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

ID:83590022

大小:4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9-01

上传者:151****8026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1页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2页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3页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4页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5页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6页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7页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8页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9页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从谚语看日本的“鱼”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在反映文化的同时又影响着文化,语言与文化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无论哪个民族,谚语都是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历经历史长河,是广大人民生产生活经验与智慧的总结,通过谚语可以从侧面了解该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与文化形成的根源背景。动物谚语作为日语谚语中十分重要的分支,尤其是鱼谚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図説日本語」记载,鱼谚语在动物谚语中数量排在第3位,涉及鱼的种类多达100多种[1]。鱼谚语特点鲜明极具代表性,通过鱼谚语研究日本鱼文化,对于加深文化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先行研究在知网输入关键词“日语谚语”“动物谚语”,共搜索到相关论文17篇,对于谚语的研究,中日对比研究一直占据主流位置。其中代表性的有《关于与动物相关的日语谚语特点的研究——以与“猫”有关的谚语为中心》,通过日汉翻译对比,阐述与猫相关日语谚语的特点,分析日语谚语与译文产生差异的原因[2]。《中日谚语中的隐喻表达》主要通过中日语言生活中动物相关谚语的隐喻表达分析论证不同的语言生活与文化特征,探讨不同地区对动物的认知活动[3]。《与动物相关的中日谚语比较》通过日语谚语中与动物相关谚语的统计,阐述中日动物形象与使用偏好的异同[4]。《与动物相关的谚语及其文化内涵的中日对比研究》以狗、猫、马为例,分析比较中日动物谚语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5],但对于产生差异的原因没有涉及。以“日本鱼文化”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搜索,相关度不高的论文不在统计范围内,共查询到相关论文16篇,代表性的有:《谈日本的“鱼文化”》从日语谚语、诗歌、文学作品等方面说明鱼文化的影响[6];《日语鱼名和日本的鱼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日本鱼名的多样性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体现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7],其中提到谚语中的“鱼”,举例解释其象征意义;《浅谈中日鱼文化》则从中日对比的角度,分析在食鱼历史、传统习俗、有关鱼的成语方面中日存在的差异[8]。综合之前研究,可以看出对于日语谚语的研究从翻译学、语言学角度研究成果较多,另外,中日两国谚语对比研究占据主流位置。中日两国谚语对照分析,研究两国文化差异较为常见,但其中涉及鱼谚语的研究较少,这与日本作为全世界最喜好鱼的民族这一事实并不相符,对于鱼谚语的研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日语谚语中的鱼谚语为研究对象,以「新明解故事ことわざ辞典」为资料来源,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全面地统计分析鱼文化的特点,探究日语谚语中鱼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根源。2动物谚语为了更好地了解鱼谚语在动物谚语中的比例与使用情况,本文选择「新明解故事ことわざ辞典」为此次数据统计主要来源,对其中出现的动物谚语进行整理分类。因篇幅有限,本文只对数量排名前20位出现的动物进行了排名,具体数据统计情况见表1。