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2652
大小:2.4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4-09-03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和田地区于田县期中教学情况调研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值为100分.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2.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分别位于什么地貌?()A.瀑布、三角洲B.冲积扇、三角洲C.三角洲、冲积平原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答案】1.A2.B 【解析】【1题详解】图中河流a、b、c三处分别位于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河流上游由于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为主;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为主,携带大量泥沙流往下游;河流下游地区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以流水堆积为主,故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侵蚀、搬运、堆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d农业区位于河流出山口处,该处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c城区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是三角洲地貌,B正确;瀑布一般位于河流上游,冲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是由河流侧向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多见于弯曲型河段,故ACD均错误。故选B。【点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2020年2月,南极某科考站附近出现了“西瓜雪”现象。科学家表示,这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它们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并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相比普通的雪,“西瓜雪”的出现会使图中()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4.如果“西瓜雪”现象在南极地区大面积频繁发生将()A.引发降雪增多B.导致土壤酸化C.利于生态平衡D.加剧气候变暖【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 2月南极某科考站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气温较高,极地雪藻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使积雪吸热增强,③增强,C正确。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西瓜雪”的出现对①没有影响,A错误。②是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③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B错误。④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故选C。【4题详解】极地雪藻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如果“西瓜雪”现象在南极地区大面积频繁发生会使积雪吸热增强,地面辐射增强,大气温度上升,降雪可能减少;人口少,酸性气体少,不会导致导致土壤酸化;大气温度上升,不利于生态平衡;大气温度上升,加剧气候变暖,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当冰雪呈现红色的时候将会降低对阳光的反射、降低融化速度,如果大面积出现将会加剧气候变暖的情况,威胁到生态系统。洞里萨湖(左图)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季节性水量交换,湄公河河水倒灌入洞里萨湖一般出现在5—10月(右图)。2020年8月,倒灌入湖的水量创下23年来同期最低水量,湖区居民用水一度陷入紧张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受河水倒灌影响,洞里萨湖面积最大一般出现在()A.5月B.7月C.8月D.10月6.2020年8月,湄公河倒灌入洞里萨湖水量小的原因可能有()①湖区用水增多②湖区降水减少③湄公河流域降水减少④湄公河上游筑坝蓄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缓解本次湖区居民用水紧张的快捷有效措施是()A.加强国际合作B.增加入工降雨C.增加河床宽度D.限制居民用水【答案】5.D6.C7.A【解析】 【分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湄公河河水倒灌入洞里萨湖一般出现在5—10月,随着大量河水注入,同时根据材料中的第二幅图,从5月到10月河水都是在倒灌湖泊,洞里萨湖面积不断扩大,所以10月面积达到最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6题详解】当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时,河水从湄公河倒灌入洞里萨湖。湖区用水增多和湖区降水减少,会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湄公河倒灌入洞里萨湖水量增加才对,①②错误;倒灌水量小,可能是湄公河水位低,或是洞里萨湖水位高。说明可能是湄公河流域降水减少,水位低于洞里萨湖,③正确;上游国家筑坝蓄水,导致下游湄公河水位下降,也可能导致湄公河水位低于洞里萨湖,④正确;C项的③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湄公河是国际性河流,河流上游国在湄公河上修筑了大量水坝蓄水,短时间内下游地区缺水可以请求上游国家开闸放水,从而抬高水位,缓解用水危机,所以缓解本次湖区居民用水紧张的快捷有效措施是加强国际合作,A正确;人工降雨条件要求高,成本也太高,用来缓解居民用水紧张不现实,B错误;增加河床宽度对缓解本次湖区居民用水紧张作用不大,且速度非常慢,C错误;限制居民用水会是居民用水更紧张,居民用水紧张并没有得到缓解,D错误。故选A。【点睛】水资源短缺的措施:1、开源角度:(1)修筑水库(湖泊水)。(2)跨流域调水(河流水)。(3)合理开采地下水(地下水)。(4)人工降雨(大汽水)。(5)海水淡化(海水)。(6)废水处理再利用(废水)。2、节流角度:(1)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农业)。(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工业)。(3)节约用水,增强公民节水意识(生活)。(4)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完善法律法规;适当提高水价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回答下面小题。8.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哪一类现代技术()A.GPSB.RSC.GISD.3S9.“北斗”系统可能用于以下工作()①交通运输②搜索营救③调度指挥④导弹发射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③④ 【答案】8.A9.B【解析】【8题详解】我国“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两者都属于定位、导航、授时的现代技术,A正确;RS是遥感的简称,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B错误;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主要用于对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C错误;3S是GPS、RS、GIS的统称,D错误;故选A。