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91502

大小:3.19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4-09-01

上传者:老李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A.日冕、色球、光球B.色球、光球、日冕C.日冕、光球、色球D.光球、色球、日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太阳的大气层中,最里面的紧邻太阳内部的太阳大气层,厚度最薄,是可见光主要产生地,为光球层;最外一层,厚度最厚,温度最高,为日冕层;中间一层厚度居中,温度居中,日食时能够看到,呈玫瑰色,为色球层。因此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2.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下列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A.乙醇汽油B.核电C.水电D.火电【答案】B【解析】【分析】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来源。【详解】乙醇汽油、水电、火电都是间接的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只有核电是来自地球的内能,与太阳辐射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3.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的受热过程不伴随能量转换C.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D.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答案】A【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后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C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吸收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増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D错;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故答案选A。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伴随能量的转换,故B错。4.关于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答案】D【解析】【详解】①处空气上升可能是受热气温高所致,也有可能气流辐合所致,上升后①处形成低气压,①处空气上升与气压高无关,A错误;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显示③处位于④处上空,因此③处气压较④处低,该处空气下沉可能是冷却下沉,也可能近地面气流辐散下沉,与③处与④处气压差无关,B错误;图中显示,⑥处气流下沉,气压高,有可能是⑥处气温低所致,C错误;图中显示,④处气流下沉,有可能是④处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D正确。故选D。2019年7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科学家们把这颗“超级地球”命名为GJ357d。GJ357d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A.地月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6.与地球相比,GJ357d()①公转周期较长②大气层较薄③公转周期较短④大气层较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若GJ357d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A.与其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B.有固体表面C.大气中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D.有较丰富水 【答案】5.B6.C7.D【解析】【5题详解】根据教材知识可知“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4.2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5万光年,GJ357d距离地球的距离约31光年,可知其已不在地月系、太阳系,但仍然处于银河系之中,因此可知“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银河系;GJ357d围绕另外一颗恒星运行,说明其属于银河系的其他恒星系统,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B。【6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与地球相比,GJ357d的公转周期是55.7天,地球为一年,①错误,③正确,排除AD;由材料信息可知,GJ357d的质量比地球大得多,其引力较强,围绕在其周围的大气层厚度是比较厚的,②错误,④正确,排除B,C符合题意。故选C。【7题详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这颗恒星的光热条件比太阳差,故GJ357d要想获得适宜的温度,应该与恒星距离比日地距离近,排除A;固体地表、二氧化碳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排除B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若GJ357d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要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①内部条件: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大气厚度,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②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原因: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适宜的自转周期(温度变化较小);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维持着地表温度 ②促使大气和水的运动 ③扰动地球的磁场 ④为生物活动提供能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详解】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生物活动和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能量来源。扰动地球磁场是由于太阳活动的影响,故可排除这一选项。D正确,故选D。9.近两年正值太阳活动低值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地磁场,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太阳活动。黑子在光球层,耀斑在色球层,A错;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B对;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而不是磁场,故C错;新加坡位于赤道,极光只能在两极地区才能看见,D错。10.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A.地幔、地壳、地核B.地核、地幔、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中,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选C。【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11.大气保温作用的有关概念: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削弱;④大气逆辐射;⑤地面辐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④②C.①③②⑤④D.①④③②⑤【答案】C【解析】【详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①③②⑤④正确。C正确。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12.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相关的()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B.气温异常升高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山体发生滑坡【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A错;太阳活动与气温异常升高无关,B错;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C对;山体发生滑坡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1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④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A.①一②一③一④B.①一③一②一④C.④一②一①一③D.①一④一②一③【答案】D【解析】【详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是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再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故选D。14.如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影响昼夜温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和下垫面性质等。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而多云和阴雨天气相反;陆地比热容量小于海洋,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降温快,因此昼夜温差陆地大于海洋。读图A可知,图中表示陆地,昼夜温差较大,因此不可能是昼夜温差最小的,排除A;读图B可知,图中表示的海洋,白天为多云天气,气温不高,但夜晚为晴朗天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不是最小的,排除B;读图C可知,图中表示陆地,且昼夜均为晴天,天气和下垫面性质都导致昼夜温差大,因此昼夜温差最大,排除C;读图D可知,图中表示海洋区域,且昼夜均为多云天气,天气和下垫面性质都导致昼夜温差小,因此昼夜温差最小,D符合题意。故选D。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曾记载:“三月己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5.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指()A.耀斑B.X射线C.紫外线D.黑子16.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17.这种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表现有()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B.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产生“磁暴”现象C.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D.使地球的两极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答案】15.D16.A17.A【解析】【15题详解】黑气是指太阳光球层上的黑子,并不是因为黑,而是该区域的温度较周围低而显得,故本题选D。耀斑是太阳色球层的太阳活动,X射线和紫外线不是太阳活动。【16题详解】太阳由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色球层上太阳活动是耀斑,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风;太阳内部没有黑子。故选A。