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9237

大小:44.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一历史期末检测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核对条形码信息,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立即停止答题,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尚书·尧典》载:舜任首领后,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任禹作“司空”平治水土;弃为“后稷”,播司百谷;皋陶作“士”,主管刑罚。这反映出当时()A.等级观念已经形成B.集权政治尚未实现C.早期国家雏形出现D.法家思想开始萌发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下列选项不属于周王举措影响的是()A.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C.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上的矛盾D.推动了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形成3.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说明孔子A.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B.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C.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D.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4.有学者提出“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并认安史之乱至唐亡,仍存在了152年。由此可知()A.藩镇外重内轻威胁了君主专制B.藩镇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藩镇的设置导致分裂割据局面D.藩镇的设置维持了唐朝的统治5.有学者指出,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宋代审美风尚体现了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B.个体意识的初步觉醒C.程朱理学的理性之美D.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6.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元杂剧()A.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民风C.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的状况D.体现了各个阶层的政治主张7.汉武帝在位时,大臣孔仅建议:“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砍)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这一建议旨在A.平抑物价B.增加政府收入C.改革币制D.整顿社会风俗8.赵州桥凝聚了一代桥梁工匠李春的智慧、汗水和心血,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单孔圆弧拱石桥,千余年来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冲击考验,至今巍然屹立。这可以用来说明()A.战国时赵国交通事业发达B.隋唐已处于古代建筑成熟期C.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先进D.明清桥梁建造技术世界领先9.在宋代,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借助士人的诠释与实践,形成了新的规范,在士人之间传播,并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这可以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纲常伦理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出社会生活C.新儒学兴起并呈现平民化倾向D.思想界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10.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11.山东平阴县朱家桥村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用于农作的石斧、石刀、蚌镰、蚌刀等,有用于手工业生产的石锛、铜斧、骨锥、角锥、蚌锯等,有用于纺织的陶纺轮、石纺轮等,有用于渔猎的网坠、骨镞、铜镞等。虽数量不多,但门类齐全。这表明,这一村落A.居民经济状况较为均等性B.生产经营具有自给自足性C.形成发展具有连续性D.属于红山文化的典型12.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13.1925-1927年间,北方地区国民党在组织上、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一个稳健的提升;南方地区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推进B.三民主义思想的感召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14.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成立了“马路联合会”,广东成立了26个现代工会组织,北大学生建立了十多个学生组织。这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中国人的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各阶层力量的联合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形成D.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15.1961年5月中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并要求1961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这种逆城市化的举措()A.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益B.促进了人口的自然流动C.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压力D.推动了产业布局的调整16.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均为必考题,共4大题52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7.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中日战争所造成的后果严重,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材料二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并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1289年,元世祖又“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材料二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你对宋元经济发展的启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问题。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活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高一历史期末检测(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核对条形码信息,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立即停止答题,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尚书·尧典》载:舜任首领后,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任禹作“司空”平治水土;弃为“后稷”,播司百谷;皋陶作“士”,主管刑罚。这反映出当时()A.等级观念已经形成B.集权政治尚未实现C.早期国家雏形出现D.法家思想开始萌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远古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如军队、监狱、刑法、职官等机构的出现,因此根据材料“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可知当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C项正确;材料与等级观念无关,排除A项;先秦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法家思想产生是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下列选项不属于周王举措影响的是()A.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C.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上的矛盾D.推动了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 解决贵族权力继承上的矛盾是宗法制,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故该选项不属于周王举措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周代不同族人混居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融,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排除A项;根据材料“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周王的举措是分封制,并且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排除B项;西周之前的诸侯国延续了血缘部族特征,但是西周的分封制将氏族部族和王室诸侯结合,这样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推动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3.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说明孔子A.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B.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C.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D.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大意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这反映了孔子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自身修养的要求,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故D错误。