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3069

大小:48.49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5-01-06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南阳市2022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当下是一个传播的时代,大众传播全球性的崛起已改变了日常生活的经验性内容。传播技术革新、媒介从技术升格为文化、传播对日常生活无孔不入,都是媒体时代的表征。在文学传播上,各种现代手段的运用,让文学“起死回生”,微信公众号成为所有文学刊物的重要门户,影视反哺文学的现象也很多,很多文学刊物、图书出版也开始注重与短视频平台的结合,技术的发展在扩大着文学的影响力,而纵观融媒体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削弱文学本身,在内容上并不抵牾,在传播方式上更为有力。传播手段多围绕在文学外部,一般的媒介研究也侧重媒介作为传播载体和形式的研究。但同时,媒介本身就构成了艺术编码的材料,跨媒介艺术蔚为大观,文学的跨媒介编码,是对冷媒介的一种“升温”。借助其他媒介,文学可转换为一种热媒介,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有冷热之分,热媒介传递的信息量比较多,清晰明确,无需更多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显在的信息含量少,需多种感官联想配合理解,增强解释。按照这样的逻辑,归结起来,一个艺术体裁的冷热程度,要看使用媒介的种类和数量。大致来讲,文字媒介热度低于音乐和图像,同时,媒介越多,其热度越高,媒介越少,其热度越低。因此,艺术编码多是跨媒介的,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身“升温”,防止被淘汰的命运。其实除了文本外的传播环节,在文本生产的阶段,任何艺术都不是单独媒介构成的,不同的艺术体栽在文本编码中所使用的媒介数量不尽相同。一直以来,文学都存在跨媒介叙事现象。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编码所用材料算是使用媒介较多的一类。文学的图像化、文学的戏剧化、文学的影视脚本化、文学的音乐化等提法都不仅仅是一种阐释的强加,而是真正基于文学文本在编码过程中使用了其他媒介。文学的影视化最为明显,视听艺术和文学相辅相成,文学的“脚本化”必然会注重媒介特性。伴随着这样的发展趋势,未来文学作品的媒介性会更加凸显,文学中的媒介也必将更加多样。当媒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媒介时代成为学术研究的时代背景,这一问题不应再忽视。比如近年来的文学影视互文研究、文学图像学、听觉研究等,产生了傅修延的《听觉叙事研究》、赵宪章的《文学图像论》及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文学与图像》等成果,其背后的逻辑就是文学的跨媒介编码及研究。 艺术因媒介而发生深刻变革,媒介的变化远远不止传播方式的变迁,而是涉及“文学场裂变”的根本性转变。文学的媒介化使得文学的创作和阅读进入“数字化”时代,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交流程度空前提高,创作空间也被无限放大,创作题材不断被释放。媒介生态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而在传统的文字媒介中嵌入其他的媒介形式成为文学编码的重要模式,这既是传统的延续,也是当下媒介语境中文学创作的新要求。传统的文学媒介的提法集中讨论文学的传播环节的问题,很少的部分涉及文本本身,这样传统的研究或许并不能解释文本的编码问题,还需要回到文本本身来思考这一问题。最近十年,这样的研究苗头已经出现,期待能有更多的成果问世。(节选自2022年10月8日《文艺报》刘小波《媒介融合:时代新语境与文学研究新思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媒体时代的表征包括传播技术革新、传播广泛进入日常生活、媒介从技术升格为文化。B.麦克卢汉认为,归根结底,一个艺术体裁的冷热程度与使用媒介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文本在传播环节并非由多种媒介构成,但在文本生产的阶段会使用不同数量的媒介。D.媒介变化引发艺术根本转变,创作和阅读的“数字化”时代,创作空间被无限放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揭示了媒体时代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现代手段对文学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B.文章第二段用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有冷热之分的观点,论证文学可以转换为一种热媒介。C.文章第三段以文学图像化、戏剧化、影视脚本化等提法,论证文学一直都存在跨媒介叙事现象。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引用论证等方法,使专业性较强的文学理论变得较易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融媒体的影响在内容上与文学并不冲突,不仅没有削弱文学,反而传播方式更有力。B.文学编码如果像艺术编码一样跨媒介,则有利于对自身“升温”,防止被淘汰的命运。C.在进入媒介时代前,媒介还未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文学作品的媒介性问题并不存在。D.传统的文学媒介的提法很少涉及文本本身,但这样的研究苗头最近十年已经出现。【答案】1.A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麦克卢汉认为……”张冠李戴。选项观点是文章的观点,不是麦克卢汉的观点;C.“文本在传播环节并非由多种媒介构成”曲解文意,根据前文论述,文章第三段开头的“除了文本外的传播环节”,意思是“不仅文本外的传播环节”。D.“媒介变化引发艺术根本转变”曲解文意,原文“艺术因媒介而发生深刻变革,媒介的变化远远不止传播方式的变迁,而是涉及‘文学场裂变’的根本性转变”。可知媒介的变化使文学艺术涉及根本性转变,而非发生根本转变。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文章还使用引用论证等方法”错误。