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政治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京交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练习思想政治试卷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道小题,总计60分)1.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片,这个欧洲人对此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这些原始习俗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由于()①氏族长的强制②生产力水平低下③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当时人们的觉悟高,因此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段话说明()①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④国家产生后就一直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国家产生C.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4.我国的某一历史时期,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这些农民依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这说明()A.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B.依附的农民是地主私有财产的一部分C.地主是全部生产资料的占有者D.收取实物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5.阅读下面对话: “妈妈,天太冷了,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以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与其母亲的对话。关于经济危机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利润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商品绝对过剩②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③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④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在系统钻研英国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深入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恩格斯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最终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成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他们()①能够深入社会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贯彻了实践第一的观点②抛弃了资产阶级的理论成果,完成了理论创新,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③看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④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与和谐制度D.空想社会主义和生产资料公有制8.莫尔的《乌托邦》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不同发展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共同点在于()①都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②都看到了广大人民的力量③仅从理性和正义等原则出发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带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A.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B.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空想到科学C.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D.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10.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④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上述论断分析正确的是()①无产阶级的产生意味着资产阶级的灭亡②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③资本主义社会一旦生产过剩,就会导致资本主义退出历史舞台④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但要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英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普鲁士王朝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西藏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A.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B.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C.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进程都不可能存在社会形态的跨越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的影响 13.某高一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该学习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下列最适合作为研究课题的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B.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4.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①它有新的领导力量,即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②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性质③它有了新的前途,即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④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包括()①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君主立宪的实现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6.坐落在陶然亭公园内的慈悲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现辟为博物馆,内设五个展室,展出近百幅历史图片,再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慈悲庵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观众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重回那个“觉醒年代”,那时()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③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是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④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两次革命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我国当时基本国情决定了革命分为两个步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下列属于“一化三改”的是( )①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②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④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意味着党带领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表明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下列对会议中心议题、改革意义分析正确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释放经济活力D.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有()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关于改革开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就是要变革社会性质B.改革开放要做到一步到位C.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改革开放以理论创新活动为最终根源24.下列观点支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的是()①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推动现代化建设,需要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③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④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面向更大的市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下列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是()A.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深刻揭示社会主的本质C.指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D.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6.“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下列属于我国制度优势的是()①全体公民都享受最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②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③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④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国家的人民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③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是文化自信的内化④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8.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9.《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中写道,“尽管中国相关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但是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乃至广受尊敬的非政府组织,没人能否认中国正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这里的“道路”可以理解为()A.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B.坚持自力更生,以国内大循环取代国际大循环C.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再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目标D.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中国特色30.从十八大到二十大,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即()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②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后,同学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是他们对新时代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小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B.小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C.小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区各民族已经实现共同富裕D.小赵: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2.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A.社会主义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人民生活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D.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具有现代经济体系的强国33.小丽报名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论证演讲大赛。以下观点可选用的有()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提供了现成答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4.在两个百年交汇重大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作出调整(见下图)。 这一调整体现了()①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完全解决②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④中国共产党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战略布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社会生产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6.促进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升级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了矛盾的转化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促进了主要矛盾的转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①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④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中的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8.推动当前主要矛盾的解决,适合采取的措施是()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乡村振兴③推动公立教育市场化改革④深化“一带一路”合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9.如果说科学社会主义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好比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章。面对“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我们可以旗帜鲜明地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②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③是反映世界人民意愿、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社会主义④高高举起了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旗帜,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0.“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以下属于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是()①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制定全球数字安全规则提供借鉴②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③加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紧急人道粮拨④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道小题,总计40分)41.读图,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42.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变革,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进程,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改革如同引擎,推动着中国巨轮破浪前进”,我们应该向改革开放致敬!某高中做了一期图片展览来纪念改革开放。阅读下列图片: 图1图2图3图4(1)请你说明四张展览的图片所指的具体事件。(2)结合四张图片,请你谈谈改革开放的贡献。43.中国梦,照见人民幸福,点亮中国发展。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5年,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四枚特种邮票,分别是: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社会和谐、美好生活,艺术地反映了“中国梦——人民幸福”的主题。(1)结合所学与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理解。材料二逐梦十年,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 经济总量超过110万亿元,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不少科技领域由“追赶”变为“并跑”甚至“领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主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跨越不同地域和文化,“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壮大,遍及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实践证明,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2)运用所学,谈谈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北京交大附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思想政治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道小题,总计60分)1.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片,这个欧洲人对此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这些原始习俗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由于()①氏族长的强制②生产力水平低下③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当时人们的觉悟高,因此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在原始社会,人们都是平等的,氏族长与其他公民都是平等的,①不选。②③: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处于原始社会,从根本上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③入选。④:原始社会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④不选。故本题选C。2.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段话说明()①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④国家产生后就一直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但原始社会时期国家尚未产生,①错误。 ②:“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说明设防城市的建立是因为奴隶主和奴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②符合题意。③:“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表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符合题意。④: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但统治阶级不一定是少数,④错误。故本题选C。3.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国家产生C.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ABCD: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共有转为家庭私有,随着土地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阶级,统治阶级为了进行阶级统治,国家产生,故正确的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说法正确,A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我国的某一历史时期,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这些农民依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这说明()A.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B.依附的农民是地主私有财产的一部分C.地主是全部生产资料的占有者D.收取实物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材料中“这些农民依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可知材料中的历史时期指的是封建社会,材料表明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A符合题意。B:依附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不是地主私有财产,B表述错误。C: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不是占有全部生产资料,C表述错误。 D:收取地租是地上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实物地租只是地租的一种,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5.阅读下面对话:“妈妈,天太冷了,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以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与其母亲的对话。关于经济危机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利润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商品绝对过剩②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③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④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商品相对过剩而不是“商品绝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①说法错误。②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同时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②③符合题意。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6.在系统钻研英国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深入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恩格斯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最终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成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他们()①能够深入社会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贯彻了实践第一的观点②抛弃了资产阶级的理论成果,完成了理论创新,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③看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④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解析】【详解】②:在系统钻研英国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深入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基础上,因此并不是抛弃了资产阶级的理论成果,完成了理论创新,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②表述错误。①③④:在系统钻研英国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深入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恩格斯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最终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说明能够深入社会实践,唯物史观强调看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与和谐制度D.空想社会主义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答案】A【解析】【详解】ABC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8.莫尔的《乌托邦》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不同发展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共同点在于()①都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②都看到了广大人民的力量③仅从理性和正义等原则出发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但并未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①错误。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②错误。③④: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带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A.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B.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空想到科学C.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D.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答案】D【解析】【详解】ABC: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故ABC不选。D: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故D正确。故本题选D。10.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④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符合题意。①入选。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符合题意。②入选。 ③④:《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以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均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③④选项排除。故本题选A。11.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上述论断分析正确的是()①无产阶级的产生意味着资产阶级的灭亡②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③资本主义社会一旦生产过剩,就会导致资本主义退出历史舞台④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但要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体现出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这段话则指出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也说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无产阶级的产生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的灭亡,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①错误。③:资本主义社会一旦生产过剩,就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而不是直接导致资本主义退出历史舞台,③错误。故本题选C。12.英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普鲁士王朝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西藏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A.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B.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C.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进程都不可能存在社会形态的跨越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的影响 【答案】A【解析】【详解】A:英国、普鲁士、日本、中国西藏的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说明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A正确切题。BC:中国西藏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基于此,材料不能得出“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结论,也不能得出“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进程都不可能存在社会形态的跨越”的结论,BC排除。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的影响,D错误。故本题选A。13.某高一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该学习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下列最适合作为研究课题的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B.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A:攻占冬宫体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其他两幅图片没有体现,故A不适合拟定为研究课题。B:圣西门代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攻占冬宫体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故B适合拟定为研究课题。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准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但其他两幅图片没有体现,故C不适合拟定为研究课题。D:圣西门代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但其他两幅图片没有体现,故D不适合拟定为研究课题。 故本题选B。14.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①它有新的领导力量,即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②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性质③它有了新的前途,即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④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即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故①③④选项符合题意入选。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15.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包括()①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君主立宪的实现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 ③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③④符合题意。①:该选项中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历史任务,①错误。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近代的历史任务,但实现君主立宪不是中国近代的历史任务,②错误。故本题选D。16.坐落在陶然亭公园内的慈悲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现辟为博物馆,内设五个展室,展出近百幅历史图片,再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慈悲庵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观众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重回那个“觉醒年代”,那时()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③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是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④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①表述错误。②③: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资料,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是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③符合题意。④: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17.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两次革命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革命分为两个步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 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了”说法错误,①排除。②③:“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说法错误,②符合题意。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8.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D: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D符合题意。AB: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之间的矛盾都是近代中国矛盾的表现,AB不符合题意。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9.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下列属于“一化三改”的是( )①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②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④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 【解析】【详解】①②: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和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一化三改”时期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从本质上说,“一化三改”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和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不属于生产资料改造的内容,不属于“一化三改”范畴,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0.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意味着党带领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表明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①②说法正确。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说法错。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不是三大改造后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1.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下列对会议中心议题、改革意义分析正确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释放经济活力D.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答案】A 【解析】【详解】A: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该次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正确。B: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B错误。C: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释放经济活力,C错误。D:“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D错误。故本题选A。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有()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排除。①③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2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关于改革开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就是要变革社会性质B.改革开放要做到一步到位C.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改革开放以理论创新活动为最终根源【答案】C【解析】 【详解】A:改革开放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并不要变革社会性质,A表述错误。B:改革开放可以有计划,分阶段进行,而不一步到位,B表述错误。C:改革开放的实践及成果证明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C符合题意。D:理论创新活动属于认识范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源于改革开放,该选项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C。24.下列观点支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的是()①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推动现代化建设,需要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③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④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面向更大的市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强调的是改革,不属于对外开放。