故选C。4.有学者提出“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并认为安史之乱至唐亡,仍存在了152年。由此可知()A.藩镇外重内轻威胁了君主专制B.藩镇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藩镇的设置导致分裂割据局面D.藩镇的设置维持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唐朝诸侯即藩镇的大量存在,虽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却使唐朝统治延续了一百多年,说明藩镇间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D项正确;藩镇割据导致外重内轻,威胁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A项;藩镇权重导致唐朝后期分裂割据局面出现,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排除B项;藩镇的设置导致分裂割据局面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5.有学者指出,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宋代审美风尚体现了A.市民阶层价值取向B.个体意识的初步觉醒C.程朱理学的理性之美D.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由材料信息“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可知,宋代审美风尚追求理趣、平淡、尚意和雅韵,强调内敛的意境,反对个性的张扬,这是宋明理学影响的结果,呈现出独特的理性之美,故C项正确;宋代审美风尚主要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而不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A项错误;虽然宋代审美风尚与宋代个体意识的觉醒有关,但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与宋代追求物质享受,奢侈风气盛行的史实不符,且与材料信息和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6.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元杂剧()A.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民风C.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的状况D.体现了各个阶层的政治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由王国维称赞元杂剧“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可知,王国维称赞元杂剧能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D项正确;王国维并未提到元杂剧兴起的原因,材料无法体现元杂剧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排除A项;元杂剧是文学作品,是文学加工,不是真实记载元朝历史,排除C项;材料中仅提到元杂剧反映元朝政治社会情况,并未提及各阶层有什么政治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7.汉武帝在位时,大臣孔仅建议:“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砍)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这一建议旨在A.平抑物价B.增加政府收入C.改革币制D.整顿社会风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砍)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并结合所学可知,孔仅建议盐铁官营,目的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以增加政府收入,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为平抑物价采取的措施是“均输平准”,排除A项;改革币制的目的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排除C项;材料与整顿社会风俗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8.赵州桥凝聚了一代桥梁工匠李春的智慧、汗水和心血,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单孔圆弧拱石桥,千余年来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冲击考验,至今巍然屹立。这可以用来说明()A.战国时赵国交通事业发达B.隋唐已处于古代建筑成熟期 C.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先进D.明清桥梁建造技术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隋唐已处于古代建筑成熟期,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9.在宋代,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借助士人的诠释与实践,形成了新的规范,在士人之间传播,并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这可以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纲常伦理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出社会生活C.新儒学兴起并呈现平民化倾向D.思想界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宋代士人对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进行了诠释与实践,形成了新的规范,并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联系所学,宋代学者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在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新儒学(理学)呈现平民化倾向,故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形成新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不是挑战伦理纲常的传统价值观,排除A项;结合题干中士人诠释和实践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说明宗法观念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排除B项;三教合一趋势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D项。【点睛】10.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乾隆朝奏折的数量和涉及的内容远超前朝,所以乾隆帝在奏折处理过程中多借重军机处,让军机处给出处理意见,体现军机处可以辅助皇帝处理奏折相关事宜。据此可知,军机处从无权过问奏折,到处理一些奏折,体现其职权有所扩大,A项正确。在乾隆朝之前军机处就已成为中枢机构,排除B项;材料的核心不是奏折的作用,而是皇帝、军机处与奏折的关系,排除C项;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A项。 11.山东平阴县朱家桥村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用于农作的石斧、石刀、蚌镰、蚌刀等,有用于手工业生产的石锛、铜斧、骨锥、角锥、蚌锯等,有用于纺织的陶纺轮、石纺轮等,有用于渔猎的网坠、骨镞、铜镞等。虽数量不多,但门类齐全。这表明,这一村落A.居民经济状况较为均等性B.生产经营具有自给自足性C.形成发展具有连续性D.属于红山文化的典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以朱家桥遗址出土的文物为切入点,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从材料看,有用于农作的生产工具,用于手工业生产的,用于纺织的,用于渔猎的等,虽数量不多,但门类齐全,表明这一村落生产经营的多样性与自给自足性。故选择B项;材料仅是说明了生产工具的多样性,并没有体现居民经济状况,无从判断是否均等,故排除A项;材料是静态展示了出土的生产工具,而没有展示不同时期的状况,形成发展是间断还是连续无法判断,故排除C项;朱家桥村落遗址发现于山东平阴县,在黄河下游,红山文化在辽河上游,故排除D项。12.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答案】C【解析】【详解】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1930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结合所学,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C正确。结合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1927 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历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中共党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13.1925-1927年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在组织上、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一个稳健的提升;南方地区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推进B.三民主义思想的感召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1925—1927”和国民党在北方的发展等可知是国民革命的开展,故选A项;在1925—1927年间实行的是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1925—1927年间国民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北洋军阀,体现为阶级矛盾,排除C项;当时共产国际对国民革命有帮助作用,但不符合“主要得益于”,排除D项。14.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成立了“马路联合会”,广东成立了26个现代工会组织,北大学生建立了十多个学生组织。这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中国人的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各阶层力量的联合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形成D.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马路联合会”、现代工会组织、学生组织”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商人、工人阶级、学生等组织集会通过罢市、罢工、罢学等方式响应“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体现了在民族利益面前各阶层力量的联合,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思想解放的相关内容,故排除。