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2887
大小:1.56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9-01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2021级高三期中调研地理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故道、断堤横贯全境,历史上受自然灾害威胁极大。为了防范自然灾害,60年代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黄河故道上种植泡桐防护林。兰考县没有民族乐器大量生产的历史,但兰考泡榈却被发现是制作民族乐器的上等材料,近些年,当地大力发展民族乐器产业,吸引了众多民乐生产企业在兰考投资建厂。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当年选种泡桐作为农田防护林的主要原因是()A.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B.树冠层面积大,遮阳效果好C.耐盐碱,生长速度快D.耐高温,抗旱能力强2.大量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在兰考县集聚的原因不包括()A.原材料品质优良B.劳动力丰富廉价C.政策的支持D.传统工艺发达3.为了促进兰考县“泡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应()A.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B.完善基础设施,促进高效物流C.降低工资标准,协力企业减负D.建立独立电商,增加产品销量【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解】兰考县位于黄河故道,地势低洼,多风沙、水涝和盐碱三大自然灾害,其中盐碱对树木生存威胁最大,选种泡桐作为农田防护林具有成活率高、成才快的优点。C正确;抗风能力、遮阳效果好、抗旱能力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受自然灾害多发的影响,兰考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劳动力价格低;泡桐作为民族乐器的上等材料,原材料品质卓越;地方政策的推动促进了民乐生产企业的集聚。ABC符合题意;兰考县缺乏民乐产品大量生产的历史,生产工艺没有明显的优势,D符合题意,故选D。【3题详解】 兰考县“泡桐经济”具有原材料优势,产品的质量较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影响力。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促进高效物流,为企业发展助力,B正确。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属于企业行为,政府对企业行为只能引导而非直接干预,A错误;降低工资标准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C错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全国性电商平台,当地建设独立电商平台难度大,作用不明显,D错误。故选B。【点睛】泡桐树它可以在沙子中生长,并且生长周期短,种植成本低,大片的树林组合在一起而可以抵御风沙、改善土地、防旱防涝。在大面积种植泡桐之后,兰考地区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了改善。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研究发现,阴山南麓洪积扇发育众多,下层扇体面积大于上层,如同叠瓦,被称为“叠瓦状洪积扇”。下图为阴山南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乙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A形成早,颗粒大B.形成早,颗粒小C.形成晚,颗粒大D.形成晚,颗粒小5.推测甲、丙洪积扇面积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丙河流域降水更丰沛B.丙河流域土质更疏松C.甲河流域地势更陡峭D.甲河流域植被更茂密【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乙地堆积物是不同历史时期堆积形成的,下层比上层的时间要早;图示洪积扇的下层扇体面积大于上层,说明过去河流流量大,流水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大,形成的洪积扇面积大;故乙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形成早,颗粒大。故选A。【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丙河流均位于阴山的南坡,流域内的降水量和土质差别不大,A、B错误;图示甲河比丙河流程长,洪积扇的面积较大。说明甲河流域的地势较陡,流水侵蚀作用更强,河流洪水期携带的沙石物质多,C正确;如果甲河流域植被更茂密,则流水侵蚀作用弱,河流洪水期携带的沙石物质少,其洪积扇面积就小,D错误。故选C。 【点睛】冲积扇、洪积扇等都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但形成的位置、形成过程存在着差异:①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由于坡度骤减,河流的流速减慢,因此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逐渐沉积,形成扇形地貌(常年流水,沉积物较为细小)。②洪积扇:位于山前地区。洪水流出山谷,由于坡度骤减,河流的流速减慢,并且不再受两侧山谷的束缚,因此呈放射状展开,河流流速进一步降低,砾石和泥沙逐渐沉积,在山前形成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洪水,沉积物有较大的砾石)。③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下游。河流下游的流速较缓,泥沙逐渐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流两岸逐渐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增生造山作用是多种性质的板块边缘,沿一个或者多个大陆边缘最终发生复杂相互作用的大地构造过程。北山位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的南缘,西邻天山造山带,东接兴蒙造山带,在古生代由多个微陆块或弧地质体碰撞拼贴而成。图为地质时期中亚造山带岛弧带中的沉积盆地地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6.构成图示增生楔的岩石主要是()A.玄武岩B.花岗岩C.变质岩D.沉积岩7.图示弧后盆地内的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A.火山喷发碎屑B.洋壳碎屑物C.陆壳风化物D.岩石圈碎屑8.弧后盆地的主要成因是()A.受板块碰撞挤压,陆壳发生断裂下陷B.受板块碰撞挤压,洋壳不断发生隆升C.大陆附近浅海海水退去,海底低地出露D.大陆附近岛弧链相连接,形成潟湖湖盆【答案】6.D7.C8.A【解析】【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增生楔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时被大陆板块刮削下来的沉积盖层和洋壳碎片,可知其岩石应是沉积形成,所以构成增生楔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C错,D选项正确,玄武岩和花岗岩都是岩浆岩,AB错,故选D。