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绍兴市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高中期末调测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跟踪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与运输,以下物质能用³²P标记的是()A.油脂B.核糖C.核酸D.糖原【答案】C【解析】【分析】³²P标记的物质为含P的物质。【详解】ABD、油脂、核糖、糖原含C、H、O,不含P,不能用³²P标记,ABD错误;C、核酸含C、H、O、N、P,可用³²P标记,C正确。故选C。2.某动物细胞出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且核膜内陷、细胞质色素积累且线粒体数量减少。该细胞正在发生()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癌变D.细胞衰老【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细胞质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且核膜内陷,染色体凝聚、破裂、溶解,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大等是细胞衰老的特征,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 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相对较高。冬小麦籽粒晾晒时几乎失去全部自由水使水分降到12.5%以下,可入仓长期保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冬小麦籽粒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B.冬小麦籽粒在晾晒后细胞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形式存在C.晾晒后的小麦籽粒已失活,即使用水浸泡后也不能萌发D.冬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将变小【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详解】A、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结合水不是,A错误;B、冬小麦籽粒在晾晒后丢失了大部分的自由水,细胞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形式存在,B正确;C、晾晒后的小麦籽粒没有失活,用水浸泡后能萌发,C错误;D、冬小麦种子萌发过程细胞代谢增强,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将变大,D错误。故选B。4.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②和③C.氨基酸种类的不同取决于④D.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脱下n个H₂O【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①为氨基,②为连在中心碳原子上的H,③为羧基,④为R基,氨基酸的种类因R基的不同而不同。【详解】A、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A错误; B、脱水缩合时氨基脱掉一个H,羧基脱掉OH,所以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①和③,B错误;C、氨基酸种类因④R基的种类不同而不同,C正确;D、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脱下 n-1个H₂O,D错误。故选C。5.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质、维生素以及铁磷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鸡蛋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可被直接吸收成为人体细胞的组成B.鸡蛋中必定存在胆固醇之外其他脂质C.蛋黄中的胆固醇对人体有害无利,因此不吃蛋黄部分更好D.高温会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因此吃熟鸡蛋更容易消化【答案】B【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类物质。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鸡蛋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很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质、维生素以及铁磷等,其中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A错误;B、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及胆固醇,因此鸡蛋中所含的脂质除胆固醇外还在类脂类物质,如磷脂,B正确;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错误;D、吃熟鸡蛋更容易被消化的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而不是高温会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D错误。故选B。6.罗伯逊提出了“生物膜是静态刚性的”单位膜模型,而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了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后者能更好地解释()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B.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C.不同种类物质透过细胞膜的程度不同 D.生物膜功能的复杂多样【答案】A【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详解】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可以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A正确;B、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无法解释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解释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B错误;C、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无法解释不同种类物质透过细胞膜的程度不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体现了不同种类物质透过细胞膜的程度不同,C错误;D、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多样性来解释生物膜功能的复杂多样,D错误。故选A。7.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中心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B.②是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为酶的附着提供更多位点C.③是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其中内膜向内折叠,极大地拓展了受光面积D.④是粗面内质网,附有核糖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相关【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为中心体,②为线粒体,③为叶绿体,④为内质网。