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2163
大小:3.48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5-01-06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2年6月1日17:00,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30.37°N,102.94°E。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一般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外,还具备短文通信功能。①提供灾区影像,主要是依靠遥感技术,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故不符合题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主要利用统计调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故不符合题意;③确定灾员的位置,主要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故正确;④提供短文联络,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故正确。综上,③④符合题意,D对,ABC错,故选D。行星与月亮相伴出现在夜空的现象,被称为“行星伴月”。2023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五)傍晚,浙江某中学学生观测到“金星伴月”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金星伴月”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彗星、恒星B.行星、卫星C.卫星、彗星D.星云、行星3.天文爱好者常用叠放拳头的方法来估算月亮的地平高度(如图),该校学生傍晚观测到的月亮的地平高度大约是()A.20°B.30°C.60°D.90°【答案】2.B3.A【解析】【2题详解】月球为地球的卫星,金星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为行星和卫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个拳头的仰角约10°,而此时他用两个拳头叠放观看月亮,则地平高度约为20°,BCD错误,故选A。【点睛】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以此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2023年5月,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在四川稻城已经主体骏工(如图)。它能实时监测太阳“打喷嚏”,即对太阳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进入地球进行高精度成像观测,并对空间天气进行预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建成后,可实时监测的主要太阳活动是()A.光球层的黑子B.色球层的耀斑C.光球层的太阳风D.日冕层的日珥5.该望远镜对空间天气预警是为了()A.预报极光观赏时间B.播报民航雷雨天气C.调整地面磁场方向D.应对短波通信障碍【答案】4.B5.D【解析】【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的成因为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和材料中“它能实时监测太阳“打喷嚏”,即对太阳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进入地球进行高精度成像观测”所述一致,B正确,A错误;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日珥出现在色球层,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爆发时会扰乱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需要提前预警,D正确;灾害性天气需要预警,极光观赏不属于预警范围,A错误;雷雨天气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地面磁场方向不能调整,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的影响:影响地球气候和灾害;扰乱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位于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图示意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1975-2000年,9月份平流层臭氧总量()A.随纬度增高而递增B.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C.纬度较低地区递增明显D.纬度较高地区递减明显7.1975-2000年,9月份平流层臭氧总量导致()A.平流层气温有所降低B.北极熊遭受威胁减小C.对流层云雨现象增多D.到达地面紫外线减少【答案】6.D7.A【解析】 【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臭氧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0°S~60°S之间,A错误;且随年份略有北移(从60°S向50°S方向),B错误;纬度较低地区变化较小,C错误;在60°S以南的高纬地区变化幅度较大,递减明显,故D正确。故选D。【7题详解】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并使该层大气升温,臭氧减少会因对太阳紫外线吸收减弱致使平流层气温降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故A正确,D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会增加对地球生物的伤害,B错误;对流层云雨现象与臭氧总量减少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A。【点睛】臭氧能够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023年8月1日,科学家在加拿大落基山脉发现世界最古老的水母化石,该水母距今约有5.05亿年,大约有90根触手,是一种掠食性水母,可捕捉体型巨大的猎物。完成下面小题。8.该水母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早古生代D.晚古生代9.该水母可能捕食的猎物是()A.早期鱼类B.原始鲸鱼C.两栖类动物D.三叶虫【答案】8.C9.D【解析】【8题详解】由所学地质年代知识可知,古生代是距今5.41亿年至距今2.52亿年的地质年代,中生代是距今2.52亿年至距今6600万年的地质年代,新生代是距今6600万年至今的地质年代。