【7题详解】由图可知,弧后盆地位于陆壳间,受陆壳影响大,来自陆壳风化物数量大,其沉积物应主要为陆壳风化物经外力搬运至盆地沉积形成,C对;火山喷发的碎屑主要影响靠近火山一侧的沉积,不是主要来源,A错;图示洋壳距离弧后盆地远,难以提供沉积物,B错;弧后盆地沉积类型多样,存在很多非岩石圈碎屑物质,D错。故选C。【8题详解】由图可知,弧后盆地位于板块交界处,是受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CD错;由图可见,其位置位于陆壳,应是陆壳发生断裂下陷形成,A对,B错。故选A。【点睛】增生楔亦称“增生棱体”或“加积增生楔”。大洋板块在海沟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时,上部物质被大陆板块刮下来堆积在海沟底部形成棱形楔状堆积体。往往被挤压、逆掩推覆加厚海沟的岛弧侧,构成深海钙质、硅质沉积物和洋壳基岩物质的混杂岩体,其内在个体差别甚大。有衰退性产业转移是指在原区域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在原区域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产业规模而主动进行的向外迁移。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最有可能属于珠三角地区衰退性产业和扩张性产业的是()A.生物医药研发、纺织加工B.节能环保、金融保险C.高端装备制造、电子装配D.服装鞋帽生产、电子商务10.图中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产生正效应是()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B.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C.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D.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早期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出口加工贸易。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廉价劳动力丰富的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亟须转移,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因此珠三角地区的衰退性产业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帽生产、纺织加工及电子装配等;扩张性产业应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生物医药研发、节能环保、金融保险、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承接产业转移需建工厂、基础设施等,会使耕地面积减少,A错误;环境污染严重和破坏生态环境属于产业转移产生的负效应,B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主要承接的衰退性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C正确;高新技术产业不属于珠三角地区的衰退性产业,D错误。故选C。【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对移出地的影响——便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减轻环境压力,但短期内影响就业。对移入地的影响——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但加大了环境压力。对移出企业的影响: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有可能减少市交易费用,扩大知名度。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模式。循环式托管是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之一。图为“我国某地区循环式托管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最适宜大范围推广该模式的农业类型是()A.城郊奶牛养殖B.平原谷物种植C.丘陵茶树种植D.湖滨水产养殖12.农业生产托管主要反映了我国农村()A.技术低下B.生态恶化C.产品价格低D.劳动力短缺13.该模式推广实施的重要保障是()A.技术投入B.资金支持C.政策规范D.宣传到位【答案】11.B12.D13.C【解析】 【11题详解】该模式能够将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推测该农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和管理,平原谷物种植可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B正确;城郊奶牛养殖、丘陵茶树种植、湖滨水产养殖都不适宜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方更多使用机械进行耕作和管理,相比传统耕作方式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减少,因此主要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D正确;农业生产托管并不能反映农村技术低下、生态恶化、产品价格低,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该模式是在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环节较多,需要政策约束来规范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托管中心行为,保障该模式的推广实施,C正确; 而技术投入、资金支持、宣传到位尽管也会对其推广实施造成影响,但都不是最重要的保障,ABD错误。故选C。【点睛】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是农业生产性服务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最具时代意义的方式,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连接小农户的有效机制,是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西成高铁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线路全长643千米,桥隧占比93%,途经秦岭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穿越秦岭的隧道群全长134千米,其中超过10千米的特长隧道有7座,铺设过程中难度最大最危险的是一段长达46千米的25%连续长坡,高差达到1100米以上,为全国目前最长的高铁连续长大坡道。完成下面小题。14.西成高铁全线桥隧占比高,特长隧道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A.河流、城市分布B.地形、生态环境C.土壤、植被状况D.气候、经济水平15.秦岭山区隧道群采用长达46千米的25%连续长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时速B.增大落差C.提高时速D.克服落差【答案】14.B15.D【解析】 【14题详解】西成高铁是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秦岭地势复杂且途经秦岭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高铁修建不仅要考虑复杂的地形,还要照顾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所以西成高铁全线桥隧占比高,特长隧道多。