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0066
大小:58.8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4-09-03
《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东华致远202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评估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2)________________,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3)《蜀相》中诗人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选择。(1)下列句子中,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B.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真是感慨万千。C.明天我们准时地到府上拜望,请务必在家恭候。D.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真令人钦敬。(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鲁迅被誉为“民族魂”,读点儿鲁迅,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深邃,精神得到升华,意识更加清醒。鲁迅不是优雅、平和、休闲的,而是真实、严峻、深邃的。,。,,从他那里获取对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识,激发思想的活力。①读鲁迅并非模仿鲁迅的脾气或生活,甚至也不必让自己变得尖刻②从“生活化”的立场,也许一些人并不喜欢鲁迅③读鲁迅,是要学习鲁迅的思想方法、他的批判意识④读鲁迅是“思想爬坡”,并不轻松,甚至费力、难受A.⑤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谁害怕人工智能?冯象 ①人工智能带来了一些非常严峻且不可避免的挑战。首要挑战就是导致隐私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保护这种正在消失的权利?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说,我的客户很乐意把隐私交给我们,因为我们的服务能给他们带来不可抗拒的便利。这就是人工智能令人害怕之处,它过于便利,以致我们无法拒绝。②网络企业平台采用免费或廉价的付费模式,以换取便利和所谓的美好、理想化的社会环境。从本质上说,网络企业经营模式的基础是对价交易,法律语言表述为交易双方需要付出对价,形成契约。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提交了个人信息,这是必须接受的硬规则,从而获得相应的服务。这些信息被企业获取,用于建立数据库,再转卖给第三方,或用于开发新产品等其他用途。③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令业界非常希望将其财产化。可是,若将数据财产化,那数据的原始主人是谁?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吗?难道数据不是我们的财产吗?若是这样思考,脸书就无法运营了,因为它需要与几亿人签订合同。因此,数据的财产化是个法律问题,目前无解。虽然不久的将来或会进行立法,但即使没有立法,数据事实上也已经是财产了,因为它是我们每天进行的无数次交易的标的物,只不过目前对数据的保护缺少明文规定而已。④当然,还有一位参与数据收集竞争的主导者,即政府。在拥有发达的互联网产业之后,任何国家的政府必然深度介入数据的抓取。虽然从传统的隐私角度来说,这或许令人不安,但从产业发展以及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却可以解决诸多问题。例如,许多传统上难办的案件到了数据时代非常容易。⑤同时,人工智能使我们忽视原本异常繁琐的程序、调查,不得不接受一些硬规则,这对于法制建设的影响非常巨大。关于硬规则的定义,可以用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来解释。中国的马路中间通常都设有一排铁栏,用于分隔两个车道,它强迫车辆必须在它自己的那条车道里行驶,不得越界。这也可以说明软规则的失效,即传统法律规定和政策的执行率较低。虽然政府可以选择其他整治交通的措施,但都不如硬规则方便、廉价。⑥商家的硬规则是通过智能终端添加到我们身上的,智能手机就是最佳的例子。手机硬规则通过用户点击“同意”按键进入系统,之后会显示一份字体较小、内容复杂的授权合同,几乎一面倒地将权力给予了运行商,虽然用户不同意,也可以点取消键。这就是一种单方面为用户制定规则、被迫接受的格式合同。这令人感到无比害怕和忧虑,因为规则的制定权落入企业手中,这将导致资本力量过于强大。⑦由于政府部门同样使用智能终端,所以商家制定的规则同样适用于政府部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为了避免商家成为其领导者,政府只能比过去更大幅度地介入商业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理论,理想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只负责一部分的监管、注册和维稳等传统要求,但智能技术导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介入空前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场经济不得不回归新的计划经济。 ⑧硬规则的制定权越来越多地归于商家,这是商家非常乐于见到的结果,因为这将增加利润收益。传统企业例如洛克菲勒家族的兴起,需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而以扎克伯格为代表的新一代富豪,在短短的几年中就走完过去需要一个世纪才能走完的积累路程,由此带来的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非常惊人的。⑨当今社会显然已离不开人工智能,可以预见未来更是如此,人类的一些爱好和习惯以及智力所能投放的领域将被取代。法律也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改变,一旦机器大规模介入立法,人类将无法理清规则,因为每部机器都会将规则无限复杂化,其复杂程度就像顶级围棋水平一样远超人类所能理解的范围,只有利用机器才能与之对抗。这是一个终极挑战,它不仅颠覆了生命的意义,也颠覆了日常生活,它提供的便利和规则正在温水煮青蛙式地将人类逼至无法反抗的境地。(选自《文汇讲堂》,有删改)3.第②段中的“对价交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4.以下与“硬规则”无关的一项是()A.客户把隐私交给脸书。B.智能手机的授权合同。C.马路中间安装铁栅栏。D.政府对商业活动介入。5.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导致隐私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消失,故应反对人工智能。B.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需要通过立法来将其变为政府财产。C.商家单方面制定规则导致政府过多介入商业活动,引发市场变化。D.人工智能已经介入社会多个角落,可以预测其将会逼迫人类反抗。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的说理特点。7.结合下面这首AI作的诗,说说你是否认同第⑨段作者提出的观点。早春梅花绽放雪未消,红梅妆点早春好。微风拂面含芳气,春意盎然知多少。