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8588

大小:1.1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高二第2学期起始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答案】C【解析】【分析】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详解】A、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A正确;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造成的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使小种群易于灭绝,因此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正确;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非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C错误;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正确。故选C。2.人们在剧烈运动时,部分肌肉细胞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呼吸,此时血液中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HCO3B.降低、乳酸、NaHCO3C.不变、CO2、H2CO3D.不变、乳酸、H2CO3【答案】B 【解析】【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详解】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骨骼肌通过无氧呼吸作用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液pH降低,但是人体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NaHCO3等)可以与之发生反应,维持pH的相对稳定。如乳酸增多就会与缓冲对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维持pH的相对稳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科学家研究虹膜的神经支配及作用过程中发现:切断支配虹膜的神经甲,瞳孔散大;而切断其神经乙,则瞳孔缩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虹膜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B.神经甲的作用是使瞳孔缩小C.神经乙是副交感神经D.神经甲和乙均为传出神经【答案】C【解析】【分析】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其低级中枢位于脑部和骶部,脑部的中枢位于脑干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是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详解】A、切断支配虹膜的神经甲和乙,瞳孔都会变化,说明虹膜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A正确;B、切断支配虹膜的神经甲,瞳孔散大,说明神经甲的作用是使瞳孔缩小,B正确;C、切断其神经乙,则瞳孔缩小,说明神经乙的作用是使瞳孔放大,因此神经甲是交感神经,C错误;D、神经甲和乙均为传出神经,可以支配虹膜,D正确。故选C4.在森林、草原等不同的群落中,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都有所不同。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与季节变化无关B.土壤中小动物数量越多丰富度越大C.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D.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装置进行分离 【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详解】A、不同的季节环境条件不同,则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会发生变化,A错误;B、丰富度是指物种的多少,不是个体数的多少,B错误;C、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C错误;D、土壤动物分离时,体型较大的生物可以直接用镊子夹出来,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装置进行分离,D正确。故选D。5.安吉山川乡的“金钱松森林公园”入秋后因金钱松叶片由绿转黄而呈现出漫山金黄、层林尽染的优美风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构成一个群落B.金钱松高低错落是该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体现C.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区域可以重复出现相同的群落类型D.在该森林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就是金钱松【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详解】A、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森林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不是全部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B、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结构,而非种群的结构,金钱松高低错落有致是一个种群的空间分布,而非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只要两个地点所存在的生境和历史条件相似,条件相似相似的群落就有可能出现重复出现,C正确;D、“金钱松森林公园”中的金钱松是优势种,但其数量不一定最多,如草本植物的数量可能高于金钱松,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用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B.给未授粉的玉米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可提高玉米的产量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得到四倍体西瓜D.用赤霉素的拮抗剂矮壮素处理小麦后植株矮小、节间短【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详解】A、用赤霉素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脱落酸会抑制其萌发,A错误;B、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给未授粉的玉米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可能会导致大量营养用于茎秆生长,会降低玉米的产量,B错误;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染色体数目不变,不能得到四倍体西瓜,C错误;D、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该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相反,是赤霉素的拮抗剂,D正确。故选D。7.HIV侵入辅助性T细胞后,可通过逆转录合成DNA并将DNA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分子中,进而复制出子代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IV的侵入是因为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B.人体对入侵的HIV不能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C.在辅助性T细胞内,HIV的RNA可直接作为合成DNA、RNA和蛋白质的模板D.逆转录合成的DNA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上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元素组成【答案】A【解析】【分析】HIV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寄生生活。它吸附辅助性T细胞,注入RNA,单链RNA逆转录形成DNA,DNA进入细胞核,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组装形成HIV。