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0785

大小:3.81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高一第一学期知临中学期末试卷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北京时间2015年9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奇特沟壑”。它很可能是高浓度咸水流经所产生的痕迹,而这项最新发现意味着火星表面很可能有液态水活动。完成下面小题。1.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最可能来自()A.高山冰川融水B.大气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2.火星表面液态水的发现说明了()A.人类已经具备移居火星的条件B.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的存在C.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体D.火星表面水循环活跃3.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①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与地球两极附近都有极昼、极夜现象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答案】1.D2.C3.A【解析】【1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火星表面的液态水可能是“高浓度咸水”,而高山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均为淡水,只有地下水才有可能是高浓度咸水,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 水是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之一,液态水的存在说明火星表面可能有生命体的存在,C正确;人类目前还不具备移居火星的条件,A错误;液态水的发现并不能说明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的存在,也不能说明表面水循环活跃,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昼夜温差不大,同时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条件,②③正确;有四季变化和有极昼、极夜现象均不是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①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着生命物质,特别是存在着人类。其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有:充足的液态水分;适宜的大气厚度和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读图“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4.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主要原因是()A.①较强B.②较强C.③较强D.④较强5.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4.A5.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知识。需要学生熟悉教材知识。【4题详解】结合图表分析,①由云层指向宇宙为反射作用,②由地面指向天空为地面辐射,③由云层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由太阳穿过云层指向地面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因盆地地形,水汽难以散发,云层厚,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①对。故选A。【5题详解】材料“秋阴不散” 是指阴天多。“霜飞晚”是指没有霜。这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导致。云量大,云层厚,导致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选C。一般每年5月份过后,我国各地进入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往往伴有雷暴、大风等现象。下图示意雷暴云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雷暴云产生的基本条件有()①充足的水汽②地转偏向力作用③气流上升运动④大气逆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推测我国雷暴发生的时空特征是()A.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B.夏秋多冬春少,西多东少C.夏秋少冬春多,南少北多D.夏秋少冬春多,西少东多8.雷暴云在消亡阶段()A.没有降水现象B.水汽蒸发旺盛C.气流下沉为主D.出现雷电现象【答案】6.B7.A8.C【解析】【分析】【6题详解】 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生雷暴云需要有充足的水汽,以及气流做强烈的上升运动,①③正确,B正确。读图可知,雷暴云天气形成于高空,高空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小,②错误,AC错误。大气逆温出现时,,大气相对稳定,不易产生雷暴云,④错误,D错误。故选B。【7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雷暴是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结果,我国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CD错误。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A正确,B错误。故选A。【8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暴云形成阶段,云中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蒸发旺盛,水汽开始大量凝结成熟阶段,上升气流不断冷凝,伴有降水、冰雹、雷暴等现象;消亡阶段,上升气流减弱,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逐渐减少,天气渐渐转睛;综上所述,雷暴云在消亡阶段气流下沉为主,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雷暴云形成阶段,云中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蒸发旺盛,水汽开始大量凝结成熟阶段,上升气流不断冷凝,伴有降水、冰雹、雷暴等现象;消亡阶段,上升气流减弱,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逐渐减少,天气渐渐转睛。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日落时可以映照出九个落日的倒影。下图为开都河上的落日倒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A.以风力堆积为主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C.石灰岩广布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10.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以下观察顺序正确的是()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S形河湾→河床剖面C.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D.U形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答案】9.D10.A【解析】【9题详解】 “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正确;“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A错误;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B错误;石灰岩广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景观主要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和干谷等,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观察地貌时,首先应注意观察的顾序:从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其次要注意观察的内容:如高度、坡度、坡向以及形状、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等。