(二)(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草在心里驻扎凌仕江①顺庆归来,草便长满了我的背影,且以匍匐之势,在漫坡与山顶之间,排山倒海,将我从芄野一路紧追,一直追到月光尽头的地铁人海。草一定有草的目的,草已得逞,在一个人心里驻扎下来。②草很沉,我很笨。因为我无法解读草的秘密。顺庆七坪寨的草,掩隐了太多秘密,从戊戌初夏开始,它们在我心间蛇一样乱窜,反复缠绕指定我说出它遮盖的秘密。当地人将那些秘密归结在一个身着长袍的男人——张献忠身上。往事的传递过程,因当局人不在场而缺失了旧人与今人交接的温度。不在场的历史中人,远没有在场的一棵草重要。 ③草注定比人类的身体坚硬。我看着巨石里长出草的表情。它们东一棵,西一棵,看上去毫无秩序,长得稀稀拉拉,却有着尼龙绳般的韧性,总是给人强大力量之感。它们陪衬着石头上生长的孔洞,引起我不小的警惕。莫非它们是伫立古兵寨大风口的兵卒化身?那些孔洞出现的位置,呈地理三角等边状,它或许可以顺理成章地替代我对猎猎旌旗与隆隆战炮的遥想。④站起身,对面的山野处横亘着一段城墙,远看如同园林设计师镶嵌在大自然中的一根朽木。那么多草拦住了通往城墙的去路。无人走的地方,草在蔓延。我们穿行在草的世界,高出我们身体一半的草,在一个个渐行渐远的背影里,看上去充满了苍茫、艰险、杀机。可处在如此浩瀚绿洲里的七坪寨,却连一个明确的指示牌也没有。制造历史的人在这里峰回路转,打造景观的人来不及梳理其间的真真假假,走马观花的人在这里像是拐进一个错综复杂的谜团。除了高出槐树头顶的山包包,到处是疯长的草,一株株披头散发的草,如同风中的麻绳,自由、奔放、隐忍、强硬。草的边缘则是高高的悬壁,这反倒给乐于指点江山的人提供了信口开河的庞大空间。当然,行至斗金观上,我们还是看到了那个长袍男人留下的蛛丝马迹。⑤这突然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在遥远的拉萨行走,看见路边一块白色的木板指示牌,上面用炭素墨水写着——山上有格萨尔王庙。多有吸引力的感召呀!尽管山上的寺庙早已空空如也,可每次看见那块牌子的人,都能产生强烈的上山欲望,因此我至今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具文化渗透力的指示牌。没有文化指示牌的斗金观,时光不知何时粉碎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草填满我们的视野。草是斗金观上遗迹的保护神,如果没有草,所有的遗迹早就风化成灰,草的强大不得不让人产生敬畏。草是一切真相与虚无的装点,也是秘密的附属品。对于草而言,它可能会被大多数亲临者踩在脚下忽略不计,但草的发现确实很重要,战争只是草的一个伤口,草是痊愈灾难的良药。⑥在以草为主要载体的斗金观上,我看到了马槽。一个破裂不堪的马槽,像时间的碎片,在岁月里沿着光滑的饮马池横躺着,里面长满了嫩幽幽的丝茅草,像温室里齐刷刷的秧苗。它的出现顿时把我推入一种新鲜的幻想中。骏马的赞歌早远去,宝剑或弯刀锈蚀草地间,那些石头雕刻的佛像业已残缺不全,只有几块冒出地皮的青花残片,隐约能够说明时间的不朽。于是我们像一只只蚂蚁在草的根部,轮番打探时间在此留下的痕迹。可远远近近的时间总是躺在草的背后繁荣、沉默、呼吸。⑦我不知这样的古兵寨,在蜀地南充乃至中国还遗存有多少个?就其浮现于七坪寨的一些残缺零部件来看,尚不足以让人清晰地还原史书上记录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下午,太阳正在收场之际,我们一行人沿着日落的光,在山丘相连的寨子背后的悬壁上穿梭,草几乎无处不在,常常淹没我们的身体,生怕空出一地,让我们摸清了历史的来龙去脉。炮台上升起的月光暗淡了刀光剑影,火红的石榴花与油绿的槐树,掩盖了炮灰浸染的土壤,越往山边走,草越高,只看见满山遍野的草,它们有的开出了绵柔的白花絮絮。⑧我们走了很远,忽然停在暮色里,听见草在马槽里笑—— 你们不是马背上的人呐,干嘛非要知道马的真相!(选自2018年07月20日《文学报》,有删改)8.第④段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9.第⑤段写格萨尔王庙的指示牌,有何用意?10.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请加以分析。11.结合全文,分析标题“草在心里驻扎”的原因。(三)(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送李将军赴定州①【唐】郎士元双旌②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③路,天骄④已请和。【注】①送李将军赴定州:诗题一作“送彭将军”。②双旌:当代节度使出行时的仪仗。③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④天骄:汉时以此称匈奴。12.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13.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A.首联形象鲜明,气势雄壮B.颔联工笔细描,色彩绚烂C.颈联视听结合,意象寥廓D.全诗虚实相生,用字简洁14.“莫断阴山路”又有新版本作“想到阴山北”,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整首诗,从内容角度说说你的理由。(四)(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公娃李,名卫,字又玠。公伉健有气,入赀为户部郎,司纳粟事。亲王某属每金千加平十两,公不可。强之,则舁柜置户部东瘤下,署曰:某王赢余。王大惊,谕止之。世宗心重之,登极,授云南驿盐道,迁布政使,旋巡抚浙江②公不甚识字,而遇文人甚敬。修《浙江志》,建书院,饩麇独丰。公余坐南面,召优俳人季麻子说汉、唐杂事。遇忠贤屈抑,佥壬①肆志,辄呜咽愤骂,拔剑击撞。凡文移奏章不过目,听人雒诵,不可于意者,嚯啃命改,动中肯綮。虽儒者文吏,皆心折骇伏,以为天授。③公尤长于治盗。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 ,即时擒获。所到处江湖千里如枕席,行舟桴鼓不鸣,不禁伎,不擒摴蒱,不扰酒坊茶肆。公为政一切听从民便,歌舞太平,诱掖而张皇之。民喁喁大和,愈卑贱者愈祷颂焉。雍正十二年,公总督保定,与户部尚书同勘海塘至浙,远近村氓以为公复来抚浙也,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殷天。④论曰:世宗皇帝时,才臣任封疆者,田、李并称。然世之人往往优李而劣田,意颇疑之。后读朱批上谕:田文镜奏禁铜法,请民间有拋掷制钱者拟军;又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许脫籍,治其主人之罪。公奏禁铜法,请官增价购,有售者即与值,不问所由来,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两人之见解心术,判若天渊,已可见矣。【注】①佥壬:小人、奸人。15.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1)而遇文人甚敬()(2)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强之A.勉强B.强迫C.强暴D.劝勉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诱掖而张皇之A.惊慌,慌张B.夸张,炫耀C.猖狂,轻狂D.扩大,壮大18.第③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B.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C.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D.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公总督保定,与户部尚书同勘海塘至浙,远近村氓以为公复来抚浙也,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殷天。20.第②段中画线部分对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作用是21.