣沛然的杨公堤,紧跟着沿湖南行,到放生池里喂罢鲤鱼后,再继续一路放歌来到雷峰塔下。其时,落霞与孤鹜齐飞,古塔共夕阳一色,如血残照中,你看到了西天的落日正在缓缓下沉,残阳余晖染亮了向晚的天空,夕照下,斑驳的古塔在秋阳中瑟瑟着身子,仿佛一位老和尚在夕阳中向西湖作着无助的张望。正疑惑间,忽听噌吰一声,老和尚对面南屏净慈寺的钟声响了起来。我们爱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总觉得,城市不论大小,无关庄谐,它和人一样,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禀赋及性格脾气。那么,风华绝代的杭州,到底是一座什么气质的城市呢?站在北山路上向南眺望,不论在哪个角度,旖旎的西湖总向你呈现出宋人山水画的笔墨意趣。青山是凝固的碧波,绿水乃消融的翠岭,湖上触目皆是饱满而又明艳的绿韵,绿意为媒,山和水便缠绵着铺陈到天地尽头,剩余在一派明山丽水之间的,是浩浩荡荡的姹紫嫣红。相比于北国的雄浑阔大,水边生水边长的杭州,其精神特性和人文气质,无疑现出了一脉明媚的阴柔之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名副其实是水做的。苏堤春晓是她的明艳盎然,三潭印月是她的望穿秋水。白娘子戴着杏花,义无反顾地前来断桥,与自己心仪的书生演绎了一出如泣如诉的断桥相会。亦真亦幻的爱情演绎,如怨如慕的动人诉说,为杭州这座城市作了形象生动的注脚。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六朝名妓苏小小也在西泠桥畔发出幽幽浩叹。有位日日在西湖边吐故纳新的大学同窗曾说,人乃环境产物,休说我等尘世俗物,即使奇异如曼殊、秋瑾者,其被环境改造之效,宁不信乎?这种说法我信。西子姑娘既能将壮怀激烈的岳武穆揽入怀抱,自然也会对浪漫落拓的情僧苏曼殊更具吸纳力和消融力。曼殊亦诗亦僧、亦情亦颠,他是生活在民国的魏晋名士,博闻强识、才情干云。曼殊早年出家,一生情萦西湖、终生盘桓湖畔,最终将西湖孤山选为自己的圆寂之所,与他的同姓乡亲苏小小比邻而居,一起消受西湖不尽的山光水色。在曼殊墓西不远的空地上,埋着另一位历史名人——鉴湖女侠秋瑾,这是女侠自己生前的意愿。秋瑾是革命家,刚烈尚武,其革命意志及行动,令一般男儿无法望其项背。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湖山有幸,从此,英雄长眠于孤山的阵阵梅香之中,在夕阳箫鼓之下,面对着西湖的万顷粼波。一湖碧水的万千魔力,确乎是无法抵抗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融西湖的自然景观与西湖的人文景观于一体,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风光形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B.文章用白居易、苏曼殊、秋瑾等人与西湖有关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故乡,乃人生中印有生命屐迹之念想”这句话的深刻内涵。C.《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文中也说杭州是“水做的”,二者理由相同,表现了相似的审美旨趣。D.作者以缠绵深情的文字描绘西湖的青山绿水,既表现了西湖明艳柔美的特点,也体现了其饱满浓烈的生命色彩。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三段,作者借游湖线路介绍了西湖美丽的风景,移步换景,详略得当。B.第八段语言长短错落有致,典雅优美,与苏曼殊落魄潦倒的名士形象相契合。C.作者或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句,丰富了文章内蕴,强化了文章的诗意色彩。D.文章结尾两句用简练的语言赞美西湖,既总结了全文,又照应了标题和开头。8.文章开篇从白居易写起,请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9.梁衡认为,散文应兼具形境与情境之美。形境之美要求写景清楚,如在眼前;情境之美要求情景交融,感染读者。请结合文章,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兼具这两种美的?(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三十二年,彗星见。景公坐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景公曰:“彗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茆星将出,彗星何惧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材料二: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塏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①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景公为是省于刑。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曰:“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节选自《左传·昭公三年》)材料三: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注】①踊:受刖刑的人所穿的一种特制鞋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辞A曰B君之C先臣D容焉E臣F不足G以H嗣之I于臣J侈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指正对着,与《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的“当”意思相同。B.“治”指治理,与现在人们所说的“治国安邦”中的“治”意思相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居”指居住,与《登泰山记》中“半山居雾若带然”的“居”意思不同。