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646
大小:1.56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4-09-03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乌市第6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地理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腾讯QQ发布的我国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亿人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人们惊奇的发现这张图印证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A.以长城一线为界B.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C.以长江为界D.黑河--腾冲一线为界2.形成我国如图人口分布大势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历史因素【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侧人口多,西北侧人口少,与图中QQ同时在线人数分布示意图基本符合,D正确;长城、秦岭——淮河、长江均不是中国主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一侧,为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且多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人口分布多;西北一侧,主要为大陆性气候区和青藏高寒区,气候干旱或高寒,土壤发育差,人口分布少;故形成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点的主要根本原因是自然因素,A正确。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均不是形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根本原因,B、C、D错误。故选A。【点睛】中国人口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人口多,西北人口少。3.下面关于城镇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功能区只有一种土地利用类型B.一个城镇只有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C.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D.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答案】D【解析】【详解】城市功能分区是某些城市功能相对集中形成,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组合,C错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功能活动会产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区,D正确。不同规模的城市功能区种类不同,有些城市功能区简单,有些城市功能区复杂,一个城市一般都具有居住区,有些城市还有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行政区、生态功能区等等,B错误。每种功能区只是以一种功能为主,也有其他功能,如居住区也有商业网点等,一种功能区不是只有一种土地利用类型,A错误。故选D。4.如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模式为扇形模式,AB错误;1位于城市中心,为商务区,3位于内城,为低级住宅区,5位于城市外缘,为高级住宅区,2为批发轻工业区,4为中级住宅区,D正确,C错误,所以选D。5.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有数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此过程中,小城镇不断扩大,新城市不断涌现,以上文字说明的是()A.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城市化过程B.城市地域向农村地域转化的过程C.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域扩散的过程D.以上都不对【答案】A 【解析】【详解】有数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说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A正确;小城镇不断扩大,新城市不断涌现,说明农村地域转化城市地域,B错误;文中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规模的扩大,没有体现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扩散过程,C错误;综前所述,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即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6.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B.城镇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C.城镇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例D.城镇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例【答案】A【解析】【详解】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标志有: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7.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答案】A【解析】【详解】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但并不是简单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A错误,符合题意;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正确,不符合题意;一般来说,社会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正确,不符合题意;区域经济发展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发展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狭义的城市化:指农业人口不断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广义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拓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8.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Ⅰ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 A.a阶段B.b阶段C.c阶段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详解】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Ⅰ是市区人口迁入郊区,促进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主要是在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即b阶段(纵坐标变化较快,说明城市化水平加速发展),B正确,ACD错误。故选B。9.“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又称“黑河——腾冲线”,是指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答案】B【解析】【详解】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沙漠,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总体人口稀少,但山麓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水资源丰富,人口分布较为集中,B正确;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高,平原较少,AD错误;矿产丰富,但工业落后,C错误。故选B。【点睛】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10.我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全国各地仍遗留着大量古代建筑。随着文化交流与冲击,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逐渐消失。下图为我国四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图。据此读图完成下题。 我国四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分布地区和自然环境正确的是()A.内蒙古高原——大风、多蚊虫B.云贵高原——炎热、潮湿C.黄土高原——阴冷、潮湿D.