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8508
大小:1.4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4-09-03
《安徽省灵璧中学等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性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安徽省高一名校联考生物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等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5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羌塘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空旷无边的草场以及皑皑的雪山,还有众多濒危野生动植物,如红景天、藏羚羊、野牦牛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羌塘自然保护区既属于群落层次,也属于生态系统层次B.红景天和野牦牛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等9个结构层次C.羌塘自然保护区中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个体为基础的D.组成藏羚羊细胞的一个分子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故其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详解】A、羌塘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系统层次,A错误;B、红景天为植物,无“系统”层次,B错误;C、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则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C错误;D、组成藏羚羊细胞的一个分子是一个系统,但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是生命系统,D正确。故选D。 2.2023年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项关于非糖类甜味剂(NSS,即“代糖”)的新指南中指出使用NSS对减少体脂没有任何长期益处。研究表明、胰岛素受体敏感度降低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长期食用代糖的人群体内胰岛素含量偏高,使成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B.糖类摄入过量会大量转化为脂肪,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C.代糖与自然界中的糖化学性质虽然不同,但也可充当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长期食用代糖食品可能会导致人体胰岛素受体敏感度降低,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详解】A、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A正确;B、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过多的糖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B正确;C、“代糖”不可以充当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为机体供能,因为其结构与细胞中生命的燃料——葡萄糖的结构有差别,C错误;D、由题干可知,胰岛素受体敏感度降低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长期食用代糖的人群体内胰岛素含量偏高,所以可以推测,长期食用代糖食品会导致胰岛素受体敏感度降低,从而引发2型糖尿病,D正确。故选C。3.概念图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示概念问的相互关系。如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氢键使A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其温度相对不易发生改变B.组成①和③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C.②可以表示脂肪、淀粉、糖原、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物质D.真核生物的③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③【答案】C【解析】【分析】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详解】A、A是水,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所以水的温度相对稳定,A正确;B、①是蛋白质,③是核酸,组成①和③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C、②可以表示脂肪、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但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物质,C错误;D、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D正确。故选C。4.王宏达课题组提出了两个新的细胞膜模型:一是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模型指出在磷脂层的外侧存在一层致密平滑的蛋白质层,细胞膜内侧相对粗糙;二是红细胞膜的“半镶嵌”模型,其磷脂膜外侧没有致密的蛋白质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疏水的B.糖类可与①结合形成具有细胞识别等作用的糖蛋白C.B侧为细胞膜外侧,两种模型的差异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的蛋白层可能与红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流动,表面必须平滑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而细胞膜内侧相对粗糙”可知,A侧为外侧,B为内侧。【详解】A、图中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疏水的,A正确;B、①是蛋白质,糖类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B正确;C、根据“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而细胞膜内侧相对粗糙”可知,A侧为外侧,B为内侧,C错误;D、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蛋白层,膜厚度低的原因是红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流动,其表面必须光滑,不需要膜外蛋白维持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D正确。故选C。5.微管和微丝作为参与细胞运动的主要细胞骨架,在血管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研究人员以斑马鱼为模型动物,通过实验观察到如下两种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现象一:在血管出芽初期,微管先于微丝聚集在血管内皮尖端、产生驱动力引导出芽,随着血管延伸,微丝逐渐追逐上微管,并在血管融合之后与微管一起蔓延至整个尖端。现象二:利用药物特异性抑制微管形成将导致血管出芽和延伸受损,而抑制微丝并不会影响血管生长。A.若用能分解纤维索的药物破坏细胞骨架、血管的出芽和延伸会受阻B.由现象一可知,血管生长阶段微管一直率先聚集分布于血管尖端C.由现象二可知.微管是决定血管出芽、延伸的关键细胞骨架D.