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

ID:83615096

大小:42.7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4-01-22

上传者:老李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5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Word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级“贵百河”12月高二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1~5题。①法兰克福的《论不平等》认为:经济平等并不具有道德性,经济上的不平等并不具有道德上的不正当性,刻意追求经济平等不但无益于事,甚至还会产生有害的社会后果。法兰克福抽丝剥茧地梳理出平等主义的论辩漏洞或逻辑缺陷,展开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的精湛分析,并创造性地赋予某些概念和词汇以学术和学科的规范意义,澄清了很多习以为常但其实是错误性的认知,使得其为不平等的辩护以及关于平等与尊严等相关问题的辨析,获得了充分的证成(“证成”往往被定义为给一个决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动或过程。法律证成可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内部证成是指法律决定必须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相关前提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过程。内部证成关涉的是从前提到结论之间推导是否是有效的,而推论的有效性或真值依赖于是否符合推理规则或规律。外部证成关涉的是对内部证成中所使用的前提本身的合理性,即对前提的证成)。 ②一是“充足主义”概念的提出。在传统论述中,平等主义尤其是经济平等,具有强大的道德正当性,诉求经济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平等主义携手大众民主阔步前行,势不可当。但法兰克福认为,追求平等不等于消除贫困,甚至会产生贫困,而贫困情况下的平等同样不具有正当性。因此,关键不是平等与否,而是经济上的“充足”,促使贫穷之人越来越少,富足之人越来越多,“充足主义”才是正道。这样一来,平等的道德价值理念就失去了它的强大吸引力,不平等的污名论也会得到某种消解。某种意义上,不平等意味着差距,反而激发人们从事经济发展与创新,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在思想史上,关于经济平等主义的论战,随着“充足主义”概念的介入,鸡同鸭讲的悖论可以得到克服,对立的两派在“充足主义”方面能够获得长久共识,即社会公约数不是追求平等也不是追求不平等,而是促进社会的“充足主义”最大化提高,消除贫困问题导致的社会乃至个人的不幸与灾难。③二是边际效益问题。关于平等主义的一种经济学支持理论,来自边际效益原理。按照这派理论,由于富人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边际心理感受方面是递减的,所以,在经济政策方面要求富人们拿出效益递减的部分分配给弱势群体,达致经济平等,显然具有道德正当性。对此,法兰克福认为,这种边际效益递减的福利经济学是有问题的,误导了大众的认知和政府的经济政策。作者指出,人获得某种满足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也是一种难以评估的感受,不能从量上予以划定。它们分为不同的多种类型,相互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设立每个经济财富上的某个门槛,以为超出了这个门槛就会导致富足的感受递减,是很不实际的。金钱固然是一个标准,但经济上的递增可能导致的其他充足感的追求,很可能是无限的。所以,边际效益递减难以为平等的经济学提供理论依据。④三是平等的外在价值。平等主义的道义论很少受到挑战,追求平等,尤其是经济平等,从来就是理直气壮的,他们占据道德话语权。对此,法兰克福予以强有力的辨析,他认为经济平等只是一种相对的比较价值,属于外在价值,并不具有内在的价值性。因为,所谓平等与不平等,只是人们之间相互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诉求,作为独立的自主的个体,是自由而完备的,并不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尤其是经济层面的比较,而获得自己的证成。平等并不具有价值的优先性,不平等也不具有价值的低劣性,它们本身与价值无关。所以,根据相对的非根本性的价值来制定的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都是外在价值,只有基于人的独立本性而成就的价值才具有价值优先性。⑤那么,平等的追求是否就完全不具有道德性呢?对此,作者另辟通道,形成某种转换,即若把平等转化为尊重,问题就获得了一定的解决。尊重问题成为道德价值论的焦点,在平等与尊重的问题上,尊重比平等更为根本。如果平等不是纠结于财富或经济上的平等与否,而是转化为对于个体的权利尊重,那么,它就具有了道德的优先性,超越了平等与不平等的话题。尊重之所以高于平等,在于尊重基于每个人的独立自主性,具有内在的价值属性。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权利资格的尊重问题,远比经济平等与否更为重要和根本,因此也就具有更高的正当性。在法兰克福看来,平等与尊重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的,他试图打开两者的联系渠道,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把追求平等引向相互尊重的道路上,这是《论不平等》的又一理论贡献。过往的论述大多是通过论证平等的道德正当性,从而导向社会变革,不是制度上的重大革命,至少也是福利政府的理性构建。作者的论证路径则相反,它通过揭示平等的外在价值性,一方面提出了充足主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正视不平等的并非不道德属性;另一方面,则提出一个价值的转化路径,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引导人们从反对不平等,追求平等,过渡到正视不平等,超越平等与否,从而进入多元社会甚至经济不平等社会的彼此尊重,通过尊重,树立每个人的价值自主性。