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2553

大小:48.72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5-01-06

上传者:老李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值为150分.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日前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2025年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通过“三大行动”,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政策举措,并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法制建设、强化评估监测四个方面提出保障要求。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称“通语”,是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当代中国就是普通话和简体汉字。通语是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的。在现实社会中,通语使用范围和程度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思维观念等密切相关。总体上来看,通语普及程度高的地方,往往市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民众思维开放;反之,通语普及程度低的地方,其区域经济往往比较落后,民众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思维认知、家庭教育也相对落后。③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这种线性相关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社会根源。早在1966年,有语言学家就说:“一个语言极度繁杂的国家,总是不发达的或半发达的;而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总是具有高度的语言统一性。”有学者在对统计数据做实证分析后发现,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11.62%至15.60%之间,其内在逻辑主要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语言文字不只是语言文字,更是一种文化资本,是一种身体化的资本形式,它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劳动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 ④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在脱贫攻坚战中,语言扶贫被当作是“一项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扶贫措施”。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语言扶贫举措。当前,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时也迎来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艰巨任务,更需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素质,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⑤当然,在做好通语推广普及的同时,还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关系,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形成通语推广普及与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保护的有机统一,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这本身也是乡村全面振兴课题中的应有之义。(摘编自钟超《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原载《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四五”期间,教育部等部门将从加强组织领导等四个方面保障通语的推广普及。B.通语是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由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C.一个地区的通语普及程度越高,往往该地区的市场经济越发达、民众思维越开放。D.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完成了乡村全面振兴任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论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总领全文。B.文章第③段引用有关语言学家的论述,论证了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C.文章第④段以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例,说明国家对语言扶贫的高度重视。D.文章最后指明推广普及通语的同时,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关系,论述严谨周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研究表明,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对其收入存在一定的影响,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越强其经济收入就越高。B.提升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是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首要途径。C.语言扶贫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发挥通语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乡村振兴就不再需要“输血”。 D.在文化方面,推广普及通语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有机统一,将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答案】1.D2.A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完成了乡村全面振兴任务”错误,把未然当已然。