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推动现代化建设,需要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面向更大的市场均属于对外开放,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下列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是()A.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深刻揭示社会主的本质C.指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D.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A:“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A符合题意。 B: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B排除。C: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指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C排除。D: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D排除。故本题选D。26.“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下列属于我国制度优势的是()①全体公民都享受最高水平的社会保障②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③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④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国家的人民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社会保障水平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不是全体公民都享受最高水平的社会保障,①表述错误。②③④: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国家的人民性,这都是我国的制度优势,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7.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③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是文化自信的内化④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文化自信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①④符合题意。 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②表述错误。③: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升华和内化,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28.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①③正确。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说法错误。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这不是关键所在,④排除。故本题选B。29.《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中写道,“尽管中国相关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但是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乃至广受尊敬的非政府组织,没人能否认中国正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这里的“道路”可以理解为()A.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B.坚持自力更生,以国内大循环取代国际大循环C.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再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目标D.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中国特色【答案】D【解析】【详解】A: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的说法错误,A表述错误。B: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B表述错误。 C:经济增长仍然是宏观调控的目标,C表述错误。D:这里的“道路”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赋予中国特色,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0.从十八大到二十大,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即()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②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④: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①③④符合题意。②: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排除②。故本题选C。31.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后,同学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是他们对新时代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小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B.小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C.小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区各民族已经实现共同富裕D.小赵: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C: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富裕”并未实现,C符合题意。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2020年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2.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A.社会主义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人民生活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D.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具有现代经济体系的强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两个阶段”战略安排。A:第一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正确。B:第一阶段,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错误。CD: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第二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二阶段,要建成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中国人民生活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也不是高质量发展的具有现代经济体系的强国,CD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 “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第一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3.小丽报名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论证演讲大赛。以下观点可选用的有()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提供了现成答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③:小丽同学论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可选用的观点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马克思主义可以为解决中国的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提供现成答案,④错误。故本题选A。34.在两个百年交汇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作出调整(见下图)。这一调整体现了()①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完全解决 ②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④中国共产党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战略布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②③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述作出调整,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中国共产党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战略布局,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尚未解决,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①错误。故本题选D。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社会生产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A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B不符合题意。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描述,C不符合题意。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新变化。这个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6.促进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升级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了矛盾的转化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促进了主要矛盾的转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试题强调的是“根本原因”,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D符合题意。AB:两项均不是促进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AB排除。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中,尚没有成功,C项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①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④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中的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中不断增强,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38.推动当前主要矛盾的解决,适合采取的措施是()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乡村振兴③推动公立教育市场化改革④深化“一带一路”合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 【详解】①②④:我国当前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开拓国际市场,这都有利于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推动公立教育市场化不利于社会公平,不是推动当前主要矛盾解决的合适措施,③排除。故本题选B。39.如果说科学社会主义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好比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章。面对“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我们可以旗帜鲜明地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②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③是反映世界人民意愿、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社会主义④高高举起了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旗帜,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①②正确。③:反映世界人民意愿说法过于绝对化,③排除。④:我们并不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弘扬的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④排除。故本题选A。40.“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以下属于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是()①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制定全球数字安全规则提供借鉴②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③加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紧急人道粮拨④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 【详解】①②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相处之道,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在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由各国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共同参与全球事务,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要求: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政治);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制定全球数字安全规则提供借鉴;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紧急人道粮拨符合合作共赢,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中国自身军队建设,不涉及合作共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道小题,总计40分)41.读图,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答案】①无论是何种社会形态,变的都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特点。②不变的都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人类社会发展图考点考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要结合各社会形态的异同点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社会形态的“变”→可联系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有效信息②:社会形态的“不变”→可联系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2.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变革,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进程,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改革如同引擎,推动着中国巨轮破浪前进”,我们应该向改革开放致敬!某高中做了一期图片展览来纪念改革开放。阅读下列图片:图1图2图3图4(1)请你说明四张展览的图片所指的具体事件。(2)结合四张图片,请你谈谈改革开放的贡献。【答案】42.图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图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图3: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图4: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3.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解析】【小问1详解】本小问是简答题,依据教材内容相关史实作答即可,详解略。小问2详解】本小问是简答题,依据教材内容作答即可,详解略。43.中国梦,照见人民幸福,点亮中国发展。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5年,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四枚特种邮票,分别是: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社会和谐、美好生活,艺术地反映了“中国梦——人民幸福”的主题。(1)结合所学与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理解。材料二逐梦十年,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经济总量超过110万亿元,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不少科技领域由“追赶”变为“并跑”甚至“领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主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跨越不同地域和文化,“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壮大,遍及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实践证明,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2)运用所学,谈谈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答案】(1)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2)①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②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国梦,照见人民幸福,点亮中国发展考点考查:中国梦的本质和特点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所学与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理解。属于理解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理解。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邮票的主题是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社会和谐、美好生活,艺术地反映了“中国梦——人民幸福”→可从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等方面回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所学,谈谈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经济总量超过110万亿元,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均GDP超过1.2 万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不少科技领域由“追赶”变为“并跑”甚至“领跑”→可从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角度,说明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有效信息②:主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跨越不同地域和文化,“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壮大,遍及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说明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