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ID:83625651

大小:61.0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围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需选择,而是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陌生人对于婴孩的话是无法懂的,但是在做母亲的人听来都清清楚楚,还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乡土作为人类诞生的摇篮,成了人类共同拥有的童年记忆。当人类成群结队地拥向文明发达的城市之后,人们的情感与乡土仍然有着不能阻断的精神联系,乡土成了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也是滋补作家的肥沃土壤。马克·吐温对家乡密西西比河的乡村生活的描摹,福克纳对美国南方风情画般的描绘,以及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对俄罗斯的广阔草原、森林和乡村生活的由衷赞美,都已证明乡土像母亲一样孕育了诸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从乡土小说的奠基者——鲁迅、茅盾、沈从文、废名,到后来的汪曾祺、孙犁、莫言等,他们始终痴情地关注着那片充满苦难与温情的乡土。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作家是以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这是相对于其他生活领域(如城市、军营、知识界等等)而言的。这些“乡土作家”特别地关心乡间外观上和一般生活形式上区别于其他生活领域的特色,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笔下乡间的独特性,并一律带有较为浓重的“乡恋”色彩。与此不同,莫言笔下的乡间世界基本上是在同一空间内展开。高密东北乡,一个中国古老、充满苦难的乡村,它不是历史主义者眼中的某个特定阶段的乡村,而是一块永恒的土地,被时间滤去了历史附着在乡土生活表面的短暂性特征,其生活呈现为最基本的形态:吃、喝、生育、暴力、死亡……他努力书写高密东北乡人的贫苦,写出他们的艰难抗争,写出他们虽贫困却有着不屈的精神、美好的道德与淳朴善良的人性,表现了作家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去整合现实、祈求故土复兴的美好愿望,成就了他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高度。(选自黄志刚《莫言小说乡土情结探源》,有改动)材料三:乡土情结作为中国人集体潜意识里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由农耕文明和儒家思想演化而来,其基本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归隐山林的乡土情结。归隐山林源于志士或诗人对世俗社会人情世故的厌恶,更是对乡土自然的内心向往。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而甘享乡居的宁静。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最形象的注解。 其二,思念故乡的乡土情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思亲本身就是一种浓厚的乡土情结,正是这种乡土情结的存在,即使“少小离家老大回”,但乡音始终未改。对于故土,国人始终是难以割舍的。其三,衣锦还乡的乡土情结。《史记·项羽本纪》中写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项羽为何自刎乌江?这句诗中可窥其因。衣锦还乡的乡土情结是人的欲望和价值扩大化的一种体现。因为在很多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事业的成功只有得到乡人的认可才是最大的荣耀。(选自高申贵《关于中国人乡土情结的文化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的生活往往受地域限制,域内接触多,与外界隔离,各自保持相对的孤立。B.终老是乡的乡民生活在礼俗社会里,他们无须选择生活环境,接触的是“熟悉”社会。C.从乡村社会里得到的自由与法理社会的自由固然不同,但也不能突破规矩的约束。D.乡土社会的信任是从熟悉中生成的,而这样的信任就只表现在当地人内部之间。2.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走向城市的人们割舍不下与故乡的联系,故中外文坛出现了一大批乡土小说作品。B.文中“与此不同”的不同点主要是指莫言描绘的乡间,滤去了表面的短暂性特征。C.乡土情结的产生与农耕文明、儒家思想密切相连,很多古诗文都表达了这种心态。D.乡土情结有多种类型,其中思乡思亲的情结对于国人来说更为浓厚,更值得推崇。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证明乡土社会“熟悉性”论据的一项是()(3分)A.“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B.“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C.“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认错了人。”D.“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会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4.从论述结构上看,材料一是层进式还是并列式?为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校要召开关于“乡土文化”专题会,请你就上述三则材料做成三个主题的演示文稿在会上作介绍。这三个主题是什么?分别有哪些要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流淌的秋虫清音付秀宏中秋是一个丰收的时令,听秋虫在秋夜里声声鸣叫,仿佛是听孔子讲不舍昼夜,听峨眉山的法师讲解禅心,让我的内心变得阔远,因着秋凉的沉静被洗涤,像似秋空和秋水一样。中年的我,有几年很是热衷法布尔的《昆虫记》,可惜此后,除了听到秋光里蟋蟀的凄清鸣叫,闻到蜻蜓飞过头顶的草色醇香,对那些细小的生灵,我几近相忘。虽然很长时间没有读法布尔,但我还是记得那个法国长寿老头的昆虫王国。