最深刻的价值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备,是权利保障,也是维系自己的自由权利。 ⑥诚如作者所指出:把经济平等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目标,实际上往往是有害的,但经济平等也并非毫无意义,它通过某种方式也是可以重新获得道德性的,那就是把平等与尊重联系起来,通过追求平等实现人的相互尊重的权利自主性。(摘编自高全喜《超越平等主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兰克福在《论不平等》中认为经济平等不具有道德性,如果刻意追求经济平等,反而会产生有害的社会后果。B.人获得某种满足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不能从量上予以划定;因此,边际效益递减难以为平等的经济学提供理论依据。C.法兰克福认为,要树立每个人的价值自主性,人们必须彼此相互尊重,才能正视乃至超越经济不平等社会的现实。D.法兰克福认为,经济平等只是一种相对的比较价值,并不具有内在的价值性,这一观点是对平等主义道义论的挑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兰克福反对根据平等主义这种非根本性价值来制定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是因为他不认同平等的道德正当性。B.在传统论述中,平等主义具有强大的道德正当性,诉求经济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这一观点与大众民主具有一致性。C.思想史上关于经济平等主义的论战双方一向各说各话,但双方在“充足主义”概念所主张的观点上获得了共识。D.如果把平等与尊重联系起来,通过追求平等实现人的相互尊重的权利自主性,经济平等就有可能重获道德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贝勃定律: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B.霍曼斯成功命题:某人的特定行动越是常受到奖励,则该人越可能采取该行动。C.帕累托改进: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提高另一方的福利。D.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某一层次需求相对满足,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形成行为动力。4.第五段围绕“平等”与“尊重”展开论述,请梳理两者的关系。(4分)5.“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论语》,大意是不必担心财富不多,要担心的是财富不均: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平等观。请结合文本中“充足主义”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乡村教师刘慈欣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背呀!”娃们抽泣着背了起来:“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这几百年前就在欧洲化为尘土的卓越头脑产生的思想,以浓重的西北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纪中国最偏僻的山村中回荡,就在这声音里,那烛火灭了。来自太空的生命检测波束落到了亚洲大陆靠南一些的一点上,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五千米的圆形。黄土高原上的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一个声音,空灵而悠扬,在这数字宇宙中回荡。“开始3C级文明测试,3C文明测试试题1号:请叙述你所在星球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是自然淘汰型还是基因突变型?”孩子们茫然地沉默着。“3C文明测试试题2号:请简要说明恒星能量的来源?”孩子们仍然茫然地沉默着。……“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等等!”参议员打断了值勤军官,“下一道试题也出关于甚低速力学基本近似定律的。”他又问最高执政官:“这不违反测试准则吧。”“当然不,只要是测试数据库中的试题。”舰队统帅代为回答,这些令他大感意外的生命体把他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了。“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最高执政官的智能场急剧闪动着,用最大的能量把命令通过超空间传送到蓝84210号舰上。“我们险些毁灭了一个碳基文明。”参议员长出一口气说。“真是不可思议,在这么荒凉的地方竟会存在3C级文明!”舰队统帅感叹说。此时,山村小学中的那些娃们丝毫没有觉察到什么,在那间校舍里的烛光下,他们只是围着老师的遗体哭啊哭。不知哭了多长时间,娃们最后安静下来。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他们基本特征是什么?”舰队统帅问。“您想知道哪些方面?”蓝84210号上的值勤军官问。“比如,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那么,他们的个体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这种器官在这个行星以氧氮为主的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大约每秒1至10比特。”“什么?!”旗舰上听到这话的所有人都大笑起来。“真的是每秒1至10比特,我们开始也不相信,但反复核实过。”“上尉,你是个白痴吗?!”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这个等级的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听起来像神话。”