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ID:8363167

大小:14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3-05

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文艺学专业代码:1300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文艺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文学艺术的创造、鉴赏、批评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熟悉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观念、方法和思维方式,了解文艺活动和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从事上述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学术研究和高校教学的高素质人才。二、研究方向:1、文艺美学与审美文化2、中国诗学3、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4、文化传承与创新。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全日制、2年。19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

2、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必修或选修适用范围公共课程000001政治3541考试必修所有方向000002外语4721考试必修所有方向学位必修课130001文艺学专题研究2361论文必修所有方向130002中国古代文论2361论文必修130003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2362考查必修130004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2362考查必修学位选修课130005美学专题2362考查选修140001西方文论2361论文选修130007中国诗学2362论文选修所有方向130008文学批评方法论2362论文选修130009中国文化概论2361

3、考查选修140012比较诗学2362考查选修130011当代文学前沿问题2361考查选修130012现代叙事学2362论文选修130013影视文化学2362考查选修130014中国小说理论2362考查选修130015文化创意与实践2362考查选修130016文心雕龙研究专题2362论文选修130019当代文论2361考查选修教学实践和科学训练13001723前沿讲座130018(10个以上讲座或研讨会)1319文艺学专业课程说明第一部分、学位必修课课程编码:130001课程名称:文艺学专题研究学分: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对文学理论的重要问题加以深入的

4、阐发与讨论,旨在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水平,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的理论和能力上的准备。本课程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本学科的经典著作,积极关注文学的现实发展情况,通过深入的课堂讨论和高质量的论文写作,保证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使用教材:童庆炳著《文学活动的审美唯度》(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内容简介:重点讲述以下六个问题:1、文艺学的方法论问题;2、文学艺术活动的审美属性;3、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4、文学作品的审美构成;5、文学接受的心理机制;6、文艺理论研究的当下关注;参考

5、书目:1、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苏]波斯皮罗夫《文学原理》,三联书店1985年版;5、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6、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法]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8、[法]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9、[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

6、》,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0、[美]拉尔夫•科恩《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考核方式:课程论文计划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19课程编码:13000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学分: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文论史和系统讲述中国古代文论重要的文本,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文论史上重要的理论、主要的思潮及其代表人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古代文论文本和传统审美观念传统哲学理论的关系以及文本相互间的承传影响,思考这些文本如何与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学创作发生关系。课程要求学生将同时修读的西方文论作为参照系思考中国传统文论的一般特点和主要思维方式。

7、使用教材: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内容简介:讲述中国古代文论的起源、发展、界说及一般特点。阐释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文本,主要是:先秦老子、孔子、庄子;汉《诗大序》、《文赋》、《文心雕龙》);唐《二十四诗品》;宋《诗本义》、《沧浪诗话》;及明清小说评点和诗话、词话。参考书目:1,刘勰著、詹鍈義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朱东润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美]宇文所安,王柏华陶庆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