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新疆罗布泊东北部,是一片盐碱地土台群。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二名。白龙堆的土台以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颜色呈灰白色,有阳光时还会反射点点银光,似鳞甲般,被古人将这片广衰的雅丹群称为“白龙”。图示意白龙堆雅丹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白龙堆雅丹地貌形成的基础条件是()A.位于地势低注处B.分布深厚岩层和沉积物C.全年降水量少D.地壳长期处于平静期12.白龙堆成为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是因为该区域()A季节性洪水冲刷严重B.降水少,物理风化强C.暂时性水流流量较大D.风速大,大风日数多【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 根据材料“白龙堆土台以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结合白龙堆雅丹地貌景观图可知,白龙堆相对高度较大,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白龙堆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深厚岩层和沉积物经风力侵蚀形成该地貌,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全年降水量少为主要外在环境,与题意不符,C错误。组成白龙堆雅丹地貌的砂砾、石膏泥和盐碱等物质是在低洼的湖泊条件下形成的岩层和沉积物,若使白龙堆凸起于地表,需要地壳的抬升,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结合所学,根据材料“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新疆罗布泊东北部,是一片盐碱地土台群”可知,白龙堆形成的典型的雅丹地貌为典型的风蚀地貌,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流水作用不明显,AC错误。该区域风速大,大风日数多,风力侵蚀作用显著,而不是物理风化,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即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其主要类型如下:风蚀石窝、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垅岗、风蚀谷、风蚀洼地、风蚀岭、雅丹地貌等。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完成下面小题。13.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14.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降低【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解】蒸发是地表水以气态的形式进入大气,与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无关;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的移动,降水是由大气水变成陆地水或海洋水,它们都不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ABC错误;而径流则由陆地流向海洋,径流中会挟带一些矿物质,故它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由于入海径流不断地把矿物质带入海洋,而海水蒸发不可能将矿物质蒸发掉,因此海洋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五方面:①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循环维护。③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④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⑤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完成下面小题。15.潮汐发生的规律性主要是源于()A.天体运行的规律性B.季风的规律性C.洋流运动的规律性D.大气运动的规律性16.利用潮汐发电可造福人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潮汐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B.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C.潮汐发电会带来严重海域污染D.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答案】15.A16.B【解析】【15题详解】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其形成与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其规律性与天体运行的规律有关,A正确;潮汐不是季风、洋流、大气运动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其规律性与季风运行的规律性、洋流运行的规律性、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潮汐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与太阳辐射无关,A错误;只要天体引力存在,潮汐能就可以不断更新循环,因此潮汐能是可再生能源,B正确;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潮汐发电一般不会带来严重海域污染,C错误;潮汐能来源于天体引力,而波浪能主要来源于风,风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两者能源来源不同,D错误。故选B。【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海水透明度是表示海水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透明度板)垂直地沉入水中,直至刚刚看不见的最大深度。下图为我国台湾海峡多年来夏季海水平均透明度遥感影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台湾海峡夏季海水透明度的总体分布特点是(  )A.近岸海域透明度高于台湾海峡中部B.近岸海域透明度低于台湾海峡中部C.由大陆沿海向台湾沿海透明度逐渐降低D.由台湾海峡向大陆和台湾沿海透明度逐渐升高18.导致台湾海峡海域夏季海水透明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云层厚度B.海洋深度C.沿岸径流D.海洋浮游生物【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台湾海峡海水透明度近岸海域低于台湾海峡中部,故A错B对;海水透明度由台湾海峡中部分别向福建和台湾沿海逐渐降低,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B。【18题详解】海水透明度的大小主要受地理位置、大陆径流、自然光场(光照强度)、海水浮游生物和悬浮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台湾海峡沿岸多径流,夏季台湾海峡附近地区降水最大,径流最大(正值汛期),海水含沙量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等物质汇入近岸海域,使近岸海域海水透明度下降,因此,沿岸径流是导致台湾海峡海域海水透明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故该题选C。2020年6月下旬以来,江西省遭遇持续强降雨,鄱阳湖湖口水文站7月6日2时水位涨至警戒水位19.50米,形成“鄱阳湖2020年第1号洪水”。下图为鄱阳湖水域2020年6月26日与7月8日的影像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9.获取图中影像监测鄱阳湖水域范围变化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ISD.BDS20.通过图示影像资料对比,可以反映出江西省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A.流域面积变大B.湿地面积减少C.西南地势平缓D.