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8500
大小:1.14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4-09-03
《安徽省灵璧中学等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性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安徽省高一名校联考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川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六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南非兰德金矿是世界最大的金矿,开采深度已达3600m。图为兰德金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兰德金矿最深处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外核2.兰德金矿所处地球圈层的组成结构为()A.地壳+地幔B.地壳+上地幔顶部固体岩石部分C.地壳+软流层D.地核+下地幔底部固体岩石部分【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兰德金矿最深处为3600米,还处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 兰德金矿所处地球圈层为岩石圈,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固体岩石组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煤电行业曾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最大的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建成了10.6亿千瓦煤电机组并实现超低排放,占煤电总装机的94%,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大气受热过程()A.①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②一晴朗天气比多云天气作用强C.③一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D.⑤一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的作用4.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对大气受热过程产生的影响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④减弱D.⑤减弱【答案】3.D4.D【解析】【3题详解】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②为云层的反射作用,晴朗无云,比多云天气反射作用弱,B错误。③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是地面的主要热源,C错误;⑤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D正确。故选D。【4题详解】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少,温室效应减轻,大气逆辐射(⑤)也随之减弱,但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云层的反射作用(②)、地面辐射(④)影响不大。故选D。【点睛】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黄海和渤海之间存在一条自然分界线,由于渤海较低的盐度及两海域潮汐和地球引力等共同作用,两片海域的海水互不相融。因海水性质的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船舶经过分界线时,吃水深度(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有明显变化。下图为黄海和渤海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渤海盐度低于黄海,主要是因为渤海()①海域较封闭②泥沙含量大③纬度位置偏北④沿岸淡水汇入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下列海域中,船舶吃水深度最小的是()A.日本海B.地中海C.红海D.波罗的海【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渤海三面被陆地包围,海域较为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少,①正确;盐度的高低与泥沙含量大无关,②错误;图中渤海和黄海纬度差异不大,③错误;渤海入海径流多,沿岸淡水汇入量大,稀释了海水盐度,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密度越大,船舶吃水深度越小。而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图中四个海区中,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海水密度大,船舶吃水深度最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海水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蒸发量,入海径流,海域的封闭程度,洋流等。大量钙华(喀斯特地貌区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形成的碳酸钙沉淀物)沉积而形成的小型梯田状或堤状堆积物称为边石堤,高度不大,约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由上往下呈阶梯下降,堤内积水成池。下图示意某溶洞内边石堤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边石堤的主要条件是()A.有不断流动的水流B.水中含有丰富的泥沙C.溶洞内石柱发育较多D.有相对静止的水池8.下列最可能发育有较多边石堤的区域是()A.沿海的海蚀平台B.平坦的河床C.河口三角洲地区D.具有一定起伏的坡地【答案】7.A8.D【解析】【7题详解】石堤形成与地表水流运动受阻、水体中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积等因素有关,有不断流动的水流有利于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流不断向下游搬运而形成碳酸钙沉淀物,进而形成石堤,A正确。水中含有丰富的泥沙有利于沉积地貌的形成,B错误。溶洞内石柱发育较多与石堤形成关系较小,C错误。相对静止的水池的水流无法向下游流走,不利于石堤的形成,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结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边石堤是在坡地或沟谷中形成的小型梯田状或堤状的堆积物;边石堤的形成与原始地面起伏有关,并且呈弧形向外弯曲,堤内积水成池,所以最可能发育有较多边石堤的区域是具有一定起伏的坡地,因为具有一定起伏的坡地导致地表水流运动受阻、水体中二氧化碳逸出形成碳酸钙沉淀物,D正确。石堤属于特殊的化学沉积地貌;沿海的海蚀平台属于海浪侵蚀地貌,A错误。平坦的河床和河口三角洲地区都属于普通的泥沙沉积地貌,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①岩石的可溶性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空隙、裂隙。③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有机酸、无机酸的含量。④水的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岩石的空隙、裂隙及空隙、裂隙的连通性。抛物线状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沙丘,一般认为是由新月形沙丘演变而来,由于新月形沙丘两翼所在区域植被覆盖条件较好,使得不同部位发育速度产生差异而形成,其形态特征和新月形沙丘相反。