文章没有使用引用论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文学作品的媒介性问题并不存在”曲解文意,原文说“这一问题不应再忽视”,而非问题不存在。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冰壶赛道并非完全光滑,比赛前要在冰面上均匀喷洒水珠,每一颗水珠通常在2-3毫米大小,水珠遇冷凝结成冰粒,形成点状麻面,旨在缩小冰壶壶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使冰壶速度加快。(摘自光明网2022年1月13日《你知道冰壶比赛为什么要在冰面洒水吗?》)材料二:在冰壶比赛中,刷冰是非常重要的,当掷球出现偏差时,就要靠刷冰来调整,以追求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冰壶比赛的冰面,并不是非常光滑,表面会有特殊的微小颗粒,这也为冰壶的刷冰提供了必要条件,刷冰改变摩擦力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当冰壶滑行太慢时,刷冰可以产生热量,使冰面融化,形成一层水膜,减小摩擦力,让冰壶滑行更远。第二种,当冰壶滑行太快时,可以加大刷冰的力度和速度,让冰面融化更多,形成更厚的水膜,利用水的阻力来阻挡冰壶前行,让冰壶更快停止。另外,“冰面的微小融化,也会带动冰壶改变滑行轨迹,这也是刷冰的第二个作用。(摘自《体育知识:冰壶前面擦地板的是干嘛的?》)材料三: 投掷队员半蹲在冰面上滑行,轻轻旋转石壶控制出手方向,两名队友可以在石壶前用特制的冰刷刷冰面,以控制方向和速度。冰壶在投掷过程中讲究技巧和策略,包含了策略、棋子,领地意识和几何学,这也是冰壶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原因,也是其魅力的所在。(摘自2021年12月30日《钱江晚报》,《冰壶:“冰上国际象棋”,展现静动之美和取舍智慧》)材料四:运动服——与大部分比赛项目不同,冰壶对选手的着装,护具并没有特殊要求,只需穿戴舒适保暖的运动服和手套即可。冰壶——国际大赛使用的冰壶,每支冰壶在12000元人民币左右,一套上等冰壶(16支)的价格在18万元人民币左右。冰壶为什么这么贵?首先,贵在材质,冰壶是由不含云母的花岗岩大理石经人工打磨而成,这种石材只产自苏格兰和威尔士,冰壶对原石材料是有特殊要求的,首先需要石材坚硬,其次是要求在低温条件下不能被撞裂。其次,贵在人工,一个冰壶的制作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首先从花岗岩原石中切割;之后进入加工机器中打磨,使得花岗岩呈现椭圆的形状;最后经过抛光,装上把手等。在这些环节中,除开采以外,其他环节全部都需要手工完成。据悉,生产一套冰壶需要5名熟练工人耗时3天才能完成。冰壶刷——冰壶刷被用来融化冰面,通过扫刷冰面,减少冰壶和冰面的摩擦以改变滑行速度和方向。冰壶运动诞生初期,就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扫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才成为了如今大家看到的碳纤维材质的冰壶刷。运动鞋——冰壶运动员的两只运动鞋功能不同,一只为滑行鞋,另一只为蹬冰鞋,滑行鞋为塑料底,并有专用滑板,蹬冰鞋底部则为橡胶底。仅从外观上看,冰壶运动员运动鞋与普通鞋子无显著区别。(摘自2022年2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馆《男子冰壶首胜!冰壶比赛还有哪些门道?》)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冰壶比赛中,当掷球出现偏差时,就要靠用冰壶刷摩擦有点状麻面的赛道来调整冰壶前进的速度和轨迹,以达到预期效果。B.增大和减小冰壶滑行的速度,都需要通过刷冰使冰面融化形成水膜来实现,其不同在于水膜厚度对冰壹滑行的影响。C.在赛前给冰面洒水,以及在比赛时摩擦赛道冰面,都可以缩小冰壶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从而加快冰壶速度。 D.冰壶的投掷展现了动静之美和取舍智慧,包含策略、棋子、领地意识和几何学,体现了冰壶运动的魅力,故而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冰壶特殊的材质要求限制了石材狭小的产区范围,而多道繁琐工序对手工的高度依赖又使得冰壶制作耗工费时,所以价格居高不下。B.冰壶运动诞生之初,扫刷冰面使用的就是普通的扫帚,由此可见,普通人玩冰壶,并不一定需要特别专业和昂贵的器材。C.冰壶运动员的运动鞋在外观上与普通鞋子没有什么区别,但其橡胶底的滑行鞋和塑料底的蹬冰鞋功能却不相同。D.冰壶运动的技巧性,对赛道的苛刻要求,以及专业赛事器材装备昂贵的价格和高科技含量,会降低民众对冰壶的热情。6.一支职业冰壶队要在赛事中取得佳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析。【答案】4.D5.B6.(1)比赛技巧和策略。运动员需要有相应的策略、棋子、领地意识和几何学等专业知识与随机应变的能力。(2)团队配合精神。投掷队员和刷冰队友之间要通力配合。(3)专业比赛器械和装备。品质优良的冰壶、冰壶刷、运动鞋等比赛用具有助于运动员取得佳绩。【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冰壶的投掷展现了动静之美……故而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错误。结合“冰壶在投掷过程中讲究技巧和策略,包含了策略、棋子,领地意识和几何学,这也是冰壶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原因,也是其魅力的所在”分析,选项偷换概念,不是“冰壶的投掷”,而是冰壶运动。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A.“所以价格居高不下”无中生有,结合“国际大赛使用的冰壶,每支冰壶在12000元人民币左右,一套上等冰壶(16支)的价格在18万元人民币左右。冰壶为什么这么贵”分析,文中只说价格贵,没说居高不下。C.“橡胶底的滑行鞋和塑料底的蹬冰鞋”张冠李戴,结合“滑行鞋为塑料底,并有专用滑板,蹬冰鞋底部则为橡胶底”分析,滑行鞋是塑料底,蹬冰鞋是橡胶底。 D.“高科技含量,会降低民众对冰壶的热情”错误,结合“碳纤维材质的冰壶刷”“滑行鞋为塑料底,并有专用滑板,蹬冰鞋底部则为橡胶底”等分析,高科技含量与民众对冰壶有无热情没有必然关联,选项内容强加因果。