【详解】A、图中①为中心体,是无膜的细胞器,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A正确;B、②为线粒体,是具双层膜的细胞器,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面积,为酶的附着提供更多位点,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正确; C、③为叶绿体,是具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内部有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类囊体可堆叠成基粒,极大地拓展了受光面积,C错误;D、④为内质网,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有些内质网上有核糖体附着,叫粗面内质网;有些内质网上不含有核糖体,叫光面内质网;故内质网根据是否有核糖体附着,分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D正确。故选C。8.下列各项表示细胞结构与其主要组成成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染色质——DNA、蛋白质B.核膜——核酸、磷脂C.细胞骨架——碳酸钙、蛋白质D.核糖体——核糖、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B、核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B错误;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组成,C错误;D、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rRNA)组成,D错误。故选A。9.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核膜,可以与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联系B.②是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可以被龙胆紫染成深紫色C.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关系密切D.④是蛋白质、DNA等大分子选择性进出细胞核通道【答案】C【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详解】A、①是核膜,核膜是双层膜,其外膜可以与内质网膜相连,A错误;B、②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分裂期螺旋变粗成为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B错误;C、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D、④是核孔,DNA不会进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C。10.下图是动物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①、②和③表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B.②是镶嵌在脂双层中的蛋白质,包含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的磷脂分子呈对称分布D.细胞膜的组成中,除了图中显示的成分,还有胆固醇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①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A正确;B、②是镶嵌在脂双层中的蛋白质,包含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疏水基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蛋白质在细胞膜的内外两侧分布不对称,则内外层的磷脂分子分布也不对称,C错误;D、动物细胞膜除了含有磷脂和蛋白质,还含有胆固醇,D正确。故选C。11.胃黏膜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胃酸(pH为1.5~2.0)刺激下形成胃蛋白酶后,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胃蛋白酶原在细胞内合成,胃蛋白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分泌胃蛋白酶原的胃黏膜细胞高尔基体内pH最可能为1.8左右C.胃蛋白酶为食物蛋白的分解提供了足够多的能量D.在催化过程中,食物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而胃蛋白酶空间结构一直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胃蛋白酶能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多肽片段,该过程主要是破坏肽键造成的。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能大大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详解】A、胃蛋白酶原由胃黏膜细胞合成分泌,胃蛋白酶在胃液中发挥作用,A正确;B、根据题干“胃蛋白酶原在胃酸(pH为1.5~2.0)刺激下形成胃蛋白酶”可知分泌胃蛋白酶原的胃黏膜细胞高尔基体内 pH 不可能为1.8左右,B错误;C、胃蛋白酶能大大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不提供能量,C错误;D、胃蛋白酶起催化作用时会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D错误。故选A。12.ATP是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中①~④表示磷酸基团个数不同的4种分子结构示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为腺苷,②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③和④的相互转化保证了细胞内的能量供应C.“~”表示的化学键稳定性较差,水解时可释放大量能量D.③转化为④需要吸收其他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①-④依次表示,腺苷、AMP、ADP、ATP。【详解】A、①为腺苷,②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B、③ADP和④AT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细胞内的能量供应,B正确;C、“~”表示的化学键为特殊化学键,其稳定性较差,水解时可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D、③转化为④需要吸收其他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如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等,D正确。 故选A。13.将一个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依次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仅从a处扩散进入到细胞内B.细胞液浓度关系是①>②>③C.随实验时间延长,最终细胞将吸水涨破D.细胞③体积不再发生改变,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将一个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①→②→③细胞发生的是吸水过程,细胞吸水越多,细胞液的浓度越小,据此答题即可。