由材料可知,此次发现的水母化石形成距今约5.05亿年,此时期为古生代的早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该水母可能捕食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D正确;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在晚古生代,原始鲸鱼出现在新生代早期,ABC错误。故选D。【点睛】动物界发展阶段: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海生藻类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图为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差值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造成横断山区地面有效辐射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天气晴朗B.植被茂盛C.云量较大D.气温较低【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解】由图可知藏北高原与横断山区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差值最小为1月份,属于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横断山区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横断山区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所以云量较大,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较少,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C正确,AD错误;横断山区6月份植被茂盛,植物吸收太阳辐射多,使地面温度相对较低。而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使自身的温度下降,相当于辐射体的温度下降,地面辐射减弱,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较少,B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 “寻找古文化,发现古文明,促进世界文化联系”。2022年暑假期间,上海某中学调研团队乘坐飞机从上海(30°N,120°E)向西沿图示飞行路线游学,以寻求世界文化之根,促进世界和平。下图为该团队在假期游学中飞机的飞行线路和所调研的城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从上海到阿布扎比段,飞机遇到了严重的南亚飓风,当时飞机位于()A.臭氧层B.对流层C.平流层D.高层大气13.在阿布扎比,飞机平稳飞行时的飞行高度应不低于()A.18kmB.10kmC.8kmD.4km【答案】12.B13.A【解析】【12题详解】南亚飓风属于天气现象,应发生在对流层,B正确;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没有天气现象,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读图可知,阿布扎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低纬度,对流层高度为17~18千米,故飞机平稳飞行时的飞行高度应不低于18千米,才能进入平流层,A正确;10km、8km、4km都位于对流层,不利于高空飞行,BCD错误。故选A。【点睛】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浙江临海桃渚保留有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地质遗迹,境内有一处面积达2km2,数量超过1500万根的石柱群(图1)。这些石柱是8000万年前地下岩浆随火山运动到达地表,快速冷却结晶收缩而成的,大多呈六边形。图2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A.①B.②C.③D.④15.若该地火山爆发时伴随地震,地震波的横波不可能穿越的是()A.莫霍面B.古登堡面C.软流层D.地幔【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解】读图判断,①位于地面以上海拔12千米至50-55千米高度,为平流层;②位于地面至地下莫霍面之间,②应是地壳;③位于地下80千米至400千米之间,与软流层的深度吻合,③为软流层;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C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15题详解】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上地幔,均为固态,横波能穿越莫霍面,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通过古登堡面时消失,主要是由于古登堡面下方的外核为液态,故横波不能穿越古登堡面,B选项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横波能穿越,C选项错误;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其物质形态主要为固态,横波能通过,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沙粒被风吹扬,形成沙丘和沙地。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下图为黄泛平原风沙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黄泛平原的泥沙主要来自()A.内蒙古高原西部B.黄土高原C.裸露的黄河河床D.太行山区17.黄泛平原沙地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答案】16.B17.C【解析】【16题详解】黄泛平原的泥沙是由黄河泛滥而沉积的,根据黄河水文状况,黄河水中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据材料可知,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决口扇上沙粒被风吹扬,风力减弱后,沙粒大量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地,故黄泛平原沙地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项。【点睛】黄泛平原,位于海河平原和淮北平原之间,是黄河冲积形成的,包括泛滥沉积,盐碱、沙化土地较多,但平均气温高,适合喜温抗沙作物生长,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水稻、枣等。河漫滩上不同树龄的树木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信息。