【详解】A、HIV侵入人体后,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入细胞,A正确;B、人体对入侵的HIV能产生免疫应答,可以进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C、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染色体DNA上,再以该DNA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RNA,并以RNA为模板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C错误;D、DNA分子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是因为两段DNA能够连接,D错误。故选A。8.物质循环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它们具有各自的特征和路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在碳循环、氮循环及水循环中均起着较大作用B.水圈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被植物过量利用后,可从大气圈中得到补偿C.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D.将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转化为优质复合肥,可实现资源多层次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物(如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在光合作用中被合成为可被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一部分在生物的呼吸过程中又被降解为无机物,而大部分有机物是待生物死亡后被分解者降解为无机物的。这些无机物重返环境后可被生产者重新吸收和利用,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详解】A、水的主要循环路线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地从大气圈中通过降雨回到地球表面,不涉及生物,A错误;B、水圈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被植物过量利用后,大气中的CO2可以溶于水形成碳酸氢根补充水圈该物质,B正确;C、根据分析中的内容,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C正确;D、将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转化为优质复合肥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实现资源多层次利用,D正确。故选A。9.下图是某开阔海洋的某生态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金字塔为下窄上宽的生物量金字塔B.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为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C.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和底栖动物的数量一定大于浮游植物D.该金字塔形态的形成与浮游植物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等特点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的全部生物的总和。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用金字塔来表示,如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详解】A、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浮游植物、浮游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是下窄上宽的模式,A正确;B、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型,不可倒置,B正确; C、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数量较多,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和底栖动物的数量不一定大于浮游植物,C错误;D、浮游植物个体小,但数量多,繁殖快,导致生物量金字塔倒置,D正确。故选C。10.下图为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的方式,能将信号分子特异性地传送至靶细胞B.图1、图2两种方式的信号分子在起作用后均会被清除C.相比较而言,图1信息交流方式作用的范围更广D.下丘脑对甲状腺的调节属于图1的信息交流方式【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如图1(通过体液传送)和图2(通过突触间隙传送)。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图1的方式,内分泌腺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激素)随体液运输,其运输没有特异性,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到相应的靶细胞,A错误;B、图1、图2两种方式的信号分子(比如激素或者神经递质等)在起作用后失活或分解,B正确;C、图1信息分子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而图2信息分子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相比较而言,图1信息交流方式是通过体液传送,作用的范围更广,作用时间更长,C正确;D、下丘脑对甲状腺的调节主要通过分泌激素方式进行的,属于图1的信息交流方式,D正确。 故选A。11.当人体处于十分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增多。下图为肾上腺素作用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B.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C.当人体处于十分危险的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与肝细胞膜上相同的受体结合来升高血糖【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调节两个认识误区:误区一:并不是所有的激素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到相应腺体来分级调节的,如胰岛素的分泌。误区二:并不是所有的反馈调节都会使过程趋于平衡,如正反馈调节。【详解】A、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图a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图b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血管细胞,A正确;B、图b和图c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同,B正确;C、根据题意,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骨骼肌中血管舒张,使血液更多地流向骨骼肌,增强机体运动能力,C正确;D、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上受体不同,D错误。故选D。12.下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m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A.①效应T细胞、②病原体侵染的细胞、m抗体 B.①传入神经元、②传出神经元、m神经递质C.①甲状腺细胞,②肌肉细胞、m甲状腺激素D.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m抗利尿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①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细胞②表示的受体,进而传递信息。【详解】A、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但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B、①传入神经元释放m神经递质,作用于②传出神经元表面的受体,使之兴奋或者抑制,B正确;C、甲状腺细胞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肌肉细胞,但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而非细胞膜上,C错误;D、下丘脑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合成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D错误。故选B。13.如图甲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为使棉花增产可切除②处的侧芽B.若切除①处的顶芽,在切除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也能使棉花增产C.若将图甲的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处表现为向地生长D.