【9题详解】“北斗”系统可以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交通运输、搜索营救、调度指挥、导弹发射都需要卫星定位、导航,都可以利用“北斗”系统工作,所以,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提供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具有全能型(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测绘领域、资源勘测、交通领域、娱乐旅游、救援领域。10.下图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显示大屏幕所显示的内容,该内容属于()A.地图B.电子地图C.遥感图像D.模拟图像【答案】C【解析】【详解】显示内容是一幅照片,它是北斗系统的卫星所拍摄的,属于遥感图像,C正确;无图例等内容,故它不是地图或电子地图,AB错误;它是真实照片,故非模拟图像,D错误。所以选C。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50米12.山峰与湖面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280米C.300米D.310米【答案】11.D12.C【解析】【分析】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11题详解】图示区域地势由河流沿线向两侧渐高。根据山峰高程、河流位置、等高距100米三个条件可确定图中从山峰到Q点每条等高线的数值分别为500、400、300、300、400,从而判断Q地海拔范围为400米到500米之间,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已知山峰海拔为580米,要求出山峰与湖面的高差,须求出湖面的海拔。湖面与瀑布都位于200~300米海拔范围,而湖面位于瀑布的上游,瀑布落差为72米,据此求出湖面的海拔应为272~300米之间,故其与山峰的高差在280~308米之间,C正确。故选C。读极地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13.若一架飞机从C地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D地,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B.先东南再东北 C.一直向西D.先西南再西北14.飞机由C地飞往D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陆和大洋依次是()A.亚洲-印度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C.太平洋-南美洲一大西洋D.澳大利亚-太平洋-南美洲【答案】13.B14.C【解析】【分析】【13题详解】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由这两点和地心三点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的圆)组成的劣弧长,该图是南半球的俯视图,C点D点之间大圆弧向南凸出,从C点到D点的飞行方向是先东南再东北。B正确,故选B。【1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C地位于180%经线上,其对应的大洋为太平洋;南半球太平洋东侧依次为南美洲、大西洋,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通过经纬网俯视图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读图时抓住关键信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半球。最短航线是经过两点大圆的劣弧长。读“2003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地点日出时间日落时间①7:1816:48②6:5415:30③6:3616:50④8:2418:5615.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是()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③②④①16.此时的地球位置可能是下图的() A.4位置B.2位置C.3位置D.1位置17.③位于②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答案】15.A16.D17.D【解析】【15题详解】由上表可知,①地的白昼长度为9个半小时,②地地的白昼长度为8个小时36分,③地的白昼长度为10个小时14分,④地的白昼长度为10个小时32分。②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①地次之,③地再次之,④地变化幅度最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以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排序是②①③④,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16题详解】位于春秋分日附近,昼夜接近平分。A和B选项错;由表格可知,①②③④四地均为昼短夜长且昼长和夜长相差较大,该日应临近冬至日。1位于近日点附近,为终至日,3位于远日点附近,为复至日。C错,D对。故选D。【17题详解】由表中信息可知,③白昼时间比②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以③得纬度位置偏低。②地日出时间比③早所以③在西。③位于②的西南方,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1、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2、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3、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4、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二、综合题,49分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阿拉山口介于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是宽约20公里,长90公里的一个平坦、宽阔的通道。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河腹地。阿克苏地区光照充足、日较差大。(1)描述阿拉山口处等高线分布的特征。(2)分析阿克苏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3)上右图为艾比湖多年统计降水量距平(即某时段降水量与平均值之差),说出艾比湖降水的昼夜差异,并用地理原理解释其原因。【答案】(1)山口处等高线走向大体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等高线数值中部低,两侧高;山口处等高线密集。(2)周围荒漠面积大,地表多砂石,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幅度大;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增温快。(晴天多,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3)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湖泊比热容大于陆地;夜晚湖面降温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升温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解析】【分析】本题以阿克苏地区的示意图和降水距平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等值线的分布主要从数值、递变、弯曲、走向、疏密的角度分析。从数值和递变情况看,等高线两边高,中间低。从走向看,等高线呈西北东南走向。从疏密情况看,等高线密集。【小问2详解】 影响温差的因素主要有天气状况,下垫面、海拔等。阿克苏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削弱和保温作用弱,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温差大。