D.“省”指减少,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省”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景公担心彗星出现齐国将有灾祸,害怕齐国落入他人之手,期待用祈禳消除灾祸,对此晏子认为,薄赋慎刑比祈禳神明更能解决问题。B.晏子的住所靠近市场,狭小又喧闹多尘,齐景公想为晏子更换住所,但晏子表示这里是君王的先臣所居之处,靠近市场反而有许多便利。C.晏子在不同场合对齐景公用刑繁苛的问题进行了劝谏,景公因此意识到滥用刑罚会对百姓造成伤害,于是听取晏子的意见而予以改变。D.齐景公趁晏子出使晋国时重造了他的住宅,晏子拜谢后拆毁新房,全部恢复原貌,这是因为与住新宅的快乐相比,晏子更看重旧邻之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4分)(2)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4分)14.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为人处世始终秉持崇俭品格。请简要概括其“崇俭”的具体表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①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文氏外孙②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注】①莳:种植。②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诗中,田夫对妻子的关心不屑回答,转而叫她提防鹅鸭作践庄稼,简单的话语表现出农家的艰辛。B.杨诗中,“小儿”“鹅儿”“照管”等口语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杨万里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创作风格。C.苏诗颈联中,诗人通过“急炊大饼”“多博村酤”等生活场景,从侧面表现了麦收的繁忙辛苦,构思巧妙。D.苏诗尾联中的人称由上文的“诸孙”转而变为“汝”,这一人称变化更能亲切地表达对外孙辛勤劳作的赞美。16.这两首诗都以劳动作为主题,但在内容、写法等方面又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试做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1)杜甫的《登高》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用到了“白发”这一意象,对应的句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讽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杜鹃是我国古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情。《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红楼梦》给中国古典文学带来了新的甚至可以说是①的观念,就是把女人当人,尊重女性。在夫权当道的封建时代,恐怕鲜有男性不傲慢地认为男人比女人高贵一等。而在《红楼梦》中,我们竟然听到了“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②的言论;看到了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本就存在的美丽聪明、情韵雅洁的女性,成为曹雪芹笔下鄙弃仕途经济的黛玉、勇于兴利除弊的探春、誓不攀荣附贵的鸳鸯……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这同时也说明那个时代有女性()。《红楼梦》是悲剧,而且是伟大的悲剧。无论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和“元迎探惜”,无不体现才华横溢和人格独立的女性在那个时代的伤害。道貌岸然的贾政、忘恩负义的贾雨村、③的薛蟠……这些男人成了社会的主流;而唯一能在心底尊重和平视女性的男人宝玉,竟然成了时人口中顽劣憨痴、无能不肖、行性乖张的纨膏,成了那个时代的“狂人”。1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已在自我觉醒,有了一定的反抗意识B.已彻底自我觉醒,有了一定反抗意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有了一定的反抗意识,已在自我觉醒D.有了彻底的反抗意识,正在自我觉醒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3分)21.“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是《红楼梦》第五回中警幻仙姑请贾宝玉饮用的香茶和美酒。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个短语加以赏析。(6分)22.除了上述文段中提到的黛玉、探春和鸳鸯,《红楼梦》中的其他女性也极具个性特点。下列回目名称中空缺的第一个字很好地概括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请补写出这个字。(4分)(1)()湘云醉眠芍药裀(2)()平儿情掩虾须镯(3)()袭人娇嗔箴宝玉(4)()晴雯病补雀金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千百年来,人们与自然为友,更以自然为师。面对奔腾不止的流水,古圣先贤们各有所感,留下不少名句: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苏轼《赤壁赋》④河水无处不在。无论在源头、河口、瀑布、船埠,还是在湍流中、大海里、山涧中。对于河水来说只有当下。