从第④中的上谕来看,世人“优李而劣田”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分析。(五)(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治学(东汉)徐干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兮B.哉C.夫D.矣23.【小题2】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治学不能因目标过远而松懈。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C.治学要回顾走过路,并加以总结。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25.【小题4】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三、写作70分27.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认为,怀疑是认识世界本质的前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东华致远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评估高三语文(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2)________________,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3)《蜀相》中诗人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举匏樽以相属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③.贾谊④.出师未捷身先死⑤.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匏樽、瓮、牖、枢、捷、襟。2.按要求选择。(1)下列句子中,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B.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真是感慨万千。C.明天我们准时地到府上拜望,请务必在家恭候。D.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真令人钦敬。(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鲁迅被誉为“民族魂”,读点儿鲁迅,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深邃,精神得到升华,意识更加清醒。鲁迅不是优雅、平和、休闲的,而是真实、严峻、深邃的。,。,,从他那里获取对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识,激发思想的活力。①读鲁迅并非模仿鲁迅的脾气或生活,甚至也不必让自己变得尖刻②从“生活化”的立场,也许一些人并不喜欢鲁迅③读鲁迅,是要学习鲁迅思想方法、他的批判意识④读鲁迅是“思想爬坡”,并不轻松,甚至费力、难受A.⑤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答案】2.D3.C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A.先贤:意思是已故有才德的人。此处用在活着的人身上,使用不当。B.莅临:意思是来到,来临,光临。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此处用于自己方,谦敬失当。C.务必:是要求的口吻,语气生硬;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用于自己等候别人。此处用于别人等自己,谦敬失当。D.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此处使用得体;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此处用于“令尊”,使用正确。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文段主要谈读鲁迅的意义。对应空前内容,鲁迅不是“优雅、平和、休闲的”,而是“真实、严峻、深邃的”,所以读鲁迅“并不轻松”,甚至“费力、难受”。故首句为④;空后句子是说学习鲁迅的收获,对应“从他那里获取对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识,激发思想的活力”,则承接的句子应是“要学习鲁迅的思想方法、他的批判意识”。故③应放在最末。结合选项,②承④的“难受”谈“不喜欢鲁迅”,①“读鲁迅并非……”和③“读鲁迅,是要……”并列。故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C。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谁害怕人工智能?冯象①人工智能带来了一些非常严峻且不可避免的挑战。首要挑战就是导致隐私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保护这种正在消失的权利?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说,我的客户很乐意把隐私交给我们,因为我们的服务能给他们带来不可抗拒的便利。这就是人工智能令人害怕之处,它过于便利,以致我们无法拒绝。 ②网络企业平台采用免费或廉价的付费模式,以换取便利和所谓的美好、理想化的社会环境。从本质上说,网络企业经营模式的基础是对价交易,法律语言表述为交易双方需要付出对价,形成契约。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提交了个人信息,这是必须接受的硬规则,从而获得相应的服务。这些信息被企业获取,用于建立数据库,再转卖给第三方,或用于开发新产品等其他用途。③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令业界非常希望将其财产化。可是,若将数据财产化,那数据的原始主人是谁?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吗?难道数据不是我们的财产吗?若是这样思考,脸书就无法运营了,因为它需要与几亿人签订合同。因此,数据的财产化是个法律问题,目前无解。虽然不久的将来或会进行立法,但即使没有立法,数据事实上也已经是财产了,因为它是我们每天进行的无数次交易的标的物,只不过目前对数据的保护缺少明文规定而已。④当然,还有一位参与数据收集竞争的主导者,即政府。在拥有发达的互联网产业之后,任何国家的政府必然深度介入数据的抓取。虽然从传统的隐私角度来说,这或许令人不安,但从产业发展以及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却可以解决诸多问题。例如,许多传统上难办的案件到了数据时代非常容易。⑤同时,人工智能使我们忽视原本异常繁琐的程序、调查,不得不接受一些硬规则,这对于法制建设的影响非常巨大。关于硬规则的定义,可以用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来解释。中国的马路中间通常都设有一排铁栏,用于分隔两个车道,它强迫车辆必须在它自己的那条车道里行驶,不得越界。这也可以说明软规则的失效,即传统法律规定和政策的执行率较低。虽然政府可以选择其他整治交通的措施,但都不如硬规则方便、廉价。⑥商家的硬规则是通过智能终端添加到我们身上的,智能手机就是最佳的例子。手机硬规则通过用户点击“同意”按键进入系统,之后会显示一份字体较小、内容复杂的授权合同,几乎一面倒地将权力给予了运行商,虽然用户不同意,也可以点取消键。这就是一种单方面为用户制定规则、被迫接受的格式合同。这令人感到无比害怕和忧虑,因为规则的制定权落入企业手中,这将导致资本力量过于强大。