灾情压力减小【答案】19.A20.C【解析】【分析】【19题详解】遥感技术(RS)可用来实时监测大面积地物信息,监测鄱阳湖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主要运用遥感技术,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不能用来监测鄱阳湖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B错误;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经纬度和高程进行定位和导航,不能用来监测鄱阳湖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通过图示影像资料对比,可以看出2020年6月下旬以来,受持续强降雨的影响,鄱阳湖面积迅速扩大,湿地面积增大,灾情压力增大,B、D错误;鄱阳湖西南部水域面积增长最多,由此可判断西南部地势平缓,水位上涨后淹没的面积大,B正确;流域是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从两图对比不能看出鄱阳湖流域面积的变化,A错误。故选C。【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遥感(RS)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各种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进行识别、清查、监测、评估)灾害监测(如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进行监测,有助于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探险旅游、航空、测绘、安全防范、军事、电力、通讯、城市管理等部门和领域。(3)地理信息系统(GIS),GIS能解决包括地物空间分布及地理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等问题。现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测绘、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市场分析、宏观决策等许多方面。其中城市管理是应用信息系统最早的领域之一。读我国西双版纳森林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21.实地考察发现,该地的植被成层现象明显,最高的望天树可达80多米,而在其下面还分布着多层高低错落的乔木。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该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故植被高度大、种类多②人类影响较小③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养分多少不同④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2.下列地区中也能看到这种森林景观的是()A.东非高原B.地中海沿岸C.中南半岛D.墨西哥高原【答案】21.D22.C【解析】【21题详解】植被有成层结构,说明植被长得高大,植被种类多,有高有矮。水热条件好植被才能长得高大且种类多,而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故喜光植物长得高大,喜阴植物长得矮小。选D。【22题详解】图示植被为热带雨林,东非高原和墨西哥高原是热带草原,地中海沿岸多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在海拔较低、降水较多的地方,分布着热带雨林。选C。【点睛】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 ,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建有1个5A级景区,9个4A级景区,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某科研团队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纤维黏合剂,把这种黏合剂放入沙里,可实现“沙变土”,该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实验,初步结果显示,该土壤栽种农作物可得到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沙变土”实验已经成功,最合适大规模推广种植作物的区域是()A.江苏省沿海地区B.塔克拉玛干沙漠C.河流沿岸的沙漠D.草原周边的沙地24.“沙变土”与沙土相比,可以种植作物,两者相比“沙变土”实现了水循环的()A.降水增加B.径流减少C.蒸发减少D.下渗减少25.该项目实验实现农作物高产,主要是该技术改变了沙土的()A.土壤结构B.土壤母质C.土壤有机质D.土壤养分【答案】23.C24.D25.A【解析】【23题详解】江苏省沿海地区主要为淤泥质海岸,A错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源短缺,不适宜大规模推广种植作物,B错误;河流沿岸的沙漠地区,“沙变土”之后,河流又可以提供水源,因此,河流沿岸的沙漠最合适大规模推广种植作物,C正确;草原周边地区水源短缺,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作物,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沙变土”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故其会使下渗减少,蒸发增多,径流增多,对降水影响较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题详解】将该黏合剂放到沙里,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得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所以该项目能实现高产,A正确;土壤矿物养分与成土母质有关,B错误;这种技术并没有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C、D错误。故选A。【点睛】 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人工培肥堆肥)等。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0月11日,近两个月以来持续的强降雨已导致泰国35个省受影响,其中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区的11个省洪涝灾害较为严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1)指出图中①~⑥各环节的名称。(2)此次泰国连续强降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填名称),对应为图中的____。(3)简述泰国河流下游平原区的11个省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答案】(1)①环节是蒸发(蒸腾),②环节是降水,③环节是水汽输送,④环节是地表径流,⑤环节是下渗,⑥环节是地下径流。(2)①.海陆间循环②.Ⅱ(3)降水强度大,降水量多;下游汇水面积大,有多条河流汇入,上游来水量大;平原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连续多日的强降水导致土壤水分饱和,不易下渗。【解析】【分析】本题以泰国洪涝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水循环环节、水循环类型、洪涝成因,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朝上箭头为蒸发或蒸腾,朝下箭头为降雨,陆地指向海洋的环节应为径流,其又分为地表和地下径流,上空联系海陆的环节为水汽输送。因此图中图中①环节是蒸发(蒸腾),②环节是降水,③环节是水汽输送,④环节是地表径流,⑤环节是是下渗,⑥环节是地下径流。【小问2详解】 泰国为临海国家,且该国的河流基本都是外流河,因此此次泰国连续强降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图中Ⅱ环节涉及了海洋和陆地,为海陆间循环。【小问3详解】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再据题中“近两个月以来持续的强降雨”可知,雨季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强度大;强降水导致河流上游来水量大,中下游冲积平原面积广大,并且有多条河流汇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连续多日的强降水导致土壤水分饱和,不易下渗,又会使地表径流增多,导致洪涝灾害严重。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假期间赴甘肃进行考察,图甲示意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地区。(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巴丹吉林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学生们在图甲所示采样点的某处无人干扰土地进行采样,测量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数据,并绘制连续两日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图(图乙)。(2)据图乙说出“逆湿”发生的主要时段及深度,并分析成因。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丙)。