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06718
大小:174.8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1-02
《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成都八中高2023级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2道小题,共计64分)1.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而常施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A.早于世界其他文明B.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C.起源于夏商周时期D.出现了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2.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中央集权加强B.周王室衰微C.社会和平稳定D.儒学居主导地位3.《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A.创设皇帝制度B.全面推行郡县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焚书坑儒4.“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主张的主要用意是A.使庶子获得封地B.突显统治者恩德C.强化中央集权D.瓦解旧土地制度5.贞观年间,唐太宗接受宰相封德彝的建议,发布了征召中男(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男子)入伍的诏令。而魏征认为这是“竭泽而渔”,连续数次驳回这个诏令。当时魏征供职的部门最有可能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兵部6.唐朝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儒学出现危机B.奉行三教并行政策C.道教突破发展D.佛教取得统治地位7.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表明()A.西晋时民族间融合趋势增强B.内迁民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C.少数民族内迁导致西晋灭亡D.内迁民族深受儒家伦理影响 8.《资治通鉴》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傜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A.扩大了收税的对象B.简化了税收名目C.加强对农民的控制D.增加了财政收入9.面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辽代统治者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四等人制D.土司制度10.“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围,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削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11.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A.科举制的完善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C.察举制发展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12.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D.实行察举制13.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认为金、宋都是“中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A.各民族间生活习俗趋同B.区域间的经济交流频繁C.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D.中原经济文化始终领先14.宋太祖号召“武臣尽读书”,许诺“宰相须用读书人”,表示“事业付之书生”,立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从制度上提高进士授官品级,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这些举措反映出宋朝()A.吸取前朝的历史教训B.分化事权的政治策略C科举制取得繁荣发展D.统治者重视官员选拔15. 宋元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它就是《西游记》的雏型,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书艺人不断阐发,形成小说。这主要说明当时()A.城市娱乐活动丰富B.文学呈现世俗化趋势C.通俗文化成为主导D.工商业资产阶级兴起16.据《梦粱录》记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一记载反映了()A.市民生活的富足B.小农经济走向解体C.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17.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下列属于他们所作的努力的是()A.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B.“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C.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D.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18.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19.下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据此表可以推知()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经济重心变化影响文化发展20.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21.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22.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A.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B.增加了皇帝的工作负担C.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D.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23.历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是()①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③元朝设宣政院④清朝设伊犁将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4.下图漫画为“依样画葫芦”,仔细读图,下列官职中,其职能符合该漫画特征的是A.中书省长官B.同中书门下平章事C.内阁大学士D.军机大臣25.明清时期,晋商成为国内最大商帮,它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它的崛起( )A.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区域化B.受益于明清对外开放政策C.加强了中外之间经济联系D.提高了明清商人政治地位26.乾隆五十八年(1797年),清廷颁布《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达赖、班禅及各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亲临监视下,集众喇嘛采取“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一章程的颁布()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B.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C.说明驻藏大臣地位最高D.消除了西藏地区社会矛盾 27.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B.对外贸易曰益走向萎缩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28.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南京条约》及附件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A.割占香港岛B.片面最惠国待遇C.五口通商D.赔款2100万银元29.“完全废除私有制,居民原来的财物全部归‘圣库’。”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B.改造社会方案具有空想性C.顺应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D.政治制度设计具有先进性30.1866年,奕䜣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建议选取30岁以下的满汉官员经考试入馆学习天文算学,这在朝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士大夫们看来,让举人、优贡等正途人员去学习天文算法、营造器械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简直是儒林奇耻。据此可知()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缓慢B.新式教育缺乏广泛群众基础C.洋务派主张变革封建制度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异常艰难3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B.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3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深层原因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小题,共计3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交流,华夏族与其他民族逐步融合。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奠基时期。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开创性。汉朝长达四百年,国势强盛,影响深远。对外交往中,汉朝的使者被称为“汉使”,汉朝的人被称为“汉人”,汉朝的军队被称为“汉兵”,汉族族称的稳定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汉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周边各民族,有的民族还显著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大大地发展了。——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一度被尊称为“天可汗”。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辽、夏、金三个政权都是仿照汉族王朝模式建立的,具有国号、年号、汉式政权机构和一系列相关的礼仪制度。它们的统治范围已不局限于其民族原居地,而是不同程度、越来越深入地拓展到汉族居住区。元朝大一统的重建,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版图基本奠定。在治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并归纳其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大的分裂时期和三次大的统一时期,每次大分裂以后的大统一,统治者都对国家治理进行了制度创新。解读材料并用秦朝,隋朝和元朝的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证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35.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据材料一判断“是役”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三项内容,并对洋务运动进行辩证的评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