秋虫,就像秋天一样,辽阔中交融着丰富与淡然、喜悦与凄凉,那种难以言明的情绪总在心头萦绕。一位朋友曾捉到蹲伏在厨房角落里的一只瘦小的蟋蟀,因为惊惧,它的清脆而响亮的声音戛然而止。朋友和我提起此事,我笑着说,你打扰蟋蟀作诗了。蟋蟀是唐朝的李白,黑夜是它饮不完的酒。噫!秋虫与秋夜之相悦,是把深情写在纸上的那种感觉。前两天去母亲家,住在那里。窗外的一棵小樱桃树下,秋虫不停歇地吟唱,我不知道哪一声鸣叫是海子的,哪一声又是北岛的,密密匝匝的樱桃叶子看过去,全是无数沉醉的耳朵。还曾读过一首有关秋虫的诗歌,题目叫《为何不带秋虫回家》,我臆测这里的“家”是人的心灵的家园。你想啊,秋虫的诗会多像李清照的诗词专场,它可以把人们一颗颗浊躁的心变得一点一点清澈起来。难怪有人说,彻夜的虫鸣好比山顶银河倾泻的水,洗涤着那些仰望天空的人们……秋虫就是禅修的一种,虽然细微,但非常沉醉迷人,即便有些冷寂,但那种专注、那种深情,可以让人的身心澄明起来,那是秋的暗语与玄机。一鸣三千里,都写在一个人又一个人的心弦上,恰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境界。秋虫有清音,它们不嘲笑什么,只是把生命里低沉的基音和高亮的泛音用断续的咏叹表达出来。秋虫清音的高与低,唱与停,融汇在秋空的高渺与周遭的宁静里……的确,只有这种微小的生命才能发出这样的声音,那是一群执着灵魂的美妙合唱。记得,幼时对静寂之声敏感。那秋虫、那鸣叫、那声韵,还有那种说不清的凄凄切切,每晚悠扬动人地响着,令我异常着迷。从立秋开始,秋虫们日复一日踩着灼热夏季的尾巴,把秋意谱成深夜里长长的弦歌;在明耀的新月下或徐缓的凉风中,有意无意地靠着枕,听虫儿们的合奏,足以撼动泪湿的心情。这种种心迹,现在回忆起来,那份亲切似乎与年俱增了。对秋虫的声音,何以如此钟爱呢?难道说它们的演奏是一川清凌凌的融水?是啊,秋虫的清音,在自然中汇入了无尽的神妙,于是众妙毕集,各抒灵趣,我自己也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反正,每当没听到秋虫之声,便会莫名地想流泪,生出难于言说的慰藉与寂寥。我的心情,仿佛远离了床榻,沉浸在思慕与怀恋之中。这些虫声里会有李白的感叹、杜甫的伤怀、李商隐的微唱、李煜的低泣,酸酸麻麻的,却有非常永恒的心境。 夜沉沉地睡了,只有往昔真挚而柔韧的声音,宛若秋水的微澜一般颤动不已。我不能忘怀于秋虫之鸣,任由秋虫是先哲心声余韵那般缭绕着,似动不动,似淌非淌,用它不懈的努力,融化我敏感多愁的心。听得久了,我如同羁旅返乡的游子终于踏上故土,又似忆起与诗心碰撞那一刻的会心之笑,既有几分陌生,又感到舒畅和亲切。因有秋虫在耳,自己的情感得以恢复本来的纯净。不知多少次,半夜从睡梦中醒来,听见秋虫的哨子还在奏响,只是有一点儿瑟瑟的冷意。当这凉意微逗之时,我心中总是疑惑:这是不是“纷披灿烂”的《广陵散》遗篇?是不是唐末黄巢《不第后赋菊》的“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时,我的心像夏日河面上的巨蜻蜓时停时飞,惊骇般地睁大了眸子。从一个文化记忆驶向了另一个桥头,犹如驶入了梦境;夜半秋虫清音——于我,仿佛是一个个的新发现,引发深切的共鸣。秋天气温日渐降低,虫音那冷静而又清澈的质感,如秋月般洁白纯净,如月光般水银泻地,如秋风般凉意深沉,亦如秋风般了无痕迹。听秋虫之声,最有情味,如同古老编钟一样传来的悠远的音。那悠悠的声音仿佛有了倒影似的,一身静气地走着,值得我们去用心细细品味。如果有雅兴,不妨披一件夹袄,一个人走进这秋野之夜,此间月光清亮、露水清凉,虫鸣清越而密集,蟋蟀、蝈蝈、金铃子的清音一起倾倒而来,却丝毫不纷乱,婉转缠绵,喃语不尽。我甚至能察觉到,家中秋虫的低吟浅唱,已与明月之下田野里的噪噪天籁,交相共鸣,合成了一处旋律。我不禁潸然泪下,倘若此时有人问我:“秋虫的声音如何迷人?”我会静静地说:“在这声音中,不仅领悟到各种美妙的声音,而且可以听懂你自己。”因声声不息的秋虫清音,能把自己的那颗心读懂、读透,该是身为人最幸福的事情了!(摘编自《人民周刊》2020年18期,有删减)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开篇写庆祝丰收的中秋时令的秋虫鸣叫,并将听清音的感觉等同于聆听圣贤的教导和法师的禅语,让读者对秋虫清音有了非常美妙的第一印象。B.作者笔下的秋虫,是在辽阔的背景下将“丰富与淡然、喜悦与凄凉”自然融合在一起的,而这也正是作者在文中要向读者传达的无法说得清楚的情绪。C.“我”之所以会臆测《为何不带秋虫回家》中“家”是人的心灵的家园,是因为诗歌作者将秋虫的诗会比作李清照的诗词专场,能让读者浊躁的心逐渐清澈。D.作者以自我疑惑提及“纷披灿烂”的《广陵散》遗篇和黄巢的诗句,引出自己在秋日夜半时分由秋虫清音促发的文化记忆,从而有了内心深切的共鸣。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写自己去母亲家居住,听到樱桃树下的秋虫鸣叫声时,插叙了朋友捉蟋蟀的事,“打扰”一句在幽默调侃中引发了对秋虫和文化的相似联想。 B.秋虫并不嘲笑什么,只是将自己声音的高低、唱停自然地表达出来,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对微小秋虫的执着及其美妙清音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C.作者在文中解释了自己钟爱秋虫声音的原因后,先写自己听不到秋虫之声后的寂寥感受,再写听到秋虫清音后的巨大震撼和纯净内心,对比鲜明,描写细腻。D.本文联想、想象丰富,又借助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将秋虫清音写得清新脱俗,使得整篇文章意境优美,富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8.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秋虫清音”,但第二段却为什么要写自己对法布尔的昆虫王国的难以忘却?(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说秋虫清音是“流淌的”,而这种“流淌”在文中体现为多个层面,请结合全文简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文本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與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二: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①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教者,家有塾②,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③ ,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④,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舍之可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注】①镀:小。