⑦由于政府部门同样使用智能终端,所以商家制定的规则同样适用于政府部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为了避免商家成为其领导者,政府只能比过去更大幅度地介入商业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理论,理想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只负责一部分的监管、注册和维稳等传统要求,但智能技术导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介入空前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场经济不得不回归新的计划经济。⑧硬规则的制定权越来越多地归于商家,这是商家非常乐于见到的结果,因为这将增加利润收益。传统企业例如洛克菲勒家族的兴起,需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而以扎克伯格为代表的新一代富豪,在短短的几年中就走完过去需要一个世纪才能走完的积累路程,由此带来的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非常惊人的。 ⑨当今社会显然已离不开人工智能,可以预见未来更是如此,人类的一些爱好和习惯以及智力所能投放的领域将被取代。法律也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改变,一旦机器大规模介入立法,人类将无法理清规则,因为每部机器都会将规则无限复杂化,其复杂程度就像顶级围棋水平一样远超人类所能理解的范围,只有利用机器才能与之对抗。这是一个终极挑战,它不仅颠覆了生命的意义,也颠覆了日常生活,它提供的便利和规则正在温水煮青蛙式地将人类逼至无法反抗的境地。(选自《文汇讲堂》,有删改)3.第②段中的“对价交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4.以下与“硬规则”无关的一项是()A.客户把隐私交给脸书。B.智能手机的授权合同。C.马路中间安装铁栅栏。D.政府对商业活动介入。5.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导致隐私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消失,故应反对人工智能。B.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需要通过立法来将其变为政府财产。C.商家单方面制定规则导致政府过多介入商业活动,引发市场变化。D.人工智能已经介入社会多个角落,可以预测其将会逼迫人类反抗。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的说理特点。7.结合下面这首AI作的诗,说说你是否认同第⑨段作者提出的观点。早春梅花绽放雪未消,红梅妆点早春好。微风拂面含芳气,春意盎然知多少。【答案】3.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提交信息,接受规则,获得产品和服务。4.D5.C6.用手机、铁栅栏等事物举例,将抽象的说理变得具体;用比较浅显的语言说理,如温水煮青蛙;说理具有逻辑性,例如第7段阐述商家、政府、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关系。7.作者认为当今社会已离不开人工智能,未来社会机器将代替一切。我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从AI作的这首诗来看,描写的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诗题是“早春”,用“微风拂面”“春意盎然”则不合适;只是事物的罗列,没有情感;语言缺乏诗味。由此可见,机器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作品,并不能颠覆了生命的意义。【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从“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提交了个人信息,这是必须接受的硬规则,从而获得相应的服务”中可提取有效信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提交信息”“接受规则”“获得产品和服务”。所以“对价交易”在文中的意思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提交信息,接受规则,获得产品和服务。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依据“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提交了个人信息,这是必须接受的硬规则”可知A与“硬规则”有关,依据“商家的硬规则是通过智能终端添加到我们身上的,智能手机就是最佳的例子”可知B与“硬规则”有关,依据“关于硬规则的定义,可以用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来解释。中国的马路中间通常都设有一排铁栏……”可知C与“硬规则”有关。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故应反对人工智能”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保护这种正在消失的权利?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说,我的客户很乐意把隐私交给我们,因为我们的服务能给他们带来不可抗拒的便利。这就是人工智能令人害怕之处,它过于便利,以致我们无法拒绝”,可见选项说法过于绝对。B.“需要通过立法来将其变为政府财产”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当然,还有一位参与数据收集竞争的主导者,即政府。在拥有发达的互联网产业之后,任何国家的政府必然深度介入数据的抓取”,“需要通过立法来将其变为政府财产”无中生有。D.“可以预测其将会逼迫人类反抗”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它提供的便利和规则正在温水煮青蛙式地将人类逼至无法反抗的境地”,可见应是“将人类逼至无法反抗的境地”。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的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的能力。“商家的硬规则是通过智能终端添加到我们身上的,智能手机就是最佳的例子”“关于硬规则的定义,可以用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来解释。中国的马路中间通常都设有一排铁栏”,文章用手机、铁栅栏等事物举例,将抽象的说理变得具体。“这是一个终极挑战,它不仅颠覆了生命的意义,也颠覆了日常生活,它提供的便利和规则正在温水煮青蛙式地将人类逼至无法反抗的境地”,文章用比较浅显的语言说理,通俗易懂。 “由于政府部门同样使用智能终端,所以商家制定的规则同样适用于政府部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为了避免商家成为其领导者,政府只能比过去更大幅度地介入商业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理论,理想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只负责一部分的监管、注册和维稳等传统要求,但智能技术导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介入空前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场经济不得不回归新的计划经济”,文章语言逻辑性强,说理清晰。【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依据“当今社会显然已离不开人工智能,可以预见未来更是如此”“这是一个终极挑战,它不仅颠覆了生命意义,也颠覆了日常生活,它提供的便利和规则正在温水煮青蛙式地将人类逼至无法反抗的境地”可知,作者认为当今社会已离不开人工智能,未来社会机器将代替一切。