表1「新明解故事ことわざ辞典」动物谚语出现次数为了更加直观显示,以下用柱状图显示统计结果,详细见图1。 图1「新明解故事ことわざ辞典」动物谚语出现次数比例从图1可以看出,鱼谚语在动物谚语中排名第一,其他出现次数较多的分别是鸟、马、犬、牛、猫、虎、鼠、蛇、兔。鱼谚语数量达到123个,从统计结果来看,鱼谚语的数量遥遥领先。鱼谚语在动物谚语中排名第一,数量最多。这足以说明鱼在日本人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日本四面环海,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据「日本産魚類大図鑑」(益田一)记载,日本淡水鱼和海水鱼种类达到3300多种。早在绳文时代中期,就有关于捕鱼与食用鱼的记载,神奈川県横须贺市贝冢出土的骨制鱼钩距今已有9000多年,如今日本人餐桌上常见的鱼种类就达100多种[9]。自室町时代起,随着稻米产量的增加,日本开启了主食为米,副食为鱼的食生活[10]。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日本人赋予了鱼丰富的文化内涵,借由谚语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是一个岛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11],从古至今,日本人对于自然怀有独特的好感,他们亲近自然,珍爱自然,同时也因为细致入微的性格特点,他们对大自然生物留心观察,总结出它们的生活习性特点,赋予了动物特殊的情感,这一特点在鱼谚语中尤其明显,从动物谚语中存在大量鱼谚语这点也可以得到验证。3鱼谚语 日本作为全世界公认的“好鱼民族”,长期与鱼共存,鱼文化已渗透到日本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从日本的食鱼文化、鱼的生活习性,以及鱼谚语所代表的象征意义3个方面论述鱼谚语中的“鱼文化”。3.1食鱼文化古代日本人食用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绳文时代。据记载绳文时代的贝冢中发掘出土了大量鱼骨与贝壳,鱼的种类不仅有淡水鱼还有海水鱼,当时食用的鱼有:鲔鱼、鲣鱼、鲭鱼、鰯鱼、鲷鱼、鲈鱼、河豚、鲑鱼、鲤鱼、鲫鱼、鲍鱼、鳗鱼等,这些鱼类至今仍作为日本人餐桌上最主要的鱼类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技术逐步提高,烹饪方法更加多样化,常见的有「照り焼き、塩り焼き、石焼き、付け焼き、蒲焼き、醤油漬け、味噌漬け、みかり漬け、酢漬け」等[12],但对于日本人来说,最珍视、最鲜美的还是「旬」之味。所谓「旬」,源于日本古代宫中举行的例行庆典活动,在宴会上,天皇赏赐群臣,所赐之物为夏天赏赐扇子,冬天赏赐冻鱼。沿用“当季”的概念,「旬」现在演变成某种特定食材,比起其他时间最鲜美的时期。日本人十分注重吃「旬」,有不时不食的说法。「夏は鰹、冬は鮪」(鲣鱼夏天最美味,金枪鱼冬天最美味),说明了鲣鱼、金枪鱼最好吃的季节。「秋の鯖は嫁に食わすな」(秋天的鲭鱼味道鲜美,不给儿媳吃),强调了秋天鲭鱼的鲜美程度。「丑の日の鰻」(丑日吃鳗鱼),丑日是指立春和立秋的前18天,本来是鳗鱼商家的广告词,现在已变为人们约定俗成的做法,这个时期的鳗鱼也最为肥美。「三月平目は犬も食わぬ」(三月的比目鱼狗都嫌弃)反向告诫人们不当季的鱼还不如不吃。除此之外,日本人还特别注重鱼的新鲜程度。奈良时期因都城位于内陆,离海较远,加上运输条件有限,很难吃到新鲜的海鱼,随着渔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运输与冷藏条件大幅度提高,现在即使在日本内陆也随时能吃到新鲜捕捞的鱼。日本人认为新鲜的鱼才是最为鲜美的。「腐っても鯛」(即使腐烂也依旧是鲷鱼),对于最喜爱的鲷鱼,即使腐坏但依旧喜爱,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于鲷鱼特有的推崇鱼喜爱。 反观谚语「鯖の生きぐされ」,认为即使鲭鱼外表看上去很完整新鲜也要留意其是否腐坏。由于鲭鱼特别容易腐坏,日本人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于鱼的细致观察及对于不同种类鱼的不同感情色彩。3.2鱼的生活习性鱼生活在水中,依赖于水生存。谚语中存在大量描绘鱼与水关系的谚语。「魚と水」(鱼水之情),描述了鱼与水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魚の水を離れたよう」(鱼儿离不开水),描述了鱼儿离不开水的客观事实,也反映了鱼依赖于水,受惠于水。「魚心あれば水心」(你若有情,我亦有意),表现出了亲密无间的鱼水之情。此外还有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经验总结出了鱼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水が清れば魚はない」(水至清则无鱼),与之相反意味的「濁り水の中で、大きな魚が隠れている」(浑水里藏大鱼)。「井戸の中に魚がない」(井水不出鱼,枯树没有叶),描述了鱼不能在井水里生存的事实。「水広ければ魚大なり」(水面宽广鱼儿大)、「大魚は小池に住まず」(小溪流里无大鱼),描绘出鱼与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最上の魚は底近くを泳ぐ」(水越深鱼越大),用于说明越有价值的东西,越是难以得到。