下图示意新月形沙丘逐渐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9.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先后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10.结合沙丘形态可知()A.抛物线状沙丘迎风坡较陡B.沙丘中部发育速度较两侧快C.新月形沙丘背风坡较缓D.二者形成的外力作用完全不同【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③为新月形沙丘,风从左侧吹来,左侧为迎风坡,右侧为背风坡,后由于新月形沙丘两翼所在区域出现植被,即②图,有植被处不易被侵蚀搬运,进而演变成①图,抛物线状沙丘形成,随着风力作用继续,出现了④图,抛物线状沙丘两翼被植被固定,迎风坡凹进而坡缓,背风坡凸出且坡陡,故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先后排序是③②①④。故选D。【10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抛物线状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A错误;根据沙丘中部形态特征和两侧有植被分布可判断沙丘中部发育速度较两侧快,B正确;新月形沙丘背风坡较陡,C错误;新月形沙丘和抛物线状沙丘二者形成的外力作用并不完全不同,D错误。故选B。【点睛】沙丘按照风力作用的方向和形态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横向沙丘、纵向沙垄和金字塔形沙丘等。抛物线状沙丘即是横向沙丘的一种,其表现形态为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两个翼角指向迎风方向,平面轮廓呈抛物线状。沙丘形态的发育及演变受起沙风况的季节性变化、沙源的丰富程度、植被覆盖状况、降水以及气温等综合作用的影响。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甘肃等地,其数量日趋减少。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1500~2200米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珙桐育苗难,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但成活率很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珙桐的植被类型为()A.针叶林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12.珙桐日趋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生长缓慢B.缺乏保护C.适生区域窄D.育苗困难【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可知,珙桐秋季落叶,第二年春天长新叶,可判断出珙桐为落叶阔叶林,D正确、ABC错。故选D。【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珙桐生长在海拔1500米~2200米的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可推测出日趋减少的要本原因是适生区域窄,C正确;生长速度与珙桐日趋减少关系不大,A错误;因珙桐日趋减少,才育苗进行保护,缺乏保护、育苗困难不是其减少的根本原因,BD错误。故选C。【点睛】落叶阔叶林(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下面左图为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右图为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是()A.降水集中在冬、春季B.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C.降水的年际变化小D.自南部向北部逐渐增加14.福建省沿海地区台风灾害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有()①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②灾后救援行动较为缓慢 ③对台风监测的技术较为落后④台风登陆频繁,破坏性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可知,夏、秋季为台风多发季节,台风带来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台风降水量总体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故选B。【14题详解】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且台风登陆较为频繁,易引发狂风、暴雨、风暴潮等,造成的灾害较为严重。②③并非福建省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排除ABC,故选D。【点睛】气象灾害预警一般都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下表为2000~2011年我国历次干旱分布和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时间地区类型2000年华北、黄淮、华南大部分地区春夏旱2001年北方,长江以北地区春夏旱2003年江南、华南、西南部分地区伏秋旱2004年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伏秋冬连旱2005年华南南部地区秋冬春连旱2006年西南地区冬春旱、夏旱、夏伏旱、秋冬旱2007年华北、西北、黄淮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春旱,四川盆地出现初春旱;东北地区出现夏旱;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伏秋冬连旱 2009年北方地区春夏旱2010年西南地区冬春连旱2011年黄淮海地区冬春连旱15.读表可知我国()A.非季风区干旱旱情最严重B.东北地区无干旱灾害C.南方地区夏季干旱频率低D.华北地区干旱影响小16.我国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需水大B.人口密集,生活用水多C.降水变率大D.工业发达,工业用水多【答案】15.C16.C【解析】【15题详解】读表可知,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干旱发生频率较低,C正确;由表格可知我国季风区干旱旱情最严重,A错误;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D错误;2007年东北地区出现夏旱,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6题详解】我国干旱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降水受到季风影响明显,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容易发生涝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容易发生旱灾,因降水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大,干旱频发。故本题选C。【点睛】我国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其中季风气候对我国影响最大,季风具有不稳定性,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停留时间长容易发生涝灾,季风停留时间短容易发生旱灾。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市位于贝加尔湖的西南沿岸,当地发达的旅游业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加。贝加尔湖冬季结冰,湖区周边白雪皑皑。下图示意伊尔库茨克市位置及贝加尔湖区周边等高线。 (1)结合右图,此时吹(填陆风或湖风),补全伊尔库茨克市与贝加尔湖间的热力环流图。(2)随着伊尔库茨克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推测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变化。