细胞骨架还与细胞分裂、分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和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详解】A、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用能分解纤维素的药物不会破坏细胞骨架,血管的出芽延伸不会受阻,A错误;B、由现象一可知,与微丝相比,微管在血管出芽、延伸和融合的整个生长阶段一直率先聚集分布在血管尖端,B正确; C、利用药物特异性抑制微管形成将导致血管出芽延伸受损,而抑制微丝并不会影响血管生长。说明微管是决定血管出芽延伸的关键细胞骨架,C正确;D、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A。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结构就是细胞核。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生物不同细胞中核仁的数量和大小是一致的B.真核细胞中除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都有细胞核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没有遗传信息D.一些细胞的染色质可能会在某些时段内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答案】D【解析】【分析】1、核膜是双层膜,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2、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RNA)的运输通道,而DNA是不出入细胞核的。3、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均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详解】A、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代谢旺盛程度不同,同种生物不同细胞中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数量和大小不是一致的,A错误;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是细胞核。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B错误;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没有染色质,但是有遗传信息(蕴含在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C错误;D、一些细胞的染色质可能会在某些时段(分裂期)内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称为染色体,D正确。故选D。7.将新鲜的马铃薯块茎切成长度为5cm且粗细相同的长条,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四种蔗糖溶液中(假定蔗糖不能被细胞吸收),4h后测量每组马铃薯条的长度,得到如下表的结果:组别甲乙丙丁马铃薯条长度变化–0.4cm+0.2cm–0.1cm+0.3cm注:表格中的“+”“–”分别表示长度增加、长度减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甲>丙>乙>丁B.实验前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乙溶液浓度、大于丙溶液浓度 C.马铃薯细胞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有差别D.经丁溶液处理过的马铃薯条换入甲溶液中,其长度会变短【答案】B【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将马铃薯条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若长度变长说明马铃薯细胞吸水,若长度变短说明细胞失水,发生吸水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长度增加的值越大,表明蔗糖溶液浓度越低,失水则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长度减小的值越大表明蔗糖溶液的浓度越高。因此甲、乙、丙、丁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甲>丙>乙>丁,A正确;B、实验前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小于丙溶液浓度,B错误;C、马铃薯细胞的原生质层伸缩性大,而细胞壁的伸缩性小,C正确;D、经丁溶液处理过的马铃薯条因吸水而使细胞液的浓度变小,将其换入甲溶液中,由于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而发生失水,其长度会变短,D正确。故选B。8.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表面运输Cl–的CFTR蛋白结构异常,导致CFTR蛋白向细胞外转运Cl–出现异常,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造成细菌感染。如图表示CFTR蛋白在Cl–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Cl–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与膜上CFTR蛋白功能正常有关B.正常肺泡上皮细胞内Cl–转运至细胞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只能运输Cl–、不能运输K+,体现了特异性D.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转运Cl–的过程中自身构象不会发生改变【答案】D 【解析】【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解】A、CFTR蛋白的功能是逆浓度将Cl–转运出细胞,其功能正常才能保证Cl–跨膜运输正常进行,A正确;B、正常肺泡上皮细胞内Cl–转运至细胞外是逆浓度进行的,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C、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只能运输Cl–、不能运输K+,体现了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C正确;D、正常情况下,支气管上皮细胞在转运氯离子时,氯离子首先与CFTR蛋白结合,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CFTR蛋白的空间结构(自身构象)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D。9.真核细胞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可完成部分物质的跨膜运输。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叙述,正确的是()A.胞吞和胞吐只与磷脂分子有关,与膜蛋白无关B.在胞吞和胞吐过程中存在着膜的融合与断裂C.蛋白质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D.胞吞过程消耗能量,但胞吐过程不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胞吞作用指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物质摄入细胞内的现象;胞吐作用指运输小泡或分泌颗粒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的现象。【详解】A、胞吞和胞吐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关,细胞膜的流动性是因为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且胞吞过程中需要膜上蛋白质识别,A错误;B、胞吞和胞吐过程中会形成囊泡运输物质,因此存在着膜的融合与断裂,B正确;C、胞吞是细胞从外界环境摄取物质的过程,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属于胞吞作用,C错误;D、胞吞和胞吐过程都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 10.