若图甲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点,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D~E范围【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例如,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于是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详解】A、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故应切除①处的顶芽,A错误;B、若切除①处的顶芽,在切除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琼脂块中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生长,不能使棉花增产,B错误;C、若将图甲的棉花植株水平放置,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表现为背地生长,C错误;D、图l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D~E范围,D正确。故选D。14.HA和NA是流感病毒(RNA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某研究小组研究感染流感病毒后21天、63天的两位康复者体内NA抗体(分别为D21、D63)、对照抗体,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A和NA作为抗原刺激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B.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D63C.注射流感疫苗可以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使二次免疫增强,故不会再被流感病毒侵染D.由图可知,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加,与对照抗体组比较,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康复者的NA抗体的抑制率最高。【详解】A、HA和NA是流感病毒(RNA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在体液免疫中,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A正确; B、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根据曲线可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D63,因为D63的抑制率更高,B正确;C、虽然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但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所以仍需每年再进行预防接种,C错误;D、由图可知,选用的对照抗体对病毒地抑制率几乎为0,说明其不能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C。15.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下表为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1010~40甲10~40>40乙<10<10A.甲、乙两人病变部位不同,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B.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C.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D.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以看出甲在注射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但是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可能是甲状腺激素负反馈弱;注射后更高,说明甲的垂体没有病变,但是甲的甲状腺可能存在病变,而乙在注射前和注射后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注射TRH没有起到作用,这可能跟乙的垂体的病变有关系。【详解】A、通过题图中表格可以看出甲在注射前TSH水平偏高,但其甲状腺激素水平仍偏低,注射TRH后TSH水平更高,说明甲的垂体没有病变,则可推测甲的甲状腺可能存在病变。而乙在注射前和注射后TSH水平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注射的TRH没有起到作用,由于TRH作用的对象是垂体,可推测乙的垂体发生病变,A正确;B、TSH的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甲状腺细胞中,其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B错误;C、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这是TRH促进垂体分泌TSH的结果,不属于反馈调节,C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甲、乙两人注射TRH前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故耗氧量均比正常人低,D错误。故选A。16.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各层次中林窗下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下不同时间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基本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各层次林窗下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比林下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林窗下、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之减少,同时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量不同。【详解】A、由图形分析可知,各层次林窗下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比林下高,A正确;B、林窗下和林下属于水平结构,距离地面的深度属于垂直结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动物种类数越来越少,这表明光照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正确;C、由图分析可知,在林窗下和林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林窗下、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之减少,C正确;D、该调查只统计了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并没有关于林下不同时间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故不能对林下不同时间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多少进行判断,D错误。故选D。17.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群落在C对应时期恢复了A对应时期的物种组成B.A→B的深度可以反映甲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大小C.乙可以表示弃耕农田上起始的演替D.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时群落中各种群密度也达到最大值【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由图可知:甲群落在C对应时期恢复了A对应时期的物种丰富度,即物种的数目多少,曲线图只能说明甲群落在C对应时期和A对应时期的物种数目相同,而题干中并没有别的信息能够辅助判断甲群落在C对应时期恢复了A对应时期的物种组成情况,A错误;B、图中A→B的深度表示物种丰富度偏离正常水平的大小,可以反映甲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大小,B正确;C、乙群落的演替是从0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而弃耕农田上起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错误;D、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物种数目的多少,而种群密度反应的是种群数量的多少,二者含义不同,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故选B。18.植物的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短日照植物开花要求长夜,而长日照植物开花则要求短夜。