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冰壶在投掷过程中讲究技巧和策略,包含了策略、棋子,领地意识和几何学,这也是冰壶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原因,也是其魅力的所在”分析,比赛需要注意技巧和策略,运动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反应的能力。结合“投掷队员半蹲在冰面上滑行,轻轻旋转石壶控制出手方向,两名队友可以在石壶前用特制的冰刷刷冰面,以控制方向和速度”分析,冰壶运动需要相当密切的配合,投掷队员和刷冰队友之间要密切配合。结合“冰壶对原石材料是有特殊要求的,首先需要石材坚硬,其次是要求在低温条件下不能被撞裂”“冰壶刷被用来融化冰面,通过扫刷冰面,减少冰壶和冰面的摩擦以改变滑行速度和方向”“冰壶运动员的两只运动鞋功能不同,一只为滑行鞋,另一只为蹬冰鞋,滑行鞋为塑料底,并有专用滑板,蹬冰鞋底部则为橡胶底”等分析,冰壶运动需要专业的比赛器械和装备等,需要优质的冰壶、冰壶刷、运动鞋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蔡德惠汪曾祺我与蔡德惠君说不上什么交情,只是我很喜欢他这个人,同在联大新校舍住了几年,彼此似乎是毫不往来。他不大声说话,也没有引人留意的举动。除了他系里学术的集会,他大概是很少参加人多的场合,我们那个时候认得他的人恐怕不多。我只记得有一次,一个假日,人多出去了,新校舍显的空空的,树木特别的绿,他一个人在井边草地上洗衣服,一脸平静自然,样子非常的好,自此他成为我一个不能忘去的人。他仿佛一直是如此。既是一个人,照理都有忧苦激愤,感情失常的时候,蔡君短短一生中自必也见过遇过若干足以扰乱他的事情,凡我历次所见,他都是那么对世界布满温情、平静而自然的样子。我相信他这样的时候最多。也不知怎的一来,彼此知道名字,路上见到也点点头。他人颇瘦小,精神还不错。 我离开联大到昆明乡下一个中学去教书,就不大再见到他。学校同事中也有熟识他的人,可谈话中未听到提过他的名字,想是他们以为我不认得他。再,他人极合营,一身也无甚“故事”可以作谈话资料,或说无甚可以作为谈话资料的故事,我就知道他在生物系书读得极好,毕业后研究植物分类学,很有希望,研究室在什么地方,我亦熟悉,他大概经常在里面工作.有一次学校里教生物的两个先生告诉我要带学生出去看一次,问我高兴不高兴去走走,说:“蔡德惠也来的。”果然没几天他就来了。带了一大队学生出去,大家都围着他,随便掐一片叶子,找一朵花,问他,他都娓娓地说出这东西叫什么,生活情形,分布情形如何,有个什么故事与这有关,哪一篇诗里提到过它,说话还是轻轻的,温和清楚。现在想起来,当时不觉得,他似乎比以前更瘦了些。是秋天,野地里开了些许红白蓼花,他似乎是穿了一件灰色长衫。后来,有一次,雨季,我到联大去。太阳一收,雨忽然来了,相当的大,当时正走过他的研究室,心想何不进去看看。一推门就进去了,我来,他毫不觉得突兀。稍为客气的接待我,仿佛谁都可以推开他的门进去的一样,一进门我就看见他墙上一只蛾子,颜色如红宝石,略有黑色斑纹。他指点给我看,说了一些关于蛾蝶的事。他四壁都是植物标本,层层叠叠,尚待整理。他说有好些都是从滇西采来的。拿出好些东西给我看,都极其特殊。他让我拣两样带回去玩,我挑了几片木蝴蝶。这几片东西一直夹在我一本达尔文的书里,有一天还翻出来过。现在那本书丢在昆明,若有人翻出,大概不知道它是什么玩意,更无从想象是如何得来的了。那天他说话依然极其平和,如说家常,无一分讲堂气。但有一种隐隐的热烈,他把感情都倾注在工作上了,真是一爱的事业。天晴了,我们出来,在他手营的小花圃里看看,花圃最亮的一块是金蝶花,正在盛开,黄闪闪的,几丛石竹则在深深的绿色之中郁郁的红。新雨之后,草头全是水珠,我停步于土墙上一方白色之前,他说:“是个日晷。”所谓日晷,是方方的涂了一块石灰,大小一手可掩,正中垂直于墙面插了一支竹钉。看那根竹钉的影子,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不知什么道理,这东西教人感动,蔡君平时在室内工作,大概经常要出来看一看墙上的影子的吧。我离开那间绿荫深蔽的房子不到几步,已经听到打字机嗒嗒的响起来。这以后我就一直没有见过他。偶然因为一件小事,想起这么一个沉默的谦和的人品,那么庄重认真的工作,觉得人世甚不寂寞,大有意思。忽然有一天,朋友告诉我,“蔡德惠进了医院,已经不行了,肺差不多烂完了,一点办法都没有,明天,最多是后天的事情。”“以前没听说他有病呀?”“是呢,一直没发现,一定很久了,不知道他自己怎么没觉得,一来就吐了血,送医院一检查……”当时我竟未到医院里去看看他。过两天,有人通知我什么时候在联大新校舍后面的坟场上火化,我又糊里糊涂没有去参加,现在人死了已近半年,大家都离开云南,我又不知道他孤坟何处,在上海这个人海之中,却又因为一件小事而想起他来,因而写了这篇短文,遥示悼念。希望他生前朋友能够见到。 我离开云南较晚,走之前曾到联大看过几次。那间研究室锁着锁,外面藤萝密密遮满木窗,小花圃已经零落,犹有几枝残花在寂静中开放,草长的非常非常高,那个日晷好好的在,雪白,竹钉影子斜斜的落在右边。——这样的结尾,不免俗套,近乎完成一个文章格局,虽如此说,只好由他了,原说过,是想给德惠生前朋友看看的。(原载1947年3月7日《大公报》)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不大声说话,也没有引人留意的举动”写出了蔡德惠的低调及内心的平静,同时也是不为人知的原因所在。B.文章两次描绘花圃,前者颜色鲜亮,绿荫深蔽,后者零落残败,杂草丛生,前后形成对比,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C.作者通过描绘蔡德惠君说话的特点、肖像等,体现出他不引人注目,却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D.在那个艰苦环境下蔡德惠君具有着对世界布满温情、平静等美好品质,因此让作者念念不忘,单独写文惦怀。8.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9.作者称文章的结尾“不免俗套”这个“俗套”是指一般怀人文章常用的一种手法,请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及其效果。【答案】7.A8.①内容上写蔡德惠手营的小花圃里的花以及自制的用来计时的日晷,表达了作者对蔡德惠的赞扬、感动、推崇、敬重。②修辞效果上“黄闪闪”“深深”“郁郁的红”“方方”等处使用叠韵词,突出了花的美丽动人,运用色彩对比,从视觉角度突出缤纷色彩,绚烂多姿。③人物描写方法上运用语言或对话描写,寥寥数字间彰显人物平时、沉静、低调、谦和等性格,丰满人物形象。④结构上照应上文蔡德惠生物系读书研究植物学分类的身份,并引出下文,照应结尾,为下文抒发感情写他的自律勤奋认真踏实做铺垫。9.