由原文“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时也迎来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艰巨任务,更需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可知,原文说的是“迎来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艰巨任务”,而不是“完成了乡村全面振兴任务”。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总领全文”的说法错误。本文围绕“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第①段是对方案内容总体概述,没有对全篇文章中心内容进行概括。第②段论述了通语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思维观念等联系;第③段论证了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第④段以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例,说明国家对语言扶贫的高度重视;第⑤段指明推广普及通语的同时,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关系。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曲解文意,“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越强其经济收入就越高”错误。原文中提到“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11.62%至15.60%之间”,并不是“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越强其经济收入就越高”。B.“……首要途径”于文无据。由原文“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劳动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可知,应是有效途径之一。C.“乡村振兴就不再需要‘输血’”表述绝对。由原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素质,……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可知,原文说的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个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这一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荡气回肠。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材料二: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 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记者:浪漫?为什么?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 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李剑叶:我觉得“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它传递了我们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同时它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4.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使孙品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B.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C.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D.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充满未知。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既讲求真实性,也要有文学性。B.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C.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D. 李剑叶所说的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6.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写作思路。【答案】4.D5.C6.①先交代作者、书名和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②后介绍作品内容。③再介绍创作理念,分享阅读感受。④最后指明作品价值。【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错误,文中是“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是“整部作品”,不是孙晶岩的所有作品,选项扩大范围。B.“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错误,文中是“作品……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选项“主要是”表述错误,此外“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是意义,不是目的。C.“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错误,文中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客观显现”错误,文中是“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这是人们由此产生的联想,属于主观看法,不是客观显示。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先交代作者、书名和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第二段“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介绍作品内容。第三段“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介绍创作理念,分享阅读感受。第四、五段“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指明作品价值。