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6602

大小:242.6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1.位于土耳其境内的卡塔·于育克遗址距今约8000年左右。考古学者在该遗址发现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这一考古发现可印证该地区()A.出现贫富分化现象B.存在一定社会分工C.最早从事农业生产D.商业贸易繁荣发展2.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农民种植的高产作物除了满足自用,也将余留部分拿到市场出售。还有农民将量少价高的大米拿去贩卖,再购买相对便宜的高产作物来食用。据此可知,高产作物的种植()A.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B.促使政府改革赋税制度C.加剧了山区的水土流失D.意在解决人口激增问题3.“西番菊”(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明代传入我国,初期只是零星种植。20世纪初,“西番菊”因“其子可榨油”,且对土壤要求不苛刻,所以被广泛种植。“西番菊”的广泛种植()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B.促进明清时期人口增长C.丰富了民众的食物种类D.挤占了本土物种的空间4.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730.6亿斤,比上年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的台阶。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谷物总体自给率超过95%。这表明我国()A.缓解了食品安全问题B.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C.各地区农业均衡发展D.有效控制粮食安全风险5.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地区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出土地点生产工具总数铁农具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敖汉旗老虎山363597.2%山西长治分水岭312167.7%695884.1% 河南辉县固围村湖南长沙、衡阳两地2117809%广西平乐银山岭1709153.5%这些数据可以佐证当时()A.劳动生产效率大为提高B.私营矿冶业发展迅速C.铁制农具普及全国各地D.冶铁技术发源于东北6.农书《四民月令》记录了东汉田庄的多种生产经营情况。农业生产有谷物栽培、畜牧养禽、种植蚕桑果木;手工业生产有纺织、酿酒、制酱等。这表明,东汉田庄()A.抑制了土地兼并B.盛行自耕农经济C.生产中精耕细作D.具有自给自足性7.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一些棉纺织工厂主通过机器纺纱,再雇佣家庭手织工将棉纱织成棉布;在金属加工业中,既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工厂,也有很多传统手工作坊。这些现象表明,当时英国()A.工厂制提高了生产效率B.多种劳作方式并存C.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D.纺织业占主导地位8.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创了流水线生产。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整个生产过程处于监督管理之下⋯⋯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据此可知,流水线生产()A.无法保障产品的质量B.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C.激化了阶级间的矛盾D.促使美国成为经济霸主9.18世纪,海滨旅游属于英国贵族的休闲方式;19世纪,海滨旅游受到很多工人阶级的追捧,英国海滨城市布莱克浦因工人的大量涌入而被誉为“工人度假胜地”。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业的进步B.工人政治地位提高C.工人经济收入增长D.民众文化素质提升10.人工智能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比人类更高效地完成数据整理、文稿编辑和重复操作等工作,这可能会让许多中等技能的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被取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需要人类身体灵活性的低技能劳动者和创造性强的高技能劳动者则难以构成威胁。据此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A.使各领域实现了智能化B.导致传统行业走向衰落C.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调整D.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11.明万历年间,杭州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描述道:“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纻……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这表明当时()A.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北方商人主导商业贸易D.区域间的长途贸易兴盛1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将财物委托给另一个自由民保管,应该签订契约,保证委托有效性。如果在委托时没有签订契约,而受委托之人事后否认保管了财物,则无法对其进行起诉。此规定()A.蕴含明显的契约精神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D.维护了诚实守信的原则13.17世纪,欧洲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双隶,然后再将奴隶送到美洲的种植园中去劳动。据此可知,当时()A.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C.殖民国家贸易竞争加剧D.跨太平洋贸易发展迅速14.16世纪初,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是个濒临太平洋的小渔村。随着马尼拉帆船贸易的开展,每逢“中国商船”抵达时,该地就会出现大规模的集市贸易。17世纪,阿卡普尔科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枢纽。阿卡普尔科的变化()A.源于葡萄牙的殖民侵略B.得益于同中国的朝贡贸易C.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扩大D.推动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15.2015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首次以主导方身份筹建的国际金融机构。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国发展到如今来自六大洲的109个国家;G20国家中有14个国家是亚投行成员,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展表明()A.中国金融影响力不断扩大B.世界贸易组织职能被削弱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16.明清时期的江苏盛泽镇“居民悉逐绫绸之利”,下表是明朝初年至清朝光绪年间盛泽镇人口变化的数据统计。时期明朝初年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清光绪年间户数五六十户居民百户一万余户二万余户小型村落市镇巨镇 规模出处《盛湖志》《吴江县志》《吴江县志》《吴船日记》据此可知,该集镇()A.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B.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C.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D.