怀人散文的结尾特点:文章结尾不直抒胸臆,而是睹物思人,借助与人物有关的最典型的物件间接表达感情,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饱含深情且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并意味深长。效果:结构上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晷的情节;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为蔡德惠英年早逝惋惜;斯人已逝,但精神尚存;叙述语言平实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解析】【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内心的平静”说法错误。原文为“他不大声说话,也没有引人留意的举动。除了他系里学术的集会,他大概是很少参加人多的场合,我们那个时候认得他的人恐怕不多”,主要讲蔡德惠低调、不为人知的原因,并不能表现他内心的平静,选项属于过度解读。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段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首先找到相关语段,适当扩展范围利于分析。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方面加以赏析。内容上归纳大意,介绍蔡德惠养的金蝶花和亲手制作的日规,主旨上概括作者情感,凸显了作者的肯定赞叹感怀心意。语言修辞上抓住描绘色彩的词语、叠音词、对话描写等加以分析,并点明效果:“花圃最亮的一块是金蝶花,正在盛开,黄闪闪的。几丛石竹,则在深深的绿色之中郁郁的红”“他说:‘是个日规。’”视觉感受是炫目闪亮色彩缤纷的,突出了花圃之美艳,朗读的感受是抑扬顿挫、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的,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简单朴实的文字间却凸显了优美。语言描写照应了人物性格,含蓄、沉静、温和、低调、不张扬,守时自律、勤奋认真、踏实肯干。结构上看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情感的关系:照应了上下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承接上文作文生物系植物学分类的学者,引出下文的议论抒情,并与结尾处“那间研究室锁着锁,外面藤萝密密遮满木窗,小花圃已经零落,犹有几枝残花在寂静中开放,草长的非常非常高。那个日规好好的在,雪白,竹钉影子斜斜的落在右边”遥相呼应,结构严谨,匠心独具。【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写作特色的能力。首先了解怀人散文结尾的特点,照应“俗套”,然后结合结尾段分析写作特点及效果。“那间研究室锁着锁,外面藤萝密密遮满木窗,小花圃已经零落,犹有几枝残花在寂静中开放,草长的非常非常高,那个日晷好好的在,雪白,竹钉影子斜斜的落在右边”,可见怀人散文的结尾一般是把情感寄托于物象间,情感不直接抒发表露,而是睹物思人,让读者自行体会,从而增强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耐人寻味并意味深长。效果:“这样的结尾,不免俗套,近乎完成一个文章格局,虽如此说,只好由他了。原说过,是想给德惠生前朋友看看的”结构上照应题目,“那个日晷好好的在,雪白,竹钉影子斜斜的落在右边”呼应前文日晷的情节; “犹有几枝残花在寂静中开放,草长的非常非常高,那个日晷好好的在”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为蔡德惠英年早逝惋惜;“犹有几枝残花在寂静中开放”“那个日晷好好的在”,结合前文“所谓日晷……看那根竹钉的影子,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不知什么道理,这东西教人感动,蔡君平时在室内工作,大概经常要出来看一看墙上的影子的吧。我离开那间绿荫深蔽的房子不到几步,已经听到打字机嗒嗒的响起来”“想起这么一个沉默的谦和的人品,那么庄重认真的工作,觉得人世甚不寂寞,大有意思”,日晷象征着蔡德惠工作的庄重认真,日晷还在,表明斯人已逝,但精神尚存;“那间研究室锁着锁……小花圃已经零落”叙述语言平实克制,可是研究室锁着锁,小花圃的零落暗示蔡德惠已经离开人世,让人伤痛,蕴含着强烈的情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崔杼者,齐之相也,弑庄公,止太史无书君弑及贼,太史不听,遂书贼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又嗣书之,崔子又杀之,其弟又嗣复书之,乃舍之。南吏氏是其族也,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将复书之,闻既书矣,乃还,君子曰:“古之良吏。”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正而好义,王使为理。于是廷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其父也,遂反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成政,不孝;不行君法,不忠。弛罪废法而伏其辜,仆之所守也。伏斧锧命在君。”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非廉也。君赦之,上之惠也;臣不敢失法,下之行也。”遂不离斧锧,刎头而死于廷中。君子闻之曰:“贞夫法哉!”诗曰:“彼已之子,邦之司直。”石子之谓也。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曰:“吾闻圣人仁士之于天地之间,民之父母也,今为濡足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泄治而灭其国。故亡国残家,非无圣智也,不用故也。”遂负石沈于河。君子闻之曰:“靡矣乎,如仁与智,吾未见也。”诗曰:“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此之谓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子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此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甚嗟也可去,甚谢也可食。”