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赫尔曼·黑塞《悉达多》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任选一条,或综合考虑,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或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入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A项,“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错误,差序格局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根据材料一原文“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可知,并非“决定”。2.D【解析】D项,引用论证的目的分析不准确,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上述观点”是指“(《乡土中国》)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3.B【解析】A项,“众星共之”展现的就是以“己”为中心。C项是“推己及人”思想表现。D项由“身”到“家”到“国”到“天下”,这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B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博学固然可贵,但也不能忽视自我反省,不符合题目的要求。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伸缩性、壁垒性三大社会特征,指出了“差序格局”在现代中国转型时期存在新变化。(三大特征1分,新变化1分)②材料二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重建角度1分,价值和意义1分。)5.①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等级性。贾府众人按照其身份和地位出钱,出钱的多少由长幼、尊卑和上下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和等级秩序决定,这表现了差序格局的等级性。②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贾府的仆人出于王熙凤在贾府强大的权威也出钱,表明差序格局的范围大小依中心势力厚薄而定,这表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特点2分,分析1分。)【解析】①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和“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结合题目所给的材料“按照其身份和地位出钱”,可知体现差序格局的等级性。②按照情理,王熙凤的差序格局中贾母、邢夫人和王夫人等家人应该是靠近中心的,但贾府的仆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着意讨好王熙凤,把各自的利益放在了前面,“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可知,体现了每个人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差序格局,结合“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可知是因为贾府仆人被王熙凤的大“格局”吸引,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其构成的权力结构也是由内到外一层层递减,这充分体现了差序格局圈子可伸缩的特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C【解析】“理由相同”错误。原文“杭州名副其实是水做的。苏堤春晓是她的明艳盎然,三潭印月是她的望穿秋水。白娘子戴着杏花,义无反顾地前来断桥,与自己心仪的书生演绎了一出如泣如诉的断桥相会”,意思是说杭州城因有了西湖而成为胜景;贾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是对女子的极致赞美之言,纯净温柔清秀如水。据此看出二者理由不同。7.B【解析】“与苏曼殊落魄潦倒的名士形象相契合”说法错误。因为“落拓”一词是形容苏曼殊豪放不羁,而不是“落魄潦倒”,故句式的错落,语言的典雅是与苏曼殊豪放不羁的名士形象相契合。8.①写出了白居易对杭州的眷恋和怀想,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交代了题目出处,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西湖”。③说明了西湖美在自然风光,美在人文历史。④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气息。⑤引出下文作者对杭州的喜爱。(每点1分,至少需答出三点才可得满分,共4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形境之美:①作者通过移步换景、定点观察介绍了西湖多样的美丽风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美感。②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秋阳中的古塔比作无助张望的老和尚,把杭州比作水边一位温婉妩媚的娴淑少妇,形象地展现了西湖极具魅力的审美价值和明媚阴柔的气质。情境之美:①写西湖自然美景时,作者用“品品”“尝尝”“沐着”饱含享受之情的叠词、动词,用“野趣沛然”“旖旎”“明山丽水”“饱满而又明艳的绿韵”“浩浩荡荡的姹紫嫣红”等带有明显赞美之情的形容词表达出西湖带给人的审美愉悦,达到情景交融效果。