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17.明政府对民居建造有严格规定:“庶民卢舍,不过三间五架,禁用斗拱、饰彩色。”民间合院式的住宅,多将坐北朝南、光照充足的正房安排给长辈居住,子女晚辈居住在朝向东西的厢房。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民居设计()A突显君权神授B.崇尚尊卑礼制C.体现天人合一D.追求因地制宜18.19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地区法院审理的案件数量从每年4500件上升到每年4万件,其中未成年人案件占较大比例。伦敦最大的两个区中,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高达34%。这说明英国当时()A.早期殖民扩张拉大贫富差距B.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明显下降C.工业化提高了城市治理难度D.未成年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19.下图是公元前212年,秦朝修建的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沿线修建有众多烽火台、关隘、行宫等建筑。《史记·匈奴列传》载“去长安八千里,正南北相直道也”。据此可知,秦直道的修建()A.加强了北部边境防御B.旨在促进民族交融C.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D.方便帝王云游享乐20. 汉代,我国便有对舵的文献记载。宋朝开始将平衡舵应用于船只,可使转舵更加便捷。南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曾记载客舟上使用可升降舵“后有正舵,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据此可知,宋代()A.水运沟通了南北交流B.航海运营受到官府的控制C.注重航海技术的创新D.海外贸易连接了世界市场21.湖北襄阳因汉水穿城而过、地处陆路要冲,历史上曾是军事与商业重镇。20世纪初,近代铁路通车,原先陕西货物改走陇海铁路运出,豫南、鄂北物产改赴京汉铁路南下,襄阳逐渐失去发展优势。这反映出()A.铁路运输的价值大于水运B.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C.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格局D.科技进步密切了区域联系22.2014年,北京出现“北京实时公交”手机App,可以查询公交车的线路、方向、站点、时间及公交车的拥挤度。北京公交实时查询功能()A.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B.导致乘客集中乘车C.降低了公交运营成本D.便利了人们的出行23.中华民国成立后,出台《防疫人员恤金条例》等条例,要求各级防疫机构免费为民众提供疫苗注射、消毒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卫生部明确要求防疫人员必须通过医师考试,获得证书,方有诊治资格。上述措施()A.完善了全国医疗保障体系B.实现了疫苗接种全面覆盖C.保障了对民众的药品供应D.推动了医疗卫生的近代化24.1883年,上海租界内建立了自来水饮用系统,“饮城河之水,易生疾病”的观念逐渐被市民所了解。《申报》代表民众向官方呼吁:“城河之水恶浊,是宜官为勤勘广浚,必使城内水清食之不至致病,而取汲亦觉便宜。”这表明近代上海()A.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B.公共卫生意识逐步提高C.公共卫生事业成就显著D.医疗卫生事业领先全国2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A.体现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B.反映医疗机构职能的扩大 C.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D.标志着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票号起源于19世纪初,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异地之间商业贸易时货币运输困难的问题。票号的初期经营者几乎都是山西人,这些票号分布在京、津、张家口、平遥、西安、开封和苏州等传统商埠,为往来商人办理埠际间的汇款。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南北交通中断,票号开始承揽官款汇兑业务。官款汇兑业务量大、资金流量稳定、汇费收入多,给票号带来了丰厚的营业利润,刺激了票号业的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票号进入迅速扩张期,票号汇通地向对外通商口岸扩展,出现了非山西商人创办的阜康、源丰润、天顺祥等南帮票号。到1893年,票号开设数量多达28家。—摘编自刘建生《金融需求变迁视角下山西票号衰亡及对当代启示》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进行经济侵略。19世纪中叶起,一些进步之士认识到自办银行的重要性,认为自办银行可以“杜洋商之挟持,以挽外溢以足国”。甲午战争后,金融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民办企业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和存汇等服务。诸多因素,使得第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建立。1905年后,户部银行、交通银行等官办与私营银行渐次开立。本国银行成立后,票号官款汇兑和埠际汇款等业务逐渐被分流,票号的经营日渐艰难。辛亥革命后,为了振兴实业,政府陆续推行了一系列发展银行业、健全银行制度的则例、法令。但各军阀为了筹集军费,通过银行大肆发行公债。银行进行公债投资牟取暴利,反而对民族工业的贷款微不足道。十余年间,有200多家银行先后成立,银行业呈现出虚假的繁荣。同一时期的票号则因转型失败而彻底衰落。—摘编自周建波《银行、票号兴替与清末民初金融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之前票号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中国本土银行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启示。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已有“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记载。从秦至唐,政府主导下的城墙营建逐步成熟,由城外往里看:第一层是城市外围的高大城墙——外城廓;第二层为内城墙,这里大多为普通百姓的居住区;第三层为皇城;第四层为宫城,是帝王居住、听政的场所。宫城城墙的质量、高度是最高级别的。城门的设置上,无论城墙的轮廓是何形态,城门都按方位开四门、六门或九门,体现了我国古代“礼制”思想以及儒家的四方观念。此外,城门外还加筑“瓮城”,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在一些水灾频发的地区,瓮城还可以减小对城内的破坏。明清时期,大量的人口由城内迁出,城外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与乡之间的界线出现了“模糊地带”,城墙也不再是绝对的标志物了。 —摘编自王筠、邱厚梁《浅析中国古代城墙的发展及其作用》材料二近现代以来,作为城市象征物的城墙见证了我国城市空间的转型。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城墙变迁的信息。时间城市城墙的变迁1907年杭州铁路自城外贯城而入,拆去清泰门城墙数十丈,是为杭州拆城之始。1927年苏州改造旧城门、增开新城门,并将与城门相连的道路开始拓宽改建。1927年南京南京城墙“拆”与“保”引发社会各界争论。徐悲鸿发表《对南京拆城的感想》,反对强烈,直斥拆城是“续貂之举”。1982年西安首次提出古城保护的口号,确定了“维修城墙,整治城河,改造环城园林”环城建设方案。—摘编自郭婷《城墙的命运—20世纪中国城市空间的现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墙修筑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城墙变迁的主要方式并简析其积极影响。28.