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步骤试管编号A组B组C组D组E组F组1.加质量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2mL2mL2mL2mL2mL2mL2.不同条件处理室温90℃水浴加热质量分数3.5%的FeCl3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2滴煮沸后冷却至室温的肝脏研磨液2滴蒸馏水2滴3.将点燃的卫生香置于试管口上方—4.通过观察卫生香燃烧情况判断气体产生量的多少一++++++?-注:“一”表示几乎无气体产生,“+”代表有气体产生,“+”个数越多代表产生的气体量越多。根据实验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为自变量B.B组有气体产生是因为加热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活化能C.C组、D组和F组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可证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D.E组和D组可说明高温能提高酶的活性,“?”处“+”个数比D组的多【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催化剂的种类,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观测指标是卫生香复燃情况。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时间等。2、过氧化氢在常温条件下也会有少量分解,但活化能最高,在高温条件下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无机催化剂和相应酶能够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但是酶具有高效性,降低了活化能,速度最快。【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催化剂的种类和有无,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无关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体积,A错误; B、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B错误;C、蒸馏水组可作为对照组,无机催化剂组(质量分数3.5%的FeCl3溶液)和酶组(过氧化氢酶)为实验组,通过C组、D组和F组的对比,可证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在高温下容易失活,因此E组的酶活性比D组低,“?”处“+”个数比D组的少,D错误。故选C。11.如图取甲、乙、丙、丁四支试管,加入同种淀粉,甲、乙、丙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唾液淀粉酶溶液,丁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一定浓度的盐酸,四支试管都在低于最适温度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绘出甲、乙、丙3支试管中产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试管中的淀粉溶液量为甲>乙>丙B.若适当升高甲试管的反应温度,图中A点将上移C.乙、丙两试管所处反应温度为乙高于丙D.若给丁绘一条曲线,丁曲线应与横坐标重合【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由图可以看出反应最终产物量不相等,因为酶不改变反应平衡点,由此推出底物量为甲>乙=丙,A错误;B、适当升高甲试管的温度,只能使A点提前出现,不会向上移动,B错误;C、因为实验温度均低于最适温度,前期乙反应快于丙,所以所处反应温度乙高于丙,C正确;D、丁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盐酸,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分解,所以有产物生成,曲线高于横坐标,D 错误。故选C。12.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持续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如图为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细胞主要通过图中a、b过程供能B.甲丙酮酸,c过程可发生在动物细胞,不发生在植物细胞C.人体细胞中催化b过程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D.c过程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表示丙酮酸和[H],a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b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c表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详解】A、图中a、b过程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所以在训练中,肌纤维(肌细胞)可通过图中的ab过程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供能,A正确;B、甲表示丙酮酸和[H],c表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等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b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所以人体催化b过程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C正确;D、c表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是有机物没有彻底氧化分解,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D正确。故选B。13.如图是细胞呼吸过程的某一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H+从膜间腔跨越线粒体内膜的过程需消耗能量C.线粒体内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NADH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能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中存在一群电子传递链,在电子传递链中,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ATP。【详解】A、图示发生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正确;B、H+从膜间腔跨越线粒体内膜的过程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线粒体内膜也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会产生NADH,发生的场所分别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正确。故选B。14.问天实验舱里的植物是在实验柜里培养的,实验柜里的人工光源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植物之所以能够利用光能与其细胞内特定的物质和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目的是提取色素B.若研磨时未加入碳酸钙,则提取的色素有些会被破坏C.划滤液细线时要直、细、匀,目的是防止色素带重叠D.若使用的叶片已发黄,则层析后滤纸条上可能缺少中间两条色素带 【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提取色素,A正确;B、碳酸钙能中和酸,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即若研磨时未加入碳酸钙,则提取的色素有些会被破坏,B正确;C、滤液细线地直、细、匀,目的是避免色素带重合,C正确;D、中间两条色素带为叶黄素和叶绿素a,叶片发黄,不会缺少叶黄素,D错误。