日本人通过观察鱼不同的生活环境,总结出鱼的不同生活习性,借以说明道理。3.3鱼谚语的象征意义鱼谚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谚语借助鱼的外形特征和谐音特点表达其象征意义。日本被称为“暧昧”的民族,认为直接表达自己想法是不恰当、不礼貌的,因此常常借助动物形象特征,借物明志,借物明理,委婉地表达自己想法。「ごまめでも尾頭もつ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ごまめ是沙丁鱼的幼鱼,十分细小,借以比喻无关紧要,不值一提。「鰯網で鯨捕る」(意外之喜),鰯鱼体型细小,而鲸鱼体型庞大,用捕鰯鱼的网捕住鲸鱼,形容意外的收获。 「鰯で精進落ち」(因小失大),鰯鱼体型细小,不值一提,却因为吃鰯鱼而破戒,比喻得不偿失。「鰻の寝床」鳗鱼体型细长,形容住处狭窄。「鰻のぼり」同样借用鳗鱼的外形特征,形容物价、股价直线上升。「鮑の片思い」(单相思)因鲍鱼眼睛长在一侧,借以比喻单方面的爱恋。此外,日本人还十分注重谐音,利用谐音引出新的文化内涵,通过听觉联想进行转喻,赋予动物鲜明的象征意义。鲤由于发音与「こい(恋)」相同,日本人在订婚及结婚仪式上都会供奉带头带尾的鲤鱼以显示情比金坚的爱情。鲷因与「めでたい(可喜可贺)」谐音,成为各类庆祝、节日宴会上不可缺少的主角,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河豚与表示福气的「ふく」发音相近,因此即使河豚有剧毒,依然阻止不了人们对它的喜爱。「河豚汁や鯛もあるのに無分別」拿河豚与鲷鱼相提并论,足以显示其无法拒绝的魅力。4鱼文化的历史根源现如今鱼已经成为日本人餐桌上最为常见的食材,日本的食鱼历史也已逾几千年之久。但直到奈良平安时期,鱼一直作为贵族专享的食物。6世纪中叶开始佛教传入日本,天武天皇676年颁布禁食牛、马、狗、猪的命令,自此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动物在日本人餐桌上消失,取而代之是寻求更多的鱼类资源。但由于奈良平安时期国家都城在内陆地区,运输不便,鱼类容易腐坏,新鲜鱼类仍不易获得。到了江户时代海水鱼的捕获量增加,进一步得到普及。尤其战后昭和30年(1955年)开始,随着运输手段鱼冷藏技术的进步,新鲜鱼肉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平常老百姓餐桌上最普遍的食材。在统计的123个鱼谚语中,其中涉及抽象的鱼(鱼、大鱼、小鱼等)谚语有55个,涉及具体鱼名的谚语有73个,包含具体19种鱼类,分别是鯛、鰯、鯉、鰻、鯨、河豚、鮒、鰹、鯖、海老、泥鰌、鮫、鮑、平目、鯰、豚魚、鰤、ごまめ,具体见表2。表2鱼谚语中各类鱼出现次数 现以鱼中关注度最高的“鲷鱼”“鰯鱼”“鲤鱼”为例,探究鱼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根源。4.1鲷鱼在日本以鲷命名的鱼光日本产的有230多种,因鲷鱼的尊贵地位,一直被视为“高级鱼”。「百鱼谱」中的记载「人は武士、柱は檜の木、魚は鯛」,更是奠定了鲷鱼“鱼中王者”的地位。但是据江户时代婚礼菜单记载,那时菜单上并没有出现鲷鱼,而是多用鲫鱼生拌。在室町时代以前,鲷鱼被认为是下等鱼。究其原因,日本的国都奈良属于山区,主要以鲤鱼为主,而且当时受到中国文化输入影响,因存在「鲤鱼跃龙门」的说法鲤鱼被认为是出世鱼,而鲷鱼在中国被认为是以海底污物为食而被蔑视。随着日本本土文化的发展,到了崇尚樱花精神的武士时代,因鲷鱼颜色与樱花雅淡的红色相近,加上芥末、酱油等调料的使用,刺身料理更加普及,以樱鲷为代表的鲷鱼开始备受推崇,至今樱鲷仍作为鲷鱼中的佼佼者,也被认为味道最为鲜美。从室町时代,人们把不同的神放在一起供奉信仰。「惠比须」在七福神中作为能给人们带来福祉的神备受人们喜爱,他的形象头戴折乌帽,手持钓竿,怀抱一条鲷鱼,于是鲷鱼也被认为是福气与好运的象征。4.2鰯鱼鰯的语源「弱し(よわし)」在「鱼鑑」中被认为是脆弱的鱼,「東雅」中记载鰯鱼弱小,离开水后立即会死去。另外いわし谐音いやし(贫贱),被认为是低贱的鱼。现如今在节分日很少能看到门口插着鰯鱼头的情景,但是在明治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节分日门口插上鰯鱼,节分日插鰯鱼的风俗自古有之,据「土佐日记」记载当时正月家家户户门口挂着鲻鱼头和柊树叶,到了江户时代,鲻鱼逐渐被鰯鱼所取代。之后, 节分日家门口插上鰯鱼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盛行。除此之外。还会插上大蒜、大葱等,据说是因为人们认为鰯鱼特有的臭味可以驱邪除魔,赶走瘟疫。平成宫遗址出土的木简上,有向天皇进贡鰯鱼的记录,鰯鱼作为当时人们最能轻易得到的鱼类,不仅用于做汤、制作鲣鱼干等,还用来作为鲷鱼的饲料被广泛使用,这与鰯鱼的数量多是分不开的。鰯鱼产量在昭和初期占到总渔获量的一半,因为产量多,所以价格低廉。历史记载紫式部曾看到公卿食用鰯鱼加以嘲笑,可见鰯鱼被认为是低贱的、下等的鱼。「鰯の頭をせんより鯛の尾に付け」(宁当凤尾,不当鸡头),用低贱的鰯鱼与尊贵的鲷鱼相比,突出了鰯鱼低下卑微的地位。「鰯で精進落ち」(因小失大),借鰯鱼来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表明了对于鰯鱼不值一提的态度。但是历史上鰯鱼并不是一直不值一提的。