若以闪光中断其黑暗(如图,虚线为临界夜长),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产生的影响是() A.a、b,d开花:c、e、f不开花B.b、d、f开花:a、c、e不开花C.b、c、f开花;a、d、e不开花D.b、c、d开花;a、e、f不开花【答案】D【解析】【分析】1、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昼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其对植物发育,特别是开花有显著影响的现象。2、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14〜17小时),或者说暗期必须短于某一时数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否则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3、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在长日照下则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能开花。【详解】因为短日照植物的花诱导形成要求长夜,而长日照植物则要求短夜。短暂的黑夜可以中断其日照期,闪光可以中断其黑暗。图中a日照长度小于临界日长,所以a不开花,b、c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所以b、c开花;短日照植物开花要求长夜,e、f日照长度长于其临界日长,所以e、f不开花,d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d开花,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欲研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赤霉素(GA,)对建兰开花的影响,以T1、T2、T3为100、200、300mg/L6-BA处理组,T4、T5、T6为25、50、100mg/LGAs处理组,CK为空白对照组,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所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初花期为相应处理后第一朵花的开花时间,单箭花朵数是指每个花箭上开的花朵数。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BA和GA3对建兰单箭花朵数的影响均表现出两重性B.与T6组相比,T2组对建兰开花的初花期影响效果不显著C.用200mg/L6-BA与50mg/LGAs共同处理,建兰初花期最短D.实验结果显示建兰开花的初花期越长,单箭花朵数越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6-BA和GA3对建兰单箭花朵数的影响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只是促进程度不同;100mg/L6-BA对建兰初花期时长有促进作用,GA3能减少初花期时长。【详解】A、6-BA和GA3对建兰单箭花朵数的影响是,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是促进作用增强,之后促进作用减弱,并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A错误;B、T6组初花期大概为45天,T2组时48.5影响效果不显著,B正确;C、用200mg/L6-BA与50mg/LGAs共同处理,结果不能预测,C错误;D、实验结果T1与对照组相比开花的初花期时长较长,单箭花朵数较多,D错误。故选B。20.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的同化量包括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C.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乙转变【答案】D【解析】【分析】每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详解】A、同化量由自身生长繁殖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两部分组成,A正确;B、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低竞争低捕食,所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正确;C、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导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正确;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较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60分)21.目前全球约有70亿人口,根据科学家的预估,地球的现存资源大约可以养有140亿人口。下图是人口数量变化的曲线,Nt为当年的种群数量,Nt+1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直线m表示Nt=Nt+1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的现存资源大约可以养有140亿人口,这是地球长时间所能维持的人口最大数量,称为___。从理论上分析,目前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速率___。(2)据图分析,曲线OA段人口数量___,AB段人口数量___。(填“增加”或“减少”)(3) 某省大力践行“两山”理念并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草还林,该过程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当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___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为了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性,对于群落的保护,不仅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也要保护___。【答案】(1)①.环境容纳量②.最快(最大)(2)①减少②.增加(3)①.方向和速度(可换位置)②.土壤条件③.优势种【解析】【分析】已知曲线m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没有改变;曲线的A、B点与m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在m曲线以上表示种群增长了,以下表示减少。。【小问1详解】这是地球长时间所能维持的人口最大数量,称作环境容纳量(K值),目前全球约有70亿人口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最大)。【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曲线OA在m曲线以下,OA段人口数量在减少,AB段人口数量在m曲线以上表示人口数量增长了。【小问3详解】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演替方向,使群落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当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群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演替就不再进行了。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性,对于群落的保护,不仅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也要保护优势种、常见种。【点睛】本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曲线,首先要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2.人体生命活动的稳态需要各系统共同执行调节功能。回答下列问题。(一)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的稳定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丘脑对内环境的稳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图是下丘脑参与调控的过程,①-⑤表示调节途径。 (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当寒冷刺激时,位于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战栗,此过程属于___调节;此时机体还通过途径④进行调节产热,则图中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是___,该物质通过途径⑤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体现了机体的___调节机制。(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可通过途径②进行调节,胰岛a细胞分泌的___增加,此外___、___(填激素名称)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从而维持血糖平衡。