②塾:与下面的“庠”“序”“学”皆为古代学校名。③操缦:操弄琴弦。缦,琴弦。④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10.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横线上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夫然A故安其学B而亲C其师D乐其友E而信F其道G是以虽离师H辅I而不反也。11.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B.“善良”在文中用作名词,指贤能的人,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C.“就贤体远”与“金就砺则利”中的“就”含义不同。D.“凡学之道”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并序》)中的“凡”含义不同。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第三段连用“登高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五个例子,强调要善于利用外界条件。B.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C.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D.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韩愈的《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两篇选文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16.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好战必亡,然而忘战也必亡,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着类似的担忧。(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来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奇幻色彩。(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在这茫茫天地之间“_________”,若不是自己拥有的,就应该“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记录了悠悠中华的历史、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璀璨,其中蕴藏的美学精神,代表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在①_________中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当今时代倡导科技兴国,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不断拓展包括诗词创作在内的艺术表现对象,成为诗词发展的动力引擎。伴随诗歌的悠久传统,科技诗词在诗词的长河中②_________,并且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化学等③_________。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顾问田麦久认为,“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清代石涛名言),业界要热情拥抱时代、密切关注时代,切准科技发展脉搏、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努力让诗词展示科技发展风貌,为科技发展大合唱唱出响亮音符、营造良好氛围。作为新时代前进号角,代表新时代风貌的中华诗词要深入和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引起人民思想的共鸣。周文彰认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创委的工作中需要呈现④_________、诗和远方,也需要呈现人间烟火、柴米油盐。比如科技诗词吟诵活动、创作采风活动、研究交流活动、雅集联谊活动、学习培训活动、传播宣传活动等,使诗词真正进入百姓生活。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些同志的报告看着很长,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B.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上图书馆》)C.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百合花》)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拿来主义》)20.以下诗词内容或文本在情境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声声慢》——情境:作为“古代女性情感表达”课题研究的对象。B.“独立苍茫”——情境:百年党史丰碑人物纪录片标题。C.“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情境:高考出征誓师口号。D.《念奴娇·赤壁怀古》——情境:入选“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审美内涵”群文阅读专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以下材料节选自《青年报》记者对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的采访稿)记者:……文学价值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 徐则臣:……我们都知道的那个观点:文学是人学。人学,人与世界之间可靠的关系,以及艺术,才是作品永葆青春的法宝。记者:A你讲得特别好。