②又于断桥、孤山这些人文景观的描述中,引入白居易、苏曼殊、秋瑾等人的故事,写出西湖能勾起人缅怀崇敬之情,拓展了情境,引发读者联想,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每点2分,答满三点给6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或其他答题思路,如选择一处文段,综合分析其形境和情境之美的,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BEI【解析】全句译为:君主的先臣(我的祖父辈)就住在这里,臣不足以继承先臣的业绩,这对臣已经过分了。11.B【解析】文中的“治”指“修建”而非“治理”,“景公好治宫室”意为“景公喜好大建宫室”。12.D【解析】“这是因为与住新宅的快乐相比,晏子更看重旧邻之谊”分析错误,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晏子主张节俭,是不想因为自己奢侈享受而劳民伤财,助长国君奢靡之风。13.(1)您筑高台凿深池,征收赋税好像唯恐得到的少,施加刑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高台深池”,名词活动作动词1分,“赋敛”1分,“胜”1分,句意1分)(2)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破车劣马来供自己使用,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弊”1分,“驽”1分,“奉”1分,句意1分)14.①劝谏景公戒除奢侈;②拒绝重修住宅;③乘破车驾劣马也认为很满足。(每点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A【解析】“田夫对妻子的关心不屑回答”错误。“只不答”不是说他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一声不吭,而是说他没有答应农妇“歇半霎”的请求。事实上,他用别的话题将农妇支开了。“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他的答话。所以,这一句主要表现插秧的紧张程度,不是不屑回答。16.①劳动的内容不同。杨诗描绘的是一家人在雨中抢插秧苗的劳动场景,苏诗叙写的是外孙雨后来帮忙抢收麦子的事情。②表达的情感不同。杨诗主要表现雨中劳作的忙碌和紧张,苏诗除了表现雨后劳作的辛劳、繁忙之外,还表达了诗人对诸孙帮忙收麦的感激和赞美。③描写劳动的角度不同。杨诗正面描写劳动的场景。(如:动词表现分工,局部特写表现辛苦,比喻手法增加生动性,对话描写突出劳身劳心等。)苏诗侧面描写表现劳动场景。(如:用收麦人的“饥乏”和外孙的“苦辛”表现抢收新麦劳动的紧张、热烈;用“一竿晴日舞比邻”表现乡邻盼来晴日的喜悦,渲染抢收的迫切气氛,令人想见收麦时热火朝天的景象。)④选用的体裁不同。杨诗采用了民歌写法,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描写劳动场景活泼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苏诗是七言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把收麦的过程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写得很有层次。(每点2分,答满三点给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7.(1)艰难苦恨繁霜鬓早生华发(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每空1分)18.①前所未有②惊世骇俗(振聋发聩)③横行霸道(飞扬跋扈)(每空1分)19.A【解析】按照逻辑,应先“觉醒”再“反抗”,排除C、D。结合小说内容和时代背景可知,《红楼梦》中处于封建时代的女性还没有彻底觉醒,排除B。故选A。20.示例一:无论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还是“元迎探惜”(1分),无不体现那个时代对才华横溢和人格独立的女性的伤害(2分)。示例二:无论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还是“元迎探惜”(1分),无不体现才华横溢和人格独立的女性在那个时代所受到的伤害(2分)。21.这两个短语采用比喻(借代)、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2分)。以“红”“艳”比喻(借代)小说中众多美丽的女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喜爱和赞美(2分);“窟”与“哭”谐音,“杯”与“悲”谐音,一语双关,意味着《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深切同情,对造成女性悲剧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2分)22.(1)憨(2)俏(3)贤(4)勇(每空1分)23.【题目解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围绕“流水”罗列了四条名句,各有侧重地表现了流水带给人们的启示,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观察、感受和思索。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水飞速流淌,再不回头,喻示时间飞逝、青春难再,人们应珍惜时间,不可枉度光阴。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轴不遭虫蚀,是因为保持运动的状态。比喻常变常新,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更新、发展,人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获得旺盛生命力。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逝去的水并未真正流失,江水前赴后继永不终结。