(节选自《新序·节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B.弃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C.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D.齐大饥/黔敖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既书矣”与“既罢,归国”(《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B.“庸有罪乎”与“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师说》)两句中的“庸”字含义相同。C.“不私其父”与“不宜偏私”(《出师表》)两句中的“私”字含义不同。D.“不用故也”与“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杼以下犯上杀死了庄公,并为了制止太史记录此事而杀掉前后两任太史。直到第三任太史仍坚持如实记录,崔杼才作罢。B.石奢发现是父亲杀了人,就向楚昭王陈明忠孝难以两全,且自己犯罪不受刑罚又不廉正,坚持判处自己死刑。君子赞赏石奢恪守法令。C.申徒狄要投河自尽,崔嘉认为他不该逃避责任.而应当像救落水之人般拯救百姓。申徒狄则以桀纣等暴君杀忠臣而失天下等例子反驳了他。D.黔敖对一个饥民说话不够尊重。这个饥民一反来时狼狈的神态,说自己正因不吃嗟来之食才沦落至此,接着就感谢了黔敖,最后饿死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弛罪废法而伏其辜,仆之所守也。伏斧锧命在君。(2)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答案】10.C11.C12.D13.(1)放走罪犯,荒废法令就承认这个罪,这是我所奉行遵守的。趴在斧质上的命令由您下达吧!(2)曾子听到这件事说:“不用这样吧!他无礼呼唤时可以离开,但他道歉了就可以去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来等候饥饿的人让他们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拖着鞋子,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黔敖为食于路”中“于路”是后置状语,其后断开,排除BD;“嗟”是文言叹词,独立成句,表达强烈语气,其后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都是“已经、……之后”。句意:听说已经记录了/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B.正确。都是“哪里、怎么”。句意:怎么有罪呢?/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C.错误,含义相同。两个“私”都是“偏袒,袒护”的意思。句意:不偏袒自己父亲/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D.正确。缘故/交情。句意:是不能任用他们的缘故啊/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接着就感谢了黔敖”错误,“从而谢焉”意思是“黔敖追上饥民向他道歉”。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弛罪”,放走罪犯;“辜”,罪;“伏斧锧”,趴在斧质上。(2)“微与”,不用这样;“去”,离开;“谢”,道歉。参考译文: 齐国的崔杼,是齐国的国相,杀了庄公。他拦住太史,让他不要写国君被臣子杀死和自己作乱叛国的事,太史没有听从,于是记录叛乱的事为:“崔杼杀死了他的国君。”崔子杀了太史,太史的弟弟又接着记录这件事,崔子又杀了他。他们的弟弟又接着记录这件事,崔杼这才作罢此事。南史氏是这些太史的家族,听说太史都死了,就拿着书简前去,将要再记录这件事,听说已经记录了,才回去。君子说:“他们都是古代的优秀史官啊!”楚昭王有个士人叫石奢,他为人公平正直而且崇尚德义,楚昭王让他担任狱官。当时朝中有杀人的人,石奢追捕他,竟是他的父亲,于是返回朝廷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用惩治父亲来成就政法,这是不孝;不施行大王的法令,这是不忠。放走罪犯,荒废法令就承认这个罪,这是我所奉行遵守的。趴在斧质上的命令由您下达吧!”昭王说:“你追捕凶犯却没抓获,怎么有罪呢?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是不孝的;不遵守王法,是不忠的。本该判死罪却能活命,这是不廉洁公正的。大王您赦免我,是主上的恩惠;我不敢违反法律,是我该做的事。”于是石奢不离开杀人的砧板,在朝堂上刎颈而死。君子听到这件事说:“真是忠于法令啊!”孔子说:“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诗经》说:“他是这样一个人啊,国家的司直能够主持正义。”说的就是石奢这样的人啊。申徒狄反对当时的世道,将要跳河自尽,崔嘉听说了就制止他说:“我听说圣贤仁义的人在天地间,就像百姓的父母。现在你因为打湿了腿脚,就不拯救被淹的人,这可以吗?”申徒狄说:“不是这样的。过去,夏桀杀了关龙逢,商纣王杀了王子比干,后来丢了天下;吴王杀伍子胥,陈王杀泄治,而使他们的国家覆灭。所以使国家灭亡破败,不是没有圣贤智慧的人,而是不能任用他们的缘故啊。”于是抱着石头沉进河里。君子听说这件事,说:“很清廉了啊!但像仁义和智慧,我没看到啊。”《诗经》说:“上天如此安排,能让人说它什么啊!”说的就是这类事。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来等候饥饿的人让他们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拖着鞋子,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眼睛瞪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可以离开,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东城桂三首(其一)①(唐)白居易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②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注】①这组诗前序目:“苏之东城,古吴都城也。今为樵牧之场。有桂一株,生乎城下,惜其不得地,因赋三绝句以唁之。”