用“首先”“然后”“再”“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连贯表述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囚笼<坦桑尼亚>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①①那些季节性出现的沼泽,把市区和乡镇分了开来。小店正处在通往市区的一个主十字路口上,地理位置不错。每天清晨,最早的那批工人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过时,小店就开门营业了。晚上,一直要等到最后的游荡者没精打采地回家才会打烊。哈米德觉得当售货员挺好,能看到形形色色过路人。忙的时候,他脚不着地,一边和顾客们插科打诨,帮他们从货架上取下各种商品,一边为自己的驾轻就熟而沾沾自喜。干得累了,就一屁股坐在一只充当钱柜的箱子上休息片刻。②姑娘是在他正打算关门时来的。见到姑娘,他殷勤得没了边。姑娘却一脸嫌恶。“打一先令的印度酥油。”她说话时侧着身子,不愿意看他。她身上裹着一块布,在昏暗的灯光下,露在外头的肩膀闪着亮光。他弯腰打酥油,心里充满渴慕和心悸。她付了钱接过碗,转身就走进了夜色中。谁知道这黑沉沉夜幕下隐藏着什么祸害人的东西呢?他等着,心里甚至盼着她的求救声,但他什么也没听到。③不知道为什么,当他站在那里看着她消失在夜色中时,开始厌恶起自己来。她完全有理由鄙视他。他的身上和嘴里都臭烘烘的,从来不去别的地方,洗得勤快又有什么用?他整天都待在店里,年复一年像个傻子一样被困在圈栏里。④第二天晚上,姑娘又来到店里。当时哈米德正和老主顾曼塞聊天。曼塞使劲地打量着姑娘。“有鞋油吗?黑色的。”姑娘问。“有。”哈米德回答。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干涩。于是他又清了清嗓子,重复了一遍“有”。姑娘笑了。⑤“欢迎你啊,我的小心肝儿。今儿过得怎么样?”曼塞怪腔怪调地搭讪道,“你可真好闻,身上喷喷香!”⑥哈米德背对着他们,手忙脚乱之中,竟然想不起鞋油放哪儿了。等到他终于找到的时候,才发觉姑娘一直在盯着他看。 ⑦晚上关好店门,他就去法吉尔老人那儿坐上一会儿。老人是店铺的主人,就住在店后头。白天,一个女佣会过来照顾他,作为回报,她可以从店里拿一些日用品回去。晚上,哈米德就陪这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坐坐。⑧哈米德睡在里面露天的院子里。碰上下雨天,就在店里收拾出一块地方,凑合上一晚。他从不出门。自从十几岁来到这个小镇后,哈米德一直在为老人照看小店,而法吉尔则为他提供食宿。他常常想念他的父母和他出生的那个小镇。尽管他不再是个孩子了,但一想到这些还是会让他泣不成声。⑨姑娘再到店里买豆子和糖的时候,哈米德称分量时客气了点。她看在眼里,冲他笑笑。他很开心,尽管他知道姑娘的笑中带有揶揄。再下一次,她竟然跟他说话了,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问候。后来她又告诉他自己名叫茹基娅,刚搬到这里,和亲戚们住在一起。⑩哈米德问她老家在哪儿,“姆文贝马林戈。”她说,说的时候一条胳膊伸得老长,表明那地方离这儿很远。从她穿的蓝色棉布衫上,哈米德看出她是做帮佣的。⑪关了店门以后,他就站在后院的门廊上。多年来没有亮色的生活使他变成了这个样子,以至于现在会望着这个陌生小镇的街道,幻想这个并不熟悉的姑娘成为他的救星。他锁上店门,走到街上。令他惊讶的是,自己竟然不觉得害怕。⑫堤坝上灯光闪烁,星星点点的亮光在黑暗中连成了一线。谁住在那儿呢?他心想。他害怕住在对岸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哪儿,而他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他转身往回走。他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⑬每次她来店里买东西,他都会多给一些,等着她莞尔一笑。偶尔壮起胆子,他也会恭维她长得漂亮,她则会喜滋滋地报以微笑。⑭一天晚上,茹基娅来店里买糖,她还穿着那件蓝色的工作服。她跟他打趣:“你在店里干了这么久,肯定赚了不少钱吧?有没有专门挖个洞来藏钱啊?”他说:“我一无所有。”她咯咯咯笑了,表示不相信,看到他又加了满满一勺,她笑了。“谢谢。”她说着凑过身去接他递过来的袋子,“你总在给我东西,我知道你也想得到回报。那样的话,光靠这些小恩小惠就不够喽。”哈米德很不好意思。姑娘冲他笑了笑,就一头扎进夜色中去了。(有删改)注释①: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英籍坦桑尼亚作家。2021年,因“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情节简单平常,极为贴近社会底层的现实生活和底层普通人的心理特征。B.作者在表现茹基娅这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C.第⑥段写哈米德找到鞋油时,才发现姑娘一直盯着他看,说明姑娘不为搭讪所动。 D.哈米德害怕住在对岸的人,这种害怕并不源于那些人,而是源于不知自己身处何方。8.小说第②段写茹基娅“转身就走进了夜色中”,小说结尾又写她“就一头扎进夜色中去了”。两次写到“夜色”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9.小说以“囚笼”为题有几层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B8.①第一次是茹基娅正常的购物离开,但却给哈米德带来了“亮色”成为了他的“救星”,所以哈米德期盼着夜色里能传来茹基娅的回音(求救声),这个夜色让哈米德充满了希望。②小说结尾是茹基娅婉拒哈米德后“扎进”夜色中去了,这个夜色让哈米德的希望破灭。③两处“夜色”都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9.①“囚笼”是指哈米德整天都待着的小店,“年复一年像个傻子一样被困在圈栏里”。②“囚笼”是指哈米德生活的贫穷,一无所有,局限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③“囚笼”还指哈米德的心理,封闭自己,惧怕他人,心无皈依。【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作者在表现茹基娅这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心理描写”分析错误。原文中,作者在表现茹基娅这个人物时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文章对夜色的描写有两次。第一次是茹基娅首次来小店正常购物离开时,哈米德“心里充满渴慕和心悸。她……转身就走进了夜色中。谁知道这黑沉沉夜幕下隐藏着什么祸害人的东西呢?他等着,心里甚至盼着她的求救声,但他什么也没听到”,由此可见,她给哈米德带来了“亮色”和希望,成为了他的“救星”,所以哈米德期盼着夜色里能传来茹基娅的求救声,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关系更近一步。这个夜色让哈米德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小说结尾的夜色,是茹基娅说过这句话后“你总在给我东西,我知道你也想得到回报。那样的话,光靠这些小恩小惠就不够喽”,这是一种拒绝,意思是说,你一无所有,我们不可能在一起。婉拒哈米德后她“扎进”夜色中去了,留下哈米德一个人失望。这个夜色让哈米德的希望破灭,他因为穷,也不能拥有爱情。综合起来看,两处“夜色”都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标题“囚笼”的含义,由浅入深,有三层意思。由原文“当他站在那里看着她消失在夜色中时,开始厌恶起自己来。