人的生命虽然短暂渺小,但生命的力量代代接续才是真正的永恒。启示人们乐观看待生命时光的流逝,注重人生沿途的体验,在自然中享受生活、勃发生命力量。④河水无处不在。无论在源头、河口、瀑布、船埠,还是在湍流中、大海里、山涧中。对于河水来说只有当下。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河水会经过湍流、大海、山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存在的形式,过去不复存在,未来无法预知。喻示人们着眼当下,以切实的体验和行动把握现在,不为过去和未来而焦虑。【参考思路】四条名句中心相合,均是基于对水的流动性的观察,又同中有异,揭示了流水不同特点映射的哲理。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可任选其中一条名句,也可结合多条名句综合立意。1.选择①:自然万物及人类都平等地直面时间的飞速流逝。认知方面,应顺应规律,坦然面对时间的流逝;行动方面,应珍惜时间,珍视青春,充实自我,绝不虚度光阴。2.选择②:“动”是流水不腐的根本原因,具有多重内涵。其一,事物只有不断更新迭代才能取得长足发展,维持现状将会逐步落后、被淘汰;其二,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缺乏锻炼将损害身体健康;其三,思想变通才能创新出路,一味守旧将会故步自封。3.选择③: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方面,生命不断流逝,但生命的力量代代接续、不会终结;另一方面,清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应享受自然、亲近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生命力量。4.选择④:每一个当下连在一起组成了永恒。从变化的局部来说,对过去无需挂碍,对未来不必焦虑,唯有当下可以把握;从发展的整体来看,把握好每一个当下,才能更好适应下一个阶段的发展。5.选择①+②:唯有持续流动、不舍昼夜,流水才能保持不腐,这说明唯有坚持运动、保持频率、养成习惯,才能提高锻炼身体的效果;唯有努力革新、快速更新、持续创新才能不被束缚、不被淘汰;唯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思想不腐。6.选择①+③:同样的现象,却得出两种不同结论,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应辩证看待“逝者”。一方面,时间流逝固然可惜,但不可因此而消极度日,而更应积极进取,顺时而为;另一方面,生命流逝,但走过的痕迹不会消失,生命的意义永恒存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选择①+④;面对时间流逝,其一,要珍惜时间,把握机遇,以积极的行动在有限时间内创造价值;其二,要静心感受当下,把握每一个瞬间,欣赏过程的风景;其三,时间流转未歇,唯有时刻努力做好准备,才能在拐点处轻松切换状态,向下一个阶段过渡。8.选择②+③:水在流逝的同时保持自身充斥新鲜活力,正是在于消和长是发展的两个方面,二者对立统一。人随着青春的消逝,往往也会不断成长、成熟。9.选择③+④:消逝并非永久消亡,而是事物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以一种新的形式而存在。应坦然接受时间的流逝,以乐观的眼光期待生活新的一页。【参考译文】材料一:三十二年(前516),天空出现慧星。景公坐在柏寝台上叹息说:“堂皇的亭台,终归于谁手呢?”群臣忧然泪下,晏子反而笑起来,景公很恼怒。晏子说:“我笑群臣过于谄谀了。”景公说:“慧星出现在东北天空,正对着齐国的地域位置,寡人为此而担忧。”晏子说:“您筑高台凿深池,征收赋税好像唯恐得到的少,施加刑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最凶的茀星将出现,您怕什么慧星呢?”景公说:“可以用祭祷禳除慧星吗?”晏子说:“如果祝祷可以使神明降临,那么祈禳也可以使它离去。但百姓愁苦怨恨的成千上万,而您让一个人去祈攘,怎么能胜过众口怨声呢?”当时景公喜好大建宫室,多养狗马,奢侈无度,税重刑酷,所以晏子借机谏止齐景公。材料二:起初,齐景公想更换晏子的住宅,说:“您的住宅靠近市场,低湿狭窄,喧闹多尘,不适合居住,请替您换一所明亮高爽的房子。”(晏子)辞谢说:“君主的先臣(我的祖父辈)就住在这里,臣不足以继承先臣的业绩,这对臣已经过分了。况且小人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小人的利益。哪敢麻烦邻里迁居为我建房?”景公笑着说:“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晏子回答说:“既然以它为利,岂敢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贵?什么贱?”当时齐景公刑名繁多且苛严,(尤其是刖刑),集市上有卖假脚的。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齐景公因为这件事减少了用刑。晏子出使晋国,齐景公扩建了他(晏子)的居宅,当晏子返回的时候,(新宅)已经建成。晏子拜谢了齐景公(的好意),随即拆除新建的房子,重建了邻里的房子,恢复原来规制。将邻人迁回原处。对这些人说:“谚语说:‘不要选择住宅,只是要选择邻居。’你们都先选择邻居吧,如果违背了占卜的结果就会不吉祥。君子不做那些不遵礼法的事,小人们不做那些不吉利的事,这是古人的遗训。我敢违背它吗?”最终恢复他的旧居,齐景公不允许,晏婴又通过陈桓子向齐景公请求,齐景公最终允许了。材料三:晏子入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齐景公见了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恩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破车劣马来供自己使用,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