②阖闾:春秋时吴王的名字。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皮诗和白诗均提及天竺寺,但前者是实写诗人所在,而后者是虚写东城桂的来源。B.皮诗中的玉颗是诗人在月下的殿前捡到的桂花,白诗中的桂则是城墙脚下的桂树。C.皮诗写至今不理解天上之事,流露出无奈之意,而白诗则未表达类似的消极情绪。D.皮诗中的“月下”“殿前”与白诗中的“阖闾城”“人间”的文化含意并不相同。15.这两首诗中都借“桂”来表达情感,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1)皮诗写中秋时节纤小的桂花月下坠落,为露水沾湿后莹润光洁,十分可爱,并以俏皮的口吻猜测是嫦娥抛掷人间;借花好月圆之美景,表达了自得志满的愉悦之情。(2)白诗写东城桂来出身高洁,现在却漂沦至阖闾城,独自在人间俗世草草扎根生长;表达了对桂树不得其所的惋惜,并借物抒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孤独苦闷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皮诗写至今不理解天上之事,流露出无奈之意”错,皮诗没有表达无奈情绪,而白诗则表达了叹惋等消极情绪。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皮诗中“玉颗珊珊下月轮”描述了珊珊而落的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殿前拾得露华新”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至今不会天中事”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应是嫦娥掷与人”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借花好月圆之美景,表达了自得志满的愉悦之情。白诗中“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你本来是生于天竺寺,你的根系如今扎在了阖闾城,写东城桂来出身高洁,现在却漂沦至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写你当时应该是随着南风飘落下来的,降下人间后便随地生根发芽,独自在人间俗世草草扎根生长。整首诗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即表达了作者对桂树不得其所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苦闷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钉子与粮仓中的粮食作比较,表现秦大兴土木奢侈靡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古诗中常以风和建筑搭配来表情达意,比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先达德隆望尊②.门人弟子填其室③.钉头磷磷④.多于在庾之粟粒⑤.东风不与周郎便⑥.铜雀春深锁二乔(示例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示例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磷”“庾”“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天夜里,①中,周遭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终于众声消隐,我告诉自己,今天太晚了,不要再在电脑前面耗下去了。但随后,耳边却“浮现出”另外一些声响,似鸟啼蝉鸣,树木摇曳,车来车往,或隐或显,于无边无际的夜色中提醒着我,世界是存在的,他人是存在的。实际上,无论②还是阳光灿烂,有声响的人们隐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思想着自己的思想,忧伤着自己的忧伤,或许也在记录着自己的记录,即使③,人们也始终会与声音在一起。哪怕你不再思考,或者已经进入梦乡,声音却不会消遁。你自以为知道声音从哪里来,但肯定不知道它消失在哪里。声音来无影去无踪,无始无终,归途是人的知觉,痕迹留存于人的大脑,无影无形却魔力无边。别以为声音是身外之物,很容易被抛开,此时的声音,在彼时会消失殆尽、了无踪迹;可以断然与之分离,其实根本不可能。人类无法如此简单地甩开声音,就像无法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轨迹一刀两断。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人称选取不同,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答案】17.①.不知不觉②.夜黑风高③.万籁俱寂18.①第一句用第一人称,叙写的是作者独有的体验,自然真切。②第二句用第二人称,作者直接面向读者,且带有不容辩驳的坚定语气。【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我告诉自己,今天太晚了”可知,此处指没有意识到天色已晚,可填“不知不觉”。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第二空,此处和“阳光灿烂”为对举,可填“夜黑风高”。夜黑风高:夜色很黑且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第三空,“即使”表让步,结合“人们也始终会与声音在一起”可知,此处指没有一点声音,可填“万籁俱寂”。万籁俱寂:意为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不同人称表达效果的能力。“我告诉自己,今天太晚了”,第一句是用第一人称,“似鸟啼蝉鸣,树木摇曳,车来车往,或隐或显”,叙写的是作者独有的体验,笔触细腻,自然真切,给人想象回味。“你自以为……”,第二句用第二人称,“你自以为知道”“但肯定不知道”,句中是作者对读者的宣告,这里作者直接面向读者,语气肯定,不容辩驳,引人思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庆假日期间,不少人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他们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等方式,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而是选择“反向旅游”呢?