阿克苏地处沙漠地区,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白天气温高;降温速度快,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小问3详解】由降水量距平可知,21点-次日9点降水量大;9点-21点降水量少,总体来看,夜晚降水多,白天降水少。湖泊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夜晚,湖泊降温慢,陆地降温快,湖泊相较于陆地气温高,空气遇热上升,对流作用强,降水多。白天与夜晚相反,湖泊气温低,气流下沉,降水少。【点睛】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20年7月,李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荒漠干旱环境(图1),发现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2)。这是人们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耕作形式―砂田(旱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cm厚的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砂田主要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附近的黄土丘陵地区。(1)分析中卫沙坡头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2)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地势高,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弱;植被稀疏,多沙地,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2)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大砂田气温日较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解析】 【分析】本题以宁夏的砂田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小问1详解】宁夏深居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由图中高度表可知,当地地势较高,大气较为稀薄,白天削弱作用弱,晚上保温作用弱;当地是荒漠环境,植被稀少,沙地多,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小问2详解】砂砾或卵石之间空隙大,有利于雨水下渗,增加土壤含水量;空隙大,土壤透气性好,氧气含量高;砂砾或卵石会降低整体的比热容,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点睛】20.读“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季节为_________,图中亚洲陆地上气压中心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2)此时,即将经过北京的天气系统为______________,甲处风向为__________,比北京风力更_______,降水更_______。(3)影响丙地冬季降水较乙地多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月份我国东部雨带移至___________________。7月以后雨带仍未移到甲地区,易导致我国东部地区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冬季②.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③.冷锋系统④.西北风⑤.大⑥.多⑦.大气环流(季风环流)⑧.地形(迎风坡)⑨.江淮(长江中下游)地区⑩.南涝北旱【解析】【分析】图中亚欧大陆受高压中心控制,季节为冬季。即将经过北京的天气系统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为冷锋系统。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丙地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风经过日本海时携带水汽多,降水多。 【详解】(1)结合海陆轮廓,图中亚欧大陆受高压中心控制,季节为冬季,图中亚洲陆地上气压中心名称为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2)此时,即将经过北京的天气系统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为冷锋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甲处风向为西北风,等压线密集,说明比北京风力更大。位于冷锋锋后,降水更多。(3)影响丙地冬季降水较乙地多的因素是大气环流,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风经过日本海时携带水汽多,多地形雨。乙地西北季风来自大陆,携带水汽少,降水少。(4)6月份我国东部雨带移至江淮地区。7月以后雨带仍未移到甲地区,说明夏季风势力弱,易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北旱南涝。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锦屏大河湾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电站利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310米天然落差,截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材料二:引水隧洞沿线剖面示意图(东雅砻江与西雅砻江之间即为锦屏山)。(1)东雅砻江河谷处于什么地质构造?请简述该河谷的成因。(2)锦屏山地质条件异常特殊且十分复杂,一直是工程勘测设计中极为关注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试分析锦屏山岩溶地貌广泛存在的原因。(3)锦屏山区域正在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实施植绿复绿工程。锦屏山植被破坏最可能的人为原因是什么?可能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4)请从地质构造角度简析④、⑦两个地点需要采取特别加固措施的原因?【答案】(1)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破碎,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而成。(2)区内可溶岩分布广泛;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断层构造广泛发育,岩性破碎,易被侵蚀。 (3)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滑坡、泥石流(4)断层,岩层运动活跃且破碎。【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分布及成因;植被破坏原因及影响。【详解】(1)从岩层能够弯曲方向判断,该处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结合图示,该区域可溶岩分布广泛,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断层发育广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综上所述,该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3)植被破坏的主要认为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锦屏山地区因近年人口增长,来开垦耕地和获得薪柴,大量砍伐植被,使锦屏山植被遭到破坏;该区域位于高原向盆地过渡地带,地势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下降,且岩石破碎,降水丰富,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4)观察图可知,④⑦位于断层地带,断层处地质不稳定,岩层运动活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