海洋观形成与演变同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息息相关,涉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西海洋观的演变中国西方14世纪之前春秋时期,齐国“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古希腊狄米斯托克主张“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此后的历代统治者大多推行开放合作的海洋政策。罗马帝国提出“海洋应归罗马所有”的观点。14世纪—19世纪中期明太祖明确下达“片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的禁海令。清朝两次颁布禁海令。 1608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提出“海洋在本质上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的控制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地加以利用”。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1874年,李鸿章提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9世纪末,美国人马汉提出“海权论”,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控制海洋通道。20世纪中期至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近海防御”的战略思想,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由海制陆的观念,即依靠先进的海上作战平台和智能化武器,从海上对敌岸目标发动打击。—根据王世汉《中西海洋观的变迁与反思》等整理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至少引用材料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30——12: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1.位于土耳其境内的卡塔·于育克遗址距今约8000年左右。考古学者在该遗址发现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这一考古发现可印证该地区()A.出现贫富分化现象B.存在一定社会分工C.最早从事农业生产D.商业贸易繁荣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8000年左右(卡塔·于育克)。根据材料可知,在卡塔·于育克遗址发现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这些物品的制造反映了当时存在一定社会分工,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在卡塔·于育克遗址发现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不能说明该地区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排除A项;材料中的“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不属于农业生产工具,不能得出“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品交换,不能说明商业贸易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农民种植的高产作物除了满足自用,也将余留部分拿到市场出售。还有农民将量少价高的大米拿去贩卖,再购买相对便宜的高产作物来食用。据此可知,高产作物的种植()A.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B.促使政府改革赋税制度C.加剧了山区的水土流失D.意在解决人口激增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农民会将种植的高产作物部分拿到市场出售,同时也会购买相对便宜的高产作物来食用,反映了高产作物的种植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的赋税制度改革,排除B项;高产作物引进种植本身不会引起水土流失,过度开垦才会造成环境问题,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高产作物与市场的关系,并没有表明其种植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3.“西番菊”(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明代传入我国,初期只是零星种植。20世纪初,“西番菊”因“其子可榨油”,且对土壤要求不苛刻,所以被广泛种植。“西番菊”广泛种植()A.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B.促进明清时期人口增长C.丰富了民众的食物种类D.挤占了本土物种的空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番菊”因“其子可榨油”,且对土壤要求不苛刻,所以被广泛种植,它有利于丰富民众的食物种类,C项正确;“西番菊”的广泛种植有利于丰富民众的食物种类,未体现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排除A项;“西番菊”的广泛种植是因为“其子可榨油”,且对土壤要求不苛刻,未体现促进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排除B项;“西番菊”的广泛种植有利于丰富民众的食物种类,不确定是否挤占了本土物种的空间,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730.6亿斤,比上年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的台阶。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谷物总体自给率超过95%。这表明我国()A.缓解了食品安全问题B.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C.各地区农业均衡发展D.有效控制粮食安全风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中国)。根据材料“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谷物总体自给率超过95%”信息可知,表明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具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能够有效控制粮食安全风险,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能够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从而缓解了粮食安全问题,而不是食品安全,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提到农业生产现代化,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全国粮食产量提高,不能得出各地区农业均衡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地区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出土地点生产工具总数铁农具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敖汉旗老虎山363597.2% 山西长治分水岭312167.7%河南辉县固围村695884.1%湖南长沙、衡阳两地211780.9%广西平乐银山岭1709153.5%这些数据可以佐证当时()A.劳动生产效率大为提高B.私营矿冶业发展迅速C.铁制农具普及全国各地D.冶铁技术发源于东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铁农具所占百分比较高,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A项正确;铁农具使用的增加,不能推测出是否与私营矿冶业有关,排除B项;普及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铁农具的使用,不能看出冶铁技术发源地,排除D项。故选A项。6.农书《四民月令》记录了东汉田庄的多种生产经营情况。农业生产有谷物栽培、畜牧养禽、种植蚕桑果木;手工业生产有纺织、酿酒、制酱等。这表明,东汉田庄()A.抑制了土地兼并B.盛行自耕农经济C.生产中精耕细作D.