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长沙国史地四题

吴氏长沙国史地四题

ID:8362974

大小:13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3-05

吴氏长沙国史地四题_第1页
吴氏长沙国史地四题_第2页
吴氏长沙国史地四题_第3页
吴氏长沙国史地四题_第4页
吴氏长沙国史地四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氏长沙国史地四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氏长沙国史地四题湖南省博物馆曹学群内容提要:本文对分歧较大的汉初吴氏长沙国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作了新探索。作者认为:根据目前的文献和出土文物资料,豫章郡属黥布淮南国,武陵为吴芮长沙国支郡,似可成为定论;吴氏长沙国的北界可能达到了汉水的北面,南界应以谭其骧先生的意见为是。关键词:吴氏长沙国豫章武陵北界南界西汉初期吴氏长沙国的封地、疆域,史书语焉不详,且相互牴牾,故长久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未有定论。近年来,笔者在探索这一问题时,也偶有一些看法,这些看法或附先贤骥尾,或见智者一失。现汇成短文,请方家指正!一豫章为黥布淮南国支郡《汉书·韩彭英庐吴传》

2、云:汉五年(前202)刘邦灭楚后,“(黥)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皆属焉”。《史记·黥布传》也有相似记载。而《汉书·高帝纪》又谓汉五年刘邦称帝后,诏令“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吴)芮为长沙王。”因此,豫章究竟属黥布还是吴芮,史书记载不同。目前,学术界也观点不一,或主张豫章当为黥布淮南国支郡[1],或认为吴芮和黥布各占有豫章的一部[2],惜这些意见大都没有论证。笔者同意前一种看法,试补说如下。首先,豫章属淮南国与豫章属长沙国,两者必有一错。《汉书·地理志》(下文简称《汉志》)云豫章系高帝置,而非秦郡。高帝五

3、年以前,刘邦成败未卜,不可能清理相对偏僻的南方疆界,故豫章之设,应在高帝五年分封黥布、吴芮时,而此时新设豫章郡即又拆开分属两家,有何意义?所以,此时豫章不应一分而二。而豫章属淮南有前述《史记》、《汉书》两处“原始”史料,属长沙仅有前述《汉书》一处“原始”史料,从概率而言,后者误作的系数较大。其次,《史记·淮南王传》云:“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刘)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此“四郡”与《史记·黥布传》、《汉书·韩彭英庐吴传》云黥布领有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相符。此外,豫章属黥布所有,还可得到出土文物的支持。《封泥考略》中

4、收录有一枚“庐江豫守”的封泥(右图),时代为西汉早期。据研究,“庐江豫守”即庐江国豫章郡太守的简称[3]。显然,豫章曾是庐江国支郡。而西汉庐江国,乃文帝十六年(前164)以故刘长淮南国南部旧地分封刘长的儿子刘赐所建。《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云:淮南厉王刘长因罪被其兄长文帝废除后绝食而亡,不久,“上(文帝)怜淮南王(刘长)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夭……而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至景帝四年,衡山王勃徙为济北王,而“庐江王(赐)以边越,数使使相交,徙为衡山王,王江北”。据此可知,存在于文景

5、之世的庐江国,其地“边越”,且在长江以南,当在刘长淮南国的南部。既然刘赐庐江国下辖有豫章郡,则其父刘长的淮南国原本也领有豫章郡。而刘长的淮南国,据前引《史记·淮南王传》云,又是高祖十一年在黥布淮南国旧土所建。故黥布淮南国也曾拥有豫章郡无疑。综此,文献和文物两相映证,汉初豫章郡属黥布淮南国,似可成为定论。需要说明的是,吴芮长沙国的辖地,确含后世属于豫章郡西部的建成、宜春、安城等地,但此数县系武帝以后因分封长沙王子侯而从长沙国划出归入豫章[4],不能反过来把它作为吴芮长沙国占有豫章一部的证据。二武陵为吴芮长沙国支郡前引《汉书·高帝纪》云:汉五年刘邦

6、诏令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五郡之地封吴芮为长沙王。然而,由于史料相互矛盾,如前述《史记·黥布传》、《汉书·韩彭英庐吴传》又谓豫章属黥布淮南国,且《史记·南越尉佗传》、《汉书·西南夷两越朝鲜传》皆云岭南象郡、桂林、南海三郡秦末汉初时已为赵佗拥兵割据。因此,关于吴芮长沙国的实际封地,学术界仍然莫衷一是。黄盛璋、钮仲勋先生等认为“长沙王实际管辖仅长沙一郡”[5]。傅举有先生等认为除长沙郡外,还占有豫章郡的部分地方[6]。周振鹤先生认为实领长沙(稍后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郡)、武陵二郡[7]。周世荣先生等认为除领长沙、武陵二郡外,还拥有象郡、桂林及

7、南海郡的龙川[8]。笔者认为,上述诸说中以周振鹤先生的看法最具卓识。周振鹤先生推测:“武陵郡地处长沙以西,既不属高帝,亦不属南越,必然封给吴芮,故疑高帝五年诏书之豫章乃武陵之误”。笔者深以为是,前述豫章已属英布无疑,而如下一些史实,还可为武陵是吴芮长沙国支郡提供有力证据。(一),从长沙王王子吴阳的封侯地望分析,汉初武陵郡应属吴氏长沙国。《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云:长沙成王子吴阳,于高后元年被封为沅陵侯。案汉代列侯封号,多为封地所在县、乡之名。据《汉志》可知,沅陵在武陵郡内。众所周知,西汉前期,因拥兵据地的诸侯王,随时可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故打击

8、、削弱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历代皇帝(后)的当务之急。而汉王朝打击、削弱诸侯王势力最重要的措施,便是寻机剥夺、支解诸侯王的土地。如高祖之世,异姓诸侯王被消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