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3928
大小:118.8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4-09-03
《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9古诗三首.古诗中常常借景抒情或蕴含哲理。本课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白居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和宋代的卢钺。《暮江吟》这首诗借傍晚到黄昏时分江上的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写出了诗人在游览风景时悟出的哲理。《雪梅》是一首既有情趣也有理趣的诗,值得咏思。【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意境。2.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朗读《暮江吟》,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3.朗读《雪梅》,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感受梅花的精神。【教学难点】1.通过对《暮江吟》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诗中的意境。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题西林壁》一诗中蕴含的哲理。3.领悟《雪梅》一诗中蕴含的哲理,学习梅花精神。【教学方法】1.引导讨论法。2.讲练结合法。3.点拨启发法。【课时安排】3课时一、课时讲解《暮江吟》. (一)温习古诗,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理解诗题,走近诗人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结合起来看就是太阳落到草丛下了,那这个“暮”代表什么意思?(傍晚。)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行为:吟诗。)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出示作者简介。)(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1.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放。这首诗便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它从侧面反映出了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1.导读第一、二句。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在前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诗中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红得像什么?绿得像什么?(红得像一块红绸子,好似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个“瑟瑟”,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得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用他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2.导读第三、四句。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流连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齐读第三、四句。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可怜”:可爱。“真珠”:珍珠。诗人觉得哪些景物很可爱?(露珠、月亮。)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他觉得很可爱?(像珍珠一样的露珠,像弯弓一样的月亮。)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在你们的想象中,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的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月似()。(露:宝珠、水晶、钻石月:金钩、小船、眉毛、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诗人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3.小结。在白居易的眼里,远处的残阳美,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天上的新月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虽然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题西林壁》(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练,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宋代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课件出示课题。)《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游览庐山时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同学们看古诗下的注释,这里的“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西林”就是“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壁”就是“墙壁”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二)初读古诗,朗读背诵1.请学生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2.指名一个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4.请学生范读。5.全班同学齐读,并默记古诗。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三)精读古诗,探究诗意1.导读第一、二句。(1)根据自己的理解,同桌间互相说说你理解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板书诗句意思: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庐山却变成了一座山峰,高大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景象都各不相同。)(2)从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板书。)从正面是怎么看呢?(引导是从山前、山后看的意思。)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正面看就是从东西看。侧面看就是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诗人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不一样?(不一样,“各”字!)(3)好,咱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它们不一样的感觉给读出来!(齐读。)(4)好!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去看庐山,除了可以像诗人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引导学生从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等方面展开联想。). (5)同学们真的很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平时写景作文中我们可以试着运用这种写作方法。2.导读第三、四句。(1)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谁能反过来用“因为……所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2)大家想想: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有,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在旁边的人却很清楚。)3.小结。描写庐山,大多数诗人会从不同角度赞美庐山美景,苏轼却另辟蹊径,由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景象得出“观察事物应客观全面”的人生哲理。这正是诗人的巧妙之处,也是这句诗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雪梅》(一)看图片,赏雪梅教师为大家准备几张雪梅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教师提问:这是什么花?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放?(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是啊,梅花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可是,有一天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二)读古诗,诵雪梅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准确。2.认读标拼音的字。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相互纠正。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三)品诗句,悟道理“降”,服输;“阁”,同“搁”,放下;“逊”,不及,比不上。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三、四句意思:梅花比不上雪花的颜色洁白,雪花也比不上梅花的一段芳香。板书:雪白梅香,各有长短。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堪称神思巧运:“骚人阁笔费评章”的难题,诗人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盖”又未“盖”,因为“色”与“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 二、板书导图三、主旨分析《暮江吟》选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景色倍显生动,表达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心情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题西林壁》是游庐山后的总结,诗人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人各有长短,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四、课堂小结《暮江吟》主要描绘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和弯月初升、露珠晶莹两幅自然界的画面,授课的重点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在讲解这首诗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语,以及“真珠”“弓”等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牙悄然东升,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喜悦心情。《题西林壁》这首诗描写了庐山景色迷人、气象万千的姿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结合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授课的重点是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这首诗应先理解诗歌含义,可以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如在现实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雪梅》这首诗描写了梅雪争春各不相让的情景。梅花没有雪花的洁白,雪花没有梅花的香气四溢,授课的重点是梅雪争春的新颖别致、出人意料的写法和诗歌背后蕴藏的哲理。. 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学会赏析其他诗歌中关于“梅”“雪”的关系,再对比诗人卢钺笔下的雪梅,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新颖别致、出人意料。本文三首古诗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为学生扫平障碍。接着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加以联想和想象,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指导朗读时,要读出节奏和感情。理解诗句内容时,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疏通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