具有自给自足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农业生产有谷物栽培、畜牧养禽、种植蚕桑果木;手工业生产有纺织、酿酒、制酱等”可知,东汉田庄的农业生产涉及农牧业等各个方面,手工业生产也可以满足基本需要,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正确;田庄就是大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土地兼并严重,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农业耕作方式,看不出自耕农经济盛行,且该说法错误,排除B项;精耕细作体现在一定土地上进行细致耕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一些棉纺织工厂主通过机器纺纱,再雇佣家庭手织工将棉纱织成棉布;在金属加工业中,既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工厂,也有很多传统手工作坊。这些现象表明,当时英国()A.工厂制提高了生产效率B.多种劳作方式并存C.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D.纺织业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英国既有工业工厂,又有传统手工作坊,故得出英国多种劳作方式并存,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英国具有多种劳作方式,不能看出工厂制度提高生产效率,排除A项;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只能看出英国纺织业具有多种生产形式,不能得出纺织业是否占据英国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8.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创了流水线生产。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整个生产过程处于监督管理之下⋯⋯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据此可知,流水线生产()A.无法保障产品的质量B.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C.激化了阶级间的矛盾D.促使美国成为经济霸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14年的美国。根据材料“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创了流水线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处于监督管理之下⋯⋯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福特的创新促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B项正确;流水线生产能够保障产品的质量,选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流水线生产与阶级矛盾激化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成为经济霸主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9.18世纪,海滨旅游属于英国贵族的休闲方式;19世纪,海滨旅游受到很多工人阶级的追捧,英国海滨城市布莱克浦因工人的大量涌入而被誉为“工人度假胜地”。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业的进步B.工人政治地位提高C.工人经济收入增长D.民众文化素质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至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海滨城市由主要是英国贵族和乡绅度假娱乐的地方,发展为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休闲场所,并且可以享受之前上流社会才拥有的高雅休闲场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这为工人阶级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他们改善生活水平,冲击了原有的思想观念,C项正确;“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并不是工人阶级休闲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工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和民众文化素质提升的相关信息,排除B、D项。故选C项。10.人工智能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比人类更高效地完成数据整理、文稿编辑和重复操作等工作,这可能会让许多中等技能的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被取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需要人类身体灵活性的低技能劳动者和创造性强的高技能劳动者则难以构成威胁。据此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A.使各领域实现了智能化B.导致传统行业走向衰落C.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调整D.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这可能会让许多中等技能的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被取代”“人工智能对需要人类身体灵活性的低技能劳动者和创造性强的高技能劳动者则难以构成威胁”可知,人工智能取代了中等技能劳动者的工作,但对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劳动者威胁不大,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部分工种的淘汰,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C项正确;材料强调人工智能使数据整理等职能化,并未强调其他领域的智能化,排除A项;数据整理并未危及农业等传统行业,该说法错误,排除B项;人工智能对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劳动者影响不大,因此不会全部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万历年间,杭州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描述道:“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纻……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这表明当时()A.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北方商人主导商业贸易D.区域间的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万历年间(中国)。据材料可知,北方各地的商人到浙江购买丝织品,说明这一时期区域间的长途贸易兴盛,D项正确;新型的生产关系是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而材料未涉及雇佣劳动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区域间长途贸易兴盛,为涉及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松弛,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北方商人到浙江购买丝织品,不能得出北方商人主导商业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将财物委托给另一个自由民保管,应该签订契约,保证委托的有效性。如果在委托时没有签订契约,而受委托之人事后否认保管了财物,则无法对其进行起诉。此规定()A.蕴含明显的契约精神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D.维护了诚实守信的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盒流域。