【详解】A、分析图可知,a表示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间隙,水分子可以从a处进入到细胞内,也能从细胞内进入a处,A错误;B、题图①→②→③细胞发生的是吸水过程,细胞吸水越多,细胞液的浓度越小,故细胞液浓度关系是①>②>③,B正确;CD、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最终会维持一个基本形态而不会吸水涨破,当细胞③体积不再发生改变,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D错误。故选B。14.下列关于活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酵母菌代谢产物的种类和量的区别是本实验的因变量C.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会使重铬酸钾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变成灰绿色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细胞呼吸。2、CO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3、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详解】A、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有没有氧气,A错误;B、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根据酵母菌代谢产物的种类和量的区别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所以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代谢产物的种类和量,B正确;C、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会使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错误;D、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用来检测二氧化碳的,而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由蓝变绿再变黄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故选B。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研究发现,分泌细胞可通过产生膜囊泡(包括微囊泡、外泌体)将一些大分子物质、代谢产物传递到受体细胞,如下图所示。其中,微囊泡是通过出芽方式产生;外泌体是由溶酶体膜内陷形成多囊泡体,再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的膜囊泡结构。这些膜结构有望作为治疗剂的载体工具。15.下列关于微囊泡和外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微囊泡和外泌体的囊膜结构和来源完全相同B.微囊泡和外泌体可向受体细胞传送RNAC.形成微囊泡和外泌体的过程都会导致分泌细胞的质膜面积增大D.溶酶体中囊泡包裹的RNA很容易被RNA酶水解16.研究表明微囊泡和外泌体包含丰富的信息,包括蛋白质、RNA等。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微囊泡和外泌体包含的信息与分泌细胞高度相关B.通过微囊泡和外泌体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外泌体的膜与受体细胞的质膜发生了融合 D.来自分泌细胞的RNA分子可能会影响受体细胞的生命活动【答案】15.B16.C【解析】【分析】1、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15题详解】A、微囊泡是通过出芽方式产生,外泌体是由溶酶体膜内陷形成多囊泡体, 再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的膜囊泡结构,微囊泡和外泌体的囊膜结构和来源不完全相同,A错误;B、微囊泡和外泌体都可以将分泌细胞中的RNA传送到受体细胞中,B正确;C、形成微囊泡和外泌体的过程都会导致分泌细胞的质膜面积减小,C错误;D、溶酶体中囊泡包裹的RNA 不容易被RNA 酶水解,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A、微囊泡是通过出芽方式产生,外泌体是由溶酶体膜内陷形成多囊泡体, 再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所以微囊泡和外泌体包含的信息与分泌细胞高度相关,A正确;B、微囊泡和外泌体将一些大分子物质、 代谢产物传递到受体细胞,所以通过微囊泡和外泌体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C、外泌体将一些大分子物质、 代谢产物传递到受体细胞,外泌体的膜并没有与受体细胞的质膜发生了融合,C错误;D、来自分泌细胞的 RNA 分子含有遗传信息,可能会调控受体细胞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17.将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装入透析袋,再放于装有清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中滴加碘一碘化钾溶液,(由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水分子、碘—碘化钾可以自由透过,而淀粉分子则不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0min后会发现() A.透析袋缩小,袋内呈浅黄色B.透析袋胀大,袋内呈蓝色C.试管液面降低,袋外呈蓝色D.试管液面上升,袋外浅黄色【答案】B【解析】【分析】要发生渗透作用,需要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从浓度小的溶液一侧往浓度大一侧渗透。【详解】AB、根据渗透作用原理,由于试管内清水小于透析袋中3%的淀粉溶液的浓度,表现为试管内水分子进入到透析袋中,故透析袋胀大,由于碘—碘化钾进入透析袋,与淀粉反应,出现蓝色,A错误,B正确;CD、透析袋吸水导致试管液面下降,袋外为碘—碘化钾的颜色,浅黄色,袋内呈蓝色,CD错误。故选B。18.钠钾泵是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转运蛋白质,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改变其对Na+、K+的亲和力,从而实现Na⁺排出细胞、K⁺运入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为Na+-K+泵转运提供了能量和磷酸基团 B.Na+-K+泵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都会导致其构象发生改变C.Na+-K+泵可维持动物细胞内K⁺浓度高,细胞外Na⁺浓度高D.Na+-K+泵的磷酸化的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因此通过钠钾泵进行的钠离子和钾离子运输都是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B、据图可知,钠钾泵位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钠钾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空间结构的变化,导致其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从而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所以ATP为Na+-K+泵转运提供了能量和磷酸基团,AB正确;C、通过钠钾泵进行的钠离子和钾离子运输都是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钠-钾泵的工作可维持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C正确;D、Na+−K+泵的磷酸化的过程伴随着ATP水解,是一个吸能反应,D错误。故选D。19.