【17题详解】太阳活动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A对;扰乱地球磁场,从而产生“磁暴”现象,B错;在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产生极光,C错;极昼和极夜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18.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正确叙述是()A.地壳中有软流层,出现岩浆B.唯地壳是固态物质,其它均为液态C.地幔物质状态为液态D.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答案】D【解析】【详解】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出现岩浆,A错;纵波穿过固液气三态,而横波只能穿过固态物质。横波在古登堡界面消失,纵波在古登堡界面处速度变慢,说明地幔也是固态,BC错;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D正确。19.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的感受() A.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摇摆B.只感觉到上下颠簸C.先感觉到左右摇摆,后感觉到上下颠簸D.只感觉到左右摇摆【答案】B【解析】【详解】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在湖中小船漂浮在液态水之上,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水传播到小船,因此只有纵波传播至小船时发生上下颠簸,不会左右摇晃,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是(  )A.最高一级B.最低一级C.次于银河系D.同于河外星系【答案】C【解析】【详解】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故C正确,A、B、D错误。21.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A.月球较地球更接近太阳B.月面缺少大气调节作用C.月球没有自转和公转运动D.月面形态比较单一【答案】B【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气温高;夜晚没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夜晚气温低。【详解】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气温高;夜晚没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夜晚气温低,故月球昼夜温差大,B对。月球绕着地球转,距日的远近是变化的,A错;月球上是有自转和公转,C错;月球表面形态并不单一,且形态单一并不能说明昼夜温差大,D错。22.促进地球上水、大气、地壳运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地热能D.生物能【答案】A【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大气运动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运动,不可能主要动力是重力能,重力能部分来自太阳能;地热能是对地球内部活动影响大,生物能不是水、大气、地壳运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故选A。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3.此图可能表示A.白天或夏季B.白天或冬季C.夜晚或夏季D.夜晚或冬季24.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关系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答案】23.A24.C【解析】【23题详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升温慢,降温慢,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所以白天和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与图示符合,故A正确。而夜晚或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其余选项可排除。【24题详解】图示①②气压在近地面,且风在水平面上由高压吹向陆地,故气压①>②;而④③位于高空,近地面气压是大于高空的,所以气压①大于③、②大于④。从图中可看出风在高空是④吹向③,故气压④>③。故C正确。25.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地壳B.下地幔C.软流层D.地核【答案】C【解析】【详解】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到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岩石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这里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C对,ABD不对。故选C。26.下列辐射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答案】A【解析】【详解】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故答案选A。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可排除。27.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地面的短波辐射被大气吸收的结果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的结果D.主要是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低层大气即对流层大气,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要长得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人们把地面辐射叫做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据观测,地面辐射的75%~95%都被贴近地面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由此可见,低层大气增温的原因并不是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结果,也不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而是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结果,即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故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青藏高原地区B.珠三角地区C.长三角地区D.华北地区29.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①岩浆喷发②“磁暴”现象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④水的运动⑤植物生长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A.①②③B.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⑤【答案】28.A29.B【解析】 【28题详解】太阳能光热电站主要需要充足太阳能资源,我国下列地区中,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A正确;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华北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青藏高原地区少,BCD错误。故选A。【29题详解】水的运动是太阳辐射推动的,植物生长是太阳辐射为树木光合作用提供能量,④⑤符合;岩浆喷发和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是由地球内能作用形成的,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关系不大,①③不符合;“磁暴”现象是由太阳活动造成的,太阳辐射不能干扰有线电话接听,②⑥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总体分布规律是:东部少西部多—西部非季风区内,大气水分含量少,以晴天为主,年辐射较多。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最小值出现在四川盆地附近,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水汽较多,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造成的。读下图“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30.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3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岩石圈包括①的全部和②顶部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30.B31.C【解析】【30题详解】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读图可知,①圈层是地壳,A错误。读图可知,②圈层是地幔,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位于②圈层上部,B正确。读图可知,③圈层是外核,④圈层是内核,CD错误。故选B。【31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圈层是地壳,从厚度来看,陆地大于海洋,A错误。横波在古登堡界面消失,可以穿过地壳和地幔,B错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C正确。④圈层是内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密度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过程或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①——大气吸收B.②——到地面的太阳辐射C.③——大气反射D.④——大气逆辐射33.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34.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B.大气吸收的②减少C.射向地面的③减弱D.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减少【答案】32.D33.D34.D【解析】【32题详解】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A错误;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错误;③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C错误;④是大气将热量还给地面,是大气逆辐射,D正确。故选D。【33题详解】 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错误;②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错误;③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错误;④是大气逆辐射,大气将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正确。故选D。【34题详解】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增加了大气中的云量,使云层反射、吸收、散射太阳辐射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ABC错误;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减少,D正确。故选D。【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如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5.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36.