而从《早春》这首诗来看,前两句写“梅花绽放雪未消,红梅妆点早春好”符合早春的特点,而“雪”尚“未消”,怎么可能“微风拂面”“春意盎然”?显然这两个词语是不合适的。且诗的意义更多的是言志或抒情,而这首《早春》只是事物的罗列,缺乏诗歌的意境和韵味。由此可见,机器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作品,并不能颠覆了生命的意义。(二)(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草在心里驻扎凌仕江①顺庆归来,草便长满了我的背影,且以匍匐之势,在漫坡与山顶之间,排山倒海,将我从芄野一路紧追,一直追到月光尽头的地铁人海。草一定有草的目的,草已得逞,在一个人心里驻扎下来。②草很沉,我很笨。因为我无法解读草的秘密。顺庆七坪寨的草,掩隐了太多秘密,从戊戌初夏开始,它们在我心间蛇一样乱窜,反复缠绕指定我说出它遮盖的秘密。当地人将那些秘密归结在一个身着长袍的男人——张献忠身上。往事的传递过程,因当局人不在场而缺失了旧人与今人交接的温度。不在场的历史中人,远没有在场的一棵草重要。③草注定比人类的身体坚硬。我看着巨石里长出草的表情。它们东一棵,西一棵,看上去毫无秩序,长得稀稀拉拉,却有着尼龙绳般的韧性,总是给人强大力量之感。它们陪衬着石头上生长的孔洞,引起我不小的警惕。莫非它们是伫立古兵寨大风口的兵卒化身?那些孔洞出现的位置,呈地理三角等边状,它或许可以顺理成章地替代我对猎猎旌旗与隆隆战炮的遥想。 ④站起身,对面的山野处横亘着一段城墙,远看如同园林设计师镶嵌在大自然中的一根朽木。那么多草拦住了通往城墙的去路。无人走的地方,草在蔓延。我们穿行在草的世界,高出我们身体一半的草,在一个个渐行渐远的背影里,看上去充满了苍茫、艰险、杀机。可处在如此浩瀚绿洲里的七坪寨,却连一个明确的指示牌也没有。制造历史的人在这里峰回路转,打造景观的人来不及梳理其间的真真假假,走马观花的人在这里像是拐进一个错综复杂的谜团。除了高出槐树头顶的山包包,到处是疯长的草,一株株披头散发的草,如同风中的麻绳,自由、奔放、隐忍、强硬。草的边缘则是高高的悬壁,这反倒给乐于指点江山的人提供了信口开河的庞大空间。当然,行至斗金观上,我们还是看到了那个长袍男人留下的蛛丝马迹。⑤这突然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在遥远的拉萨行走,看见路边一块白色的木板指示牌,上面用炭素墨水写着——山上有格萨尔王庙。多有吸引力的感召呀!尽管山上的寺庙早已空空如也,可每次看见那块牌子的人,都能产生强烈的上山欲望,因此我至今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具文化渗透力的指示牌。没有文化指示牌的斗金观,时光不知何时粉碎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草填满我们的视野。草是斗金观上遗迹的保护神,如果没有草,所有的遗迹早就风化成灰,草的强大不得不让人产生敬畏。草是一切真相与虚无的装点,也是秘密的附属品。对于草而言,它可能会被大多数亲临者踩在脚下忽略不计,但草的发现确实很重要,战争只是草的一个伤口,草是痊愈灾难的良药。⑥在以草为主要载体的斗金观上,我看到了马槽。一个破裂不堪的马槽,像时间的碎片,在岁月里沿着光滑的饮马池横躺着,里面长满了嫩幽幽的丝茅草,像温室里齐刷刷的秧苗。它的出现顿时把我推入一种新鲜的幻想中。骏马的赞歌早远去,宝剑或弯刀锈蚀草地间,那些石头雕刻的佛像业已残缺不全,只有几块冒出地皮的青花残片,隐约能够说明时间的不朽。于是我们像一只只蚂蚁在草的根部,轮番打探时间在此留下的痕迹。可远远近近的时间总是躺在草的背后繁荣、沉默、呼吸。⑦我不知这样的古兵寨,在蜀地南充乃至中国还遗存有多少个?就其浮现于七坪寨的一些残缺零部件来看,尚不足以让人清晰地还原史书上记录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下午,太阳正在收场之际,我们一行人沿着日落的光,在山丘相连的寨子背后的悬壁上穿梭,草几乎无处不在,常常淹没我们的身体,生怕空出一地,让我们摸清了历史的来龙去脉。炮台上升起的月光暗淡了刀光剑影,火红的石榴花与油绿的槐树,掩盖了炮灰浸染的土壤,越往山边走,草越高,只看见满山遍野的草,它们有的开出了绵柔的白花絮絮。⑧我们走了很远,忽然停在暮色里,听见草在马槽里笑——你们不是马背上的人呐,干嘛非要知道马的真相!(选自2018年07月20日《文学报》,有删改)8.第④段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9.第⑤段写格萨尔王庙的指示牌,有何用意?10.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请加以分析。11.结合全文,分析标题“草在心里驻扎”的原因。【答案】8. 多处使用比喻,形象生动,如将城墙比作朽木,将草比作风中的麻绳,等;多处使用拟人,形象生动,如“草拦住了通往城墙的去路”、“披头散发”,等;使用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如“制造历史的人”几句;善用词语(用词讲究):用词准确,如“制造历史”、“打造景观”等;词语有画面感,如“镶嵌”、“蔓延”、“疯长”等。9.与七坪寨没有指示牌形成对比,意在说明格萨尔王庙的指示牌具文化渗透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说明草对没有文化指示牌的斗金观的作用。10.不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人(没有经历过那些历史),不必要去探寻历史的真相;这句话似乎带有自嘲的意味。11.作者认为,历史的传递因当事人不在场而缺少一定的真实(缺失温度),而草掩隐了很多历史秘密,它在历史的发展中一直在场(比不在场的人重要);比人类身体坚强的草能引起“我”对历史的遥想;草本身也给人一种苍茫、艰险、杀机及自由、奔放、隐忍、强硬之感,它是历史遗迹的保护神、痊愈灾难的良药;透过草可以看到历史背后的繁荣、沉默、呼吸,可以摸清历史的来龙去脉。【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多处使用比喻,形象生动,如“对面的山野处横亘着一段城墙,远看如同园林设计师镶嵌在大自然中的一根朽木”“一株株披头散发的草,如同风中的麻绳”将城墙比作朽木,将草比作风中的麻绳等,准确的表现出城墙和疯长的草的特点;多处使用拟人,形象生动,如“草拦住了通往城墙的去路”“披头散发”等,把草人格化,表现出草的疯长的特点;使用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如“制造历史的人在这里峰回路转,打造景观的人来不及梳理其间的真真假假,走马观花的人在这里像是拐进一个错综复杂的谜团”,句式一致,语言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善用词语(用词讲究):如“制造历史”“打造景观”等用词准确,准确地把握了不同人的特点;词语有画面感,如“镶嵌”把山野处横亘着的一段城墙形象的描绘成在大自然中的一根朽木,“蔓延”“疯长”形容草的长势。【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多年以前在遥远的拉萨行走,看见路边一块白色的木板指示牌,上面用炭素墨水写着——山上有格萨尔王庙。多有吸引力的感召呀!尽管山上的寺庙早已空空如也,可每次看见那块牌子的人,都能产生强烈的上山欲望,因此我至今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具文化渗透力的指示牌”“没有文化指示牌的斗金观,时光不知何时粉碎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草填满我们的视野”写格萨尔王庙的指示牌,与七坪寨没有指示牌形成对比,意在说明格萨尔王庙的指示牌具文化渗透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只有草填满我们的视野。草是斗金观上遗迹的保护神,如果没有草,所有的遗迹早就风化成灰,草的强大不得不让人产生敬畏”说明草对没有文化指示牌的斗金观的作用。