“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最高执政官说。这时,从太阳系发回的全息影像焦距拉长,显示出蔚蓝色的地球在太空中缓缓转动。当娃们造好那座新坟时,东方已经放亮了。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晖投进仍沉睡着的山村;在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在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声怯生生的鸟鸣。娃们沿着小路向村里走去,那一群小小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山谷中淡蓝色的晨雾中。他们将活下去,为了在这块古老贫瘠的土地上,收获虽然微薄但确实存在的希望。(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村教师用尽最后的力气喊“背呀”,表明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他想尽可能将“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传授给学生。B.太空舰队通过3C文明测试来检测星球的文明程度,如果测试对象能答对三题,则测试通过,星球得以保留。C.舰队统帅感叹“在这么荒凉的地方竟会存在3C级文明”,“这个荒凉的地方”指二十世纪中国最偏僻的山村。D.教师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分布于人类的各个角落,实现了每代之间知识的积累和传递。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描写以对话为主,不仅推进了情节,而且凸现了教师、学生、舰队成员等人物的性格特征,丰满了形象。B.小说属于科幻题材,但是较少使用生僻的、过于专业的词语,大多使用十分常见的、为人熟知的专业词语。C.小说中用蜡烛象征乡村教师,他如同蜡烛一般带来理性的火光,而孩子们则被这束火光照亮,获得知识。D.小说结尾处的景物描写,勾画了一幅东方破晓时的山村图景,表明娃们学到教师传授的知识,走向希望。8.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分别简要说说你对画线句中“最不可理解之处”“它是可以理解的”两部分的理解。(4分) 9.小说情节在地球和太空两个空间的转换中展开,请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节选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材料二: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修【A】于身矣【B】而【C】不施【D】于事【E】不见【F】于【G】言【H】亦可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指到,与《屈原列传》“使使如秦受地”的“如”意思相同。B.废,指舍弃、停止,与成语“废寝忘食”中的“废”字意思相同。C.所以,表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中“所以”含义不同。D.诗书,指《诗经》《尚书》,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宣子认为匄之祖世代不绝,可谓不朽,而穆叔则不赞同,认为这只能算世禄,不能算不朽。B.穆叔认为保姓受氏,守护宗庙,祭祀不绝,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禄之大者”。 C.在欧阳修看来,虽然圣贤与草木鸟兽一样,终究化为腐朽,但是圣贤的德、功、言将会不朽。D.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2)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14.穆叔与欧阳修对“不朽”的认识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15~16题。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①杨慎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②去。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③。【注】①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作者因上疏议“大礼”,谪戍于云南。后多次往返于四川、云南,终老于戍所。②大荒:边远荒凉的地方。此处代指云南戍所。③《古诗十九首》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意为万物都有心念故土之情。蜀国弦:乐府歌辞,内容多状写蜀道之艰险,此指思乡之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诗题,写友人在渡口船上置酒折柳饯别送行,借写送行人行为和情绪暗寓自己离别深情。B.颔联承折柳,出句以离人视角,写杨柳尚青而自己已远,对句以留人视角,写征人将去音讯渺茫,“故乡”与“大荒”相对,“遥”突出距离之远,“去”写出离开之疾。C.颈联借苏武牧羊上林传书的典故,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侧面抒发了自己远谪边疆的孤独和痛苦,含蓄隽永,耐人回味。D.末两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又借弦歌以抒胸臆,情感哀绝婉转。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深沉凝重,风格沉郁悲怆。16.