下图为美国小密苏里河(密苏里河上游支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甲、乙、丙三处,丙处树龄最小,推测其原因是丙处()A.位于河流上游B.积水时间更长C.河流侵蚀作用强D.受人类影响大19.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①②③④四处,河道变迁速率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8.B19.D【解析】【18题详解】根据河流流向可知,以前河道从甲流向乙再流向丙地,丙在下游,受到侵蚀作用较上游弱,AC错;乙地地势高,丙地地势低,积水时间长,树木浸水不易存活,河流完全改道后才开始生长,树龄短,B对;该河流改道频繁,侵蚀堆积明显,受人类影响较小,D错。故选B。【19题详解】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密集、密度最大的地方是④处,因此④地河道变迁速率最小,D对,ABC错。故选D。【点睛】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20.下图为“2019年1~3月张家口某气象站典型山谷风风向频率日内分布图”。该气象站山风、谷风的风向及成因正确的是() A.谷风——偏南风山坡表面升温较慢B.谷风——偏北风谷地上空升温较快C.山风——偏南风山坡表面降温较快D.山风——偏北风谷地上空降温较慢【答案】C【解析】【详解】山谷风的形成是由于山谷与其附近同高度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据图风向频率分析可知,晚上时间段风向频率较大的主要是偏南风,即山风主要是偏南风,D错误;白天时间段风向频率较大的主要是偏北风,即谷风主要是偏北风,A错误;山坡表面升温较谷底同高度大气快,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大气从谷底吹向山坡,形成谷风,而不是由于谷地上空升温较快所致,B错误;夜间山坡表面降温较谷底同高度大气快,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同理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大气应从山坡吹向谷底,形成山风,C正确。故选C。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新疆博乐怪石峪分布着一种奇特的风成地貌景观,当地主导风为西北风。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时,拍摄了怪石峪蜂窝状洞穴景观(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1.怪石峪蜂窝状洞穴形成的主要环境条件为()①多大风天气②干旱且温差大③冰川分布广④地面湿度大A.①B.②C.③D.④22.下列关于怪石峪蜂窝状洞穴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多朝向东南方向B.大多朝向西北方向C.主要受风化、侵蚀作用而成D.主要受搬运、侵蚀作用而成【答案】21.AB22.BC【解析】【21题详解】据材料“新疆博乐怪石峪分布着一种奇特的风成地貌景观”可知,该景观分布区气候干旱且多大风,故①②正确;该地气候干旱,受冰川作用和地面湿度影响不大,故③④排除;故选AB项。【22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怪石是风蚀地貌,怪石上的孔洞应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博乐怪石峪位于新疆,当地的盛行风为西北风,因此怪石上的孔洞大多朝向西北方向,A错误,B正确;怪石峪蜂窝状洞穴位于新疆,属于风蚀地貌,主要受风化、侵蚀作用而成,C正确,D错误。故选BC项。【点睛】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区。23.下图为大气的组成饼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组成成分相对稳定B.②含量自地面向高空逐渐递减C.a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D.b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答案】AD【解析】 【详解】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的体积分数最大,因此图中①为干洁空气,②为水汽;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组成成分相对稳定,A正确;在垂直方向上有时会出现逆温等相对特殊的大气运动,会影响垂直方向上的水汽分布,不一定出现自地面向高空逐渐递减的情况,B错误;氮气(a)并不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质主要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氧气(b)是微生物呼吸作用必需物质,因此参与了有机物的腐败、分解,D正确。故选AD。24.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气象状况、地形等。下图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关于下列各地年太阳辐射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川盆地因海拔低,年太阳辐射量较低B.西北地区因晴天多,年太阳辐射量较高C.两极地区因纬度高,年太阳辐射量低D.与海南岛相比,青藏高原纬度较高,年太阳辐射较低【答案】B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以外,还与地形、下垫面、天气状况等有关。四川盆地由于阴雨雾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因此太阳辐射较弱,不是因为海拔低而太阳辐射较弱,A错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因此太阳辐射强,B正确;两极地区纬度高,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是极昼期,太阳高度小,且较长的极夜期内没有太阳辐射,所以太阳辐射量低,C正确;纬度越高,太阳辐射应越弱;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虽然较高,但是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而海南岛纬度低,但是降水量大,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太阳辐射弱,D错误。故选BC。近年来,一种新型阴阳大棚逐步在我国西北各地推广,其结构如图1所示,即一侧向阳面,一侧背阴面,分别种植绿色蔬菜和香菇。两个棚用墙体隔开,墙体留有两个用于气体交换的窗口。图2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5.温室大棚可以保温的原因是()A.①可穿过塑料薄膜,②无法穿透塑料薄膜B.②可穿过塑料薄膜,③无法穿透塑料薄膜C.