【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你们不是马背上的人呐,干嘛非要知道马的真相”这句话在是在马槽里笑的草的话语,“不是马背上的人”表明不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人(没有经历过那些历史),“干嘛非要知道马的真相”指的是不必要去探寻历史的真相;这是草的内心独白,也是作为人类的作者的自嘲之语。【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结合“往事的传递过程,因当局人不在场而缺失了旧人与今人交接的温度。不在场的历史中人,远没有在场的一棵草重要”可知,作者认为,历史的传递因当事人不在场而缺少一定的真实(缺失温度),而草掩隐了很多历史秘密,它在历史的发展中一直在场(比不在场的人重要);结合“草注定比人类的身体坚硬。我看着巨石里长出草的表情……却有着尼龙绳般的韧性,总是给人强大力量之感。它们陪衬着石头上生长的孔洞,引起我不小的警惕”可知,比人类身体坚强的草能引起“我”对历史的遥想;结合“我们穿行在草的世界,高出我们身体一半的草,在一个个渐行渐远的背影里,看上去充满了苍茫、艰险、杀机”“一株株披头散发的草,如同风中的麻绳,自由、奔放、隐忍、强硬”可知,草本身也给人一种苍茫、艰险、杀机及自由、奔放、隐忍、强硬之感,“草是斗金观上遗迹的保护神,如果没有草,所有的遗迹早就风化成灰,草的强大不得不让人产生敬畏”“战争只是草的一个伤口,草是痊愈灾难的良药”它是历史遗迹的保护神、痊愈灾难的良药;结合“可远远近近的时间总是躺在草的背后繁荣、沉默、呼吸”“草几乎无处不在,常常淹没我们的身体,生怕空出一地,让我们摸清了历史的来龙去脉”可知,透过草可以看到历史背后的繁荣、沉默、呼吸,可以摸清历史的来龙去脉。(三)(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送李将军赴定州①【唐】郎士元双旌②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③路,天骄④已请和。【注】①送李将军赴定州:诗题一作“送彭将军”。②双旌:当代节度使出行时的仪仗。③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④天骄:汉时以此称匈奴。12.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13.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A.首联形象鲜明,气势雄壮B.颔联工笔细描,色彩绚烂C.颈联视听结合,意象寥廓D.全诗虚实相生,用字简洁14.“莫断阴山路”又有新版本作“想到阴山北”,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整首诗,从内容角度说说你理由。【答案】12.五言律诗13.B14.示例一:“莫断阴山路”更好。前三联赞李将军奉命出征的军威、述征途的艰辛、畅想交战时的胜势,以此表达送别时的赞美和祝愿之意,而尾联用“莫断阴山路”,则有劝诫的意味,劝诫李将军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而非一味杀伤敌人,使诗意更进一层,表达了诗人希望边疆和平安定的强烈愿望。若用“想到阴山北”则延续了此前赞颂祝愿的思路,无此反跌之效。示例二:(前面文字与示例一同)……尾联若接着写“想到阴山北”,只是直接延续此前语意,诗意较平。“莫断阴山路”不直接写对胜利的祝愿,而是说敌人已请和所以请放敌军一条生路,以此来表达必胜的信心和祝愿,更显委婉,更有风致。【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诗歌文学常识的能力。本诗四联八句,中间两联对仗,每句5个字,每句尾字押韵,符合律律诗特点,故为五言律诗。【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B.“工笔细描”错,“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意思是“关塞悠远,春风难以企及,未到关前,就已经看不到春色了;关外,风卷沙尘,黄沙弥漫如云,遮天蔽日”。这一联没有对边塞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而是粗线条勾勒,属于“白描”。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句独特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尾联“莫断阴山路”劝诫,意思是不要赶尽杀绝。阴山路,敌人的退路。故兵法,围城三面,留一面让敌人逃跑,避免死战。只要打胜了,敌人要求和谈就可以了。这一联不直接写李将军战胜敌人的场面,而是用兵法上留一面让敌人逃跑来写胜利和敌人的求和,表现了李将军的军事才能,表达了诗人希望边疆和平安定的强烈愿望。如果是改成“想到阴山北”,紧承上文“烽戍隔长河”,想到将军所去之地,在那阴山之北,慑于将军声威,入侵的强敌已经求和。如果用“想到”句,结构上属于承接;选用“莫断”句,意思上有劝诫、转折意。(四)(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公娃李,名卫,字又玠。公伉健有气,入赀为户部郎,司纳粟事。亲王某属每金千加平十两,公不可。强之,则舁柜置户部东瘤下,署曰:某王赢余。王大惊,谕止之。世宗心重之,登极,授云南驿盐道,迁布政使,旋巡抚浙江②公不甚识字,而遇文人甚敬。修《浙江志》,建书院,饩麇独丰。公余坐南面,召优俳人季麻子说汉、唐杂事。遇忠贤屈抑,佥壬①肆志,辄呜咽愤骂,拔剑击撞。凡文移奏章不过目,听人雒诵,不可于意者,嚯啃命改,动中肯綮。虽儒者文吏,皆心折骇伏,以为天授。③公尤长于治盗。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即时擒获。所到处江湖千里如枕席,行舟桴鼓不鸣,不禁伎,不擒摴蒱,不扰酒坊茶肆。公为政一切听从民便,歌舞太平,诱掖而张皇之。民喁喁大和,愈卑贱者愈祷颂焉。雍正十二年,公总督保定,与户部尚书同勘海塘至浙,远近村氓以为公复来抚浙也,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殷天。④论曰:世宗皇帝时,才臣任封疆者,田、李并称。然世之人往往优李而劣田,意颇疑之。后读朱批上谕:田文镜奏禁铜法,请民间有拋掷制钱者拟军;又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许脫籍,治其主人之罪。公奏禁铜法,请官增价购,有售者即与值,不问所由来,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两人之见解心术,判若天渊,已可见矣。【注】①佥壬:小人、奸人。15.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1)而遇文人甚敬()(2)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强之A.勉强B.强迫C.强暴D.劝勉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诱掖而张皇之A.惊慌,慌张B.夸张,炫耀C.猖狂,轻狂D.扩大,壮大 18.第③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B.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C.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D.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公总督保定,与户部尚书同勘海塘至浙,远近村氓以为公复来抚浙也,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殷天。20.第②段中画线部分对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是21.从第④中的上谕来看,世人“优李而劣田”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分析。【答案】15.①.对待②.