根据材料“自由民将财物委托给另一个自由民保管,应该签订契约,保证委托的有效性”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财务委托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且规定必须签订契约,体现了明显的契约精神,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当时并不平等,排除B项;“保障了”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契约原则上升到法律角度说明实际生活中出现了不守信的现象,且仅凭一条法律条文不能得出“诚实守信”,排除D项。故选A项。13.17世纪,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双隶,然后再将奴隶送到美洲的种植园中去劳动。据此可知,当时()A.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C.殖民国家贸易竞争加剧D.跨太平洋贸易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7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17世纪欧洲贸易公司把购买的印度的棉纺织品用来在欧洲销售和在非洲交换奴隶,奴隶作为商品被卖到美洲。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因此随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B项正确;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的贸易公司,未涉及殖民国家竞争,排除C项;材料涉及大西洋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14.16世纪初,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是个濒临太平洋的小渔村。随着马尼拉帆船贸易的开展,每逢“中国商船”抵达时,该地就会出现大规模的集市贸易。17世纪,阿卡普尔科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枢纽。阿卡普尔科的变化()A.源于葡萄牙的殖民侵略B.得益于同中国的朝贡贸易C.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扩大D.推动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墨西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导致阿卡普尔科逐渐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枢纽,反映出世界市场的扩大,C项正确;墨西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排除A项;材料体现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与朝贡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阿卡普尔科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枢纽,不能得出世界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5.2015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首次以主导方身份筹建的国际金融机构。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国发展到如今来自六大洲的109个国家;G20国家中有14个国家是亚投行成员,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展表明()A.中国金融影响力不断扩大B.世界贸易组织职能被削弱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年(中国)。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首次以主导方身份筹建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现出中国在世界金融影响力不断扩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贸易组织,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排除C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包括了109个国家,属于国际性金融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16.明清时期的江苏盛泽镇“居民悉逐绫绸之利”,下表是明朝初年至清朝光绪年间盛泽镇人口变化的数据统计。时期明朝初年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清光绪年间户数五六十户居民百户一万余户二万余户规模小型村落市镇巨镇出处《盛湖志》《吴江县志》《吴江县志》《吴船日记》据此可知,该集镇()A.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B.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 C.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D.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盛泽镇自明朝初年至清光绪年间人口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可见盛泽镇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雇佣劳动,无法说明出现心得生产方式,排除A项;盛泽镇成为绫绸业贸易重心,而非江南商业中心,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江苏盛泽镇商业领域的分工,排除C项。故选D项。17.明政府对民居建造有严格规定:“庶民卢舍,不过三间五架,禁用斗拱、饰彩色。”民间合院式的住宅,多将坐北朝南、光照充足的正房安排给长辈居住,子女晚辈居住在朝向东西的厢房。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民居设计()A.突显君权神授B.崇尚尊卑礼制C.体现天人合一D.追求因地制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庶民卢舍,不过三间五架,禁用斗拱、饰彩色”“多将坐北朝南、光照充足的正房安排给长辈居住,子女晚辈居住在朝向东西的厢房”可知,民间房屋禁用斗拱、饰彩色,体现了区别于官府的体制,正房给长辈居住体现了长幼有序,反映了明朝民族设计突出尊卑礼制,B项正确;君权神授体现君主权力来自神明,与民居无关,排除A项;天人合一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材料并未强调民居涉及效法自然,排除C项;材料并未明确说明是中国哪个地区的民居,体现不出因地制宜,排除D项。故选B项。18.19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地区法院审理的案件数量从每年4500件上升到每年4万件,其中未成年人案件占较大比例。伦敦最大的两个区中,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高达34%。这说明英国当时()A.早期殖民扩张拉大贫富差距B.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明显下降C.工业化提高了城市治理难度D.未成年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英国伦敦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突出,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以来英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因此材料反映了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治理的难度,C项正确;19世纪属于工业革命时期,不是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未成年人犯罪,不能等同于工人阶级生活水平下降,排除B项;工业革命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未成年人犯罪不能说明未成年人教育资料匮乏,排除D项。