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位置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弱光条件下叶绿体移到细胞的四周,有利于叶肉细胞更充分地吸收光能B.强光条件下叶绿体移到细胞的两侧,可以避免强光灼伤叶绿体C.若破坏细胞骨架,推测叶绿体的定位和运动会出现异常D.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产物通常以葡萄糖的形式储存,以防止叶绿体内渗透压过高【答案】D【解析】【分析】1、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基质中类囊体薄膜堆叠成基粒,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有关。 2、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生成还原氢和氧气以及ATP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详解】AB、据图可知,弱光条件下,弱光条件下叶绿体移到细胞的四周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光能,保证高效率的光合作用,而强光条件下,叶绿体移动到细胞两侧,以避免强光的伤害,AB正确;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类、分化以及物质的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若破坏细胞骨架成分后,叶绿体定位异常,推测叶绿体的定位和运动会出现异常,C正确;D、葡萄糖形成淀粉后叶绿体内溶质微粒数减少,同时伴随水的生成,渗透压降低,所以光合作用的产物以淀粉而不是葡萄糖形式储存,可以防止叶绿体内渗透压过高,D错误。故选D。20.用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琼脂块模拟细胞,观察相同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上扩散的深度,以探究细胞的大小和扩散作用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活动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来推断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B.该活动的因变量是琼脂块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C.琼脂块变红的速度越快,说明氢氧化钠的扩散速率就越快D.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以及物质扩散的效率均越小【答案】B【解析】【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的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细胞体积小,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详解】A、本实验用琼脂块模拟细胞来探究细胞的大小和扩散作用的关系,属于构建了物理模型,A正确;B、该活动的自变量是琼脂块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B错误;C、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所以琼脂块变红的速度快慢可反映氢氧化钠的扩散速率快慢,C正确;D、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越小,物质扩散的效率越低,D正确。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及代谢上均与正常细胞有明显差异。2023年10月,某研究小组确定了癌细胞的“生死开关”:CD95受体上一个可导致细胞死亡的关键结构位点。研究发现,CD95受体关键结构位点位于细胞膜外表面,当其被激活时,细胞就会释放出一个触发细胞编程性死亡的信号。21.下列关于癌细胞结构与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能增殖50-60次B.只能进行需氧呼吸C.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均增强D.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少,不易转移22.下列关于“激活CD95受体关键结构位点触发肿瘤细胞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细胞死亡方式属于病理性坏死B.该过程中细胞将产生许多凋亡小体C.人体正常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类似的细胞死亡D.激活CD95受体的药物需进入癌细胞才能发挥作用【答案】21.C22.B【解析】【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1题详解】A、癌细胞可无限增殖,A错误;B、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由于癌细胞不会死亡,且无限增殖,则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均增强,C正确;D、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少,易扩散转移,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A、激活 CD95受体关键结构位点触发肿瘤细胞死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将产生许多凋亡小体,B正确;C、人体正常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类似的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发育,C错误;D、CD95受体关键结构位点位于细胞膜外表面,所以激活 CD95 受体的药物不需进入癌细胞就能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2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利用F₁ 测交实验验证性状遗传的基本假说。测交实验后代出现紫花:白花=1:1的直接原因是()A.F₁产生2种配子且比例为1:1B.F₁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C.F₁产生配子过程中基因自由组合D.F₁产生的2种配子间能随机结合【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A、在孟德尔的测交实验中,F1代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后代出现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为1:1,这是因为F1代产生了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A错误;BC、F₁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是是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础,但并不是测交实验后代出现紫花和白花比例为1:1的直接原因,B错误,C错误;D、测交实验后代出现紫花:白花=1:1是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但配子随机结合不是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A。24.豌豆有多对稳定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如紫花和白花,高茎和矮茎,种子圆形和皱形等,这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不考虑基因改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紫花和白花属于两种不同性状B.