出头(面)告发、告发、揭发、检举16.B17.D18.C19.李公担任保定总督,和户部尚书一同勘察海塘到了浙江,远近村民以为李公又来做浙江巡抚,以手加额前去欢迎的人,像蚂蚁一样聚集了几十里,欢声震天。20.描绘出李卫的愤怒与激动,表现出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性情。21.同样“禁铜”一事,田文镜建议采用“拟军”“治罪”等方法,可见其严苛;而李卫则建议采用增价收购、不治罪的方法,可见其宽厚仁义。因此,世人认为田劣李优。【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根据对文本意思的把握,“遇”是对待的意思、“首”出面揭发。【16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本题中“强”强迫。故答案选B。【17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D,“皇”扩大,壮大。故答案选D。 【1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访知如绘”是一个固定的词组,不能拆分。“往如教”的“往”是断句的标志。故答案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与”和、“至”到了、“以为”认为、“额手”以手加额、“殷天”震天。【2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文本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和概括人物的性格。本题要注意认真理解“遇忠贤屈抑,佥壬①肆志,辄呜咽愤骂,拔剑击撞”根据理解,李卫对待贤才是尊重的,对待小人是愤怒的,这说明了他人物性格的坦率和中正。【2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好是能翻译文本内容,最后加以概括分析即可。本题题干问的是:从第④中的上谕来看,世人“优李而劣田”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分析。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原因在文本中体现是:田文镜奏禁铜法,请民间有拋掷制钱者拟军;又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许脫籍,治其主人之罪。公奏禁铜法,请官增价购,有售者即与值,不问所由来,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两人之见解心术,判若天渊,已可见矣。理解原文内容可知:田文镜建议采用“拟军”“治罪”等方法,可见其严苛;而李卫则建议采用增价收购、不治罪的方法,可见其宽厚仁义。因此,世人认为田劣李优。【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五)(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治学(东汉)徐干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兮B.哉C.夫D.矣23.【小题2】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25.【小题4】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答案】22.B23.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24.D25.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26.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解析】【分析】【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多用于诗歌中,如“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哉”:语气词,可表示感叹,相当于“啊”;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呢”或“吗”;表示测度,相当于“吧”;还可以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夫”:文言发语词、文言助词、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矣”: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四个虚词的用法相比较,可以确定答案应为B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考点。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备考中注意积累并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各种论证方法,并能结合具体文段加以分析。组织答案的方法是,指出该文段是如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本文第②段“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把百姓不学习处于蒙昧状态比作宝物在暗室,“学者,心之白日也”,把学习比作太阳,意思是说学习能使人消除蒙昧,就像太阳能消除暗室的黑暗照到宝物一样。这就把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了表述出来,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点。在解答时考生可首先将画线句子翻译过来,结合上下文了解画线句子含义,然后对照选项找出答案。第④段画线句翻译过来就是“回顾学习活动走过的路,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意思是说,学习走过的路是漫长的,但是如果因为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松懈了,那就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行为上都是错误的。由此可知答案是D项。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考点。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详细了解各类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考场上考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句式知识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整句的特点是,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本文第⑤段中运用整句论述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就具有以上特点,考生逐一列出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考点。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段,明确该段一共有几句话,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划分层次,概括每层的含义,最后按照“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模式组织答案就可以了。