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cm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3)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对种植西瓜的好处。【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下垫面为沙漠,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2)1~6时(或凌晨),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原因:临近绿洲,水汽较多,此时气温低,地表水汽凝结量较大;此时土壤水分蒸发少,表层土壤湿度大,出现“逆湿”现象(3)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积累;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 【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农业区位条件为背景,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即是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张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晴天多,云层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地温高,地面辐射强,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得白天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大。【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可知逆湿是指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现象。读图可知,大致在1~6时(或凌晨)前后,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读图甲可知,采样点位于绿洲附近,水汽相对较多,在1~6时(或凌晨)前后,气温低,水汽凝结在地表,加之此时土壤蒸发少,从而出现表层土壤湿度大的现象,即出现逆湿现象。【小问3详解】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首先,砂石的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快,有效进一步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其次,当地气温干旱,砂石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水分下渗至土壤后,砂石覆盖表层削弱了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最后,当地多大风,风蚀作用较强,砂石覆盖能有效减少风力对表土的侵蚀,保证土壤肥力。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降雨量均在110~160mm。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冬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喀斯特地貌。原因: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作用显著。(2)溶洞形成过程中,导致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资源短缺;丰富的降水加剧水土流失,使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土壤退化,植被减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从岩石、气候、水文等角度着手。(2)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包括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要素。【详解】(1)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景观,据此推测什科茨扬溶洞群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原因与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相同,都是在石灰岩广布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2)什科茨扬溶洞群属于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影响,地下多暗河,导致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难以保存,地表水资源短缺;丰富的降水加剧水土流失,使地表支离破碎;土层变薄,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植被减少。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水盐度受当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与所在地气候关系密切。下左图为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纬度分布图,材料二: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30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为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右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 (1)描述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纬度分布的规律。(2)分析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不在甲处的原因。(3)说明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4)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分析这时鲸鱼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答案】(1)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极低值出现在60°N附近海域;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域;整体上同纬度地区,南半球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北半球。(2)甲处虽然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但因靠近赤道地区,降水较多,稀释作用强;所以盐度并非最高。(3)径流汇入(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多);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不便);高纬低温海水注入(寒流带来低盐度海水)。(4)水温上升;不同性质水流交汇,海水受扰动后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饵料丰富。【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盐度的相关知识。【详解】(1)分布的规律:由图表可以看出,副热带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极低值出现在60°N附近海域,因为纬度高蒸发弱,而且降水较多;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域;整体上同纬度地区,南半球缺少陆地径流的注入,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北半球。 (2)甲处地处赤道附近,虽然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高;但因靠近赤道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稀释作用强烈,导致盐度降低;所以甲处盐度并非最高。(3)影响海水盐度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洋流、河水稀释、海域封闭程度等。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同纬度比较,从图中分析该封闭海域,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补充多,受到拉布拉多寒流影响,蒸发弱,海流从贝尔鸟海峡流入,与其他海域水体交换少,盐度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