故选C项。19.下图是公元前212年,秦朝修建的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沿线修建有众多烽火台、关隘、行宫等建筑。《史记·匈奴列传》载“去长安八千里,正南北相直道也”。据此可知,秦直道的修建()A.加强了北部边境防御B.旨在促进民族交融C.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D.方便帝王云游享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直道经由九原一直修到云阳,据地图信息可知,这条直道直通秦朝疆域南北,利于迅速调动部队解决北部边境防御,A项正确;秦直道的修建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并不是促进民族交融,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在公元前221年,前212年国家已经统一,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修直道帝王云游享乐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20.汉代,我国便有对舵的文献记载。宋朝开始将平衡舵应用于船只,可使转舵更加便捷。南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曾记载客舟上使用可升降舵“后有正舵,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据此可知,宋代()A.水运沟通了南北交流B.航海运营受到官府的控制C.注重航海技术的创新D.海外贸易连接了世界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开始将平衡舵应用于船只……南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曾记载客舟上使用可升降舵”可知,宋代出现了舵,并且在南宋已经出现了可升降舵,舵的发展体现了当时航海技术出现了创新,C项正确;大运河沟通南北,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官府的态度,且两宋时期政府支持海外贸易,排除B项;世界市场在当时尚未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21.湖北襄阳因汉水穿城而过、地处陆路要冲,历史上曾是军事与商业重镇。20世纪初,近代铁路通车,原先陕西货物改走陇海铁路运出,豫南、鄂北物产改赴京汉铁路南下,襄阳逐渐失去发展优势。这反映出()A.铁路运输的价值大于水运B.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C.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格局D.科技进步密切了区域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湖北襄阳因汉水穿城而过、地处陆路要冲,历史上曾是军事与商业重镇”“豫南、鄂北物产改赴京汉铁路南下,襄阳逐渐失去发展优势”可知,古代襄阳因为汉水等而得到发展,近代襄阳因为铁路发展而衰落,体现了襄阳城的发展受到交通变迁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并未将水路与铁路运输进行对比,且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地理环境对城市发展有影响,但决定说法错误,且材料不体现城市格局,排除C项;铁路发展有助于加强区域联系,但材料信息仅涉及襄阳,看不出区域联系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22.2014年,北京出现“北京实时公交”手机App,可以查询公交车的线路、方向、站点、时间及公交车的拥挤度。北京公交实时查询功能()A.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B.导致乘客集中乘车C.降低了公交运营成本D.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实时公交使人们更轻松的查询公交车的状况,便利了人们的雏形,D项正确;手机APP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排除A项;北京实时公交可以减少乘客集中乘车现象,排除B项;北京实时公交是方便乘客,与公交运营成本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3.中华民国成立后,出台《防疫人员恤金条例》等条例,要求各级防疫机构免费为民众提供疫苗注射、消毒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卫生部明确要求防疫人员必须通过医师考试,获得证书,方有诊治资格。上述措施() A.完善了全国医疗保障体系B.实现了疫苗接种全面覆盖C.保障了对民众的药品供应D.推动了医疗卫生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要求各级防疫机构免费为民众提供疫苗注射、消毒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部明确要求防疫人员必须通过医师考试,获得证书,方有诊治资格”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对医疗服务和从医资格作出严格规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疗卫生的近代化,D项正确;全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全面覆盖”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保障了对民众的药品供应”说法与近代中国的现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4.1883年,上海租界内建立了自来水饮用系统,“饮城河之水,易生疾病”的观念逐渐被市民所了解。《申报》代表民众向官方呼吁:“城河之水恶浊,是宜官为勤勘广浚,必使城内水清食之不至致病,而取汲亦觉便宜。”这表明近代上海()A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B.公共卫生意识逐步提高C公共卫生事业成就显著D.医疗卫生事业领先全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饮城河之水,易生疾病”“必使城内水清食之不至致病,而取汲亦觉便宜”可知,近代上海人民比较关注饮用水问题,且《申报》还发出呼吁,反映了当时上海人民公共卫生意识有所提高,B项正确;材料未说明饮用水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上海市区,看不出基础设施建设,且“趋于完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实行效果,看不出“成就显著”,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信息,不能得出“领先全国”,排除D项。故选B项。2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 A.体现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B.反映医疗机构职能的扩大C.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D.标志着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材料“人人动手,消灭四害”“人人防疫,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可知,新中国通过宣传画的方式教育、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这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防疫事业的有效工作方式,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A项正确;仅凭这些宣传画的内容,不能体现医疗机构职能扩大,排除B项;这些宣传画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不符合第二幅宣传画,排除C项;这些宣传画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并未涉及医疗卫生体系等信息,无法体现卫生体系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票号起源于19世纪初,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异地之间商业贸易时货币运输困难的问题。