故选项B正确,排除ACD,故选B。【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秦岭山区隧道群海拔落差超过1100米,采用长达46千米的25%连续长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克服1100米以上的高度落差,选项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西成高铁穿行于高密度隧道群主要目的是实现高铁直行,保障行车安全与高速。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快,而在春季中后期(尤其是4月)因冷空气杂袭引起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并带有连阴雨的天气现象。河南省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中倒春寒综合风险较高的省区。下图为河南省等高线地形图。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广,东部平原是小麦主产区。下表为河南冬小麦生长阶段的日期分布,其中拔节-抽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小麦生长阶段日期返青-拔节期2.1-3.30拔节-抽穗期4.1-5.10 抽穗期后5.11-6.11(1)从气候要素的角度,简述倒春寒导致粮食减产的原因。(2)指出河南省小麦倒春寒综合风险较高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3)从小麦生产的角度,说出防御倒春寒的主要措施。【答案】(1)平均气温下降,热量不足,光合作用效率较低;阴雨天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光照条件变差;冷空气来袭,风力增强,不利于小麦的植株的生长。(2)东部平原区;东部平原冬小麦播种面积大;地势低平,冷空气易入侵,倒春寒强度较大;4月份正值冬小麦拔节-抽穗期。(3)培育耐寒小麦品种;适当调整小麦播种期;麦田及时灌溉补水;加强麦田的田间管理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河南省等高线地形图和河南冬小麦生长阶段的日期分布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其防御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倒春寒一般出现在春季中后期(尤其是4月),此时正是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因冷空气来袭引起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热量条件不足,使冬小麦生长缓慢;倒春寒带来的连阴雨的天气,使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导致光照条件变差,光合作用效率较低;冷空气来袭,带来大风天气,易吹倒小麦植株,不利于小麦的植株的生长等。【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河南省西部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而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由于倒春寒是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遇形成的冷锋,西部地区由于地形阻挡倒春寒影响较小,而东部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大,地势较为平坦,冷空气易入侵,受倒春寒影响较大,所以河南省小麦倒春寒综合风险较高的地区是东部平原区;而且4~5月正是冬小麦的拔节-抽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时遭遇倒春寒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小问3详解】防御倒春寒的主要措施主要从改良品种,调整播种期,灌溉补水以及加强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改良品种的角度来说,要注重培育耐寒小麦品种;从调整播种期的角度来说,要注重适当调整小麦播种期;从灌溉补水的角度来说,要注重麦田及时灌溉补水,以提高局地气温,降低倒春寒的危害;从加强管理的角度来说,要注重加强麦田的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麦苗等。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特米古堰塞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上游巴塘河段。该河段属金沙江流域的深切峡谷地貌,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在2000m以上,两岸山体自然坡度陡峻,在30°以上。该区域内河谷多呈“V”形,宽度为200~400m,属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小于4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该湖气温最高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19℃;气温最低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3.7℃。下图示意金沙江上游巴塘河段地形。(1)推测特米古滑坡体发生的河岸,并说明滑坡形成的理由。(2)分析特米村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3)说明特米古滑坡体形成后对上游河段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金沙江东岸。理由:特米古滑坡体发生的位置东岸为谷地地形,而夏季降水诱发的山体滑坡体沿谷地流向金沙江,且滑坡体自金沙江右岸谷地向左岸呈扇形分布。(2)特米村布局在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处,有利于村落建设;特米村在临近金沙江的坡地上布局,既方便取水,又可以减少洪涝威胁。(3)减缓河流流速,加剧河床淤积;抬升河流水位,淹没河岸低地。【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特米古堰塞湖为背景材料,设置3道小题,考查滑坡形成的原因及其乡村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可以得出河流的流向,同时从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特米古滑坡体位于金沙江的东岸,原因可以从金沙江的河谷特征入手,从图中可以看出,特米古滑坡体发生的位置东岸为谷地地形,当地为季风气候,雨季降水较多,因此大量的降水会诱发山体滑坡体沿谷地流向金沙江,并且滑坡体自金沙江右岸谷地向左岸呈扇形分布。【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特米村布局在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处,开阔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村落建设,扩大村庄面积;其次从地图中可以得出特米村在临近金沙江的坡地上布局,既可以方便取水,又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威胁。【小问3详解】当特米古滑坡体形成后,上游河段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会在河床上沉积,导致河床抬升,伴随着滑坡体的出现,上游的河流水位也会抬升,淹没了上游河段的沿岸。