故选D。15.景天科植物(CAM)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质草本,其光合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推测,CAM植物叶肉细胞细胞液的pH夜晚比白天低B.与非CAM花卉相比,夜间CAM花卉更适于放置在卧室C若白天适当增加外界CO2浓度,该过程中C3生成量增加D.CAM代谢途径的出现,可能与植物适应干旱条件有关【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图示可知:CAM植物在晚上张开气孔,吸收CO2变成苹果酸,苹果酸进入液泡储存起来,白天分解苹果酸释放二氧化碳用于卡尔文循环,因此,CAM植物叶肉细胞液泡的pH夜晚比白天要低,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详解】A、CAM植物在晚上气孔张开,吸收CO2变成苹果酸,苹果酸进入液泡储存起来,白天苹果酸分解释放出CO2用于卡尔文循环,因此CAM植物叶肉细胞细胞液的pH夜晚比白天要低,A正确;B、与非CAM花卉相比,夜间CAM花卉一般在晚上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更适于放置在卧室,B正确;C、白天适当增加外界CO2浓度,但CAM植物在白天气孔关闭,该过程中C3生成量不变,C错误;D、CAM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夜晚气孔张开吸收CO2,因此可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2023年6月23日,第83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周制剂Icodec胰岛素的研究新进展,Icodec是一款超长效胰岛素制剂,一周注射一次即可,图甲为由a(61~80)、b(1~30)、c(31~60)三部分共81个氨基酸构成的胰岛素原,其需切除c部分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胰岛素。图乙为胰岛素的部分肽链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n,则胰岛素原的相对分子量为_____。胰岛素的元素组成至少含有 _____。切除c部分需要消耗_____个水分子,切除c部分后的胰岛素相对分子量为_____。(2)图乙中的肽链片段中有_____个氨基酸,有_____种氨基酸,结合图中的数字阐明判断氨基酸数量和种类的依据:_____。由图乙可看出氨基酸结构的共性是_____。(3)结合题干信息,请从对糖尿病人生活的影响方面分析,与普通每日一次的胰岛素制剂相比,Icodec胰岛素的优点是_____。【答案】(1)①.81n-1446②.C、H、O、N、S③.2④.51n-888(2)①.4##四②.4##四③.由于图乙含有③⑤⑦三个肽键,氨基酸数量=肽键数+肽链数=3+1=4,图乙含有氨基酸R基有②④⑥⑧四种,因此有四种氨基酸。④.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3)一周注射一次即可,作用时间长【解析】【分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小问1详解】胰岛素原共81个氨基酸,1条肽链,胰岛素原的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形成3个二硫键脱去的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81n-80×18-6,即81n-1446。胰岛素的元素组成至少含有C、H、O、N、S。切除c部分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切除c部分后的胰岛素相对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形成3个二硫键脱去的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51n-(21+30-2)×18-6,即51n-888。【小问2详解】图乙含有③⑤⑦三个肽键,氨基酸数量=肽键数+肽链数=3+1=4,图乙含有氨基酸R基有②④⑥⑧四种,因此有四种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小问3详解】与普通每日一次的胰岛素制剂相比,Icodec胰岛素是一款超长效胰岛素制剂,一周注射一次即可,作用时间长。 17.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将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甲状腺球蛋白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判断和监测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若某患者体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高,提示其可能患肿瘤。甲状腺球蛋白还可以作为癌症患者术后随访的灵敏肿瘤标志物。如图1为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I-是甲状腺球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说明_____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I-参与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穿过_____层磷脂分子。(2)若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现在b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图2中的_____(填序号),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3)用3H标记某种参与甲状腺球蛋白合成的氨基酸(一次性提供一定量),图2结构中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图中②是线粒体,⑤是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填序号)。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_____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4)若某一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在一次定期复查时监测出甲状腺球蛋白含量偏高,则该患者很有可能_____。【答案】(1)①.无机盐②.0(2)①.⑥②.同位素标记法(3)①.⑥→①→③→⑤→⑦②.结构和功能(4)癌症发生转移【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据图分析,图2中的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细胞质基质,⑤表示囊泡,⑥表示核糖体,⑦表示细胞膜。【小问1详解】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由图1可知,I- 是甲状腺球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I-参与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为生物大分子,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故I-参与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穿过0层磷脂分子。【小问2详解】若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现在b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b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即图2中的⑥核糖体,故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图2中的⑥,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同位素标记法。