(3)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贝加尔湖区周边冬季湖陆风较弱的原因。【答案】(1)湖风热力环流模式如下图所示:(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将增强,市区气温总体升高,白天区域间温差增大,湖风增强;夜晚区域间的温差减小,陆风减弱。(3)纬度高,冬季湖区气温低,湖面封冻,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湖泊与陆地之间温差较小;湖陆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解析】【分析】本题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右图可知,此时是白天,因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湖泊升温慢,气温偏低,气流下沉,伊尔库茨克市升温快,气温偏高,气流上升,在近地面湖泊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高空湖泊上空形成低压,陆地上空形成高压,高空风由陆地吹向湖泊,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城市储热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将增强,市区气温总体升高。白天市区升温快,湖区升温慢,市区气温升高会使得加大区域间温差增高,湖风增强;夜晚湖区降温慢,市区气温升高会使得此时区域间的温差减小,陆风减弱。小问3详解】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而造成,冬季湖陆风较弱的原因是由于近地面冷热差异减小。读图可知,贝加尔湖周边地区纬度高,冬季湖区气温低于0℃,湖面封冻,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湖泊与陆地之间下垫面热力差异减小,温差减小,湖陆之间气压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风力弱。【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湖陆风全年均可出现,但以温暖季节为盛。一般是9-10时由陆风转为湖风,17-18时由湖风转为陆风。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幅图分别示意不同年份长江某段河道形态变化。(1)判断该河道演化的先后时间顺序。(2)说出上车湾演变成牛轭湖的过程。 (3)分析图示藕池口河段形成江心洲的原因。(4)从自然条件角度推测监利否适合建河港,并说明理由。【答案】18.先后时间顺序依次是甲、丙、乙、丁。19.流经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凹岸),河床出现弯曲且弯曲度不断增大;受流水的不断侵蚀作用,河流最终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20.河流流量大,携带丰富的泥沙;该河段流经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泥沙大量沉积等。21.适合。理由:监利地处河流的侵蚀岸,流水侵蚀强,河道深,适宜修建河港。【解析】【分析】本题以不同年份长江某段河道形态变化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河流侵蚀地貌、地貌对港口建设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观察示意图,依据牛轭湖的形成来判断河道演化先后顺序,关注尺八口和上车湾处的牛轭湖形成,甲到丙,尺八口处的牛轭湖形成;丙到乙曲流颈被冲开,乙到丁上车湾处的牛轭湖形成。因此该河道演化的先后时间顺序依次是甲、丙、乙、丁。【小问2详解】流经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受外力作用河流发生弯曲,出现凹岸与凸岸,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凹岸),河床出现弯曲且弯曲度不断增大,凹岸不断靠近形成曲流颈,受流水的不断侵蚀作用,曲流颈被冲毁,河流最终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小问3详解】江心洲为河流堆积地貌,河流流量大,从河流上游携带丰富的泥沙,该河段流经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大量沉积,在江心处堆积,形成江心洲地貌。【小问4详解】适合。河港建设需要一定水深,且泥沙淤积较少,监利地处河流的侵蚀岸,流水侵蚀强,河道深且泥沙不易堆积,满足河港修建条件,适宜修建河港。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有机碳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成正比,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下图为内蒙古省区图(图中阴影部分示意该省区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甲位于东部大兴安岭山地,降水较多,森林茂盛,乙位于中部,草原广阔,丙位于西部干旱地区,沙漠面积较大。 (1)说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2)指出丙地区地表植被的特征。(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甲地和乙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并说明理由。【答案】(1)特点:总体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由南部向北部递增。影响因素:水分和热量。(2)耐旱、耐寒性强;抗风能力强;地表植株通常较小,地下部分根系发达等。(3)甲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乙地。理由:甲地森林植被,该地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微生物活动较乙地旺盛,分解快,有机质含量低;降水多,淋溶作用相对较明显。(或乙地为草原植被,水热条件较甲地森林植被所在区较差,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易积累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内蒙古省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土壤和植被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例可知,图中颜色越深,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越高。甲区域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森林茂盛,乙位于中部,草原广阔,丙位于西部干旱地区,沙漠面积较大。因此内蒙古草原地区为乙所在区域。根据乙区域颜色深浅可知,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由南部向北部递增。由东向西,随着距海距离越来越远,降水减少,水分条件变差。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热量条件变差。故在水分和热量差异的影响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出现空间差异。【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丙位于西部干旱地区,沙漠面积较大。由于降水稀少,植被耐旱性强,为适应干旱环境,植被适应出地表植株通常较小(减少蒸腾),地下部分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地下水)等特征;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且该区域位于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植被耐寒性强;靠近冬季风源地,植被抗风能力强。【小问3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