第⑥段一共五句话,第一句中“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是说学习需要坚持不懈,“没而后已”是说学习要穷其一生,是个漫长的过程;第二句中“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指出要想成就功业必须立下志向,点明立志的重要性,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三句、第四句是第二层,“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指明志向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而才华的作用是次要的。第五句是最后一层,通过对比学习的人多,有成就的人少,得出“故君子必立其志”的结论,再次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体死亡而名声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处于蒙昧的状态,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见,太阳的光辉一照进来,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器物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奉给神祇祖先。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这样以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走过的路,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仰着头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梦想,孤身独处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则一定能达到目标。所以,君子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因此,虽然有那样的天赋才华,却没有那样的远大志向,也不能够建立那样大的功业。志向在学习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才华在学习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而担心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三、写作70分27.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认为,怀疑是认识世界本质的前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在怀疑中探索世界本质无知山谷中的人从未怀疑山谷之外是否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他们终其一生困于山谷之中,无法触碰世界本质。故而有人说,怀疑是认知世界本质的前提。何为怀疑?怀疑是对所知所感世界常俗表现之下为何的好奇精神。探索世界往往始于怀疑,马丁路德怀疑赎罪券是否能赦免人们的罪,最终发现这只是教会的圈钱手段;牛顿坐在树下被苹果砸中后怀疑其背后是否有普适的规律,后发现重力这一世界本质。而“不怀疑”的人往往不会思考,他们总是被动输入他人的观点,看他人眼中的世界,被时俗驯化为庸众之一,浮于百家言论之上,永远无法触碰到世界的本质。尼采说:随舆论思考的人都是眼塞耳闭之人。怀疑的本质,应是对不确定性的肯定、包容与探求之意,而非对一切合不合自己心意的否定。柏拉图洞穴隐喻中表明,坚持自己立场,只怀疑外出之人而不怀疑自己,这是人性的弱点。故而,在怀疑事物表象,怀疑他人言论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常怀疑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地审视。那么,只要怀疑便能认识到世界本质了吗?当然不仅于此。“惑而不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怀疑只是发起探索的头,倘若没有实践认证确实,它也无法帮助我们接近世界本质。古往今来,科学家和名人们皆是在实践中不断接近世界本质。袁隆平在发现杂交水稻之后仍需大量实验认证,安娜用自身的行动证明15世纪女人不能做穷人才能做的画家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怀疑仅止步于理论层面,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怀疑也不是单独发起,单独检验而便可以的,它应是层叠式、层进式的,下一个怀疑建立在上一个怀疑的成果上,以此循环重复,我们才一步步走近世界本质。怀疑并不是时时都需要的,对于经过反复认证实践检验的前人总结的真理,我们应欣然采取“拿来主义”,站在前人的基石上不断向世界本质的高峰靠近。而对于舆论流言未经证实则应“怀疑”到底。总而言之,应保持理性的思考,废其糟粕,取其精华。 汪曾祺说:“看海和出海是两种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我们要做出海的人,将怀疑的付诸于行动以实践,面对风浪力求探寻表象之下的本质,善用前人的出海经验并时常自省,“世界本质”的彼岸将在不久抵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提到“怀疑是认识世界本质的前提”,对于这个观点需要辩证思考,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如赞同,我们先要思考何为“世界本质”,这里的“本质”,应该是剖开纷繁的表象的最真实的内核。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掩盖在外表之下的,包括真理,如果我们不用怀疑的眼光看这些事物,看这个世界,那么就会相信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表象,如此,我们就很难拨开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而怀疑,我们就会去探究,就可能得到事物的本真面貌。从这个角度来说,怀疑的确是认识世界本质的前提。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看,“怀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人类认识不断深入、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怀疑”有着非常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如不赞同,可以思考如果时时处处皆怀疑,可能会不相信任何事物,也不做任何判断的结论,甚至可能会否定世界的真实性,从而陷入怀疑主义的泥潭。这样不仅不会认识世界的本质,而且还会庸人自扰,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写作时,首先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怀疑是把双刃剑。然后进行辩证分析,可以肯定“怀疑”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价值,正是怀疑,让人类不断探索,拓展了我们的认识范畴,越来越接近世界的本质;但是,“怀疑”也并非越多越好,需要有限度,需要理性地怀疑而非盲目的怀疑,不能怀疑一切,因为有些确定的东西没有必要再去怀疑。最后可以分析如何做到“理性而正确”地怀疑,把握好怀疑对象,把握好怀疑的“度”,有了疑问还应该深入探求以释疑,如此才能不断进步,接近世界的本质。立意:1.怀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怀疑是认识世界本质前提。2.有的放矢,怀疑需理性。3.怀疑是把双刃剑,人类智慧是最好的剑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