B我都忘记了,你是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的高材生,理论和实践功底都非常深厚。作家里边,博士硕士教授,高学历和学院派特别多,不过也有人说,当一个好作家,与学历和教育关系不大,他们举出来的例子是高尔基、莫言等大家。①_________?徐则臣:车有车道,马有马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就一个好作家,没有包治百病的良方。我是学院里出来的,受过一定的学术训练,这些学习和训练对我的创作大有裨益,一是给我一个宽阔和全面的文学史背景,另一个就是培养了我的问题意识。但这不是成为作家的必然途径。一个人只要足够开放、勤奋,阅读量充分,能找到有效的自我教育的路径且有所悟,②_________,是不是学院派都不重要。高尔基我不知道,莫言老师我接触比较多,就举个莫老师的例子吧。有一次我们聊年轻人的写作,我提到的几位90后作家莫老师都读过;但对莫老师提到的两位,很惭愧,他们的作品我完全不熟。别人作何感想我不清楚,当时我很震惊,前辈作家,诺奖得主,③_________,阅读范围都囊括到了90后的最新创作。莫老师还把这些90后作家的写作跟前面几代作家做了比较。这是个日常的小细节,我觉得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采访活动中,采访用语有特定的要求和作用,这在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所体现。请回答下列问题。(4分)(1)A句“你讲得特别好”对记者接下来要说的话似乎毫无助益,可以删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访谈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采访对象,为何《青年报》记者却说B句“我都忘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我们总是向往未知的远方,而忽略了眼前的风景。其实,只要你心存热爱,身边的一山一水都是最好的诗,一草一木都是最美的词。旅游时代,云游热起。请你作为“家乡推介官”,写一篇文章,把心爱的家乡“宝藏地”推上“顶流”,让读者跟随我们的文字云游美丽家乡。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D(D项,无中生有。“而这样的信任就只表现在当地人内部之间”错,依据材料一“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可见不只表现在当地人内部之间。)2.(3分)C(A项判断错误。依据材料二“当人类成群结队地拥向文明发达的城市之后,人们的情感与乡土仍然有着不能阻断的精神联系,乡土成了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也是滋补作家的肥沃土壤。马克·吐温对家乡密西西比河的乡村生活的描摹,福克纳对美国南方风情画般的描绘,以及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对俄罗斯的广阔草原、森林和乡村生活的由衷赞美,都已证明乡土像母亲一样孕育了诸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并没有说外国作品是小说。B项判断错误。依据材料二“与此不同,莫言笔下的乡间世界基本上是在同一空间内展开。高密东北乡,一个中国古老、充满苦难的乡村,它不是历史主义者眼中的某个特定阶段的乡村,而是一块永恒的土地,被时间滤去了历史附着在乡土生活表面的短暂性特征”,主要指“在同一空间内展开”。C项正确。D项无中生有。“更为浓厚,更值得推崇”于文无据。)3.(3分)B(B项,依据材料一“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B项体现的是地方性。)4.(4分)材料一是层进式。(1分)文章先论述“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地方性产生熟悉性,熟悉性产生信任性。(3分)5.(6分)①乡土社会的特点:地方性——熟悉性——信任性。②乡土是滋补作家的肥沃土壤,乡土文学的两种表现:一是写独特性的“乡恋”色彩,二是写恒定性的理想家园。③乡土情结的类型:归隐山林,思念故乡,衣锦还乡。(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C(C项,“是因为诗歌作者将秋虫的诗会比作李清照的诗词专场”理解有误。从原文“你想啊,秋虫的诗会多像李清照的诗词专场”看,这里应该是“我”认为秋虫的诗会很像李清照的诗词专场,并非诗歌的作者在诗中认为的。)7.(3分)A(A项,“插叙了朋友捉蟋蟀的事” 错误。此处不是插叙,因为插叙是指在记叙某件事的过程中暂时放下正在记叙的内容而插入必要的情节或材料,这里作者先写自己朋友的事,后写自己去母亲家住发生的事,应为顺叙。)8.(4分)①写难以忘却法布尔的昆虫王国,是为下文对秋虫及秋虫清音的具体叙写做铺垫。②写自己热衷法布尔,是为了表明自己对蟋蟀、蜻蜓等秋虫的关注乃至喜爱,奠定全篇的情感基调。(每点2分)9.(6分)“流淌”在文中意为流动,强调其具有动态。①听到的“秋虫清音”是动态的“流淌”。作者对秋虫清音感受细腻,当它“交相共鸣”“倾倒而来”时,自己有“月光般水银泻地”的动态感受。②对“秋虫清音”喜爱之情的“流淌”。由幼时对静寂之声的敏感写到随年龄的增长对秋虫声音的愈来愈亲切,喜爱之情是逐渐加深的。③“秋虫清音”蕴含的文化韵味的“流淌”。由秋虫清音联想到李白、杜甫、李清照等古代文人及其作品的文化意蕴,又联想到当代诗人海子和北岛等的思想,具有由古至今的变化。④“秋虫清音”于人生历程的“流淌”。由秋虫的各种迷人的声音,逐渐地读懂、读透自己的心、自己的心路历程,让自己有幸福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ADG(“夫然”与“故……”之间是因果承接关系,中间应断开,即A处;“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之间是并列对举的关系,故应于“师”后断开,即D处;“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是前文“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的进一步结果,“是以”表结果连词,故应在“是以”前断开,即G处。)11.(3分)C(用法相同,都为“靠近,接近”。句意:金属制的刀斧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接近贤能的人,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12.(3分)D(D项,“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错误。