地层④~①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B.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D.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海生无脊椎【答案】35.D36.B【解析】【35题详解】 恐龙主要在中生代时期活动,在古生代之后出现,古生代地层中不可能存在,①错误。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大量繁殖,②错误。鱼类在古生代中期开始大量出现,在古生代地层中可见其大量化石,③正确。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主要活动在元古宙和古生代早期,在古生代化石中也可看见三叶虫化石,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D。【36题详解】地层④~①为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裸子植物化石-恐龙化石,主要的地质时期经历了从古生代早期到中生代,在此时期动物所经历的演化过程为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鱼类时代-两栖类时代-爬行时代(裸子植物和恐龙),B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点睛】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7.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38.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37.C38.C【解析】【分析】【37题详解】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C正确,A、B、D错误。故选C。【38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C正确。图中显示,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物种较少,A错误;元古代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B错误。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物种较少,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9.b层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B.对流强盛,输送热量多C.地面是该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吸收大量地面辐射40.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②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③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④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39.A40.D【解析】【39题详解】b层为平流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而使该层增温,A对;该层不是对流层,无对流运动,B错;臭氧吸收的紫外线是该层大气的主要热源,C错;该层远离地面,已经无法吸收到大量地面辐射,D错。故选A。40题详解】b层为平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几乎全部水汽杂质,天气现象也出现在这一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而非平流层,①错;平流层中形成了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防止地球生物过度照射紫外线受伤甚至突变,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②对;平流层大气平稳,空气多平流,少有上下对流颠簸,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对;高空大气有若干电离层,对地面的信号进行反射,对无线通信有重要作用,而非平流层,④错。②③组合符合题意,D对,A、B、C错。故选D。【点睛】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近,受热越多,因此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因此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以长波辐射主B.②——阴天比晴天强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42.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A.水汽和氧气B.氮气和水汽C.二氧化碳和水汽D.氧气和氮气43.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A.②增强,③减弱B.②减弱,③增强C.③增强,④减弱D.②减弱,④增强44.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臭氧层【答案】41.C42.C43.D44.A【解析】【41题详解】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会被大气削弱,则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阴天云层后,削弱作用强,阴天比晴天太阳辐射弱,B错误;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则发出地面辐射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C项正确;之后大气发出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强,D错误,故选C。【42题详解】对流层大气中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43题详解】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被云层削弱,气温没有那么高,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云层厚,④增强,气温没有那么低,故温差小,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44题详解】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多风、霜、雨、雪等天气,A正确;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胡,B错误;高层大气厚度很小,水汽和杂质极少,不会有雨雪天气,C错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D错误,故选A。【点睛】温室效应是由于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效应。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多风、霜、雨、雪等天气。45.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C.跳楼逃生D.快速有序撤到空旷地带【答案】D【解析】【详解】地震发生时如在室外应往空旷地区避难,远离建筑物;如果在高层建筑中,应往狭小的具有独立支撑的空间中躲藏,如卫生间,D正确;A、B、C不利于合理避灾。故选D。 二、综合题4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3)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白天或夜晚)(4)用箭头在右图上画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岛环流。(5)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右图的A.B.C三地中的____地;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选在图2的A.B.C三地中的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乙>甲>丁>丙(2)甲(3)夜晚(4)用箭头在图2上画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岛环流。(5)A地;C地;理由是布局在热力环流之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其应用等知识点。【详解】(1)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始终大于高空,气压上下相反。图中丁地等压面向上凸,说明是高压,则甲地对应的气压较乙地低;丙地等压面向下凹,说明是低压,而与其对应的近地面乙气压比甲要高。图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2 )近地面,气温高则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图中甲较乙地气压低,且气流是上升的,故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甲。(3)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从图中可看出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夜晚由于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上形成高压,而海洋上形成低压,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热力环流出现在夜晚。白天刚好相反。(4)市区由于人口密集,人们生产、生活等产生的废热多,导致市区气温较郊区温度高、气压低,因而近地面空气由郊区吹向市区。(5)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的热岛环流之间,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中的A.B.C三地中的A地;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选在热岛环流之外的区域,对应右图中的A.B.C三地中的C地,理由是布局在热力环流之外,可减少对城市的污染。4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图中字母代表的事物名称填在下面: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2)下列自然现象是图中什么作用的结果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____(填字母)②夜间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____(填字母)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通过____(填字母)实现的。【答案】(1)①.太阳短波辐射②.地面长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反射⑤.吸收 (2)①.DE②.C③.C【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背景材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小问1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三个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地面的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读图可知,图中字母代表的事物名称依次为A为太阳短波辐射,B为地面长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反射作用,E为吸收作用。【小问2详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①白天多云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天低,反射和吸收为削弱作用的表现;②夜间多云时,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比睛天高。③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地面的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所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