青藏高原——炎热、干燥【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可知,①是四合院,分布于华北平原,A错;②是竹楼,分布于云南南部亚热带热带湿热地区,B对;③建筑为窑洞,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当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较为干旱,同时黄土具有很好的直立性,就地取材,C错;④是徽式建筑,分布于安徽,D错;故选B。读世界人口随纬度和距海远近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可知,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多分布在()A.热带沿海B.温带沿海C.极地地区D.内陆地区12.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均较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差异B.降水状况C.海陆分布D.地形地势【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图一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主要在20°N-60°N,多为温带,A、C错;图二可知世界人口60%左右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B对,D错。故选B。【12题详解】由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可知,世界主要陆地面积分布在北半球,而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C对;北半球有的气候类型,除极地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外,南半球也都具有,气候、降水状况差异不大,A、B错;南北半球的地形地势起伏都较大,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D错。故选C。【点睛】从全球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13.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B.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C.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 D.在宫廷建筑方面,中国十分注重喷泉和雕塑【答案】B【解析】【详解】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为教堂占据,A错;上海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属于临海型的现代化大都市,而非遵循“天人合一”思想建设的“山水城市”,C错;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B正确;在宫廷建筑方面,中国注重皇权的威严,喷泉和雕塑较少,D错。故选B。14.“好粮卖好价、好米出好品”,在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正在加速推进农业市场化转型。2020年哈尔滨某公司抓住“鲜米”做文章,该公司实行定制化服务,在稻谷储藏、加工、包装、配送等环节保证“新鲜”,确保水稻脱壳后的“鲜米”在90小时内送到客户家中。完成我国黑龙江省多出“好粮”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土壤肥沃,生长周期长B.夏季高温多雨C.河湖众多,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从自然条件分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属于社会经济条件,D错;我国南方夏季也高温多雨,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因此这些不是黑龙江省多出“好粮”的主要区位条件,B、C错;我国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多黑土分布,土壤肥沃,可以提供大量的微量元素,因此多出“好粮”。故选A。15.南沙群岛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环境条件恶劣,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以前官兵利用换防机会从大陆带回泥土建起一块块小菜地,菜地产出无几。后来利用南沙温室技术,先后成功种出了10多种蔬菜,月产量最多时近500千克。据此南沙岛礁种植蔬菜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热量 光照B.热量 土壤C.水分 光照D.水分 土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南沙群岛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以前官兵利用换防机会从大陆带回泥土建起一块块小菜地,菜地产出无几。说明土壤缺乏,同时海岛面积小,蓄水条件差,水分条件差,D符合题意;南沙群岛热量丰富,光照充足,ABC不合题意。所以选D。16.2022年4月18日,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该园依托温室群收集全球不同地区的代表植物与濒危植物。该园的“温室群”主要改变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答案】A【解析】【详解】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故国家植物园的温室群主要改变的自然条件是热量,A正确,对水分、地形和土壤的改变不大,BC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17.《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主要反映出()A.农业生产的周期性B.农业生产的地域性C.生物生产的连续性D.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柑橘只适宜种植在淮河以南地区,故体现了地域性特征,B正确。没有体现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连续性、季节性特征,ACD错误。故选B项。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不明显C.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D.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故A错误;B.生产力水平越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分布影响越弱,故B正确;C.世界人口稠密区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故C错误;;D.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故D错误。故选B。【点睛】 19.下列工业及其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制糖厂、肉类加工厂——原料B.炼铝厂、热电厂——能源C.家电装配、集成电路——廉价劳动力D.家具厂、玩具厂——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肉类加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肉类是一种重要的副食品,一些人口密度较高,人口总量较高的大中型城市,对于肉类的需求量特别的高,因此,就催生了肉类加工业在大城市附近的布局,而且大城市对于肉类的需求量和关联性都很高,A错误,集成电路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C错误;家具厂、玩具厂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D错误;炼铝厂、热电厂工作都需要大量能源,属于动力指向型,B正确。故选B。国外一公司打算在我国某地开办一生产企业,他们在①②③④四地进行了选址考察,制作了一幅生产成本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从生产成本考虑,该企业厂址应选择在()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1.该企业布局类型属于()A.市场导向型B.原料导向型C.动力导向型D.劳动力导向型【答案】20.C21.C【解析】【20题详解】对比分析四地进行选址考察的生产成本,可以看出③地电费、原材料运费、成品运费的总成本是四地中最低的,因此从生产成本考虑,该企业厂址应选择③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 从柱状图上看,电费是生产成本中比重较大的部分,原料和成品运费比重较小,说明该企业不是原料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企业,属于动力导向型,AB错误,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不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D错误。故选C。【点睛】五种工业布局类型。①原料指向性布局: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②市场指向性布局:不易运输的行业或随时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行业。③劳动力指向性布局:对劳动力需求量大。④能源指向性布局:产品成本中能源费用占很大比重的行业,选择区位时尽量靠近廉价的能源产地。⑤技术指向型工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22.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B.