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指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能统摄全诗的词语,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具体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假如你登上了岳阳楼,可以引用《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描绘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2)《老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孙子》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异曲同工之妙。(3)好文章常能借用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全面介绍了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扩大。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达到2万亿美元,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达到1.3万亿美元,中国民营企业对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的53.7%。十年来,据数据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实现了从行动到理念、从现实到愿景的转化,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大量数据,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题块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①__________,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②__________。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画面都要被它破坏。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③__________。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a)。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b)。 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c)。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21.依据具体语境,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题块二:结合材料内容,完成第22题。鲁迅的杂文,有的洋洋万言,如重磅炸弹;有的寥寥百字,似锋利匕首。所有作品中篇幅最短的,当属《为回答某牧师而作》,竟简短得只有一问一答,不足三十字,文章具体内容如下:问:“你为什么不学得和羔羊一样驯良?”答:“我怕你把我身上的毛剪个精光。”22.鲁迅这篇文章十分简洁,同三段论省略式的运用有关。其中“我怕你把我身上的毛剪个精光。”是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小前提,请依据三段论的推理方式,结合具体情境,补写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和结论。(4分)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前提:我怕你把我身上的毛剪个精光。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个人有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记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积淀,是一笔财富……对于记忆,频回首者,恐难远行;不回首者,亦难远行。综合以上材料,作为时代青年的你有何感想和认识?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或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级“贵百河”12月高二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原文的逻辑是“正视不平等,超越平等与否”从而“彼此尊重”从而“树立每个人的价值自主性”,选项将“正视”和“树立”“尊重”的逻辑颠倒,且原文表述中并无必要条件的命题。2.A【解析】“是因为他不认同平等的道德正当性”错误,因果关系不当。依据原文第四段,法兰克福反对根据平等主义来制定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是因为“根据相对的非根本性的价值来制定的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都是外在价值,只有基于人的独立本性而成就的价值才具有价值优先性”。3.D【解析】第三段的主要观点是边际效益递减难以为平等的经济学提供理论依据,也就是反对“边际效益”说。A.“贝勃定律”支持的正是“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B.“霍曼斯成功命题”认为“激励”是“行动”以至“成功”的重要因素,与命题无关。C.“帕累托改进”证明的是边际递减效应的福利经济学,与法兰克福的观点相悖。D.“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应的正是文本“人获得某种满足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也是一种难以评估的感受,不能从量上予以划定。它们分为不同的多种类型,相互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设立每个经济财富上的某个门槛,以为超出了这个门槛就会导致富足的感受递减,是很不实际的。金钱固然是一个标准,但经济上的递增可能导致的其他充足感的追求,很可能是无限的”相关内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三段主要观点。4.①尊重比平等更为根本。如果将平等转化为尊重,平等就超越了它自身,具有了道德优先性。②尊重高于平等的原因在于尊重基于个人的独立自主,具有内在价值属性。