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①。一方面,游客太多容易降低旅游体验,比如长时间排队、堵到走不动路等;另一方面,② ,各种费用水涨船高,去热门旅游城市“浅”玩一下,可能就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对很多人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去热门目的地“添堵”,不如到这些小众地区,不仅成本更低,而且没有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更清净惬意,③。可以这样说,“反向旅游”代表的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意味着互联网种草时代,年轻人不再盲目从众扎堆,而是对旅游体验、游玩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旅游市场也应该增加优质产品的供给,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冷门景区,应该不断增强服务和体验水准。仗着旅游资源丰富、唯一便不思进取,迟早会被游客慢慢抛弃。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带货”是指网络营销者通过视频直播等途径对商品进行推销。请根据第一段的内容,简述与“反向旅游”特征类似的“反向带货”的含义及其得名缘由。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往往都是人山人海②随着需求暴涨③能够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20.含义:反向带货是指网络营销者通过视频直播等途径,但采取和惯常网络营销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对商品进行推销。得名缘由:“反向带货”与“反向旅游”相似,都有采取反传统或反常规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意思。21.因此,旅游市场也应该增加优质产品的供给,尤其是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应该不断提升服务和体验水准。【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语境讲“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的特点,后面说“游客太多”,此处应该是讲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人多,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可填:往往都是人山人海。第二处,前面说“人多”,后面说“各种费用水涨船高”,此处应该是人多带来的影响,那么人多肯定需求就多,费用就会随着涨高,可以围绕“需求”来写。可填:随着需求暴涨。第三处,前面说“小众地区”“成本更低”“没有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清净惬意”等,此处应该是讲去小众地区旅游的获得的体验更佳。可填:能够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及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说“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他们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等方式,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那么“反向旅游”是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等方式,采取了与传统不同的旅游方式。 “反向带货”中同样有“反向”,强调其带货方式与传统方式不同。由此可知,“反向带货”采取的应该也是与以往网络营销带货方式不同或者相反的方法进行宣传推销。得名缘由:“反向”即与传统常规不同相反,采取的是与传统和常规不一样的方式,以达到期待的效果等。【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一是不合逻辑,“于是”不符合上下文逻辑,画线句是对上文的总结,改为“因此”。二是不合逻辑,“冷门”不符合语境,改为“热门”。三是搭配不当,“增强”与“水准”搭配不当,改为“提升”。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大数据给出了答案:每一分钟,中国新生产出10辆新能源汽车,修建481米长的农村道路,“复兴号”动车可以行驶5833米,新增12.7公顷森林或草地,新增3.2万份共享单车订单,收发20.6万份包裹,完成价值26.6万美元的外卖订单,新增28.77万笔移动支付,发送3125万条微信……同时,每一分钟,中国进口近1.5吨智利樱桃,中欧班列运送3标箱货物,8位中国人购买德国汽车,166台苹果手机在中国出货,516529颗中国芯片出口海外: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发电6088千瓦时,可满足当地500万人的用电需求;中国在安哥拉援建的供水项目提供35立方米的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530万人民币,北斗导航系统被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超过7000万次……每一分钟,中国都在蓬勃发展,也都在与世界发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我们中国青年就成长于这样的时代,既享受着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成果,也肩负着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使命。习近平在二十大开幕时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世界·我们”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家国处处舞雩风,青春灼灼应节舞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时光悠远,天地长新。