她完全有理由鄙视他。他的身上和嘴里都臭烘烘的,从来不去别的地方,洗得勤快又有什么用?他整天都待在店里,年复一年像个傻子一样被困在圈栏里”,“囚笼”是指哈米德整天都待着的小店,“年复一年像个傻子一样被困在圈栏里”。由原文结尾,她跟他打趣:“你在店里干了这么久,肯定赚了不少钱吧?有没有专门挖个洞来藏钱啊?”他说:“我一无所有。”然后姑娘说:“你总在给我东西,我知道你也想得到回报。那样的话,光靠这些小恩小惠就不够喽。”,可见他是贫穷的,“囚笼”是指哈米德生活的贫穷,一无所有,限制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由原文“他害怕住在对岸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哪儿,而他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他“偶尔壮起胆子”等,可见“囚笼”还指哈米德的心理,封闭自己,惧怕他人,心无皈依。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宗绍兴元年,金兀术寇和尚原,吴玠及其弟璘大败之。玠与璘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问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玠之兄弟北降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皆感泣,愿尽死力。金人自起海角,狂于常胜,及与玠战辄败,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是所以保蜀也。”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玠。玠偿以银帛,民益喜,输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杀之,且令保伍连坐,民冒禁如故。金人陷金州,撒离喝自商于直捣上津。攻金州时,王彦以三千人迎敌而败,焚积聚,退保石泉,撒离喝遂乘胜而进,长驱趋洋、汉。刘子羽闻王彦败,而遣人召吴玠入援。玠自河池,日夜驰三百里,至饶风。以黄柑遗敌,曰:“大军远来,聊用止渴。”撒离喝大惊,以杖击地曰:“尔来何速耶?”遂悉力仰攻。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者山积。敌乃更募死士,由间道自祖溪关入,绕出玠后,乘高以瞰饶风。诸军不支,遂溃。四川都转运使赵开罢。时,吴玠为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不问盈虚,一切以军期趣办于开,数以馈饷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求去。朝廷为之交解。玠与金人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故屡节浮费,益治屯田。帝以玠功高,因和议成,授玠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陕西、阶、成等州皆听节制。六月已巳,吴玠卒。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故西人思之,立祠以祀。其后胡世将为四川宣抚副使。世将至,谓诸将曰:“吾不习虏情,朝廷所以遣来者,袭国家故事,以文臣为制将耳。军事一无改吴宣抚之规,各推诚心,共济国事可也。”诸将皆服。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吴玠兄弟保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B.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C.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D.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歃血盟:泛指发誓订盟。其中“歃血”指会盟时饮血或涂血在口旁,以示诚意。B.保伍:宋朝人民以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C.开府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位。开府,指高级官员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的行为。D.立祠:特指官员死后百姓为其建立祠庙来供奉祭祀,以此表达对其德政的感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玠驻守和尚原时,百姓感激他的恩惠,为其输送粮草,他用银帛抵补,百姓输送得更多了,金兵也不能制止。B.吴玠和撒离喝对战时,弓弩齐发,酣战六日,但敌兵招募死士,从背后偷袭,吴玠难以抵挡,最终溃败。C.吴玠担任宣抚副使,专注战事,不过问财务盈亏,一切委托赵开办理,赵开弹劾他年老无为,朝廷将吴玠调任。D.在吴玠去世之后,胡世将依旧沿用吴阶制定的军规,激励将领诚心效力国事,这得到众多将领的信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玠与金人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故屡节浮费,益治屯田。(2)吾不习虏情,朝廷所以遣来者,袭国家故事,以文臣为制将耳。【答案】10.B11.D12.C13.(1)吴玠同敌人对峙将近十年,常常苦于远道转运粮饷使百姓劳累,所以屡次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更加整治屯田。(2)我不熟悉敌人的状况,朝廷派遣我来的原因,是要沿袭国家的旧例,用文臣来牵制将领罢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吴玠自从富平之战失败后,聚集被击溃了的士兵,保卫和尚原,积聚粮饷修缮兵器,排列栅栏做死守的打算。有人对吴玠说应退军,保卫汉中,扼守蜀口,来安定人心。“收散卒”指收集散兵,主语都为吴阶,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保汉中”“扼蜀口”,均为动宾搭配结构,单独成句,前后断开,且退保翻译不通,应为保卫汉中,扼守蜀口,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特指官员死后”表述不全,立祠可指祭祖,也可指为活人立生祠,还可指为死人立祠;而且也未必是有德政的官员。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赵开弹劾他年老无为,朝廷将吴玠调任”错误,文中为“开亦自劾老惫,求去。朝廷为之交解”,是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无用,朝廷调任赵开离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且”,将近;“劳”,苦于;“浮”,不必要的。(2)“习”,熟悉;“所以……者”,……的原因;“故事”,旧例。参考译文: 高宗绍兴元年,金兀术入侵和尚原,吴玠和他的弟弟吴璘打败了他。吴玠和吴璘率领几千被击溃了的士兵驻扎在和尚原,同朝廷的联系断绝,士兵没有固守的斗志,有人暗中谋划劫掠吴玠兄弟投降金朝。吴玠知道这件事后,召集众将歃血盟誓,用忠城道义勉励众将。全军将士都感动泪下,愿意为其尽力而死。金人自从海边兴起后,屡战屡胜习以为常,等到同吴玠交战总是失败。