国庆黄金周出游属于人口迁移C.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答案】B【解析】【详解】人口迁移按照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A正确不合题意;国庆黄金周出游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B错误符合题意;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正确不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主要由农村迁往城市,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23.下列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关系的是()A.自然资源状况B.对外开放程度C.科技发展水平D.人均消费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数量越多、质量越好,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科技发展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呈正相关,ABC错误;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两者呈负相关,D正确;故选D。【点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其中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其他的呈正相关关系。24.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A.矿产等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B.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C.海陆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D.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和荷兰国土面积小,矿产资源缺乏,A错误;但因为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都为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使得人口合理容量较高,B正确;两国国土面积小,且日本多山地,耕地面积小,C错误;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错误;故选B。【点睛】人口合理容量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25.如果把中国现有人口数记为a,中国人口合理容量记为b,环境人口容量记为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c>a>bB.b>a>cC.a>c>bD.a>b>c【答案】A【解析】【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的人口数”,我国人口众多,问题突出,早已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但还没有达到环境承受的人口极限,故c>a>b,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26.产业集聚是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方式,下列关于产业集聚的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建设成本B.提高劳动生产效率C.直接取得本行业各类信息D.遏制企业内部创新驱动【答案】B【解析】【详解】产业集聚可共用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建设成本,A错误;产业集聚可以使集群内企业为提高协作效率,对生产链分工细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正确;产业集聚的好处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获取本行业所需的各类信息,C错误;产业集聚加剧产业竞争,有利于企业内部创新驱动,D错误。故选B。【点睛】工业集聚的意义:1.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3.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4.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山东金乡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大蒜种植历史已达2000余年,年均产量80万吨,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形成了“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局面。逐步形成以大蒜“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推动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族群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山东金乡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优势是()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悠久的农业发展史C.知名度高的农产品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8.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突出优势是()A.大蒜品牌更多,环境更优美B.市场更广阔,产品价格更低C.产业结构多元化,效益更高D.机械化水平更高,效率更高【答案】27.C28.C【解析】【27题详解】山东金乡形成以大蒜“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比传统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因此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悠久的农业发展史不是其优势,AB错误;农业科技含量增加,但不是高精尖的技术水平,D错误;山东金乡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因此知名度高是山东金乡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优势,C正确。故选C。【28题详解】逐步形成以大蒜“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推动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族群共同发展,说明产业结构多元化,比原来效益更高,C正确;大蒜品牌没增加,A错误;投入增加,产品价格会增加,B错误;机械化水平更高,效率更高,但不是最突出优势,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等。位于粤西山区的云浮市,素有“中国石都”的美誉,石材加工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以前,云浮市石材加工业大多靠山吃山,现在,则需要从欧美、中东、非洲等地进口大量的石材荒料,进行加工后,再销往国内外市场。位于东部沿海的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的石材加工产业虽起步晚,但依托厦门港迅速崛起,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材物流中心及石材进出口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云浮石材产品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石材产品较少,主要是受制于()A.原料B.交通C.市场D.技术30.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石材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A.雄厚的产业基础B.先进的加工技术C.优越的区位条件D.优质的石材原料【答案】29.A30.C【解析】 【2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位于粤西山区的云浮市,素有‘中国石都’的美誉”可知,云浮有丰富的石料资源,再结合材料信息“20世纪90年代之前,云浮石材加工业大多靠山吃山”可知,云浮石材加工业最初兴起的主要因素是原料,产品以中小型为主主要受限于原料,原料以中小型为主,A正确;交通条件发展,无论石材大小均可运输,不会限制产品大小,B错误;市场多影响石材产品的花样、风格、大小等,但云浮石材产品较小并不受制于市场,C错误;技术因素反映的是产品的生产效率、外观等,不会限制产品的大小,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根据材料,南安市水头镇的石材加工产业虽起步晚,但依托厦门港迅速崛起,可知水头镇产业基础较差,起步晚,加工技术也不具有明显优势(AB错误);石材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优越的区位条件,依托厦门港,进口优质的石材原料,进行加工生产,C正确,从材料可知,当地的石料被开采殆尽,多从海外进口,D错误。故选C。【点睛】工业区位: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一般来说工业区的位置主要受交通、土地价格、人口集聚;次要受政策、市场、劳动力、原料、动力等因素所影响。