票号的初期经营者几乎都是山西人,这些票号分布在京、津、张家口、平遥、西安、开封和苏州等传统商埠,为往来商人办理埠际间的汇款。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南北交通中断,票号开始承揽官款汇兑业务。官款汇兑业务量大、资金流量稳定、汇费收入多,给票号带来了丰厚的营业利润,刺激了票号业的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票号进入迅速扩张期,票号汇通地向对外通商口岸扩展,出现了非山西商人创办的阜康、源丰润、天顺祥等南帮票号。到1893年,票号开设数量多达28家。—摘编自刘建生《金融需求变迁视角下山西票号衰亡及对当代启示》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进行经济侵略。19世纪中叶起,一些进步之士认识到自办银行的重要性,认为自办银行可以“杜洋商之挟持,以挽外溢以足国”。甲午战争后,金融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民办企业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和存汇等服务。诸多因素,使得第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建立。1905年后,户部银行、交通银行等官办与私营银行渐次开立。本国银行成立后,票号官款汇兑和埠际汇款等业务逐渐被分流,票号的经营日渐艰难。辛亥革命后,为了振兴实业,政府陆续推行了一系列发展银行业、健全银行制度的则例、法令。但各军阀为了筹集军费,通过银行大肆发行公债。银行进行公债投资牟取暴利,反而对民族工业的贷款微不足道。十余年间,有200多家银行先后成立,银行业呈现出虚假的繁荣。同一时期的票号则因转型失败而彻底衰落。—摘编自周建波《银行、票号兴替与清末民初金融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之前票号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中国本土银行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启示。【答案】(1)山西商人为主体;业务单一(以汇兑为主);获利丰厚;分布逐渐广泛(从传统商埠向通商口岸扩展):发展速度较快,数量增多;深受政治局势影响。(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的推动;民族工业的金融需求:政府政策的支持。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金融业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受军阀混战影响,对民族工业支持有限:挤压了票号的经营空间。(3)金融业要服务于国计民生;金融业要与时俱进:金融业发展需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晚清(中国)。特点:根据材料“票号的初期经营者几乎都是山西人”得出,山西商人为主体;根据材料“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异地之间商业贸易时货币运输困难的问题。”得出,业务单一(以汇兑为主);根据材料“给票号带来了丰厚的营业利润”得出,获利丰厚;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票号进入迅速扩张期,票号汇通地向对外通商口岸扩展,出现了非山西商人创办的阜康、源丰润、天顺祥等南帮票号。到1893年,票号开设数量多达28家。”得出,分布逐渐广泛(从传统商埠向通商口岸扩展);发展速度较快,数量增多;深受政治局势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清末民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进行经济侵略。”得出,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一些进步之士认识到自办银行的重要性”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批民办企业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和存汇等服务。”得出,民族工业的金融需求;根据材料“政府陆续推行了一系列发展银行业、健全银行制度的则例、法令。”得出,政府政策的支持。影响:根据材料“同一时期的票号则因转型失败而彻底衰落。”得出,挤压了票号的经营空间;根据材料“但各军阀为了筹集军费,通过银行大肆发行公债。银行进行公债投资牟取暴利,反而对民族工业的贷款微不足道。”得出,受军阀混战影响,对民族工业支持有限;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对中国积极方面回答,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金融业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本题较为开发,言之有理即可。如:金融业要服务于国计民生;金融业要与时俱进:金融业发展需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已有“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记载。从秦至唐,政府主导下的城墙营建逐步成熟,由城外往里看:第一层是城市外围的高大城墙——外城廓;第二层为内城墙,这里大多为普通百姓的居住区;第三层为皇城;第四层为宫城,是帝王居住、听政的场所。宫城城墙的质量、高度是最高级别的。城门的设置上,无论城墙的轮廓是何形态,城门都按方位开四门、六门或九门,体现了我国古代“礼制”思想以及儒家的四方观念。此外,城门外还加筑“瓮城”,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在一些水灾频发的地区,瓮城还可以减小对城内的破坏。明清时期,大量的人口由城内迁出,城外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与乡之间的界线出现了“模糊地带”,城墙也不再是绝对的标志物了。—摘编自王筠、邱厚梁《浅析中国古代城墙的发展及其作用》材料二近现代以来,作为城市象征物的城墙见证了我国城市空间的转型。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城墙变迁的信息。时间城市城墙的变迁1907年杭州铁路自城外贯城而入,拆去清泰门城墙数十丈,是为杭州拆城之始。1927年苏州改造旧城门、增开新城门,并将与城门相连的道路开始拓宽改建。1927年南京南京城墙“拆”与“保”引发社会各界争论。徐悲鸿发表《对南京拆城的感想》,反对强烈,直斥拆城是“续貂之举”。1982年西安首次提出古城保护的口号,确定了“维修城墙,整治城河,改造环城园林”环城建设方案。—摘编自郭婷《城墙的命运—20世纪中国城市空间的现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墙修筑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城墙变迁的主要方式并简析其积极影响。【答案】27.历史悠久;政府主导;凸显身份等级(凸显儒家礼制思想);主要服务于军事防御;功能多样;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28.方式:拆除城墙;改建城门;修缮保护。影响:缓解交通压力;有利于城市规模扩大;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修建;引发民众对文物价值的思考;推动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缮。【解析】【小问1详解】 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已有‘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记载”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从秦至唐,政府主导下的城墙营建逐步成熟”可知,政府主导;根据材料“由城外往里看:第一层是城市外围的高大城墙——外城廓;第二层为内城墙,这里大多为普通百姓的居住区;第三层为皇城;第四层为宫城,是帝王居住、听政的场所。