吴玠自从富平之战失败后,聚集被击溃了的士兵,保卫和尚原,积聚粮饷修缮兵器,排列栅栏做死守的打算。有人对吴玠说应退军,保卫汉中,扼守蜀口来安定人心。吴玠说:“我保住此地,敌人决不敢越过我前进,这才是保卫巴蜀的最好办法。”吴玠在和尚原上,凤翔民众感激他留下的恩惠,共同在夜晚运送粮草帮助他。吴玠用银帛抵补百姓,百姓更加高兴,偷偷为他运输粮草的人更多。金军恼怒,在渭河设伏兵拦截斩杀他们,并下令实行保伍连坐之法,民众违背禁令依然像过去那样运送粮草。金朝攻陷金州,撒离喝从商于径直进犯上津。攻取金州时,王彦率领三千士兵迎击战败,焚烧集聚的物品,撒退驻守石泉。撒离喝乘胜追击,长驱直入扑向洋、汉,刘子羽听说王彦战败,派人让吴玠增援。吴玠从河池日夜兼程三百里到了饶风。他把黄柑送给金军说:“贵军远道而来,姑且用它止渴。”撒离喝大惊失色,用手杖击地说:“你怎么来得这么迅速呢?”于是全力向上进攻。吴玠军队弓箭齐发,并用巨石向下滚压,像这样的战斗持续六昼夜,金军士兵战死的堆积如山。敌兵于是改变方式召募敢死之士,由小路从祖溪关暗中进入,绕道潜入吴玠的背后,登上高处俯瞰饶风关。吴玠各军难以抵挡,于是溃败。四川都转运使赵开被罢免。当时,吴玠担任宣抚副使,专门负责作战和防守的事情,对于财政盈亏从来不加以过问,一切都按照军期催促赵开置办,吴玠多次因为军饷供应不上向朝廷申诉,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无用,请求离去,朝廷调其离开。吴玠同敌人对峙将近十年,常常苦于远道转运粮饷百姓劳累,所以屡次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更加整治屯田。皇帝因为吴玠战功很高,又因为议和谈成,授予玠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陕西、阶、成等州全都受他调度管束。六月己巳,吴玠去世。没有吴玠挺身而出抵挡金军的冲击,那么早就没有四川了。因此西部的民众思念他,为他建立祠堂,进行奉祀,后来胡世将担任四川宣抚副使。胡世将到的时候,对各位将领说:“我不熟悉敌人的状况,朝廷派遣我来的原因,是要沿袭国家的旧例,用文臣来牵制将领罢了。军中的一切事物无需改变吴宣抚的规矩,大家都拿出诚心,共同努力为国家做事就可以了。”众多将领十分的佩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①,构厦岂云缺?葵藿②倾太阳,物性固难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注】①廊庙具:指栋梁之材。②葵藿:此处指向日葵。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通过“热”字,传达出了诗人关切、忧虑、焦急等多种情感,形象立现。B.面对同辈们的冷嘲热讽,诗人以激烈的“浩歌”回应,表明自己更加振奋激昂。C.“非无”一词双重否定,强调了诗人也想过“潇洒送日月”的隐逸酒脱的生活。D.“当今廊庙具”二句表达诗人对国家栋梁之材缺失的忧心,暗含为国效力之意。15.本诗长于用比喻手法抒发情怀,请结合诗歌最后六句加以分析。【答案】14.D15.①用葵藿本性向日来比喻自己要追随明君,形象地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本性无法改变。②用蝼蚁只求自己的巢穴比喻一些人只为个人利益着想,形象地表达了对这类人的批判,表明自己奔走不是为了热衷功名。 ③用大鲸想要到大海中去比喻自己有远大志向,形象的表达了自己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对国家栋梁之材缺失的忧心”错。“当今廊庙具”二句的意思是:如今的朝廷上,有的是栋梁之材,要建造大厦,难道还缺少我这块料?强调生逢尧舜之世,治国之士可谓人才济济,还少我一个人吗?可见,没有对“对国家栋梁之材缺失的忧心”。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可是连葵藿的叶子都朝着太阳,我这忠诚的天性,又怎能轻易改掉!这里把自己忠君爱国的天性比喻成向日葵老跟着太阳转,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忠君爱国的本性无法改变。“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回头一想,那些蚂蚁般的小人,只为谋求舒适的小窝,整天钻营。这里把为个人利益着想的人比喻成像蚂蚁似的经营自己的巢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只为个人利益着想的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批判,表明自己奔走不是为了热衷功名。“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我为什么要羡慕百丈长鲸,常想在大海里纵横驰骋?这里把自己有远大志向比喻成巨鲸想要到大海中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志向的远大,表达了自己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前,曹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顾同乡的反对,主动求见鲁庄公献策,显示了他对国事的关心。(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于阿房宫中便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一建筑的错综复杂。(3)“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等,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用于表达悲苦,哀怨之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肉食者鄙②.未能远谋③.高低冥迷④.不知西东⑤.其间旦暮闻何物⑥.杜鹃啼血猿哀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鄙、谋、冥、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楼是李煜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小楼,__________,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楼,大多被寄予两层意蕴:一是忧伤、思念之楼;二是闲适、富有意趣之楼。除此之外,“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__________、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在李煜的词作中,还有一个词经常被用到,跟随在“小楼”之后,它就是“凭栏”。“凭栏”字面的意思是身子倚着栏杆,在诗词中常有凭栏远望之意。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幽独情绪愈发浓厚的词人往往以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使精神得以舒展。词人初衷是借空间的广阔稀释精神的“幽”与“愁”,可是,往往__________。意象间的照应,情感的层层深入,使词的空间境界进一步得到拓展,这是李煜词风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名副其实自言自语欲速不达标新立异B.