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410
大小:135.3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2-01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理综综合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3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Cl-35.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C.ATP、核酸、激素、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D.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答案】B【解析】【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大部分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所以是主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B、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类等有机物,而线粒体主要是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不能直接分解利用葡萄糖,所以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B正确;C、ATP、磷脂、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中不含P元素,C错误;D、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一定要消耗能量 B.各种离子都只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C.大分子物质都需要载体和能量才能进出细胞D.只要微粒直径足够小就能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而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依赖膜的流动性。【详解】A、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一定要消耗能量,A正确;B、有的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属于被动运输,如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时通过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B错误;C、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但是不需要载体,C错误;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有些微粒尽管直径足够小,仍然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D错误。故选A。3.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决定实验成败。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恩格尔曼使用黑藻作实验材料,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C.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素,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叶绿体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不选用已开放豌豆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应该选择无色或接近白色的实验组织作为材料;2、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分析】A、“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选择无色或色浅的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含紫色的大液泡,不适合做该实验的实验材料,A错误;B、恩格尔曼利用水绵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错误;C、菠菜叶下表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D、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减数分裂发生在开花前,因此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相等C.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都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发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并未加倍,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但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不同,前者是后者的二倍,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相同,前者主要是着丝点分离,后者主要是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D、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DNA复制过程,此时DNA的结构稳定性差,故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D。【点睛】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B【解析】【详解】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分析】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A正确;B、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所以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不是所有的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故选B。6.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内的2号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a、b链的分开而分离C.基因M和基因R转录时都以b链模板合成mRNAD.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AUC【答案】D【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3、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样的三个碱基称为密码子。【详解】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四个,即有丝分裂后期的时候有4个,A错误;B、等位基因是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其分离一般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并不是随着a、b链的分开而分离,B错误;C、由题意可知,起始密码子均为AUG,那么它们对应的模板链碱基顺序为TAC,所以基因M转录时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基因R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C错误;D、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那么模板链碱基序列为TAG,转录得到的mRNA上密码子变为AUC,D正确。故选D。第Ⅱ卷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7.真核生物中含核酸的结构有许多,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结构名称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核酸类型DNA和RNA(1)___RNADNA和RNA生物膜层数(2)___2层0层2层功能(3)___光合作用的场所(4)___遗传信息库;(5)___【答案】①.DNA和RNA②.2层③.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④.合成蛋白质(多肽链)的场所⑤.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或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解析】【分析】1、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2、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3、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1)叶绿体是双层膜细胞器,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以及自己的核糖体,能够指导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2)线粒体是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3)线粒体的功能: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因此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4)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5)细胞核的功能是: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或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8.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___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3)在人体中,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___,内环境的___处在不断变化中。【答案】8.①.血浆②.组织水肿9.①.增加②.降低10.①.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②.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小问1详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高,因此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小问2详解】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相对而言血浆渗透压较高,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小问3详解】在人体中,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在不断变化中。9.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1)小麦叶肉细胞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时,小麦叶片总光合作用的产生的氧气量是___mol。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___。【答案】(1)ADP、NADP+、Pi(或磷酸) (2)大于(3)①.呼吸作用消耗氧气②.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中CO2浓度逐渐减小,光合作用速率逐渐降低(4)①.6×10-7mol②.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由此可以计算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小问1详解】小麦叶肉细胞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NADP+、ADP、Pi(或磷酸)。【小问2详解】B点时,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达到最大值,说明小麦植株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由于小麦植株中存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因此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小问3详解】在0~5min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CO2,因此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5~15min给予光照后,小麦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随着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则在5-15min时,小麦叶片总光合作用的产生的氧气量是6×10-8mol/min×10=6×10-7mol。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10.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果蝇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是___。(2)性染色体三体(比正常果蝇多一条性染色体)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3条性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配对联会而正常分离,另一条性染色体不能配对而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则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果蝇,所产生配子的性染色体组成种类及比例为___。(3)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但不确定相关基因是在X 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黑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灰身∶黑身=1∶1,据此确定亲本中灰身雌果蝇为___(纯合子杂合子)。从F1中选取两只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其杂交组合为___,预期结果:①若子代中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②若子代中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答案】10.次级精母细胞11.X∶Y∶XY∶YY比例为1∶2∶2∶1(或1X∶2Y∶2XY∶1YY)12.①.杂合子②.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或选灰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③.无论雌雄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1∶1(或无论雌雄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3∶1)④.雌果蝇全为灰身,雄果蝇全为黑身(或雌果蝇全为灰身,雄果蝇为灰身∶黑身=1∶1)【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分裂中,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第二次分裂中。2、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小问1详解】正常雄果蝇精原细胞中含有1条Y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形成2条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伴随着丝粒的分裂,2条姐妹染色体分开,此时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条Y染色体。【小问2详解】理论上,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有:若XY移向一极,余下的Y移向另一极,由于有两条Y染色体,则产生的配子为XY:Y=2:2;若X移向一极,YY移向另一极,则产生的配子为X:YY=1:1,所以,配子的性染色体组成种类及比例为X:Y:XY:YY=1:2:2:1。【小问3详解】一只黑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灰身:黑身=1:1,又知道灰身是显性,黑身是隐性,据此确定亲本中灰身雌果蝇为杂合子。要确定基因的位置,对于性别决定是XY型的,可采用隐雌显雄杂交模式,故F1中选取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进行杂交,若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1:1,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灰身,雄果蝇全为黑身,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选取F1中灰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进行杂交,若子代中雌果蝇和雄果蝇中均有灰身:黑身=3:1,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灰身,雄果蝇中灰身:黑身=1:1,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1.国家标准规定每毫升酸奶产品中乳酸菌菌数不得低于1×106 。为了解某酸奶中的乳酸菌含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培养基:培养基的碳源为___(填“含碳无机物”或“含碳有机物”)。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的方法是___。(2)样品稀释:若要先将样品稀释10倍,可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酸奶样品,加入到盛有___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使样品与水充分混匀。然后进行系列稀释操作,得到稀释至106、107、108倍的样品。(3)培养与统计:吸取不同稀释度的样品各1mL,分别置于不同培养皿内,加入适宜温度的溶化状态的培养基,使之混合均匀,冷却成平板。每个稀释度做3个重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对平板的菌落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稀释度(倍)106107108平板123123123平板菌落数(个)432421445787074968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应选择上述稀释度为___倍的平板菌落数作为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品中每毫升乳酸菌数为___。(4)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该方法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原理是___。【答案】11.①.含碳有机物②.取若干灭菌后未接种的培养基(或空白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12.913.①.107②.7.4×10814.①.稀释涂布平板法②.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解析】【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其统计的数值往往比实际数目偏低。【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为了解某酸奶中的乳酸菌含量是否达标,而乳酸菌属于异养型生物,因此培养基的碳源为含碳有机物。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可取若干灭菌后未接种的培养基(或空白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小问2详解】 先将样品稀释10倍,即酸奶样品体积:无菌水体积=1:9,即可用无菌移液管吸取5mL酸奶样品加入盛有5×9=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使样品与水充分混匀。【小问3详解】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应选择30﹣300的菌落数进行计数,因此应选择上述稀释度为107倍的平板菌落数作为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品中每毫升乳酸菌数=(78+70+74)÷3×107=7.4×108。【小问4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