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31.图为某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市拟在①、②、③三处布局服装厂、水泥厂和软件园,你认为①处应该布局________;②处应该布局_________;③处应该布局________。(3)A、B、C三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该处建高级住宅区的主要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市钢铁工业布局在甲处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 (5)该城市计划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答案】(1)东北风(2)①.软件园②.水泥厂③.服装厂(3)①.A②.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③.附近有大学城,靠近文化教育区,环境好(4)靠近原料;交通便利(5)①.增加就业岗位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城市规划图为材料,涉及工业区选址、居住区布局等知识点,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指向标可知,工业区位于西南方,即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则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①地处河流上游,环境较好,故适合布局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软件园;②地处河流下游,且铁路经过,适合布局对环境有污染且要求交通便利的水泥厂;③距市区近,靠近住宅区,则可以布局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服装厂。【小问3详解】由图可以看出,C位于河流下游,环境较差,B位于住宅区内部,都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只有A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环境优美,且附近为大学城,靠近文化区,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小问4详解】由图可以看出,甲处附近河流经过,既有水源,又可以依托河流发展内河航运,且离铁路较近,交通便利;此外,甲处有铁矿,原料丰富,利于发展钢铁工业。【小问5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子工业作为新型工业,其引进能够直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此外,工厂建设和运作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租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____。(2)图中表示商业支付能力的曲线是____;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____。(3)城市中心对____(工业、商业、住宅)活动吸引力最大,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B区域最可能分布的功能区为____。工业区布局在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4)影响地租的因素有____和____。【答案】(1)降低(2)①.a②.c(3)①.商业②.交通便利③.接近最大消费人群④.居住区⑤.地价便宜⑥.对市中心影响小(4)①.距市中心远近②.交通通达度【解析】【分析】本题以影响地租水平的图表为背景,涉及地租影响的主要因素、不同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对比、功能区分布的一般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知识调用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一般随着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水平越低。【小问2详解】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而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工业区。根据地租水平,A为商业区,a为商业支付能力的曲线;C位于城市外缘为工业区,c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小问3详解】 城市中心对工业、商业、住宅活动的吸引力取决于他们的付租能力,而付租能力由各种功能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由图可知,付租水平最高商业活动通常占据城市中心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接近最大消费人群;B区域为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上下班又便于购物和休闲。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考虑地租水平低;另一个考虑的是对城市中心污染小。【小问4详解】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一个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二为交通通达度的优劣。33.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内容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地形②交通③土壤④政策⑤市场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2)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极明显的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的原则。(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填字母)(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我国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____。【答案】(1)①.①②.③③.④④.②⑤.⑤(2)①.地域性②.因地制宜(3)E(4)①.地形②.热量③.土壤④.技术(机械化水平)【解析】 【分析】本题以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为载体,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小问1详解】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可得A为①地形,B为③土壤,C为④政策,D为②交通运输,E为⑤市场。【小问2详解】世界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由于影响因素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因此在农业生产上要依据不同的地域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业生产。【小问3详解】市场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小问4详解】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是利用山区地势落差大,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发展生产,故主导因素为地形;东北地区由于地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故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而华北平原纬度较低,作物生长期较长,故可以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故主导因素为热量。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条件,南方丘陵地区的土壤呈酸性,故主导因素为土壤。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是因为技术先进,机械化率高,因此故主导因素为技术。34.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1)A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2)B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__。(3)D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因为丘陵地形不便耕作。【答案】(1)棉花(2)①.蔬菜②.河流,能提供充足水源③.城镇,距离市场较近(3)水果【解析】【分析】本题以微观区域的农业布局为材料,涉及农业的区位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 A处离城市较远,地租较低,方便引河流水源灌溉,适合棉花种植这样占用面积较大、收益较低的农业项目。【小问2详解】B处在两河交汇的滩地上,靠近水源,能满足蔬菜种植较大的用水量。距城镇较近,可以将蔬菜迅速运输到城镇市场上,防止蔬菜腐烂变质。【小问3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