(3)在渗透压平衡调节过程中,当人体饮水不足时,将通过途径③进行调节,此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___,从而促进___对水分的重吸收。(二)针对新冠病毒,科学家研制出多种疫苗。某mRNA疫苗以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为基础,包裹脂质体后递送至人体细胞内。下图为接种该疫苗后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示意图,①~⑥表示相关的过程。 (4)制备的mRNA疫苗常用脂质体包裹后才用于接种,其原因是______。(5)注射疫苗后,mRNA进入机体细胞,通过过程①___产生病毒S蛋白;过程③将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形成___,引发特定的免疫应答。(6)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需要两次信号刺激,一是___的直接刺激,二是___。过程⑤还会产生___细胞。【答案】(1)①.下丘脑②.神经③.甲状腺激素④.反馈(负反馈)(2)①.胰高血糖素②.肾上腺素③.糖皮质激素(3)①.增加②.肾小管和集合管(4)脂质体与细胞膜的成分相似,易于通过膜的融合将疫苗送入细胞内/外源RNA分子不易进入人体细胞/人体血液和组织中的RNA水解酶易将mRNA水解/被脂质体包裹的mRNA不易被血液中的酶水解(5)①.翻译②.抗原-MHC复合体(6)①.抗原(病毒S蛋白)②.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的作用③.记忆B【解析】【分析】1.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3.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小问1详解】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时机体还通过④进行调节产热,即分级调节过程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其分泌的物质是甲状腺激素,该物质通过途径⑤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机体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反馈调节可实现激素含量的稳定。【小问2详解】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即途径②作用于胰岛的A细胞,使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水平上升,此外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小问3详解】在渗透压平衡调节过程中,当人体饮水不足时,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水盐平衡中枢通过途径③进行调节,促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此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小问4详解】制备的mRNA疫苗常用脂质体包裹后才用于接种,这是因为外源RNA分子不易进入人体细胞,同时人体血液和组织中的RNA水解酶易将mRNA水解进而导致疫苗失去效果,又知脂质体与细胞膜的成分相似,易于通过膜的融合将疫苗送入细胞内,且被脂质体包裹的mRNA不易被血液中的酶水解,进而可保证疫苗应有的效应。【小问5详解】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注射疫苗后,mRNA进入机体细胞,通过过程①翻译过程产生病毒S蛋白;过程③将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引发特定的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小问6详解】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需要两次信号刺激,一是抗原的直接刺激,即图中的S蛋白,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的刺激作用,并同时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⑤表示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与浆细胞同时产生的还有记忆B细胞。23.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轴突末梢中突触小体内的Ach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______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__信号到____________信号的转换。(3)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OPI中毒者的突触间隙会积累大量的__________,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_________。(4)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不同作用。①C5a与受体C5aR1结合后激活巨噬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因此C5a-C5aR1信号通路在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上使用C5a的抗体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理由是__。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导致肌细胞破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3.胞吐24.①.收缩②.化学③.电25.①.Ach②.收缩加剧26.①.C5a的抗体能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C5a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不能激活巨噬细胞,减少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造成的损伤②.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小问1详解】突触小体内的Ach存在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小问2详解】Ach为兴奋性递质,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收缩,这个过程中可将Ach携带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突触后膜上的电信号。【小问3详解】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若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会积累大量的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加剧。【小问4详解】①C5a的抗体可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使C5a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不能激活巨噬细胞,降低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导致的损伤,因此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大量离子的进入导致肌细胞渗透压增加,从而吸水破裂。24.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部分过程,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物质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1)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都是以_______作为结构基础的。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可用图中的______代表,图中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有______(用文字加箭头描述)。(2)图中,乙、丙、丁之间碳以_______的形式传递,图中缺少的环节是_______(用文字加箭头描述)。(3)从灌木阶段演替到该森林阶段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应大于______。【答案】(1)①.碳骨架/碳链②.CO2③.甲④.乙→甲,丙→甲,丁→甲,戊→甲( 乙、丙、丁、戊→甲)(2)①.有机物②.化石燃料→甲(3)生物群落(所有生物)的CO2排放量(产生的CO2量)【解析】【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小问1详解】碳是生物的核心元素,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碳循环主要形式是CO2;图中乙、丙、丁和戊都有箭头指向甲,故甲为CO2;呼吸作用可以释放CO2,进入非生物环境,图中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有乙→甲,丙→甲,丁→甲,戊→甲。