古人曾感慨“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今人则用“日新月异”“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惊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 诚然,这个大时代如范希文先生对八百里洞庭的描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今日中国,如日恒升,如大江大河,奔腾不息。今天,我们正处于剧变、巨变的时代。苏轼言:“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与一瞬。”每一分钟,中国都在蓬勃发展,每一分钟,世界早已旧貌换新颜。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生逢其时的当代青年,应肩负使命,勇于担当,躬身入局,施展才华,有所作为,实现自我价值,让青春与家国、世界同行。受光于庭户见一堂,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中国。大凉山学子陈世鑫,以青春之我立志强“中国芯”;“大姐不大”的周承钰,弱冠之年成为最年轻的火箭发射总指挥,追星逐月中实现科技报国宏愿;后浪中的“巨浪”曹原,22岁攻克百年难题,当惊世界殊;硕士村官陆秀兴,君子通大道,砥砺在基层,将才华写在市井里巷、田间地头,写在地气民生中;“大山的赤子”刘秀祥,用爱呵护希望,行吟在大山深处,拯救无数孩子的命运……家国处处舞雩风,青春灼灼应节舞。身如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与美好的时代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他们走过的地方,一路花开;他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日新月异的中国。奋进、日新中国的征程车辙里,有着他们奋然前行的坚实足迹。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以青春之我,拥抱美好世界。卡塔尔世界杯上,中国元素如繁星满天;徐工实习生节目,让中国制造、中国智造普惠世界;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欧洲宇航员太空深情吟哦《兰亭集序》,让中国式浪漫与四海抑郁共情……当今中国,求诸己,谋诸人,融于世,居仁由义,以构建地球共同体、80亿人口共同体为己任,积极有为,敢于担当,彰显大国风范。大国担当与风范,需要青年涵养恢弘格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秉持人类情怀,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意识自觉,思考社会问题,体察民生冷暖,既要有修身齐家的责任,也要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将“青春梦”与“中国梦”“世界梦”紧密相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前途、人类命运,将人格追求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以此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青年自有凌云志,不负江河万古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激发着一代代中国青年。让吾辈青年,从精进学问、砥砺自我、成就大器,到心系“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到秉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恢弘格局,砥砺天下情怀,修为天地境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在每一分钟,都在蓬勃发展,和世界的联系在每一分钟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躬逢盛世,共享时代的繁华,同时也要以奋斗的姿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业,实现个人的美好理想。 由此看来,“中国·世界·我们”的主题,决定了个人、国家和世界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青年有幸见证了中国奇迹,也让我们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底气去面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相连,让青年人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认知世界,唯有以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回报伟大的时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踏实的奋斗步伐融入世界发展。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世界发展相连,我辈奋斗只争朝夕。然后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设置分论点,一是中国的迅速发展给吾辈青年带来了自信的力量;二是发展为我们打开了世界的窗口,提升了认知,开阔了视野;三是青年应努力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与国家同频共振,实现自我价值;四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唯有拼搏奋斗的精神才能赶上世界发展的加速度。重点要突出个人、国家和世界之间的联系,论证清楚三者间的逻辑关系。立意:1.中国世界发展相连,我辈奋斗只争朝夕。2.见证中国速度,发现中国力量,展现奋斗姿态。3.地球村里有中国,中国发展看青年。4.中国腾飞助力世界,青年成才助力中国。5.中国立于世界,青年雄于地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