③平等与尊重是相互关联的,从平等开出尊重的路径,可以引向尊重。④把平等的外在价值转变为尊重的内在价值,树立个人的价值自主性。(每点1分)5.①“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国传统的平等观: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传统社会,倡导财富分配的平均是合理且积极的平等诉求。②法兰克福提出的“充足主义”认为这种过分强调平等而忽视财富充足的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强调关键不是平等与否,而是经济上的“充足”,促使贫穷之人越来越少,富足之人越来越多,“充足主义”才是正道。③两种观点相比,我们要努力促进社会“充足主义”最大化提高,从而消除贫困问题导致的不平等问题。(每点2分)6.C【解析】C.“二十世纪中国最偏僻的山村”错误。结合原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可知,“这个荒凉的地方”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7.A【解析】A.“凸现了教师、学生、舰队成员等人物的性格特征”不成立,“丰满”表述不当。对话只涉及到测试题和这个星球是否存在3C级文明等内容,没有过多塑造人物形象。故选A。 8.①“最不可理解之处”:在如此荒凉、没有记忆遗传、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且交流速率低、没有外来高级文明培育的地方竟然存在着3C文明。②“它是可以理解的”:教师的存在,突破了相关限制,实现了文明的传递。(每点2分)【解析】由“真是不可思议,在这么荒凉的地方竟会存在3C级文明!”“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他们的个体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大约每秒1至10比特”可知,“它是不可理解的”是指在如此荒凉、没有记忆遗传、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且交流速率低、没有外来高级文明培育的地方竟然存在着3C文明。由“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他们叫教师”可知,“它是可以理解的”指教师的存在,突破了相关限制,实现了文明的传递。9.①情节结构:将地球教师教授知识与外星人文明测试组合在一起进行叙事,突出了知识传授对地球的拯救。②人物塑造:将教师形象与星际舰队的外星人并峙,表现了外星人对教师职业的崇敬、赞美,表现了地球人一代代延续文明的坚韧。③主题表达:将地球命运与星际文明联系起来,将地球文明的延续与教师的工作结合起来,升华了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④表达风格:在地球和太空切换中叙事,摆脱了故事的俗套,充分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特征,充满想象力。(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10.BEH【解析】句意:修炼个人操守,却不能建立功业,也没有立言传世,也可以不朽。“矣”是句末语气词,B处断开;“不施于事”“不见于言”结构一致,“事”后E处,“言”后H处断开,故在BEH处断句。11.D【解析】“五经”中没有《乐经》,应该是《易经》。故选D。12.D【解析】曲解文意。据文意,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功业,也不在于立言传世,而在于他的德行无人能及。故选D。13.(1)鲁国有一位已故的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言论仍存于世。(得分点:“既”,已经,……后;“没”,通“殁”,死亡;“立”,存于世。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1分。)(2)然而在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推崇尊重他,认为无人敢期望比得上他。(得分点:“推”推崇;“以为”,认为;“及”比得上。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1分。)14.①都认为立德、立功、立言可以“不朽”。②立德是根本。(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解析】材料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材料二“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可见二者都认为立德,立功,立言可以“不朽”,而且认为立德是根本。【参考译文】材料一: 襄公二十四年的春季,穆叔到了晋过。范宣子迎接他,询问他说:“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这说的是什么?”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从前匄的祖先,从虞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氏、杜氏,晋国主持中原盟会的时候是范氏,恐怕所说的就是这个了吧!”穆叔说:“据豹所听到的,这是世禄,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故的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言论仍存于世。所谓不朽,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豹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能做到这样,即使死了也久久不会废弃,这叫不朽。像这样保存姓、接受氏,来守住宗庙,世代不断绝祭祀。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这种情况。这是官禄中大的,不能说是不朽。”材料二: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在世时虽然不同,但死亡时却是相同的,最终都会腐巧、消亡罢了,而世人之中,有圣贤之人,本来也会由生到死,但他们与草木鸟兽及世人不同的原因,就是他们即使死了也会不朽,而且时间越远,留存得愈久。