平城宫遗址出土的木简上有向天皇进贡鰯鱼的记录,鰯鱼也曾作为贡品进献给德川将军府。在1620年(后水尾天皇时代)举行的供奉仪式上鰯鱼曾经作为贡品出现,由此也产生了「鰯の頭に雁の味あり」这类的谚语。鲷鱼和鰯鱼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日本人情感的两类鱼,突出反映了日本人对于这两类鱼的极端偏好。但是随着料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专门的鰯鱼料理店也随之出现。在东京出现的「いわしや」鰯鱼的料理手法就达20多种,在福岡的鰯鱼店甚至能欣赏到鰯鱼成群结队游来游去,「鰯も七度洗えば鯛の味」将低贱的鰯鱼与鲷鱼相提并论,鰯鱼也化身为高级鱼。4.3鲤鱼虽然现在鲷鱼作为鱼中王者,地位不可撼动,但是在室町时代鲤鱼比鲷鱼地位更高。在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中记载,鲤鱼是作为宫廷用膳进贡给天皇的高级鱼。鲤鱼之所以被推崇,因其特殊的药用价值。据记载鲤鱼具有养发生发的功效,对于心脏病、黄疸、急性肺炎等都有奇效。「旧約聖書」中就有记载用鲤鱼胆汁治疗化脓性眼病的病例。 随着海水鱼的大量普及和锦鲤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鲤鱼的食用功能逐渐弱化,更多具有了饱腹之外的象征意义。鲤鱼被视作爱情的象征。鲤鱼的语源是「こい(恋)」。据记载,当时景行天皇在美浓行宫池内饲养鲤鱼,借以向美人表达爱意。「鯉は恋」这样的说法就流传开来。鲤鱼具备了欣赏的价值。前文提到的「日本書纪」中记录了景行天皇在行宫饲养观赏鲤鱼,自此赏鲤一直作为贵族阶层附庸风雅的独有雅致。1906年日本在原有培育的锦鲤的基础上,引进德国无鳞“革鲤”,与日本锦鲤杂交,培育出颜色各异的锦鲤。锦鲤五彩斑斓,花纹多样,价格昂贵,被誉为“水中的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锦鲤成为具有神秘力量的象征。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大量传播至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鲤鱼被赋予了神通。传说鲤鱼逆流而上,一跃龙门,就此化身为龙。谚语中有「鯉の滝登り」「鯉の一跳ね」,鲤鱼跃龙门,从此出人头地。自室町时代开始,每年的5月5日家中有男孩的家庭都会在院子里竖起高高的旗杆,挂上各色的鲤鱼旗,迎风飘扬的鲤鱼旗犹如在大江里畅游勇进的鲤鱼,寄托着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的美好愿望。此外,还有很多关于鲤鱼的传说,为鲤鱼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古事纇苑·動物部」就曾记载在当时江户的住吉神社举行祈愿白鱼丰收仪式时,供奉着两条鲤鱼,祭典结束后放归大海时,原本还悠闲自在的鲤鱼一入水中,立即朝着海浪冲去,人们认为这是鲤鱼作为住吉神的信使,去向海神报信今年要有好收成。鲤鱼因此一直被认为吉祥之物,被饲养在寺庙,神社的池塘中,寓意吉祥康泰。5结束语谚语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依附于特定文化又受制于文化。正如培根所说:“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都可在谚语中找到。”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鱼谚语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地烙印在日本文化发展的长卷中。 本文通过研究鱼谚语所体现的鱼文化特点,追溯鱼文化发展的历史发展与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鱼谚语反映了日本人独特的性格特点与价值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观;其二,细致入微,注重细节的生活观;其三,喜欢通过动物特征委婉表达说明道理,借物明志,借物明理,偏好迂回委婉表达自身价值观。研究表明,文化受到历史环境,时代变迁的影响,鱼在不同时期被赋予的情感并不相同,所体现的情感色彩与文化内涵也有所变化。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部分鱼的食用功能逐渐弱化,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体现这一功能更加突出。日本善于学习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结合本国文化,创造出适合日本特色的新文化,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彼此之间文化互相渗透,但与此同时,也体现出“独立性”与“创造性”。由于动物谚语数量众多,「新明解故事ことわざ辞典」不能将所有谚语完全收录,统计范围有限,所得数据并不完全。本次研究主要举出关注度最高的3种鱼类,其他鱼类没有具体涉及,所得结论也有限。今后将致力于获取更广泛的资料来源,扩大研究范围,以使研究结果更为全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