顾名思义自言自语适得其反独树一帜C.顾名思义喁喁私语欲速不达标新立异D.名副其实喁喁私语适得其反独树一帜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的诗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B.辛弃疾的词作“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C.秦观的词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D.柳宗元诗作“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B.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且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C.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而且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D.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而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答案】17.B18.B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联想到它的含义。名副其实,名与实际相符。语境是说由小楼的名称而想到其含义,选择“顾名思义”。第二处,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喁喁私语,形容说话声音小。语境强调“无人知晓、无人懂得”,故选择“自言自语”。第三处,欲速不达,一味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根据前文“初衷”和“可是”这一转折关系,此处是说结果和希望相反,要选择“适得其反”。第四处,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此处是说李煜词风自成一家,选择“独树一帜”。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能力。由“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于谁听?”可知“这种感受”是指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A.“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说花伤客心,其伤心的原因是“万方多难”,与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关。B.“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说因无人理由而只能空拍栏杆,与前后语境相合。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愁绪之无际,与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关。D.“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写“愁思”如同“海天”一样,茫茫不断,与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关。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共有三处:一、“不仅是……而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改为“不仅是……而且是”;二、“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人安度躯壳的需求”语序不当,“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高于“安度躯壳的需求”,二者颠倒顺序;三、“安度躯壳”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安放躯壳”。全程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仿照示例的句式,请为下面两个画面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表达清晰简洁,不超过16个字。画面示例:战斗在抗疫一线的73岁的李兰娟脱下口罩,脸上有深深的压痕。画外音示例:大爱守护生命,压痕铸就勋章。画面1: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任务大厅大屏幕上,神舟十三号3位航天员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向全国青少年挥手致意。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姑娘们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顽强拼搏,终于实现了史诗般的逆转,取得了冠军,笑到了最后。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综合以上画面和画外音,以“实现中国梦”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排比修辞,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20.①.航天点燃梦想,青年赓续精神②.女足逆转决赛,中国赢得尊严。21.示例:实现中国梦,需要对生命的虔诚守护,需要对梦想的奋力铸就,需要对胜利的执着追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时代价值,合力圆梦!【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从示例句子来看,“大爱守护生命,压痕铸就勋章”首先是对称句式,上下句字数相等;其次结构是名+动+名,即主谓宾格式的两个句子构成对称,不超过16个字,上下句分别不超过8个字。再看画面1,“神舟十三号3位航天员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向全国青少年挥手致意”,关键词是“航天员”“青少年”,二者的联系是航天员与青少年连线,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激发青少年对航天科技和相关精神的兴趣。从航天员的角度可概括为“点燃梦想”“激发兴趣”;从青少年的角度可概括为“继承精神”“传承火种”“赓续精神”等。画面2“中国女足姑娘们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顽强拼搏,终于实现了史诗般的逆转,取得了冠军”是重要信息,从中可提取出“女足精神”“逆转决赛”“取得冠军”等关键词,女足姑娘的夺冠源于她们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取得冠军既是实现自身价值,也是为国争光,故可分别从女足和中国两个角度出发,概括为“女足逆转决赛,中国赢得尊严”等。