C项,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大革命的形成无直接联系,故排除。五四运动以学生为先锋队,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各阶层参与其中,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D项表述错误,排除。15.1961年5月中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并要求1961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这种逆城市化的举措()A.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益B.促进了人口的自然流动 C.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压力D.推动了产业布局的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1960年,面对“左”倾错误所带来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材料中“1961年”“减少城镇人口”等信息体现了中央对八字针的实施,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压力,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减少城镇人口,并没有涉及到对企业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中政府利用行政力量减少城镇人口,并不是人口的自然流动,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城镇人口的调整,缓解粮食压力,没有产业布局的调整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6.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发展的春天,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AB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均为必考题,共4大题52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7.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中日战争所造成的后果严重,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三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答案】(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项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原因: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清军军备陈旧。【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说明:根据材料“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并结合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主权和经济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可概括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项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问2详解】作答本题要注意反抗斗争和反抗外敌入侵抗争的区别,根据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三“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得出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根据材料“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竟然只舰未添”可概括出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清军军备陈旧。点睛】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并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答案】(1)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2)表现:①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②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③社会风气比较开放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⑤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⑥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⑦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原因:①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②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③统治者的博大胸怀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解析】【详解】(1)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即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2)表现:根据“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得出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根据“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得出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得出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根据“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得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根据“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得出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1289年,元世祖又“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材料二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你对宋元经济发展的启示。【答案】(1)社会背景:宋元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或局部统一);南北交通有了较大改善;北方人口南迁;政府重视纺织手工业的发展。(任答3点即可)(2)影响: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助推了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扩大了漕运和海运的规模。(任答2点即可)(3)启示: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对政治、文化发展具有连带性;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任答2点)【解析】【小问1详解】社会背景:根据所学得出宋元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或局部统一);根据“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得出南北交通有了较大改善;根据“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得出北方人口南迁;根据“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得出政府重视纺织手工业的发展。【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得出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根据“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得出助推了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根据“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滑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得出推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扩大了漕运和海运的规模。【小问3详解】启示: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对政治、文化发展具有连带性;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问题。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活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阐述:(1)孙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最终丧失民心,导致政权垮台。(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两次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探索并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不断加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通过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总之,任何政党的政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进行积极探索,否则必然会失败。【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和结合近代国共两党的相关史实,围绕主题“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可确立观点为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根据观点,结合材料要求和所学知识可从两方面进行论证:一是阐述孙中山与国民党的史实、蒋介石与国民党的史实;二是论证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总之,解答此类主观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