自然状态下的紫花高茎豌豆均为纯合子C.杂交实验中,同一豌豆植株不会同时开紫花和白花D.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到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正反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紫花和白花是同一生物性状的不同表型,因此属于一对相对性状,而不是不同性状,A错误;B、豌豆自然状态下为闭花授粉,自花授粉,因此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因此自然状态下的紫花高茎豌豆均为纯合子,B正确;C、杂交实验中同一株豌豆植株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因此,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环境影响时,同一豌豆植株不会同时开紫花和白花,C正确;D、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到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遵循了简单到复杂的过程,D正确。故选A。25.下图示细胞增殖过程中和分裂结束后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过程中,发生了DNA复制B.②→③过程中,发生了核膜、核仁解体C.③→④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细胞分裂D.⑤→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细胞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①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的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即便没有纺锤丝的牵引,到了一定时期,着丝粒也会分裂。②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分裂间期结束后,开始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不包括分裂间期。③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是人为划分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详解】A、①→②过程中属于细胞分裂间期,发生了 DNA 复制,A正确;B、②→③过程可以表示分裂的前期发生了核膜、核仁解体,B正确;C、③→④过程由于着丝粒断裂形成的,C错误;D、⑤→⑥过程中细胞的DNA不变,可能发生了细胞分化,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 26.观察某种动物受精卵分裂的永久装片,发现了下图中甲~戊5种不同状态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甲所处时期,细胞进行DNA复制及蛋白质合成B.细胞乙中已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正移向细胞两极C.细胞丙所处时期,细胞内高尔基体参与细胞板的形成D.细胞丁和细胞戊的染色体数及核DNA数均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的主要变化: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详解】A、细胞甲处于细胞分裂间期,此时期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内主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A正确;B、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已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正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C、细胞丙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没有细胞板,C错误;D、细胞丁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这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及核DNA数均相同,D正确。故选C。27.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利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其中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A.圆叶(Aa)×圆叶(Aa)B.圆叶易感病(Aabb)×尖叶抗病(aaBb)C.圆叶抗病(AaBb)×尖叶易感病(aabb) D.圆叶抗病(AaBB)×圆叶抗病(AABb)【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圆叶(Aa) × 圆叶 (Aa)后代可能出现隐性纯合子aa,会发生性状分离,A不符合题意;B、圆叶易感病(Aabb)×尖叶抗病(aaBb)后代可能出现圆叶易感病、尖叶抗病、圆叶抗病和尖叶易感病,会发生性状分离,B不符合题意;C、圆叶抗病(AaBb)× 尖叶易感病(aabb)后代可能出现圆叶易感病、圆叶抗病、尖叶易感病、尖叶抗病,会发生性状分离,C不符合题意;D、圆叶抗病(AaBB) × 圆叶抗病(AABb)后代全部是圆叶抗病,不发生性状分离,D符合题意。故选D。28.生物个体发育与有性生殖的过程如图1,其中①∼③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利用图2所示的小桶和小球可模拟生物有性生殖中基因的遗传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四个小桶中的小球数量需要相同,以控制无关变量B.每次取出的小球需放回原小桶且混匀后再开始抓取C.从Ⅰ和Ⅱ中抓取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了②过程D.从Ⅱ和Ⅲ中抓取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了③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详解】A、一般来说雄配子数量大于雌配子,所以四个小桶中的小球数量不需要相同,A错误; B、每次取出的小球需放回原小桶且混匀后再开始抓取,保证桶内两种彩球数量相等,B正确;C、从Ⅰ和Ⅱ中抓取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模拟了③过程,C错误;D、从Ⅱ和Ⅲ中抓取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两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模拟了②过程,D错误。故选B。29.某种昆虫的翅型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长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后F₁均为长翅个体,F1相互交配后F2中长翅:短翅=3:1。让F2长翅个体相互交配后,F2中短翅个体所占比例为()A.1/6B.1/9C.1/12D.1/16【答案】B【解析】【分析】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含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子代将出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详解】由题分析可知:长翅与短翅个体杂交后F₁均为长翅个体,F1相互交配后 F2中长翅:短翅=3:1,所以长翅为显性性状。