【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扩写语句的能力。要求以“实现中国梦”开头,首先要确定所写主题。从题1的三个画面可以看出,需要不同岗位的不同人的付出,才能实现中国梦。我们可以从一则画面提出去一种精神或一种付出,形成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便可构成排比,如画面示例中提取出“守护生命”“不畏艰难/牺牲”德国,画面2提取出“追求梦想”“奋斗逐梦”等,画面2提取出“执着追求”“顽强拼搏”等,结合画面内容整合成句式一致的三个句子。最后再总结,只有人人坚守岗位、执着追求,才能实现中国梦,构成完整语段。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2020年12月18日,腾讯网报道,一名外国教授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感慨地说,中国留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过于相信“课本知识”;不会发问,很少会阐述“自我观点”;缺乏“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这番话非常扎心,但又让人觉得句句在理。(2)2020年12月22日,在由搜狐教育主办的“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上,我们看到了多条名人的学习之道,如:“知识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人的脑袋里面慢慢建构出来的。因此,很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往往以为理解与实践是先后的关系,先要理解才能实践,先学了才能用,但其实两者是一起发生的。”读了上述材料,结合课本中荀子、韩愈等人有关学习之道的论述,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学习之道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世间种种,皆有法门,小小凡夫,穷其一生,也只窥得一二。话虽如此,但我们依旧努力学习,学着怎样做学问,也学习怎样做人,在不断向前奔跑的路上,悟出自己的学习之道。我认为,学习之道在于思考。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博览群书,满腹经纶,这样的人令人敬佩。若以前人为目标,只知道死读书又有何用?文字是沉默的,需要智慧的头脑将它们精彩的故事唤醒,这便要你思考。从书中读到什么,你又悟到什么,这点犹为重要。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获得的启示也不同。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反思,站在巨人的铁肩上,将前人的智慧变为自己的学问,读书的意义方才显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思考中悟道,成就更好的自己。善于思考的人总是有一颗玲珑的心,而心亦是镜,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从思考中获得启发。例如读史,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逐春秋,顷刻兴亡过手。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心为镜则可容世间百味。反思历史,展望未来,不也是一件有趣亦有意义的事吗?我认为,学习之道在于态度。每一个踏实做学问的人,都是谦逊,质朴的。学者从不骄傲自大,他们怀着对知识的敬畏与热爱,在各自的领域中研究。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沉稳又坦荡。名誉于学者,就像过眼云烟。或许这离学生太远,但亦有相通之处。学生也要谦逊,如此方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与同学的建议。切忌浮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大胆提问,兴致来了便与人激烈讨论,天长日久地积累下来,定有成效。勤勤恳恳地积极进取,踏踏实实地学习思考,莫要怕吃苦,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中修得一颗坚毅的心,也是一件美事。我认为,学习之道在于方式。学习不仅学知识,也学做人;不仅从书本上学,亦从世间学。平凡的世界,在你不曾驻足的地方,亦有小小的精彩。向大海学习海纳百川的宽容,向深山古藤学习生生不息的坚韧,向苍鹰学习博击长空的勇气与力量……也可向人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方是大智慧。当然,学习之道,岂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唯有紧握当下,努力学习,以身实践,我们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1)关键词有“中国留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缺乏“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这里从外国教授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中国学生学习上欠缺的部分,即很少表达自我而容易相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批判意识。材料(2)关键词有“主动的学习者”“理解与实践”,前者是指知识不能仅由外部灌输,更重要的是自己思考、构建,这就契合材料(1)中的“自我观点”“创新思维”,只有有自己的见解,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后者指理解与实践应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理解不实践,难免“纸上谈兵”,而只实践不理解,则始终缺乏指导性思想,难以有所建树。 可见,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指出学习与思维、实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学生要据此结合课内学过的荀子、韩愈等人有关学习之道的论述,根据自身领悟进行立意写作,阐述清楚学与思、行的关系,指明学习之道。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韩愈的“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等等,都涉及到学习之道,指出了学与思、行的关系。文体要求是议论文或记叙文。若写议论文,可以谈学习之道——如何学习,这种学习之道的作用和意义;也可以谈学与思、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是思与行的前提和基础,而思与行是学的结果并反过来促进学。若写记叙文,可以从生活或学习中的小事写起,以小见大,突出主题。立意:1.尽信书不如无书。2.保持自我,方能创新。3.学与思缺一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