②被削弱少,大棚内温度升高D.③损失少,大棚内温度升高26.下列关于阴阳大棚说法正确的是()A.当窗口打开时,窗口1的气体向南流,窗口2的气体向北流B.当窗口打开时,窗口1的气体向北流,窗口2的气体向南流C.透气窗口的存在有利于加大昼夜温差,提高香菇品质D.透气窗的存在有利于两侧大棚的碳氧平衡【答案】25.BD26.BD【解析】【25题详解】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塑料薄膜使地面升温;地面升温后产生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无法透过塑料薄膜,使得大棚内增温,A错,B对;②通过大棚时被削弱,大棚内获得太阳辐射减少,不会使大棚升温。C错;大棚将地面辐射能量留在大棚之内,损失少,使大棚内温度升高,D对。综上所述,BD正确,AC错误,故选BD。【26题详解】南面向阳,温度高,为阳棚,棚内气流上升;北面背阴,温度低,为阴棚,棚内气流下降。所以窗口1的气体向北流,窗口2的气体向南流,A错误,B正确;棚内的温度总体比较高,透气对昼夜温差的影响小,C错误;种植绿色蔬菜的棚内氧气较多,种植香菇的棚内二氧化碳较多,透气有利于两侧大棚的碳氧平衡,D正确。综上所述,BD正确,AC错误。故选BD。【点睛】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发展反季节蔬菜的原理:太阳短波辐射容易穿透玻璃(薄膜)进入温室,地面升温后产生红外线长波辐射,不容易穿透玻璃(薄膜),从而导致热量保留在温室(大棚)内。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再现了钱塘江退潮后滩涂上的“大地之树”。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大地之树”:滩涂上沟渠纵横交错,就像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滩涂地貌的主要特征是()A.滩面千沟万壑,起伏较大B.滩面开阔,稍向海洋倾斜C.树枝坡度极陡,砾石众多D.滩面组成物粒度较细28.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涨潮时,泥沙在滩涂沉积B.涨潮时,滩涂受侵蚀形成冲沟C.落潮时,泥沙在滩涂沉积D.落潮时,滩涂受侵蚀形成冲沟【答案】27.BD28.AD【解析】【27题详解】图中滩涂形成于钱塘江口,落差小,滩面平坦开阔起伏小,由潮流堆积形成,退潮时,海水从树枝处向树干处汇聚,说明陆地方向较高,稍向海洋倾斜,A错,B对;树枝处为潮流可达最远处,力量衰减,不能搬运大块砾石,C错;滩地位于海陆力量平衡地带,沉积物质粒度较细,D对。故选BD。【28题详解】图中滩涂主要由潮流堆积形成,涨潮时,外力作用以沉积为主,表现为泥沙在滩涂沉积,A对,B错;落潮时,外力作用以侵蚀为主,自高向低带走泥沙,形成“大地之树”景观,形成冲沟,C错,D对。故选AD。【点睛】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停地变化之中,主要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改变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而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以及生物等外力所表现出来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外力在不回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回的作用力,以流水为例,在流水流速较快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侵蚀性,在河流的上游地区,由于流速很快,下蚀作用明显,常形成V形谷;而在流水速度较慢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沉积性,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较慢泥沙沉积,多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景观。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下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下图为研究小组对我国青藏高原的某河谷城市进行逆温测定结果(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地逆温层()A.冬季逆温层厚度大,夏季小B.7:00时厚度1月最大,5月最小C.19:00时厚度随月份增加而递减D.逆温厚度19:00时较薄,7:00时较厚30.关于逆温对当地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对流旺盛B.大气结构稳定C.抑制沙尘运动D.谷底气温升高【答案】29.AD30.BC【解析】【2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该逆温层无论是7点还是19点,都是冬季厚度大,夏季厚度小,A正确;由图可以看出,该地逆温层7时1月厚度最大,9月厚度最小,B错误;19时逆温层厚度随着月份的递增先递减后递增,C错误;图中信息能直接看出逆温厚度19:00时较薄,7:00时较厚,D正确。故选AD。【3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使得空气对流运动受到抑制,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也使得大气较为稳定,A错误,B正确;由于大气稳定,沙尘的上升运动受到抑制,沙尘和污染物等不易扩散,C正确;逆温出现时,谷底气温较低,上部热下部冷,D错误。故选BC。 【点睛】辐射逆温:在天晴风小的夜间,地面的热量向空间散失很快,地表温度迅速下降,地面空气受其影响也随着下降,越近地面的空气受其影响越大,于是就出现近地面层空气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1.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长江上游流域部分区域(图1)开展了“长江自然之美”为主题的考察活动。第一站甲地:雅砻江大峡谷(图2)。江中巨石阻梗、浪花四溅、险滩密布,形成了深不见底窄如刀缝的绝壁深涧地貌,极为险峻。第二站乙地: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沟内有高山雪峰、冰川、冰瀑、原始森林等景观。图3为海螺沟冰川地貌图。第三站丙地:贵阳毕节织金洞(图4)。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等,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1)河流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图1甲属于____地貌(填“流水侵蚀”或“流水堆积”),其特点是____(双项选择题)。A两岸陡峭B.河谷呈“V”形C.地形平坦D.