不妨用A/a表示控制翅型的基因,所以F1基因型为Aa,F2长翅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1/2Aa,让长翅个体相互交配,即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配子A=1/3×1+2/3×1/2=2/3,配子a=2/3×1/2=1/3,所以F3中短翅个体所占比例为:aa=1/3×1/3=1/9,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株,雄花开在顶端,雌花开在下部(如图)。现利用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进行遗传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杂交实验时,必需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B.进行杂交实验时,必需对雌花进行套袋处理C.该株玉米可以产生数量相同的AA、Bb、AB和Ab配子D.利用该玉米进行自交实验时,会出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玉米雌雄异花,不需要去雄,A错误;B、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进行杂交实验时,必须对雌花进行套袋处理,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AA、Bb这类型的配子,C错误;D、AA是相同基因,Bb为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霉菌是多细胞丝状真菌,通过分解现成有机物获得营养,条件适宜时,菌丝生成丝状团,叫做菌丝体。下图为霉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数字):(1)霉菌细胞与蓝细菌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霉菌细胞具有________。与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霉菌细胞无_______这种细胞器。(2)霉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都具有________(结构),发挥支持和保护的功能,但两者的组成物质不同。细胞质中具有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络结构———_______,它在维持细胞形态并控制细胞运动及胞内运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3)霉菌淀粉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它们通过________键连接起来。(4)霉菌细胞中淀粉酶合成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淀粉酶的加工、分泌过程需要图中________【答案】(1)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②.叶绿体(2)①.细胞壁②.细胞骨架(3)①.氨基酸②.肽 (4)①.细胞核②.①内质网【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霉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核。【小问1详解】霉菌属于真核细胞,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霉菌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具有成形的细胞核)。与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霉菌细胞无叶绿体这种细胞器。【小问2详解】霉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都具有细胞壁,发挥支持和保护的功能,但两者的组成物质不同,霉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络结构,它在维持细胞形态并控制细胞运动及胞内运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小问3详解】霉菌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它们是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小问4详解】细胞核是遗传核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霉菌细胞中淀粉酶合成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淀粉酶的加工、分泌过程需要图中①内质网。32.化学防晒霜中有效成分氧苯酮(OBZ)是一种紫外线的吸收剂。科研人员测定了一定浓度的OBZ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k为斜率)。同时也测定了植株正常生长的饱和光强下,不同浓度OBZ处理的黄瓜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₂浓度(Ci),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植物光合色素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叶绿素能否吸收利用紫外线?_______请解释原因_______。(2)据图1的实验结果,可推测OBZ对_______(填“光合”或“呼吸”)作用的影响更明显,判断依据是_____。(3)分析图2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OBZ能够明显_______黄瓜叶片的气孔导度(Gs),且与OBZ浓度呈现______关系;除Gs变化会影响CO2进入减少外,由于_______,从而导致OBZ对细胞间隙CO2浓度(Ci)影响不明显。(4)进一步研究发现OBZ严重干扰了光反应系统中的电子传递过程,_______合成受阻,进而影响了碳反应中_______反应过程。【答案】(1)①.无水乙醇②.否③.叶绿素只吸收可见光(2)①.光合②.与对照组相比,OBZ 组在光照条件下的k值变化远大于黑暗条件下(3)①.抑制②.正相关③.光合作用速率下降,CO2的固定也减少(4)①.ATP、NADPH②.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CO2的还原【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据图1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OBZ对黄瓜叶片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影响k值相比对照组k值均减小,均表现为抑制。只不过与对照组对比,OBZ组的k值变化程度在黑暗条件很小,在光照条件下很大。据图2分析可知,OBZ能够明显抑制黄瓜叶片的气孔导度(Gs),且随着OBZ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而OBZ对细胞间隙CO₂浓度(Ci)影响不明显。 【小问1详解】根据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可以用有机溶剂将色素提取出来,常用的提取剂是无水乙醇。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不能利用紫外线,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小问2详解】依据图1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OBZ对黄瓜叶片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影响k值相比对照组k值均减小,均表现为抑制。只不过与对照组对比,OBZ组的k值变化程度在黑暗条件很小,在光照条件下很大,所以OBZ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明显,判断依据是与对照组对比,OBZ组的k值变化程度在黑暗条件下远低于光照条件下;【小问3详解】依据图2分析可知,OBZ能够明显抑制黄瓜叶片的气孔导度(Gs),且随着OBZ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二者呈现正相关;而OBZ对细胞间隙CO₂浓度(Ci)影响不明显。