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在于他们修练操守、建事立业、建言立论,这三者是让他们能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修炼个人操守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获得的;在事业上施展的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立言著说的人,有的有这种能力,有的则没有这种能力。建立功业的人,未能立言传世也可以不朽。《诗经》《尚书》《史记》等著作中所记载的人,难道都是能立言传世的吗?修炼个人操守,却不能建立功业,也没有立言传世,也可以不朽。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善于言论的。就比如颜渊这个人,他只是在穷宅陋巷曲肱而枕、挨饥而卧罢了,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像一个愚笨的人。然而在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推崇尊重他,认为无人敢期望比得上他。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比得上他。颜洲能够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本来就不是凭借他的功业,何况是立言传世呢?15.C【解析】C项对诗中用典的目的意义理解表述不全面不确切。结合典故本义和全诗可知,学习课文《苏武传》可知,“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句用典自寓,抒发诗人渴求自由、渴求赦免的强烈愿望。“上林”指上林苑,为汉武帝刘彻所建的皇家园林。颈联借《苏武传》苏武牧羊匈奴十九年后汉使利用鸿雁传书之说终得归汉的典故,主要是表达作者自己被贬谪边疆的失意,希望皇上能够赦免自己重回故土。16.【参考答案】诗眼是“惜别”。(2分)①首联写友人在渡口为“我”饯行折柳,点明惜别的愁绪;(1分)②颔联用杨柳意象寄托依依惜别之意,在自己告别有着青青杨柳的故土远去荒凉的他乡,在“故乡”与“大荒”对比中,在送行人与离别人的视角对应中寄寓惜别深情;(1分)③颈联通过苏武牧羊上林传书的典故,含蓄表达自己仕途失意远别朝廷的忧愁和期望皇上赦免自己重回故土的盼望,伤别盼归之情含蓄而深切;(1分)④尾联借胡马、越鸟等形象(意象)和当筵听曲的“肠断”感受,形象地表达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不舍)与离别的愁苦之深重。(1分) 【解析】这首诗的标题点出本诗的写作地点、对象、缘由和主题。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中的诗眼是“惜别”,它统摄全篇,揭示全诗主要情思是惜别深情,全诗句句紧扣“惜别”,要逐联扣住此词来分析。“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句道出刘善充为之置酒送行的地点和折柳赠别的情谊。“惜别”写内心感情,“愁攀”写外在动作,仔细传神,将诗人远行,朋友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矛盾与苦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上句从诗人切身的感受落笔写故乡之远去,内心的不舍与悲苦;下句从朋友的眼光所及着手,写诗人离去之迅速,所去之地的荒凉,以及朋友的惆怅,进一步反衬诗人内心的苦痛。“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句用典自寓,抒发诗人渴求自由、渴求赦免的强烈愿望。“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句以动物眷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全诗“惜别”之深意包括诗人对个人被贬谪遭弃置之境遇的感伤和对友人情谊的感动以及渴求赦免的愿望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惜别”之“惜”是对“别”的依依不舍和哀伤、痛惜、愁苦。不是一个“别”或“愁”所能字统摄的。附《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赏析:嘉靖二十年,杨慎应聘回成都修纂《四川通志》,十月返滇,行至泸州病发,经四川巡抚戴金挽留回成都养病。第二年七月重返戍所。临行,刘善充(事迹不详)在锦江码头置酒相送,此诗即此时所作。首联道出刘善充为之置酒送行的地点和折柳赠别的情谊:在烟波朦胧的锦江码头星桥旁边,送行的船儿正泊在那里,朋友感伤诗人的离去,惆怅地折柳相赠以表心意。“惜别”写内心感情,“愁攀”写外在动作。仔细传神,将诗人远行,朋友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矛盾与苦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杨慎久戍荒域,暂假归家又当长别。临行之际,内心的苦痛不言而喻。诗人不言自己的伤感,却写为之饯行的刘善充的情态,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朋友相别,常常折柳赠送以祝平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歌辞》),“伤见路旁杨柳青,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此处虽亦是折柳送行,却不落俗套,读者既知所攀之树就是杨柳,又不与颔联的“青青杨柳”重复。三、四句写诗人行色之匆匆,戍地之荒凉遥远。“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朋友赠送的,带着故土芬芳,朋友情谊的杨柳颜色尚青,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遥远了。“青青杨柳”暗示离别的时间很短,“故乡遥”以见诗人行程之快,行色之匆忙。“大荒去”,言诗人所去的地方之偏远,环境之恶劣。上句从诗人切身的感受落笔写故乡之远去,内心的眷恋与悲苦;下句从朋友的眼光所及着手,写诗人离去之迅速,所去之地的荒凉,朋友的惆怅。