文本二中,原文相关语句“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的意思是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这里的“严”是尊敬的意思,而非指严格。)13.(8分)(1)(4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就会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日”,名作状,每天;“参省”,检查反省;“知”,通“智”,智慧。关键词每处1分,句意1分)(2)(4分)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诏”,授课;“北面”,宾语前置,应为“面北”;“所以”,是为了。关键词每处1分,句意1分)14.(3分)文本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学习的人;(1分)文本二是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C项,“虚写”错误,应为“由上联回忆转入现实”。颈联所见之景为真实所见,是实写。) 16.(6分)意境营造: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②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4分)章法结构:①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②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3)物各有主虽一毫而莫取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18.(4分)①潜移默化②应运而生③息息相关④阳春白雪19.(3分)A(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号作用是直接引用。A项表示直接引用;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强调;D项表示反语。)20.(3分)C(A项,《声声慢》是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恰当。B项,“独立苍茫”表现丰碑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形象。恰当。C项,此句展现的是为真理献身的生活态度,闻一多先生以此激励自我,坚毅地追求理想、服务大众,不计较结果。高考出征誓师口号应以激励为主,与高考目标性强的特点不符。D项,“一尊还酹江月”中有“酒”的意象,恰当。)(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21.(6分)①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观点)的②有没有硕士博士学位③竟然有这么大的阅读量(每空2分,意对即可)22.(4分)(1)不可以删去。访谈中采访者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随时给予积极回应。“你讲得特别好”就是对前文徐则臣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使访谈气氛更融洽,接下来的交流更自如。(2)此处“我都忘记了”不是真的忘记了,而是作为独立的插入语,转换话题,引起听话人注意。使交流更加自然顺畅。四、写作(60分)23.(60分)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文本一: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都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文本二:执政者发布政令,选举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这样可以得到小的赞誉,但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接近贤能的人,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起不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想要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俗,君子就应该要重视设学施教啊!古代进行教育的场所,家庭里有私塾,党有称为庠的学校,术里有称为序的学校,国家有太学。新生每年都可入学,隔年考试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离析经文义理和辨别志向所趋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尊敬师长,能否和学友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学博览,亲敬师长;第七年考查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和择友的眼光,称之为“小成”。第九年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触类旁通,知识渊博通达,临事不惑,不违背老师教诲,称之为“大成”。这样之后,才能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这就是大学教育的纲要。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广泛运用比喻,课内就不能写好诗句;课外不学好如何处理好家室,课内就学不好礼仪。不喜欢那些才艺学问,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因此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大凡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业。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有两种情况:当他在祭祀中作为祭尸时,则不以臣子相待;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大学礼制,给天子授课,授课的臣下无需北面而居臣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