【小问2详解】甲为CO2,甲与乙有双向箭头,故乙是生产者,乙、丙和丁都有箭头指向戊,故戊是分解者,丙、丁都是消费者,碳在它们(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化石燃料燃烧可以产生CO2,因此图中缺少化石燃料→甲。【小问3详解】从灌木阶段演替到该森林阶段的过程中,生物的生物量增大,需要有机物的积累,因此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应大于生物群落(所有生物)的CO2排放量。25.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群落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草原中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等多种牧草,还生活着黄鼠和草原犬鼠等动物。目前,部分草原已被人类开垦用以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等。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各种牧草和草原犬鼠、黄鼠等动物是通过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在各种非生物因素如________至少写2点)影响下共同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2)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对牧草采食的选择会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这构成群落的_______结构。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有利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原因是_________。请举例说明草原动物具有的适应性特征___________(至少写2点)。(3)草原上有一种杂食性鼠,其食物来源1/2来自草原植物,1/2来自植食性昆虫,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其同化6kJ的能量,理论上需要草原植物同化_______kJ的能量。草原上鼠类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引起雌鼠排卵功能减退,生殖力降低,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等,这种现象说明内源性调节因素中 _______因素会对种群数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4)部分草原被人类开垦形成了农田群落,这说明_______。人类的过度开发会严重破坏草原,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答案】(1)①.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的营养关系/取食和被取食/捕食②.阳光、水分、空气(2)①.水平②.适度放牧可避免一种或几种牧草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成长腾出空间③.如善于奔跑、喜穴居、毛色偏暗/毛色与草原环境颜色相或相近、善于挖洞等(3)①.330②.内分泌(4)①.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②.自我调节【解析】【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紧密联系在一起;阳光、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与生物群落一起,形成生态系统。小问2详解】镶嵌的大小斑块,是指水平方向上的生物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适度放牧可避免一种或几种牧草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成长腾出空间,有利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草原较宽阔,动物善于奔跑、喜穴居,是适应草原的一种现象,毛色偏暗/毛色与草原环境颜色相或相近、善于挖洞等,有利于躲避草原上天敌的追捕。【小问3详解】鼠同化6kJ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需要消耗60KJ的能量,有30KJ来自草原植物,有30KJ来自植食性昆虫,30KJ植食性昆虫需要消耗300KJ的植物,因此需要草原植物同化330KJ的能量;雌鼠排卵功能减退,生殖力降低,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等,均属于内分泌因素,对种群数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小问4详解】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如草原转变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该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因此人类的过度开发会严重破坏草原。26. 研究发现下丘脑会影响抗体的产生,且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被破坏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称为溶血反应。研究还发现,同时存在溶血素(抗红细胞抗体)及补体也可使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使红细胞悬液从浑浊变为红色透明;且补体不能直接与红细胞结合,只有当溶血素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结合到该复合物上,才会引起红细胞溶血反应。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研究小组做了以下相关实验。(1)某研究小组向三组家兔皮下注入等量作为_______的山羊红细胞:一周后分别取各组家兔的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再取适量脾细胞悬液与山羊红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检测______(写出一点即可),以判断是否发生溶血反应。(2)为验证同时存在溶血素及补体才可伸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研究小组成员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试剂:红细胞悬液、溶血素溶液、补体溶液、生理盐水、试管、离心机等。①取相同的试管若干只,分组并进行编号(编号用甲乙丙……表示)。②尝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实验分组。__________________。③将各试管混合均匀,2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组试管红细胞悬液是否变为_________。(3)欲进一步验证补体不能直接与红细胞结合,只有当溶血素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补体结合到该复合物上才会引起红细胞溶血反应。可将上述(2)实验中的______两组试管进行离心,弃去上清液,分别加入适量的______”,继续实验。预期20分钟后可观察到_____组试管中沉淀物发生溶解,另一组没有变化。【答案】(1)①.抗原②.离体红细胞的破裂情况##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相对含量(2)①.组别红细胞悬液溶血素溶液补体溶液生理盐水甲++++乙++-+丙+-++丁+--+②.红色透明(3)①.乙、丙②.补体、溶血素(抗红细胞抗体)③.乙【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1)实验原理: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被破坏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即溶血反应。(2 )反应结果方式:可以通过离体红细胞的破裂情况或者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相对含量来判断是否发生溶血反应。【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是以溶血反应为原理,即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致使红细胞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所以以山羊红细胞为抗原,向三组家兔皮下注入等量山羊红细胞;题意表示溶血反应会释放出血红蛋白,所以可以通过培养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相对含量来判断是否发生溶血反应,或离体红细胞的破裂情况。【小问2详解】①实验分组如下表:组别红细胞悬液溶血素溶液补体溶液生理盐水甲++++乙++-+丙+-++丁+--+②分析题意可知:溶血素(抗红细胞抗体)及补体也可使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使红细胞悬液从浑浊变为红色透明;所以变为红色透明的实验组甲。【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