【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图2中的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细胞质基质,⑤表示囊泡,⑥表示核糖体,⑦表示细胞膜,故用3H标记某种参与甲状腺球蛋白合成的氨基酸(一次性提供一定量),图2结构中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⑥→①→③→⑤→⑦。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合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小问4详解】结合题干“若某患者体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高,提示其可能患肿瘤。甲状腺球蛋白还可以作为癌症患者术后随访的灵敏肿瘤标志物”,若某一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在一次定期复查时监测出甲状腺球蛋白含量偏高,则该患者很有可能癌症发生转移。18.下表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内外两种离子浓度的比较表,下图为该动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钠钾泵跨膜转运K+和Na+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离子细胞内浓度/(mmol·L–1)细胞外浓度/(mmol·L–1)Na+5~15145K+1405(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离子很难自由通过细胞膜,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借助于膜转运蛋白来实现,膜转运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场所是_____,这类蛋白质合成后必须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才能发挥作用,其运输过程与下列物质中_____(填字母)的运输过程最为类似。 A.血红蛋白B.胃蛋白酶C.ATPD.NADPH(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哺乳动物细胞外的Na+转运进入细胞内的方式为_____,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与该方式_____(填“相同”或“不同”)。(3)图中的钠钾泵是一种可以催化分解ATP的酶,结合图表判断,细胞内侧是_____(填“A侧”或“B侧”),判断的理由是_____。(4)人体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溶液的渗透压主要与单位体积内的溶质微粒数有关,通常情况下,物质的量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主要由Na+和Cl–维持。药物乌苯苷能抑制钠钾泵的活性,用乌苯苷处理人红细胞膜后,红细胞会不断从血浆中吸水甚至破裂,结合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变化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答案】(1)①.磷脂双分子层②.核糖体③.B(2)①.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②.不同(3)①.B侧②.据图可知钠钾泵运输Na+和K+时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表明其运输K+(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为逆浓度运输,据表可知细胞内侧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侧(Na+浓度低于细胞外侧),故B侧为细胞内侧(4)乌苯苷抑制人红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的活性,钠钾泵不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往细胞外,导致红细胞外的Na+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细胞内的渗透压,引起细胞吸水甚至破裂【解析】【分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小问1详解】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膜转运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膜转运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被转运到细胞膜上发挥作用,其转运的过程与B胃蛋白酶的转运方式最为类似,胃蛋白酶是分泌蛋白,也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被转运到细胞膜外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哺乳动物细胞外的Na+转运进入细胞内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为协助扩散,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两种运输方式是不同的。【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钠钾泵运输Na+和K+时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表明其运输K+(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据表可知细胞内侧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侧(Na+浓度低于细胞外侧),因此B侧为细胞膜的内侧,A侧为细胞膜外侧。【小问4详解】由题意可知,药物乌苯苷能抑制钠钾泵的活性,钠钾泵不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往细胞外,导致红细胞外的Na+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细胞内的渗透压,引起细胞吸水甚至破裂,故用乌苯苷处理人红细胞膜后,红细胞会不断从血浆中吸水甚至破裂。19.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某兴趣小组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1测量的是__________,装置2测量的是__________。(2)可用__________检测装置中是否产生酒精,若产生了酒精,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温度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3)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和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装置1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培养液中酵母菌__________;若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培养液中酵母菌__________。(4)有一瓶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2所示。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只进行__________;当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细胞只进行__________;当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用于无氧呼吸的占__________。【答案】(1)①.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②.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③.无氧呼吸产生的CO2(2)①.