城门的设置上,无论城墙的轮廓是何形态,城门都按方位开四门、六门或九门,体现了我国古代‘礼制’思想以及儒家的四方观念”可知,凸显身份等级(凸显儒家礼制思想);根据材料“城门外还加筑‘瓮城’,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在一些水灾频发的地区,瓮城还可以减小对城内的破坏”可知,主要服务于军事防御;功能多样;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大量的人口由城内迁出,城外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与乡之间的界线出现了‘模糊地带’,城墙也不再是绝对的标志物了”可知,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小问2详解】方式: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铁路自城外贯城而入,拆去清泰门城墙数十丈,是为杭州拆城之始”可知,拆除城墙;根据材料“改造旧城门、增开新城门,并将与城门相连的道路开始拓宽改建”可知,改建城门;根据材料“首次提出古城保护的口号,确定了‘维修城墙,整治城河,改造环城园林’环城建设方案”可知,修缮保护。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铁路自城外贯城而入,拆去清泰门城墙数十丈”“改造旧城门、增开新城门,并将与城门相连的道路开始拓宽改建”可知,缓解交通压力;有利于城市规模扩大;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修建;根据材料“南京城墙‘拆’与‘保’引发社会各界争论”可知,引发民众对文物价值的思考;根据材料“首次提出古城保护的口号,确定了‘维修城墙,整治城河,改造环城园林’环城建设方案”可知,推动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缮。28.海洋观的形成与演变同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息息相关,涉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西海洋观的演变中国西方14世纪之前春秋时期,齐国“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古希腊狄米斯托克主张“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此后的历代统治者大多推行开放合作的海洋政策。罗马帝国提出“海洋应归罗马所有”的观点。 14世纪—19世纪中期明太祖明确下达“片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的禁海令。清朝两次颁布禁海令。1608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提出“海洋在本质上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的控制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地加以利用”。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1874年,李鸿章提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9世纪末,美国人马汉提出“海权论”,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控制海洋通道。20世纪中期至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近海防御”的战略思想,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由海制陆的观念,即依靠先进的海上作战平台和智能化武器,从海上对敌岸目标发动打击。—根据王世汉《中西海洋观的变迁与反思》等整理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至少引用材料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海洋观的形成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他们通过殖民侵略和商业贸易,获得大量的财富。17世纪上半叶,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当时格劳秀斯提出海洋可以被所有国家自由利用,这一海洋观正好符合荷兰不断扩大海上贸易的经济需求。明清之际,西方殖民者在亚洲占领殖民据点进行贸易,并且同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清初,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较强。统治者担心海外势力和抗清势力对统治造成威胁,所以进行了海禁。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西方也在沿海地区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因此李鸿章认识到中国海上安全的重要性,提出要重视海防,建设近代化的海军。综上所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西海洋观受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示例二:论题:中国的海洋观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阐述: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后,通过海上贸易路线,中国同海外展开了长期的贸易。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销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明清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实施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鸦片战争后,面对海外殖民者,清政府逐渐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建立了近代海军,但是未能阻挡列强侵略。新中国建立后,更加重视海军建设和海洋资源的开发。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近海防御”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我国的海洋观经历了从积极利用到收缩保守再到重视海洋安全的复杂变化。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向海洋,开发海洋,维护海洋安全是中国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类论述题。时空:近现代以来(世界)。根据不同时期中西方的海洋观念提出的背景得出论题:海洋观的形成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阐述:根据材料“1608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提出‘海洋在本质上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的控制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地加以利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他们通过殖民侵略和商业贸易,获得大量的财富。17世纪上半叶,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当时格劳秀斯提出海洋可以被所有国家自由利用,这一海洋观正好符合荷兰不断扩大海上贸易的经济需求。根据材料“明太祖明确下达‘片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的禁海令。清朝两次颁布禁海令。”可知,明清之际,西方殖民者在亚洲占领殖民据点进行贸易,并且同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清初,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较强。统治者担心海外势力和抗清势力对统治造成威胁,所以进行了海禁。根据材料“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西方也在沿海地区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因此李鸿章认识到中国海上安全的重要性,提出要重视海防,建设近代化的海军。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综上所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西海洋观受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