进一步反衬诗人内心的苦痛。 五、六句用典自寓,抒发诗人渴求自由、渴求赦免的强烈愿望。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汉昭帝即位,使人求索不得,汉使谓单于曰:“天子射猎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乃放还。”杨慎嘉靖三年谪戍永昌,到此时正好十九年,尚无赦免的音讯,所以发出“谁传书札上林边”的呼救声。上林苑本是汉天子打猎的场所,此处借指明世宗。有谁从皇帝的身边带来赦免的诏书啊!其呼救之声哀伤悲绝之极。末两句的前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北风胡马南枝鸟”,化衍“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胡马来自北国,越鸟出生南方,尚且依望北方,巢宿南枝,何况于人?结句描述舟中对酒,愁绪更浓,无法排解,无法述说,只好将柔肠寸断的满腔情愫,倾泻到那思乡恋土的蜀国弦歌之中。《蜀国弦》本属乐府相和歌辞,其歌辞多描绘蜀土的富饶美丽,游子的留连忘返的情景。“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雪浮玉垒夕,日映锦城朝。南寻九折路,东上七星桥。琴心若易解,今客岂难要?”(卢思道《蜀国弦》)诗人借弦歌以抒胸臆,倾吐自己眷恋故土不欲离去的情感,哀绝婉转,催人泪下。这首诗结构严谨,抒情写意真挚自然。诗歌由朋友的不忍别,想到马上会天涯相隔。再由戍地的荒凉,希望赦免还家。赦免无望更加依恋故土,最后是绝望悲歌声泪俱下。层层相转,感情一层浓于一层。故沈德潜称其“随题赋形,一空依傍”(《明诗别裁集》),王夫之赞其“通首浑成”(王夫之《船山遗书》卷二)都是非常中肯的。17.(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8.①准确、直观,以数据体现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②增强说服力,用具体的数据来证明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扩大,从而论证了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每点2分)19.修改示例:数据显示(或改为“据数据”),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详解】原句语病有:①搭配不当,“据数据显示”是句式杂糅,它包含“据数据”和“数据显示”两个句意。②语序不当,“从行动到理念、从现实到愿景”的事理逻辑混乱,应改为“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20.①相得益彰②锦上添花③耿耿于怀(每空1分)【详解】第①处,根据“好画还须有好题”可知,中国画中“题”与“画”配合得好是可以更显出各自长处的,可填“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第②处,画画得好,如果再题得好,那就是好上加好,可填“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第③处,因为题得拙劣,所以作者至今对这件事仍在介怀,可填“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21.a.但也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b.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c.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每点2分) 【详解】a句前后是转折关系,前面先讲曾题过一幅画,题得特别拙劣,现在经验多了些,“虽然”后面需要“但”来承接,表转折关系,经验虽多,但是如何?意思承接恰当即可。b句主要依据后面打比方部分的内容,可以总结得出;c句前后是递进关系,结合后文内容,可以知道后部分为启迪题者的心思。(答对一空得2分,共6分)22.大前提:凡像羔羊一样驯良的,身上的毛都会被剪个精光(被省略的大前提);结论:所以我不能学得和羔羊一样驯良(体现在某牧师问话中的结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学生答对一题得2分,答对两题得4分。根据三段论推理,现已知小前提为“我怕你把我身上的毛剪个精光”。这个小前提其实已经回答了“你为什么不学得和羔羊一样驯良”这个问题。因为“我怕你把我身上的毛剪光”,所以“我不能学得和羔羊一样驯良”,这是结论。再根据小前提和结论,推出隐含的大前提:“凡像羔羊一样驯良的,身上的毛都会被剪个精光”。23.【写作提示】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1)第一段材料第一句话“个人有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明确了记忆的主体,个人、民族、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记忆。写作时可联系个人成长、国家民族发展、人类命运、自然进化等方面来思考。第二句“记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积淀,是一笔财富……”阐述了记忆的形成和价值意义,它经历了一段特定的时光、过程,然后积淀在个人、民族、大自然的“大脑”里,对个人、民族、大自然的发展起着启发、警醒或激励等积极作用。(2)第二段材料阐述“回首”与“远行”的辩证关系。第一句,“频回首”是多次回顾过去,即沉迷陶醉于过去的成功荣耀,或哀伤畏惧于过去的伤痛失败;“恐难远行”指“过去”成为了“远行”的羁绊,或过去的成功让我们骄傲自满,无法对自己有清晰正确的认知,或过去失败的阴影可能会笼罩当下的行动,让我们畏首畏尾,不敢前行。第二句,“不回首”是不回顾过去,即忘记初心,不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亦难远行”指不会走得更远,迷失方向,或重蹈覆辙。由此可见,材料引导我们正确处理“回首”与“远行”之间的辩证关系。既不能“频回首”,也不能“不回首”。(3)“作为时代青年,有什么感悟或思考”,要求紧密联系当今时代和青年实际,有现实针对性和启发意义。参考立意:(1)回首看失误,抬头望征程。(2)不让过去成为远行的羁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