河道蜿蜒曲折(2)关于图3海螺沟冰川地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属于大陆冰川,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____②图中的粒雪盆,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出口和冰川槽谷相连。____ ③近年来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当地冰瀑布断裂。____④图中冰舌末端的堆积物大小不均,磨圆度好。____(3)关于喀斯特地貌及其形成原因对应关系,请用直线连接。----------------------石柱地表喀斯特地貌--------钙华---------堆积作用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沟---------溶蚀作用(4)研学中发现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多发,请简述当地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原因。【答案】31.①.流水侵蚀②.AB32.①.×②.√③.√④.×33.34.地形:当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起伏大;地质:当地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断裂带,地质条件不稳定;气候:当地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江上游区域景观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地质灾害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图1甲是雅砻江大峡谷,两岸呈V形,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下蚀深切,两岸陡峭,河谷呈“V”形,AB对;地形平坦、河道蜿蜒曲折是河流下游侧蚀、堆积形成的,不符合当地情况,CD错。故选AB。【小问2详解】海螺沟冰川是受印度洋水汽影响形成的海洋性冰川,不是大陆冰川,①错误;图中的粒雪盆从地貌上属于冰斗,呈围椅状,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没有峭壁的一面是出口与冰川槽谷相连,②正确。全球变暖,冰瀑融化,无法承受重力时可能会断裂,③正确。冰舌末端的堆积物属于冰碛物,是随冰川流动搬运带来的物质堆积而成,没有分选性,大小不均,但移动过程中没有磨圆,棱角分明,④错误。小问3详解】石柱是在地下溶洞中堆积形成的石钟乳和石笋相连产生的地貌,钙华是流水中溶解的钙质在地表静止水面中发生沉积作用产生的景观,溶沟是流水对地表石灰岩溶蚀产生的景观,连线情况如下图。 【小问4详解】当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起伏大,降水和重力作用下地表物质易发生滑动;当地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断裂带,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地震,地表物质松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容易形成洪流,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或土层破坏,导致地质灾害易发生。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亚地区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夏季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溫差常在30℃左右。区内大风日数多,降水普遍较少,但东南侧山地为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图1为中亚地区简图。材料二: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某日湖岸乙处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材料三:山麓丙地发育众多洪积扇,其地面主要由粗大砾石构成,形成戈壁(图3)。(1)图中甲沙漠中常见新月形沙丘,如图2所示,其形态特征为迎风坡坡形____,坡度平缓,背风坡坡形____、坡度较____(陡或缓);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风向。 (2)绘制夏季白天乙地与里海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在图中适当位置补画箭头),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弯曲状况。(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中亚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大的原因。(4)描述丙地附近戈壁滩的形成过程。【答案】32.①.微凸②.下凹③.陡④.下33.34.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中亚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中亚地区晴天多,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35.此处夏季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碎屑物质多;河流或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形成洪积扇;风力强劲,大风将细小颗粒吹走,留下粗大砾石覆盖形成戈壁。【解析】【分析】本题以中亚地区简图以及沙丘和戈壁景观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新月形沙丘的特点、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风蚀地貌的形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据所学知识点可知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缓,坡形微凸,背风坡坡形坡度较陡,坡形下凹;沙丘的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小问2详解】乙地在里海东侧陆地地区,夏季白天里海增温较周边陆地慢,气温较低,气流遇冷下沉,而乙地增温较快,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流受气压梯度力由里海指向乙地,高空相反;近地面等压线里海处上凸,乙地下凹,高空相反。绘图如下: 【小问3详解】昼夜温差主要涉及白天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间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小问4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