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湖南东部的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沙、株洲、湘潭的合称,历史上三城分分合合,如今三城同城化速度加快。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该都市圈以湖南全省8.92%的国土面积、22.41%的人口,创造了将近40%的经济总量。长株潭三市交会地区,拥有目前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绿心中央公园里人流如织。下图为1994~2013年间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变化示意。(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表现。(2)简述长株潭都市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意义。(3)从城市化问题的防治角度,简述长株潭规划“绿心”地带的作用。【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间的距离缩小。(2)通过都市圈(或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湖南省(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湖南经济增长。(3)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部小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限制城市无序扩张(或控制城市规模)。【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化发展特点、都市圈的意义、城镇化问题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示可知这段时间里城市数量明显增多,城市的规模(城市用地面积)都不断扩大,城市化率大幅提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缩小。【小问2详解】该都市圈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此集聚,通过都市圈(或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要素合理配置,提高湖南省(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小问3详解】“绿心”地带以绿化带为主,植被具有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助于保护绿地景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绿心可作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改善居民人居环境;绿心地带能限制城市无序扩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几内亚西芒杜铁矿核心矿区面积738平方千米,是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整体矿石品位约66%-67%。中国部分矿业龙头公司组成联合体,与世界多家公司争相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并积极建设西芒杜铁矿铁路和深水海港。下图为西芒杜铁矿位置示意图。 (1)分析我国矿业公司参与开发西芒杜铁矿的积极意义。(2)说明西芒杜铁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3)有人提议,加大对深层地壳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就能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和资源安全。请对此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利于缓解铁矿石供应紧张局面,提高铁矿石供给能力;利于国家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利于稳定国家资源安全体系,减少社会重大危机。(2)铁矿开采产生的选矿废水和矿井涌水,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矿渣、废矿散落,污染土壤或诱发次生灾害;占用土地资源;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破坏地表结构。(3)赞成:理由:深层地壳矿产资源丰富;在本国范围内开发矿产,运输成本低;不受国际贸易壁垒、国际产权纠纷影响。不赞成:理由:深层地壳矿产开发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开采成本高;深层地壳矿产资源受成矿条件限制,种类不全;进口世界其他国家矿产资源成本远低于开发深层地壳矿产【解析】【分析】本题以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开发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资源的开发条件、我国矿业公司参与开发西芒杜铁矿的积极意义、铁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资源安全问题源于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为了避免铁矿资源的供需不平衡,我国参与海外铁矿的开发。开发西芒杜铁矿有利于缓解铁矿石供应紧张局面,提高铁矿石供给能力,避免铁矿供给能力降低过多,导致铁矿资源安全问题;确保铁矿石资源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有利于国家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确保铁矿石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少于最低要求,有利于稳定国家资源安全体系,减少社会重大危机。【小问2详解】铁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土地的破坏、对水体的污染、对空气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发地质灾害等。铁矿开采过程中要大量使用水资源,产生的选矿废水和矿井涌水,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在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矿渣、废矿散落,污染土壤或诱发次生灾害;大量土地被露天开采、挖掘,堆放各种废渣、废石、尾矿等,而且土地破坏的面积在扩大,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勘探和开采必然会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合理的采矿活动会诱发地震、山体开裂和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小问3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赞成和不赞成皆可,主要是论据要符合观点。如果回答赞成,主要从资源赋存量大、开采成本低、受国际贸易影响小等角度进行回答。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深层地壳矿产资源丰富;在本国范围内开发矿产,距离市场近,运输成本低;国内开采矿产,不受国际贸易壁垒、国际产权纠纷影响,能提高矿产资源供应的稳定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