推测Ci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CO₂进入气孔的量减少,但是CO₂被固定的量也减少,所以细胞间隙CO₂浓度变化不大;【小问4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进一步研究发现OBZ严重干扰了光反应系统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和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可得:首先OBZ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然后OBZ抑制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接下来ATP和NADPH合成受阻,然后光反应影响到碳反应过程即三碳化合物还原为三碳糖速率下降,最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株生长受限。33.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对洋葱根尖分生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指数(细胞群体中分裂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思路(具体测定方法不作要求),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适宜条件下培养若干长势相同的洋葱,3天后选出生根情况相近的洋葱,标记其中长度为1cm左右的幼根,并将洋葱________。②将6组洋葱在不同的温度梯度环境中继续培养48小时后分别切取标记根的根尖,先后用稀盐酸______、清水漂洗、________染色,制成临时装片。同时用适宜的方法测定各组细胞周期的时间长度。③在显微镜下寻找呈_______形的细胞,每个装片随机统计3个视野中________,分析处理数据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2)预测不同温度对细胞周期时间长度影响的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3)分析与讨论低温会影响_________,从而导致蛋白质合成等反应速率减慢,进而导致细胞周期____________。由于零上低温处理会影响纺锤体的组装,使更多的细胞停留在分裂期,可见, 这样的低温会导致细胞分裂指数_____________。【答案】33.①.随机均分为6组②.解离③.龙胆紫##醋酸洋红##碱性染料④.正方⑤.分裂期细胞数和细胞总数34.35.①.酶活性②.变长③.增加【解析】【分析】本实验设计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细胞增殖的影响,观测指标为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指数。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由于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蛋白质合成等反应速率减慢,进而导致细胞周期变长。由于零上低温处理会影响纺锤体的组装,使更多的细胞停留在分裂期,所以细胞分裂指数会增加。【小问1详解】①依据题干实验步骤②信息可知洋葱需要随机均分为6组。②正常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6组洋葱在不同的温度梯度环境中继续培养48小时后分别切取标记根的根尖,先后用稀盐酸解离、清水漂洗、龙胆紫或者醋酸洋红或者碱性染料染色,制成临时装片。③由于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所以在显微镜下寻找呈正方形的细胞;依据题干信息“以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指数(细胞群体中分裂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为测定指标”,所以每个装片随机统计3个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和细胞总数,分析处理数据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小问2详解】不同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周期时间长度,故预测的实验结果曲线为: 【小问3详解】分析与讨论: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蛋白质合成等反应速率减慢,进而导致细胞周期变长。由于零上低温处理会影响纺锤体的组装,使更多的细胞停留在分裂期,可见,这样的低温会导致细胞分裂指数增加。【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步骤的完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作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4.香水玫瑰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科研人员用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呈现红色与花瓣细胞的______中红色素有关,红花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这样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2)实验二为______实验,可用来检测实验所产生的子代个体的________。(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该玫瑰花色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定律,实验一的亲本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4)实验一与实验二中都是红花与白花杂交,后代表型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实验二子代中的红花植株相互授粉,产生的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答案】(1)①.液泡②.显性③.实验一中红花玫瑰和白花玫瑰杂交后代全部为红花(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红花)④.完全显性(2)①.测交②.基因组成##配子类型及比例 (3)①.分离②.RR(4)①.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红花亲本基因型不同##实验二红花亲本基因型为Rr,实验一红花亲本基因型为RR②.2/3【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呈现红色与花瓣细胞的液泡中红色素有关;红花为显性,因为实验一中红花玫瑰和白花玫瑰杂交后代全部为红花(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红花)。小问2详解】子一代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实验二为测交实验,可用来检测实验所产生的子代个体的基因组成(配子类型及比例)。【小问3详解】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该玫瑰花色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因为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因为红花为显性,子一代全部为红花,因此实验一的亲本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小问4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