酸性重铬酸钾##重铬酸钾②.灰绿色③.会(3)①.只进行无氧呼吸②.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4)①.无氧呼吸②.有氧呼吸③.2/3【解析】 【分析】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酵母菌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1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装置2中的清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2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与消耗氧气的量的差值。【小问1详解】装置1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其中酵母菌消耗氧气后装置中压强减小,使得红色液滴左移,所以装置1测量的是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装置2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与消耗氧气的量的差值,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CO2体积相等,所以其测量的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小问2详解】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酸性重铬酸钾与培养液中的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由于呼吸作用释放热能,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温度会因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而升高。【小问3详解】装置1液滴不动,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即装置1内压强未发生改变,装置2内压强增大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小问4详解】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CO2和酒精的量相等,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d时,无酒精产生,但有CO2产生,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c时,产生酒精的量为0.6mol,则无氧呼吸产生CO2为0.6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5-0.6=0.9mol,根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可知,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0.6/2=0.3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9/6=0.15mol,即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用于无氧呼吸的占0.3/(0.3+0.15)=2/3。20.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光照条件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实验探究,选生理状况相同且生长良好的菹草,平均分为若干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可乐瓶和量筒装置,实施如下实验:一、实验步骤①准备6套装置,在瓶中各加入约500mL浓度为0.01g/mLNaHCO3溶液,并编号。②取生理状态相似的菹草平均分成6份,分别放入上述装置。③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20W、50W、75W、100W、200W和500W的台灯(白炽灯)分别照射6套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min后停止光照,测量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即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⑤重复上述实验三次。二、实验数据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氧气释放量/mL光照强度组次20W50W75W100W200W500WA11.85.09.012.021.019.0A21.85.38.011.520.018.0A32.05.08.012.020.019.0均值1.875.18.311.8320.318.70回答下列问题:(1)菹草细胞叶绿体中吸收蓝紫光的色素有_____。(2)若将200W台灯换为20W,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_____(填序号:①C5、②ATP、③NADPH、④C3)。(3)同学甲用5W的台灯重复上述实验(操作正确)时量筒中始终没有收集到水,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5)同学乙提出应将该实验中的白炽灯更换为荧光灯(荧光灯发热少),推测其理由是_____。(6)上述装置测得的氧气_____(填“是”或“不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所有氧气量,理由是_____。【答案】(1)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或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2)①②③(3)光照强度过低,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4)适度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净光合作用的强度,但光照太强会降低净光合作用强度(5)荧光灯释放的热量小于白炽灯,可以减少温度对实验的影响(6)①.不是②.装置测得的氧气为光合作用释放的所有氧气量与细胞呼吸消耗量的差值【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氧气的释放速率。释放的氧气越多,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就越多。 【小问1详解】叶绿素a是光合作用中的主要色素,它主要吸收红橙和蓝紫光,叶绿体中其它光合色素(叶绿素b、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菹草细胞叶绿体中吸收蓝紫光的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或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小问2详解】将200W台灯换为20W,光照下降,会使光反应减慢,使光反应产物还原性氢、ATP合成减慢使其含量降低,故C5的形成减少,而暗反应不变,即C5的消耗速率不变,故C5的含量减少,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①C5、②ATP、③NADPH。【小问3详解】用5W的台灯,光照强度过低,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所以无氧气释放。【小问4详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20W~200W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也在升高,但光照强度达500W时释放O2量反而降低,说明适度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净光合作用的强度,但光照太强会降低净光合作用强度。【小问5详解】同学乙提出应将该实验中的白炽灯更换为荧光灯(荧光灯发热少),是因为荧光灯释放的热量小于白炽灯,可以减少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小问6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